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波澜壮阔: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_三、开创和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三、开创和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积极担负起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中国的历史任务,几经波折之后,在总结成功与失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中国人民引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康庄大道。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获得全面恢复,并有了初步发展。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和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力量日益发展壮大。195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5年夏季起到1956年底,我国加快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

(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党成功地领导了我国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改造,然而由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党的工作依然面临着挑战和考验。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我国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八大的召开表明中国共产党在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发展状况的社会主义道路,制定了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路线和方针。虽然八大制定的路线在实际贯彻时未被真正实行,但是历史的发展证明了它的正确性,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深远意义。

1958年5月,中共八大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毛泽东提议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全面展开,使农村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这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开始转入调整的新轨道。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刘少奇代表中央向大会提出的书面报告草稿,比较系统地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工作的基本经验和教训。

1956年到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十年。这十年间,虽然在探讨社会主义道路中,党的路线也出现过偏向,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仍然取得了重大成就,尤其是工业、科技、教育等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三)“**”的十年内乱

1966年,正当国民经济的调整基本完成,国家开始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运动逐渐发展成矛头指向党的领导层的政治运动。一场长达十年、给党和人民造成严重灾难的“**”爆发了。“**”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使“左”倾方针在党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1966年8月,毛泽东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八届十一中全会,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的决定》。八届十一中全会后,红卫兵运动迅猛发展。

1969年4月,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九大通过的政治报告第一次把在社会主义阶段的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以阶级斗争为中心正式规定为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进一步使“**”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

1973年8月,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继续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在中央政治局内结成“四人帮”,窃取了中央领导机构诸多权力。

邓小平复出后,主持国务院和党中央的日常工作,大刀阔斧地开始了整顿工作。整顿工作遭到了“四人帮”的猖狂反对,后由于“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的开展被迫中断。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后,“四人帮”加紧了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活动。10月6日晚,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对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实行隔离审查。

1977年8月,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华国锋代表党中央作政治报告

,宣告历时十年的“**”已经结束,但没能纠正“**”的错误理论、政策和口号。

(四)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明确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全会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全会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二大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全面展开。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党的十三大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低潮。这使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严峻考验。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概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大会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十五大以后,党中央先后就发展农业、国企改革、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十五”计划制定出一系列指导性方针。

(六)21世纪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十六大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作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决策。为贯彻十六大精神,中央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深化机构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制定“十一五”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提出并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推动党和国家工作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十七大对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全面部署。为贯彻十七大精神,中央先后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制定“十二五”规划、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

2002—2012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十年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七)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的新实践

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党的十八大报告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对党、对人民、对民族高度负责的精神,总揽全局、运筹帷幄,励精图治、奋发有为,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召开党的十八届

三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部署;召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基本原则和重大任务;形成了“四个全面”治国理政的新战略,绘就了实现中国梦的路线图,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这个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比如,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做到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美好梦想是相通的,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基本思想观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和鲜活力量。中国梦一经提出,就释放出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已经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要议题,深刻剖析了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走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合理布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反映了社会呼声、社会诉求、社会期盼,凝聚了全党全社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识和行动智慧,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这充分表明我们党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全会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要议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决定直面我国法治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立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际,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回答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作出了全面部署。

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四个全面”的提出,开辟了治国理政的新境界,绘就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标志着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总体思路的日臻完善。

在2015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关头勇者胜。我们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用法治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国家发展。我们要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的历史表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2013年6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2年的光辉历程,我们的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了64年的光辉历程。92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持续不断的伟大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全党全国正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力前进。由此可见,一个坚强的中央领导核心始终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整个过程,是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完成和推进这三件大事,继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核心力量。

坚强的中央领导核心使中国共产党成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继续实现三大历史任务的独特政治优势与组织优势。

履职伊始,习近平总书记便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现如今,我们党肩负着团结和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本章完)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第一章 坚定信念:肩负起大学生党员的历史使命_二、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追求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三章 固本浚源: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_三、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第十六章 四个全面: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_三、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五、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三、不断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第十二章 关键抉择:全面深化改革_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第十二章 关键抉择:全面深化改革_三、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长期坚持的宝贵经验第十六章 四个全面: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_二、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一、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第十六章 四个全面: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第二章 波澜壮阔: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_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十章 复兴圆梦:中华民族的最美中国梦_四、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五、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三、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四、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第十章 复兴圆梦:中华民族的最美中国梦_五、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第二章 波澜壮阔: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_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第十四章 依法治国:新常态下的大国法治_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五大原则第八章 从严治吏:建设一支宏大高素质干部队伍_二、新时期好干部的新标准第七章 基础工程: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_四、自觉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第八章 从严治吏:建设一支宏大高素质干部队伍_二、新时期好干部的新标准第七章 基础工程: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_四、自觉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四、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三、不断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二、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十六章 四个全面: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_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第一章 坚定信念:肩负起大学生党员的历史使命_三、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重视青年工作三、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五、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第二章 波澜壮阔: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_三、开创和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十四章 依法治国:新常态下的大国法治_五、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第十章 复兴圆梦:中华民族的最美中国梦_一、伟大复兴是最美中国梦三、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全面深化改革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二、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十四章 依法治国:新常态下的大国法治_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义重大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第一章 坚定信念:肩负起大学生党员的历史使命_四、大学生党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第一章 坚定信念:肩负起大学生党员的历史使命_四、大学生党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第十章 复兴圆梦:中华民族的最美中国梦_五、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第十章 复兴圆梦:中华民族的最美中国梦_一、伟大复兴是最美中国梦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第十四章 依法治国:新常态下的大国法治_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五大原则第二章 波澜壮阔: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_二、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四、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工作本领五、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一、科学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第十六章 四个全面: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_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第一章 坚定信念:肩负起大学生党员的历史使命_四、大学生党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四、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第十四章 依法治国:新常态下的大国法治_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第一章 坚定信念:肩负起大学生党员的历史使命_三、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重视青年工作第十四章 依法治国:新常态下的大国法治_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义重大三、不断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义重大第十章 复兴圆梦:中华民族的最美中国梦_二、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第三章 固本浚源: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_三、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十二章 关键抉择:全面深化改革_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四、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工作本领第十二章 关键抉择:全面深化改革_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第三章 固本浚源: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_二、一个“核心”和“三个代表”第十六章 四个全面: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_二、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第二章 波澜壮阔: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_三、开创和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第十四章 依法治国:新常态下的大国法治_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第三章 固本浚源: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_二、一个“核心”和“三个代表”第十六章 四个全面: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_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三、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七章 基础工程: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_二、质量是发展党员工作的生命线第七章 基础工程: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_一、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第十二章 关键抉择:全面深化改革_四、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第十二章 关键抉择:全面深化改革_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三、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章 坚定信念:肩负起大学生党员的历史使命_四、大学生党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第十章 复兴圆梦:中华民族的最美中国梦_六、激发正能量,共筑中国梦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渊源三、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第七章 基础工程: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_一、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第八章 从严治吏:建设一支宏大高素质干部队伍_二、新时期好干部的新标准第七章 基础工程: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_四、自觉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第五章 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_三、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第十二章 关键抉择:全面深化改革_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四、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工作本领五、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第十四章 依法治国:新常态下的大国法治_五、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第五章 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_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第十六章 四个全面: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章 坚定信念:肩负起大学生党员的历史使命_三、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重视青年工作一、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