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 音乐洗牌

2002 音乐洗牌

第五十一届格莱美落幕了,但对于整个美国音乐市场的打击却是巨大的,经历了去年和前年连续两届的杯具之后,这一次格莱美终于痛定思痛,将笼罩在美国音乐市场身上的最后一层遮羞布也扯去,让人们清楚看到了如今彻底堕落的美国音乐。格莱美,终究还是下了狠心。

四个综合类奖项,埃文-贝尔年度最佳专辑、年度最佳制作;酷玩乐队年度最佳单曲;阿黛尔-阿德金斯年度最佳新人,全部由英国人包揽!作为美国的音乐颁奖典礼,这在格莱美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如果此时人们还想要用“埃文-贝尔是美国音乐市场孕育出来的歌手”作为回应的话,那么接下来的数据就让人无法再狡辩了。

流行部门的五个重要奖项,英国拿到了三个,分别是阿黛尔-阿德金斯、达菲、酷玩乐队,美**团最后胜出的分别是杰森-玛耶兹的最佳流行男歌手和老鹰乐队的最佳流行乐器演奏。

摇滚部门从提名者开始就是老牌歌手当道,最终的获奖者也更多是布鲁斯-斯普林斯汀、重金属乐队、ac/dc、电台司令乐队这样的老资格摇滚乐队;节奏蓝调部门、说唱部门、乡村部门也是如此,从玛丽-布丽姬、李尔-韦恩到艾莉森-克劳斯、艾尔-格林,全部都是清一色的资深歌手。

而更为让人吃惊的是,这些部门的音乐在过去一年都未能取得相对应的好成绩。唯一能够超越流行部门的就是说唱部门,却是被埃文-贝尔的横空出世打断。取代了李尔-韦恩完成称霸。

看看英国代表人物阿黛尔-阿德金斯、达菲、丽安娜-刘易斯,全部都是新生代代表歌手,而美国能够相提并论的歌手全部都是诸如玛丽-布丽姬、重金属乐队、老鹰乐队这样的老派势力。

从这样的局面就可以看出,美国流行音乐工业近几年发展太过单一太过商业,不是“美国偶像”就是节奏蓝调和嘻哈,在突出低龄化和专业化的情况下,却对新人的培养缺乏有效的手段,对于音乐专业性的追求;而一直以来擅长推出全球热门单曲而著称的美国乐坛。近年来却更多纠结于设备的改造、音色的进步,而忽略了音乐创作中最重要的感性环节,这一次,闷骚的英国人给美国人上了一课:不要只想着迎合市场做音乐,而是做真正值得人们喜爱的音乐,那么歌曲的流行就理所当然了。

总体而言,第五十一届格莱美就出现了这样一个结果:英国大获全胜。老中青结合的歌手阵容结构合理;以老歌手阵容出战的美国则一败涂地。

2008年全年最值得瞩目的就是金融危机横扫全球,这样的情况对于欧美音乐市场来说自然是一个噩耗,毕竟英国和美国一直以来都是全球音乐产业之中的核心存在,而如今两国经济地衰退,从习惯上的推理来讲,势必将影响整个音乐产业地投入。这对于本来就处于寒冬时节的音乐市场来说,无疑是一次雪上加霜的打击。

但事实上,对于现在已经跌落谷底的音乐市场来说,金融危机却未必全部都是坏事,甚至因为经济危机所必然带来的文化和信仰差异。还有可能因此给正处于谷底阶段的流行音乐市场带来一种新的刺激。毕竟,音乐市场已经没有什么可以输了。外来的刺激反而会将沉淀在深处的混乱重新唤醒,洗牌之后的音乐市场也许会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也说不定。

在此之前音乐从业人员都是当局者迷,他们站在音乐领域对整个市场的未来走向指手画脚,但他们都忽略了相当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现代社会里的音乐和电影一样,虽然已经成为产品,但它的制造过程却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产品。音乐和电影归根结底来说,无论是流行、商业还是严肃、真挚,都是一门感性的艺术,没有灵感、没有即兴、没有想象,就不会有音乐或者电影作品出现。

因此,这几年音乐市场的低迷,固然有盗版和数字音源的因素在其中,但最主要的音乐还是音乐品质的底下,导致了歌迷消费音乐产品兴趣的下降。最明显的对比就是,在金融危机之后的美国市场里,“五”这张专辑依旧卖出了六百八十万的彪悍数字,更不要说之前的“四”处于整个混乱低谷中的音乐市场取得神话式的销量了。

这就回到了近年来音乐市场上不断强调的一句话:音乐为本源!

格莱美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意识到了撇开商业利益不说,真正出色的音乐才是市场的核心,这也是埃文-贝尔能够成为格莱美宠儿的根本原因。而这一次的金融危机,对于流行音乐产业来说,有可能出现的最大利好消息,就是文化变异所带来的创作新视角。于是在经历了两年的低谷之后,格莱美决定下狠心给美国音乐市场一个教训,这就出现了第五十一届格莱美上英美两国音乐的鲜明对比。

一方面是英国老中青三代表现均衡的完美答卷,一方面是美国残破不堪老将出马的惨败答卷,结果一目了然。

众所周知,真正的艺术是来自于动荡来自于冲突,只有艺术细胞发生碰撞,才能迸发出灵感的火花,越是穷困越是动荡的环境,越能够产生伟大的艺术作品。音乐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窗口,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流行音乐,其某个繁荣阶段绝对不会是孤立地,往往和当时那个时期的某个政治事件、经济变化所息息相关。不止音乐如此,包括文学、电影都是这样的,比如说美国七十年代的反战情绪诞生了摇滚的第一个繁荣时期,就是如此。

而这一次的金融危机,显然就是这样一个历史事件,经济的变化,必然导致文化的变化,而文化的差异则会带来思维方式的变化。与此同时,近年来流行音乐越来越趋向无聊的原因又是什么?其实就在于信仰的缺失和文化的枯竭,使得许多音乐人,只能在没有经历的基础上,创作出享乐式音乐,当音乐里那种冲击人类的电流少了,歌曲受到的关注自然也就少了这也是埃文-贝尔音乐总是如此独特鲜明的原因之一。

所以说,这次的金融危机反而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从本质方面解决了欧美流行音乐工业的创作核心问题。

可以想象,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的美国音乐市场,又受到了第五十一届格莱美颁奖典礼的刺激,之后势必将经历一个猛烈的阵痛期,不过忍受过这个时期之后,优秀的音乐又将会如同夏季到来时的鲜艳花朵一般,花团锦簇地盛开在音乐市场上。

除此之外,金融危机之下对于唱片工业的另一种震荡,就是缩减一些唱片公司的运营开始,对于真正的音乐人来说,则是一个机会。目前唱片公司最大部分的开支,都是在明星的打造宣传战略上,更多的投入只是针对服饰、道具、化妆和音乐录影带这些附加产物上,甚至可以说是唱片公司用原本制作音乐的钱,养活了服装界、化妆品界。而在这种框架上产生的音乐,其结果也就不言而喻,它必定是浮夸的、卖弄的,而且随着竞争的加剧,只会越来越浮夸,最终完全偏离了音乐的本质——其实这就是美国现在音乐市场的状况。

这次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减少投入,真正影响到的就是这种奢靡的风气。其实仔细想想,将一百万美元的投入减少到十万美元,真正减少的就是服饰部分的投入,相反这种无可奈何的“贫穷”,而让唱片公司不得不将注意力锁定在音乐本身上。换而言之,就是将有限的资金全部都花在刀刃上,勤俭又低调的日子,反而给了音乐更好的生存土壤。

另外,金融危机也让美国流行音乐工业一家独大的局面得到了最大限制的控制,毕竟一个国际化产业的繁荣,如果只依赖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是远远不够的。在金融危机之下,随着美国音乐的减弱,也因此会给其他地区的流行音乐更多的生存空间。第五十一届格莱美上英**团呈现出的战绩就是最明显的警钟,英**团在综合类奖项、流行部门、说唱部门完成了全面的制霸,而美国取得优势的摇滚部门、节奏蓝调部门在过去一年的成绩远远不够看,这也就使得整个音乐市场呈现出美国衰退、陷入混战的局面,这对于全球音乐市场来说,绝对是一次复兴的好机会。

不得不说,第五十一届格莱美颁奖典礼的确很是明智,用一次震耳发聩的惨败,让美国音乐市场真正意识到了音乐本身的重要性,虽然这句话已经前后喊了五年,埃文-贝尔的崛起更是贯穿了二十一世纪前十年的音乐发展史,但一切都不如这一次金融危机之下人人自危的局面来得深刻,格莱美的警钟不仅及时而且恰当,可以想象,经过这一次的音乐洗牌之后,也许美国音乐真的迎来了重新兴起的最佳契机!

庆祝本书粉丝完成舵主刷频,今天超级大爆发哦,鞠躬感谢!

514 煽风点火1633 最为卖座2364 火爆红毯510 拍板定角570 宿舍之外566 全场亮点509 选角面试684 幸福模式613 角色羽翼856 码头落水426 惬意午后1345 喜剧票房326 强势上档729 第二季度836 竞标会上586 聚焦试播1953 甘之如饴1809 留有后手2321 首屈一指1995 十一军团1097地震回 响420 设计品牌1764 小号满贯2297 君临之势1183 独立精神2116 盛夏鏖战2006 惨遭围殴179 票房惊喜555 商业拓展1094 集体闭嘴558 深层目的1253 换位思考1144 出庭作证1369 三个故事912 悲催实习1739 错杂一年477 小捞一笔108 记者追逐065 面试结果092 剧组探班1396 黑夜危机1269 未被遗忘1003 附加谈资211 网络热议1123 独立阳光1883 皇家包厢656 走秀落幕217 白金销量2034 黄金点子419 神秘追求1103 女孩女人1681 自由之旅1708 纽约纽约1378 口碑混战459 擦肩而过110 机会主义341 人气讲师1941 金融危机634 幸灾乐祸1608 怪胎演员1842 特别力量977 初次合作1963 骂战升级1399 人生如戏1648 坚持不懈1916 犀利主题747 记者抵达122 重磅问世2133 姑娘谈话936 战略公关917 第五大道515 唇枪舌剑1282 崭新一页378 自娱精神1883 皇家包厢852 扎堆竞争2390 自由勋章057 闭幕仪式1291 健美冠军2388 闪耀时刻1391 竞争对手1477 倒贴上门324 引爆眼泪526 独立范畴139 友情以上1772 又见典礼124 一夜之间1417 翡翠之城446 明星粉丝2227 反对浪潮174 今晚今晚1929 巴蛇吞象480 家人再聚1148 重回校园141 牵线搭桥2341 顶礼膜拜397 气氛如冰016 哈佛大学1824 胆小怕死2064 参与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