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这就叫专业

紧接着,阿列克谢耶夫又把苏哈托的下巴安上,对于这一番操作他十分满意,学校学习的知识就应该活学活用,这样才不会手生。

他来到关押印尼将军们的基地,目的其实非常简单,倒也不是询问死者伤情怎么样。

而是死亡这些被捕的将军们,都应该识相一点,认赌服输,走也走的光明磊落。这样还不会株连家属,不然的话,对大家都难看。

“我不妨把话说的明白点,如果你们承认串通美国阴谋政变,还能够争取宽宏大量。”

“怎么样?让我们继续谈吧,像个明白事理的人,或者,我不再纠缠此事,让它无限期拖延下去?”

将军晃动着牙齿,边检查着牙的活动能力,边开始说起来,“你们没有证据。”

“那种东西,并不重要。”阿列克谢耶夫浑然不在意的摆摆手,“重要的是谁赢了?现在异地相处的话,你会放过印尼共么?估计大屠杀早就开始了,印尼共是世界上数得着的革命力量,你们一旦动手,别告诉我会轻拿轻放。这也是印尼军队需要面临的未来,不过对于印尼来说,军队才这么点人,算是可以接受的代价。”

官二代又不是他亲生父亲,自然是不知道,印尼共覆灭造成百万规模的流血。还造成了济南丢了是我的责任,南京丢了是谁的责任这个问题。

苏联逮着某大国喷了好几年的口水,认为这件事就应该你们负责,谁让你说亚洲事务你领导的?

艾伦威尔逊也是知道,某大国在印尼事务上,是不存在什么重磅分量的,真出事了根本指望不上。所以为了马来亚的长治久安,才和文化沙皇打配合。

但此时远在华盛顿的他还不知道,福尔采娃这么舍得,连儿子都派过来了。

无上之权威此时在做什么呢,无非就是把美国之行延长了一些,本来他是来参加肯尼迪的国葬,现在则要和美国人谈谈,谁负责这个问题。

印尼问题,本应该是冷战期间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巅峰之作,干掉了有三百万党员的印尼共,但现在则变成了冷战开始之后的最大败仗。

印尼在东南亚的地位,怎么强调都是不过分的,四百多万平方公里的东南亚,他自己的体量就接近一半,人口比例稍微低一些,也超过四层。

在这个世界,英国趁着苏加诺立足未稳,把面积最大的加里曼丹岛和新几内亚切了出去,面积上缩水了不少,但人口则没有变化。

加里曼丹岛和新几内亚只是面积大,本身并没有多少人口。

印尼的人口本身就集中在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爪哇岛的农业条件堪称世界岛屿之最,这个也就刚刚超过十万平方公里的岛屿,加上地处赤道可以全年种植的条件,产粮超过整個澳大利亚的两倍。

这个世界有黑土地存在,但黑土地大多存在于高纬度地区,无法全年种植。

印尼丢了两个大岛,面积仍然超过一百万平方公里,人口没有损失。仍然是东南亚国力最强的国家,这个国家变色了,会带来极为深远的影响。

“印尼共这个怪胎,必须马上本土化。”欣赏完了成果的阿列克谢耶夫,在和叶根季莫夫前往印尼共总部的时候,说出了这么一番话。

这么大的一个政党,参照华人和印尼本土民族的比例来说,华人的分量过重了。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对接手印尼百害而无一利。

“你的意思是进行清洗?”叶根季莫夫看着文化沙皇的好儿子,又要搞大新闻?

“那倒是不用!”阿列克谢耶夫否认了这种想法,“只要印尼共规模继续扩大,占据压倒性优势的本土民族,就可以改变印尼共的属性。现在应该造成这样一种印象,印尼整个国家为了拿回被帝国主义占领的领土,做出抉择已经不可避免。”

“加入印尼共,就是对印尼这个国家最大的热爱。也可以通过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印尼共成为印尼的共,而不是印尼华人的共。”

其实就在两人对话的同时,在苏加诺的允诺下,印尼已经开始进行抓捕帝国主义间谍的运动,其主要目的是抓获和陆军将领们,里应外合、潜伏在印尼国内的外国代理人,有这么几类人群、诈骗岛、菲律宾、马来亚和英美在印尼的人士。

伴随着印尼问题,自由世界和苏联集团已经爆发了激烈的口水战,双方激烈的指责对方在印尼发起了政变,迫害了印尼的主权完整。

虽然加里曼丹岛和新几内亚岛都在英荷两国的占领下,但大是大非的问题谈什么事实,就是苏联集团在破坏印尼的主权完整。

谷澱

“阿廖沙,你用什么办法套出了那些将军的口供?”叶根季莫夫倒是对昨天沙皇之子的动作很好奇,怎么一个个都老老实实的,承认了受到美国指示要发起政变的指控?

屈打成招是叶根季莫夫所想的,但又听人说这些被关押的将领们没发现有什么伤势。

“我只不过是拿了一根铁丝,告诉他们不承认就插进他们的丁丁里面。”阿列克谢耶夫眉飞色舞的自我表功,开什么玩笑,一个专业的肃反工作者,会留下把柄么?

他除了刚开始卸下了苏哈托的下巴之外,什么都还干,而且马上就重新安上了。

对于苏联来讲,这是一场巨大的胜利,也是提升本阵营实力的大好事。而且印尼有苏联急需要进口的橡胶,虽然在某些渠道中苏联也可以从马来亚得到。

但是英国那**商,卖的橡胶真的不便宜,好像正好卡在了苏联合成橡胶工业无法下定决心的位置上,现在印尼的情况,已经可以让莫斯科期待未来的稳定橡胶供应基地了。

不管是谢列平还是勃列日涅夫,都对福尔采娃表达了恭喜,虽然文化沙皇的好儿子,仗着自己的母亲,断然采取了大力出奇迹的举动,非常的有冒险性。

但成功了,就不是冒险性了,而是当机立断,勇于承担责任的可贵品质。果然,世界各地都存在着,良禽择木而栖和忠臣不事二主、这种两头堵的名言名句。

福尔采娃可谓是容光焕发,儿子这一次的表现可谓是非常给她长脸。事已至此,印尼随后传来的消息已经表明,这一次的对抗中,苏联是大获全胜的一方。

连政变将领承认罪行的广播都已经播放了,帝国主义还有什么可说的?

中央主席团会议上,赫鲁晓夫欢呼着伟大胜利,一如往常,整个会议上都充满了恭维之声,各位委员都在表忠心,强调是在赫鲁晓夫同志的领导下,才有这样伟大的胜利。

“叶根季莫夫同志,希望采取保守态度来对待事态的发展。其原因是,印尼共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勃列日涅夫紧接着发言,这个顺序以前是属于科兹洛夫的,不过现在则属于美男子。

所谓的保守态度,自然是印尼共的属性问题,很多印尼人认为印尼共的立场有问题。

直白一点说,印尼共要跟着哪个大哥,是苏联还是?这个问题不解决好,现在的大好局势仍然是有隐患的。

现在处在苏联的立场,是需要在大获全胜之后,来解决这个问题,这需要一些时间。

“第一书记,我认为雅加达同志的建议很有道理,他们都在本地,掌握着第一手的情况。”勃列日涅夫以转述的口吻说完之后,做出倾听其他人的姿态道,“福尔采娃同志,你觉得这种建议是否有道理?”

“我个人认为,倾听当地同志的建议是很有必要的。”福尔采娃也用中性的词汇,表达了支持勃列日涅夫的看法。

“印尼站在进步的阵营当中,可以解决苏联一些原材料上的短板。”柯西金从经济层面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最主要是作为东南亚的第一人口和面积的国家,印尼的倾向会造成一系列的后果。”

谢列平的看法则从安全意义上下功夫,无非就是东南亚局势已经朝着有利于苏联而不利于帝国主义的情况演变。

资源上也能帮助苏联一些,至少在锡矿上就能帮上忙。

苏联得天独厚,庞大的国土有任何元素周期表上的资源,而且不是像日本那样只有样本规模的产量,但苏联也不是什么资源门类都无懈可击,很多资源成本确实很高。

苏联的锡矿具备不利的地理与地质因素,矿山技术条件复杂,可赢利开采的锡储量所占比例不大,原料质量低下,缺乏后备普查勘探对象,因此,缺乏投资吸引力。从各方面情况看,以后从印尼进口的话,应该能满足国内需要。

总之、克林姆林宫此时处在一片欢声笑语当中,和华盛顿的氛围完全相反。

“多米诺骨牌已经倒塌了。”远在华盛顿的艾伦威尔逊,面色冷峻的表达着高见。用最强硬的口吻,说着最为从心的话。

至少表面上,艾伦威尔逊是很沮丧的,让一群美国人看,有种很不妙的感觉。英国人又要绥靖了?

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援助在战后到达第一百零八章 内阁秘书的认可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人一定要靠自己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和平呼吁第三百零二章 新年新总督第二十二章 四阶战术第二百四十二章 甘地宣布绝食第四百四十四章 优势在我第一百八十五章 我对钱没兴趣第1541章 编外大臣的建议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英美共同宣言第六百七十章 英伊谈判第九百七十一章 白人的命也是命第七十九章 突发事件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比如阿富汗第九百零一章 应对经济危机第二百七十七章 女神驾临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肯尼迪的不满第八百七十二章 有声有色的海军第1742章 驻德苏军第六百八十八章 妻子要做慈善第九百二十章 小威尔逊出生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独立承诺第九百五十八章 可耻的抄袭者第三百五十二章 面授机宜第一百九十三章 内阁使团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艾伦在莫斯科第九百五十七章 安排大臣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亡羊补牢的美国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不挨揍不长记性第1717章 地图头的善意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决战之果第五百六十一章 甚至是法国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二点五亿预算第六百零八章 鸠山家族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什么苏德同盟第九百九十九章 南亚上空的幽灵第四百零三章 我的朋友麦卡锡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欧洲再平衡第九百九十九章 南亚上空的幽灵第三百五十章 接着奏乐接着舞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日元没资格第一百五十九章 学校没教过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人权大于主权第三十四章 奥萨瓦根行动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艾登的第二任期第三十五章 尘埃落定第五百零二章 调虎离山第1591章 爱国华侨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越南太嚣张了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东京湾事件第一百九十三章 内阁使团第六百五十五章 奥运代表团问题第六百一十七章 把机会让给法国第九百五十九章 巴西铁矿第七百二十章 埃及电气化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皮卡立国第1734章 南非的光辉岁月第九百七十九章 来自美国的重拳第十九章 葡萄牙人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大事接踵而至第二百五十七章 救火队员第六百六十四章 否决东非联邦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家庭风波第九百四十八章 法国人的老朋友第八百六十章 赢麻了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仲裁者印度第1545章 灵活的价值观第二百八十三章 贵客抵达新德里第六百五十三章 彰显国威第1647章 东芝事件第五百八十二章 舆论漩涡的麦天皇第六百二十八章 这里面水太深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彗星去东方第三十五章 尘埃落定第五百三十三章 空降马来亚第一千零九章 农牧业合作成果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供水系统国有化第二百一十九章 印命贵第1626章 文化沙皇的期待第六十三章 要一个佣人第六百六十五章 泛非主义者末日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一鱼两吃第二百一十章 繁忙的白厅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首相连任第1652章 中导条约第二百五十一章 兴奋的德里克第一百二十八章 军火大王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布热津斯基助攻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罢工谈判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向东看的法国第五百二十六章 怒斥英国第四百五十七章 纽芬兰王室领地第九百五十九章 巴西铁矿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大力出奇迹第一百六十七章 文化交流酒会第一百三十三章 威尔逊首相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储备粮改革第四章 好大的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