第十六章 四个全面: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小康”一语最早见于《诗经》中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小康”代表着一种儒家理想的社会模式。《礼记·礼运》中提出了“天下为公”的“大同”和“天下为家”的“小康”两种社会模式。“小康”比“大同”低一个层次。这里的小康是指建立在小生产、小农经济和私有制基础上的封建世袭社会,虽然有别于大同社会,但社会生活稳定,丰衣足食,国泰民安。而借用这一概念来表示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是由邓小平提出的。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说,“我们的四个现代化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邓小平第一次用“小康”和“小康之家”来描述中国的“四个现代化”。1986年,邓小平进一步指出,“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对小康的含义进行了具体解释。此后,建设小康社会就成了中国共产党阶段性奋斗目标,中共十二大以后的历次中共代表大会都作了专门阐述,内容不断丰富。

党的十八大在总结过去五年以及十六大以来十年发展的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表明了我国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步入了新的阶段。这个新阶段表明,我国已进入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的收官阶段,在建设道路上我国处在即将到达预期目标的冲刺阶段。在新阶段,我们党也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主要包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

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五个方面。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之间的关系。

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了实现这一新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走向,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唯有不断深化改革,才能破除妨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才能全面建成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的小康社会。

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法治保障。法治,是我们党在治国理政上的认识突破和手段创新,也是现代中国焕发治理智慧的标志。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依法治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汇聚力量,而全面依法治国是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方式;需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而全面依法治国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佳手段。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在更高程度上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促进社会公平正

义、增进人民福祉的有力保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法治保障。

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强保障。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奋斗目标越宏伟、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治党管党的任务更加繁重,人民群众的期待更加迫切。唯有突出全面从严治党这个主线,坚持思想教育从严、干部管理从严、作风要求从严、组织建设从严、制度执行从严,统筹推进党的建设各项任务,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还需要明确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我们党与时俱进的奋斗目标,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经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笼统地说,实现中国梦有两个宏伟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第一个宏伟目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梦的第二个宏伟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跨越的坚实基础。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全面依法治国为保障,埋头苦干、不懈努力,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本章完)

第十二章 关键抉择:全面深化改革_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义重大一、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第十章 复兴圆梦:中华民族的最美中国梦_六、激发正能量,共筑中国梦第七章 基础工程: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_四、自觉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义重大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四、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工作本领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第十二章 关键抉择:全面深化改革_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第十章 复兴圆梦:中华民族的最美中国梦_一、伟大复兴是最美中国梦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义重大第十章 复兴圆梦:中华民族的最美中国梦_五、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一、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第十二章 关键抉择:全面深化改革_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三、不断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第十二章 关键抉择:全面深化改革_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一、“第五个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第二章 波澜壮阔: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_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二、党的纪律是党的事业胜利的重要保证四、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三、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十二章 关键抉择:全面深化改革_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三、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渊源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渊源第十章 复兴圆梦:中华民族的最美中国梦_五、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第二章 波澜壮阔: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_三、开创和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二、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第五章 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_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第一章 坚定信念:肩负起大学生党员的历史使命_三、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重视青年工作第十章 复兴圆梦:中华民族的最美中国梦_一、伟大复兴是最美中国梦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第七章 基础工程: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_二、质量是发展党员工作的生命线第十二章 关键抉择:全面深化改革_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第三章 固本浚源: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_四、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第一章 坚定信念:肩负起大学生党员的历史使命_四、大学生党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第十二章 关键抉择:全面深化改革_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二、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第八章 从严治吏:建设一支宏大高素质干部队伍_二、新时期好干部的新标准第十二章 关键抉择:全面深化改革_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义重大第十二章 关键抉择:全面深化改革_四、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第十四章 依法治国:新常态下的大国法治_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五大原则第十章 复兴圆梦:中华民族的最美中国梦_四、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十章 复兴圆梦:中华民族的最美中国梦_五、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科学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三、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一、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第十四章 依法治国:新常态下的大国法治_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义重大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第一章 坚定信念:肩负起大学生党员的历史使命_四、大学生党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第二章 波澜壮阔: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_二、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第十六章 四个全面: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第一章 坚定信念:肩负起大学生党员的历史使命_四、大学生党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三、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二章 波澜壮阔: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_二、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一、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第十二章 关键抉择:全面深化改革_四、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第五章 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_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第七章 基础工程: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_四、自觉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第十二章 关键抉择:全面深化改革_四、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三、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意义三、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意义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意义第五章 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_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三、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全面深化改革二、党的纪律是党的事业胜利的重要保证第十四章 依法治国:新常态下的大国法治_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渊源第二章 波澜壮阔: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_三、开创和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十章 复兴圆梦:中华民族的最美中国梦_一、伟大复兴是最美中国梦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义重大三、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第三章 固本浚源: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_三、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第十二章 关键抉择:全面深化改革_三、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长期坚持的宝贵经验第十二章 关键抉择:全面深化改革_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第三章 固本浚源: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_四、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第十六章 四个全面: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_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第五章 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_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三、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第十二章 关键抉择:全面深化改革_三、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长期坚持的宝贵经验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第十四章 依法治国:新常态下的大国法治_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五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