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再卖波兰一次

绅士从来不回避自己的错误?艾伦威尔逊一脸的佩服,为什么对方能做保守党的二号人物,为什么三十八岁就能做外交大臣,这就是原因。

“那么在对日作战的问题上,我们就必须要明白苏联人需要什么,采取极限施压的办法。”艾伦威尔逊说到极限施压,脸上出现奇怪之色,怎么有种懂王附体的感觉,“我现在就找艾福尔去说明这件事。”

罗伯特·艾登和艾伦威尔逊所说的丘吉尔受到杜鲁门的吹风不是假的,从丘吉尔首相和杜鲁门总统见面开始,确实不断听到杜鲁门总统,期望英国在苏联对日参战上给与支持。

希望整个波茨坦会议能够拿出的第一个共识,就是苏联正式在结束欧洲战场后,加入到对日作战当中,心情简直是不加掩饰的急迫。

按照正常的发展来说,苏联确实是可以利用这一点,和美国讨价还价获得更加有利的条件,不过这是按照正常的发展来说。

艾伦威尔逊其实知道事情稍纵即逝,因为曼哈顿计划已经到了最后时刻。就在珍珠港事件的前一天,美国正式制定了代号为曼哈顿的绝密计划。罗斯福总统赋予这一计划以“高于一切行动的特别优先权”。

因为时间太过于巧合,所以曼哈顿计划也成了阴谋论者口中,美国不地道的证据。

艾伦威尔逊不管阴谋论是怎么样,但他知道对大英帝国来说,欧洲方向苏联强大的陆地力量哪怕减少一分也是好的。

欧洲作为冷战美国和苏联的主战场,大英帝国也需要一个减压的地方分担欧洲的压力。还在抵抗的日本是最好的选择,至于日本人最后的命运,艾伦威尔逊作为一个大英帝国的公民,暂时考虑不到。

就如同是德国人把希特勒选上去领导德国发动战争,日本人能喊出来一亿玉碎的口号,就应该付出一定的代价。

一旦美国和苏联分别占据日本一部分,就一定会分担现在欧洲的压力,而且不同于欧洲这么多的国家被迫选边站,美国和苏联完全可以在日本,完全凭借自己的国力真刀真枪的对抗。

首相丘吉尔稍晚时间也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和外交大臣罗伯特·艾登谈话,也提及了杜鲁门希望苏联参战的愿望,还不忘记强调道,“我还是觉得应该首先把欧洲问题谈明白。”

“温斯顿,其实这和当初面对德国的问题一样。”罗伯特·艾登毕竟是丘吉尔多年的战友,深知这位首相的脾气,丘吉尔虽然脾气暴躁,但并不是一个无法交流的人、

“我们引开苏联人的注意力,总比在这里喋喋不休要好,美国人通过冲绳战役已经知道日本不好惹,苏联人还不知道,战争是无法控制走向的,只要苏联和日本的第一战开始,想要结束就没这么容易了,现在摆在东欧的庞大军队,就会源源不断的开往远东,我们最大的问题就解决了。”

“如果苏联不加入对日作战,可能杜鲁门就把注意力放在我们英国身上了,不要这样看着我,这都是有可能的。那我们到底是不是要不远万里,陪同美军前往远东作战呢?国内的情况你是清楚的。”

罗伯特·艾登在丘吉尔面前,那叫一个情真意切,已经隐隐有后来保守党首相的风范。把外交大臣任上修炼出来的话术,全部用在了丘吉尔身上。

“可斯大林说,苏联没有足够的海面力量把陆军运到日本。”丘吉尔双手一摊道,“说的也是事实,苏联的海面力量确实不值一提。”

“可我记得,苏联的萨哈林岛距离日本不过三十公里。”罗伯特·艾登眉毛一挑,就连一战时期的德国重炮都有这个射程。北海道和本州岛的甚至比这个距离还要短。

这是什么概念呢,敦刻尔克撤退的时候,无数英国公民驾驶渔船出海,加入到了敦刻尔克撤退当中。罗伯特·艾登做出了自己的判断,“苏联这是在讹诈我们,其实以大英帝国在亚洲的海面力量,完全可以把苏联士兵运到日本。”

大英帝国当然有这个力量,目前国内保有商业运输船队的吨位,是一千七百万吨。是美国三千万吨商业船队的三分之二,在亚洲的海军力量虽然和欧洲的大舰队无法相比,但收拾已经趴窝的日本海军却是轻而易举。

在转移压力,让大英帝国赢得喘息之机这件事上,丘吉尔和罗伯特·艾登有共同语言。现在听到罗伯特·艾登,想要复制祸水东引的计划,心中已经隐隐有些意动。

罗伯特·艾登已经说明了,如果苏联人不登岛,登岛陪着美国人玩命的就是英国。因为这个最质朴的原因,所以苏联人必须登岛。

“可我们手里的牌不多啊。”丘吉尔回想了一下现在英国所处的环境,干巴巴的道,“斯大林可不是一个容易欺骗的人。”

“有!”罗伯特·艾登面露思索之色道,“波兰流亡政府还在伦敦,斯大林对波兰如此的重视,我们就用波兰问题和苏联讨价还价。苏联在第一轮会议上,不是还希望我们认可关于波兰和德国边界的处理方案么,这都可以加以利用。”

毫无疑问,罗伯特·艾登想到了波兰问题,反正在之前的雅尔塔会议上,英国已经出卖了波兰一次,既然是这样的话,为了世界和平的大局出发,不如出卖的更加彻底一点。

进入了自己擅长的领域,罗伯特·艾登仿佛一下子打通了奇经八脉,整个波兰都卖了,还留一个流放政府在伦敦做什么?

政客的翻脸无情,之前巴顿将军体会到了,艾伦威尔逊不知道英国版的即将上演,他正在展现键盘侠本色,和艾福尔商量进攻日本的计划。

他一个纯军盲自然是随便写写,艾福尔也真敢加入讨论当中,反正专业性不重要,就是要给苏联人一个措手不及,是夜,英国代表团灯火通明!

第八百八十九章 英国跟进第二百七十一章 昂山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真正的大事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洛克菲勒要什么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混乱是阶梯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绥靖政策第五百零四章 北罗德西亚客人第三十章 军情六局第六百零七章 哪壶不开提哪壶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老子英雄儿好汉第1550章 两伊战争第一百八十章 建设新印度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李梅的赞同第八百一十五章 殖民后遗症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干涉美国内政第八百二十六章 我们是专业的第七百九十四章 三连胜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不劳苏联费心第六百零四章 绝代双骄第七百零一章 斯大林病危第五百四十六章 飓风行动第三百一十七章 印度的富豪们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建加核弹第七百九十二章 四大家族第1749章 一家团聚第三百五十二章 面授机宜第一百七十三章 人生导师艾伦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中立国的作用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法国变可疑了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指点尼雷尔第1659章 人心思变第七百二十九章 西半球的革命者第一千零四章 都有美好的未来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显著成果第六百七十章 英伊谈判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中国光刻机第一百八十五章 我对钱没兴趣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四国参战第五十八章 南斯拉夫的朋友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沙皇也有儿子第六百八十四章 北约成立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新台风第1734章 南非的光辉岁月第三百五十二章 面授机宜第1742章 驻德苏军第二百五十二章 出师的薇薇安第一百四十三章 BBC不会向政府低头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印度进攻第六百八十三章 李奇微赴任第四百二十一章 鲍中堂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搞定英国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大家都知道了第七百七十六章 感人肺腑第五百一十一章 羡慕的法国贵族第二百零八章 均摊风险建议第1548章 西方八一第二百二十二章 煮酒论英雄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印巴战争第五百六十五章 沙捞越开发银行第一千零十章 埃及的大国梦第五百二十六章 怒斥英国第九百八十五章 救民先救官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达成共识第六百六十一章 除掉他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造船业我拯救第九十四章 第一条共识第七百二十七章 相似的帝国病第七十九章 突发事件第1596章 不速之客第二百零二章 有需要找艾伦第六百一十八章 公主毛遂自荐第八百四十一章 CVA-01航母计划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英德金融峰会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安德罗波夫第三百三十六章 副总理鱼饵第1638章 大赦天下第六百二十一章 联邦德国成立第1749章 一家团聚第1597章 首相的平衡外交第一千零七章 首相管外交工作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自由巡航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求援第六百九十三章 著书立说威尔逊第二百九十一章 政治账和经济账第七百三十四章 强硬的菲律宾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阿富汗政变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父慈子孝第1627章 初露峥嵘的寡头第1710章 甘地的待遇第九百九十四章 解散议会第八百七十二章 有声有色的海军第三十四章 奥萨瓦根行动第五百五十二章 韩战爆发第1590章 罢工和质询第四百二十六章 失去价值的甘地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联苏抗美第六章 海得拉巴君主第九十九章 欢迎新首相第四百九十一章 丘吉尔笑话第六百二十一章 联邦德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