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朱纳加德土邦

当然这些话没有和眼前的助手们说,而是艾伦威尔逊从涉及到自身利益的角度,让这些助手明白应该怎么做出抉择,“你们要明白,一旦英属印度独立,在伦敦成了主流。我们现在马上应该考虑的问题是什么?现在英属印度有十万公务员和他们的家属,以后他们直接成为印度人?”

见到这些助手们摇头,显然对成为印度人并不感冒,艾伦威尔逊话锋一转道,“那我们就要考虑另一个问题了,本土有这么多工作岗位留给我们这些回国的人么?我们还能不能留下公务员体系当中?”

话说到这个地步,意思已经很明白了,包括艾伦威尔逊这个海得拉巴专员在内,现在整个英属印度的公务员都存在失业的风险,为了未来的生活,尽可能的为自己争取利益并不过分,要知道他们现在面对的可是世界首富。

这一次的统一思想非常的成功,对于失业的未来根本不用畅想,出了英国居住区,海得拉巴城内有的是衣衫褴褛无所事事的人,瞪着麻木的双眼乞讨。把这些食不果腹的人想象成自己,就可能是英属印度独立,他们回到英国本土的场景。

想明白了这一点,之后讨论问题的时候,这些助手明显就聪明了许多,似乎一天之间就长大了,变得真的像是公务员,走出校园的学生气质已经消失不见。

搞到军备,艾伦威尔逊认为是不难的,在一九四五年这个时间,五百多万大军在英国的指挥下作战,虽然英国主要建军是以海军为主,可在世界大战这个关键节点,陆军上也堪称庞大,以坦克为例,包括步兵坦克、巡洋坦克在内生产了两万六千辆,这还不算后面的重型坦克数量。

想要武装一个印度土邦,根本就不是问题,唯一的问题就是有没有人去认真做。

在海得拉巴土邦的第一个月当中,艾伦威尔逊熟悉着自己的工作,想着如何在阿里汗这个世界首富身上得到利益,在英属印度的独立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虽然英属印度独立看起来还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但他也知道,英属印度的独立过程,仅仅以他这个海得拉巴专员的身份,是没有可能发挥影响力的,在独立之前的两年时间当中,艾伦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关于英属印度的独立,艾伦威尔逊当然有自己的想法,独立之后的印度不能太弱,不然起不到制衡和平教世界的作用,可太强了印度也不会安分。

而且印度独立之后,会怎么看待被英国殖民这段时间?毫无疑问,印度肯定会认为是国耻,关于英国掠夺五十万亿美元的段子,在后世的网络上泛滥,就能代表印度人的想法。

只要没有北方那个拉仇恨的邻居,英国一般都是被印度人咒骂的对象。

在和海得拉巴君主建立私人友谊的同时,艾伦也在和其他土邦进行联系,海得拉巴土邦作为现今南亚最强大的土邦,在印度五百多个土邦当中,起到一个风向标的作用。可以说众多土邦都是跟随者海得拉巴土邦说话。

“我和约翰谈过,朱纳加德土邦和海得拉巴处在一个环境当中,两个土邦有着共同的命运,如果两个土邦能够建立紧密的联系,不管是阿里真纳还是尼赫鲁,尤其是后者应该会冷静一些。”艾伦威尔逊口中的约翰,就是朱纳加德土邦的专员。

朱纳加德土邦、加上海得拉巴土邦,以及众所周知的克什米尔,是目前南亚排名前三的独立王国,其中五万平方公里的朱纳加德土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这个土邦紧挨着印度最大的深水港湾孟买。

孟买承担着南亚一半以上的海运,后世还是宝莱坞的大本营。其实朱纳加德土邦是三大土邦当中位置最好的,但也是最早覆灭的。朱纳加德土邦的君主和阿里汗一样,是和平教徒,土邦当中的居民则是以印度教徒为主。

朱纳加德土邦和海得拉巴土邦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谁都跑不了!一旦被尼赫鲁各个击破,就代表着五百多个土邦,都会被新德里收入囊中。

“我们两个土邦距离很远,他的情况好多了,距离西北很近。”阿里汗皱着眉头,用客观的口气评价着,其实这么说也没错,朱纳加德土邦其实和独立之后的巴基斯坦真的挺近的。但是覆灭的时间比海得拉巴土邦还早,甚至连像样的抵抗都没有,还不如血战过一场的海得拉巴。

当然艾伦并没有说出来,和平教徒因为人数上的劣势,在刚独立的时候并不想和印度教徒拼命,后来也是印度太过分了。朱纳加德土邦和海得拉巴土邦,尼赫鲁说尊重民意,大多数的印度教徒希望加入印度。

可是到了克什米尔,尼赫鲁又改变了说辞,说克什米尔的君主是印度教徒,希望加入印度,妥妥的我全都要,才激怒了阿里真纳,引起了第一次印巴战争。

印巴战争能不能避免?艾伦威尔逊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尼赫鲁家族的老家,就在克什米尔境内,尼赫鲁家族是莫卧儿帝国时期的著名学者,因为莫卧儿帝国皇帝的征召,才进入莫卧儿帝国扩大影响力。

克什米尔对尼赫鲁家族有着重要的意义,说是龙兴之地都不为过,尼赫鲁绝对不会把自己的家乡让给巴基斯坦。

听到阿里汗对朱纳加德土邦喜忧参半,艾伦威尔逊不得不主动开口鼓励道,“以国大党现在的声势,对于很多土邦的君主来说,都是共同面对的处境。朱纳加德土邦的君主和你一样,而且朱纳加德土邦距离孟买很近,有着阻断港口的客观条件,这一点就可以利用。”

艾伦威尔逊还挺带入狗头军师这个角色的,对阿里汗算是尽心尽力。虽然他知道以各大土邦的力量想要阻止尼赫鲁统一印度,几乎不可能,但万一有意外之喜呢?

第六百六十八章 DC-3客机失踪第1544章 恐慌的社会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明牌开打第1744章 英国DNA动了第四百二十六章 失去价值的甘地第1612章 政绩交换第三百七十七章 岳父救我第七百一十八章 运河归属谈判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大事接踵而至第二百七十五章 薇薇安回来了第七百六十三章 福祸相依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求援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沙皇之子的征途第1660章 自由万岁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预言家威尔逊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石油危机第一百三十七章 烟草利益分配第二百三十三章 威尔逊线第八百七十五章 封闭式小区第四百三十七章 牵线搭桥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离开白宫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阿富汗政变第六百三十九章 我会建堵墙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声东击西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秣兵历马第七百八十二章 保守党内耗第九百零四章 四大建设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新的体系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麦卡锡参选第五百七十二章 RB人要访问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四国参战第七百八十四章 丘吉尔辞职第五百七十二章 RB人要访问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法国的示好第七百四十九章 苏联不适合北约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拉博,别傻了第1738章 动手的理由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中法建交第十五章 蒙巴顿第五百二十二章 谣言止于智者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向女王请愿第九百一十章 无畏号核潜艇第六百四十六章 阿里汗到来第五百七十八章 离岸平衡之地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集体主义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华沙机场第二百九十三章 先赚他一个亿第二百六十三章 迪士尼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李梅的赞同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扶持泰国第五百五十一章 五国联防第一百九十五章 印度财富密码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非洲独立年第三百四十五章 开门见喜第七百三十章 利益均沾第1664章 动荡的开始第二十七章 孟买第七百零九章 任何人都有价格第一千零四章 都有美好的未来第四百三十五章 升温的选战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英法调停第七百四十五章 多元文化中心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人权大于主权第1643章 苏丹妥协第十章 找一条后路第1679章 经贸版小协约国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独立浪潮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沙皇也有儿子第一百四十七章 布鲁塞尔会议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不挨揍不长记性第一百二十七章 非洲保皇派第九百四十五章 交接工作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港督的不满第六章 海得拉巴君主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和平的事业第七十六章 最后一天第七百三十六章 各有收获第1559章 存在舰队第1699章 活在它的影子里第一百三十九章 整装待发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美仁宗第九百九十章 退出北约第七百零一章 斯大林病危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履行诺言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英国水务公司第1754章 柏林会议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胆的想法第五百二十章 争夺领导权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洛克菲勒要什么第九百零九章 导弹竞赛第五十二章 秘密见面第七百二十七章 相似的帝国病第五百二十三章 北罗德西亚之行第八百三十七章 世界第一铀矿第七百九十四章 三连胜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世界很现实第四十八章 间谍之都第三百二十三章 两难的选择第八百三十二章 跃跃欲试的安娜第四百九十二章 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