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 唇枪舌剑

515 唇枪舌剑

是非对错,其实总是有一个衡量标准,才能进行判断的。

埃文一贝尔拒绝出席第七十五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一如他对媒体所说“我拒绝出席战争爆发之后三天时,依旧歌舞升平的颁奖典礼,这是我的立场。仅此而已。”这只是他自己的个人立场,并没有牵扯其他问题。就算埃文一贝尔示威游行了,就算埃文一贝尔煽动一群演员一起退出奥斯卡,这都是他的〖自〗由。至少,他没有绑着炸弹,冲进柯达剧院的里面抗议颁奖典礼的举行。

弗兰克皮尔森代表的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老派势力,他们生气的不是埃文一贝尔的〖言〗论,而是埃文一贝尔出格的行动,以及对奥斯卡权威的挑战。反战,喊着反战口号的人多了去了,就连学院自己都是反战立场的。不过,别人只是喊碱罢了,而埃文一贝尔付诸了行动。就学院本身,他们不喜欢埃文一贝尔,但是对于埃文一贝尔的行为却没有指手画脚的打算。美国是一个讲究人权的国家,不是吗?所以,学院虽然生气,但最佳男配角奖最终还是颁发给了埃文一贝尔。

埃文一贝尔没有错,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也没有错,因为这不是一件可以判断是非对错的事,双方也没有站在完全对立的立场之上。

只是,媒体的转述,让事情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起来。当然,这就是媒体希望看到的局面。

自那之后,埃文一贝尔就拒绝再发表〖言〗论了,也拒绝所有媒体的采访,包括“娱乐周刊”。因为埃文一贝尔要说的、想说的、该说的都已经说过了。最后,威廉一伍德还是整理了一篇埃文一贝尔立场的文章,刊登在了“娱乐周刊”将事件还原。

虽然埃文一贝尔拒绝接受采访,但是美固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有近六千名成员自然不可能全部都拒绝采访。所以,这场对抗还是被媒体炒作了起来。

制片人霍克科赫是老派势力代表“我认为埃文贝尔就是一个自命不凡的混蛋,他应该好好冷静下来看看事情的真相。当然,前提是他不能再喝酒了。”他认为埃文一贝尔就是一个酗酒、吸毒、没有头脑的年轻人。

时任学院执行官的约翰一拉塞特也站在了弗兰克皮尔森这一边“可笑,这太可笑了这完全是他在自我炒作,你们看不出来吗?他获得了关注获得了奖项,获得了他想要的一切。结果就只有我们学院自己受伤,我们是受害者我们才是受害者。”

今年已经六十三岁的希德一甘尼斯,却有不同的看法“首先,埃文一贝尔配得上小金人的赞誉,这是他应得的。其次他的说法很正确。

在战争爆发的关键时刻,我们的视线是应该放在中东战场上。学院原本以为通过一场热闹的晚会,可以让人们暂时忘记战争的苦痛,但结果证明,我们错了。”这里的结果,指的是历史最低收视率“埃文做出了正确的决定当然,这是他个人的决定。我认为他很明智。”希德甘尼斯进入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董事会已经有二十一年历史了,他现在还是哥伦比亚制片公司和派拉蒙电影公司在内的几家电影公司的经理人。可以说,希德一甘尼斯算是老派势力中的一员但同时因为个人个性的关系,他对新派势力也十分了解赞同。

从希德甘尼斯的发言就可以看出他是支持埃文一贝尔的。不过,隐隐地,他还是在为学院开脱。

成功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同时又挽回了学院的面子。

汤姆一汉克斯,这位历史上第二位蝉联奥斯卡影帝的著名演员,也是学院里的老资格了,他对于埃文贝尔的行为却是秉持中庸之道“埃文只是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做了他认为自己应该做的事,仅此而已。同样,学院也只是根据投票做出了选择,没有什么特别的。你们不要可以炒作了,埃文没有和学院对立的意思,学院更没有打击埃文的想法。”而另外一位老资格学院成员,汤姆一谢拉克却是新派的代表人物,他对埃文一贝尔表示了旗帜鲜明的支持“我认为埃文做了大家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战争当头,的确没有人有心思观看颁奖典礼。学院一方面想要支持反战、维护和平,一方面却又舍不得取消颁奖典礼,这种矛盾看起来的确十分可笑。”一时间,各家媒体爆料的〖言〗论层出不穷,各大媒体完全就是刀光剑影、唇枪舌剑。最开始,话题还是围绕在埃文一贝尔身上,对于埃文一贝尔的行为、〖言〗论。大家发表自已的观点。如同预料,有赞同有反对有中立。采访、

〖言〗论、文章满天飞,闹得沸沸扬扬。即使在伊拉克战争进行当中,这方面的娱乐新闻也依旧热闹非凡。

不过,随着埃文一贝尔的潜水,拒绝任何形式的采访,话题逐渐改变了方向。最先,就有学院成员认为埃文贝尔是在自我反省,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有媒体认为这是埃文一贝尔示弱的信号。毕竟,没有演员愿意真的和学院对立,因为对立就意味着将来奥斯卡之路的坎坷。

可很快,形式又发生了改变。话题离开了埃文一贝尔本身,演变成为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自己内部的争执。老派势力和新派势力的斗争,蔓延了开来。

老派势力认为第七十五届奥斯卡虽然收视持续低迷,但他们终究是让人们短暂忘却了战争的苦痛,而且“芝加哥”、“钢琴师”等影片的获奖也很好地表达了学院反对战争的立场。

相反,新派势力认为没有人会在战争爆发的时刻,还去注意谁获得了奥斯卡。要不是有埃文一贝尔这件事,根本没有人知道本届奥斯卡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实就是“纽约时报“做了一份街头采访,有超过六成的市民只知道埃文一贝尔拿下了最佳男配角,除此之外对本届奥斯卡没有任何印象。所以,新派势力认为奥斯卡是需要改革了。不仅仅是第七十五届奥斯卡是否需要举办的问题,更多是奥斯卡颁奖的方向应该创新、打破桎梏。

原本是埃文贝尔与学院之间的战争,战火却蔓延到了学院内部,成为老派和新派势力的斗争,这倒让人跌破眼镜。

不出意外地,这次事件,在普通市民之中也引发了剧烈反响。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等纸质媒体和福克斯电视台针对这次事件的调查之中,超过七成的市民认为,埃文一贝尔此举说出了美国人的心声。

伊拉克战争刚刚爆发三天,还有谁会去关心奥斯卡之上到底谁拿奖?拿奖影片究竟反映了什么主题,此时此刻还重要吗?根本不重要。人们就连走进电影院观看电影的心思都没有了,何来心思去关注什么电影获奖了。

同时,这部分超过百分之七十的市民都觉得,埃文一贝尔的行为值得赞许,他做出了许多艺人们想做却不敢做的事。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之前,不少演员都表达了反战的心声,但却没有人愿意退出奥斯卡:因为小金人的意义非凡。而埃文一贝尔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拒绝出席奥斯卡,并且真的做到了,用实际行动向学院、向白宫、向普通民众发出了自己的反战信号。

这些市民都认为,埃文一贝尔的所作所为就是他们想做的,希望做的。因为战争,真的不是他们希望的。

约莫两成的市民认为,埃文一贝尔是在自我炒作。他退出奥斯卡的行为,赢得了声誉:同时也拿下了小金人,并且还获得了关注。这一切都是埃文一贝尔的诡计,他成功地欺骗了所有美国人。这部分市民都觉得,也许埃文一贝尔是在反对战争,但事实上他还是一个艺人,依靠镁光灯吃饭的艺人,所以依旧不可靠。

剩下不到一成的市民则是中立,他们倒不是说居于埃文贝尔和学院之间的那种中立,而是对此事没有任何看法的中立。他们没有心思去关心其他事。战争就已经让人焦头烂额了,而且他们还要生活,什么埃文一贝尔、什么学院、什么奥斯卡,都只是浮云而已。

令人意外的是,经过这次事件,埃文一贝尔在普通市民之中引发剧烈反响。他们认为埃文贝尔敢说敢做,个性十足,立场坚定。

同时,埃文一贝尔的反战〖言〗论更是代表了他们的心声。“顶级(the .a team

)”这首歌在媒体的渲染之下,已经成为了反战背景之下的代表曲目,所以,埃文一贝尔的正面形象居然得到了迅速的提升。这绝对是非本意的结果。

来自普通民众的支持,让埃文一贝尔的反战〖言〗论再一次回暖,美国国内的反战浪潮再次掀起了高潮。

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内部的斗争,学院对埃文贝尔的看法,未来埃文贝尔奥斯卡之旅是否会受影响,反而成为了无关紧要的事情。

无论是媒体还是民众,都再一次将所有精力放在了反战抗议的浪潮中去。

爆发继续,求订阅!

1728 再起波澜368 业余剑客2279 天真无邪320 华丽回归1833 应景之作2087 背后赢家1850 寻找埃文661 意外脸孔1976 发散思维2076 吻戏难拍275 踏脚基石1893 人人自危159 菜鸟导演1370 依依不舍1567 一步之遥1607 屡败屡战852 扎堆竞争2195 职场一课1544 美国秘密942 马丁邀请1019 大热之作522 惊悚悬疑2078 演技无声2257 战役结束2334 群起声讨2145 朋友立场1166 大功告成1332 金棕榈现1146 笨熊摔跤1721 热闹团聚1382 全球票房583 新的开始515 唇枪舌剑870 突发事件1054 欧美合作1560 演员梦想1466 刺青位置896 全情投入1606 屡战屡败1715 一文不值2213 携手共进2119 再现黑马1273 虎头蛇尾926 街头巡演2188 丧尸文化1384 复古正剧1975 妙趣横生1404 恶意炒作718 愤怒离开2191 生涯困惑1664 斗志昂扬2171 英伦来客413 试探询问725 群星捧场301 心灰意冷866 余韵深长1428 派系斗争1142 监狱暴动1744 特别周末1137 青春洋溢698 细数一年1977 一个交代1418 惊诧瞬间1859 零散灵感601 疯狂粉丝1687 彩虹眼泪113 糟糕一日982 肥皂故事1061 故事为尊805 如梦似幻948 扑朔迷离838 独立希望2291 惊险任务1897 杀一儆百488 相见无言826 一锤定音627 东窗事发919 梦游仙境042 记忆碎片1827 大牌风采2079 免费投资1067 法语对白999 盈利手段1171 不得而知1444 绝对优势601 疯狂粉丝1253 换位思考976 精彩纷呈1136 亲自上阵1862 力扛不退1970 大道酒吧473 出色剧本1442 完美赞誉1873 正义邪恶1434 略施惩戒1697 拔河游戏569 并肩而行1554 有条不紊1483 算盘落空1994 无缘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