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九三章 百废待兴

经过连续数日的磨合,新朝廷各衙门终于从头绪繁杂纷乱之中找到了感觉。各衙门官员也终于开始磨合成型,京城的局面也从纷乱之中慢慢变得有条理起来。

街市上,有店铺陆续的试探性的开业。虽然吕中天对京城进行过连续的搜刮,但其实百姓自有百姓的办法,特别是商贾们,精明之极,鼻子也灵敏的很。早在女真人南下之时,很多人便未雨绸缪藏匿了大批的粮食物资货物钱财。各家自有各家的办法,各人自有各人的藏匿之策,所以即便吕中天在汴梁城中搜刮了几次,很多百姓之家的财物物资得以存留了下来。

开始时,朝廷颁布了开市开业开航的圣旨,这些商贾之家还有些担心这是朝廷的引蛇出洞之策,他们谨慎的观望着态势,不敢轻易开业。但随着局面的发展,他们终于放下心来。汴河大街上的张家正店和杨二嫂正店等几家老字号试探性的开店营业,竟然引得当朝宰相林觉亲自带着随从来吃饭。付了双倍的价钱不说,还分别给两家酒楼替了匾额,称赞他们是商界的先锋和楷模。

这消息一传出去,顿时街市作坊纷纷开业,不管有没有多少货物可以卖,但门脸却是要开着的。而且为了解决货物不足的问题,朝廷特意组织了船队往就近的没有经过战火璀璨的两淮之地免费为他们采购货物。而且为了解决商家和百姓们手中拮据,难以促进商业繁荣和缺少购买手工业原料的问题,三司使杨秀贴出了免息官贷告示。

告示公布了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好消息:所有商贾作坊乃至百姓,都可以在三司衙门申领免息的贷款,以一年为限,按照衙门公布的标准,按照经营规模核准官贷数目。大型商行最高可贷银千两,小型商铺作坊等最少也可贷银五十两。普通百姓之家,可贷银十两至五十两不等。这官贷不但无息,而且可延缓三年归还官府。也就是说,在三年之内,这些银子不收利息,任百姓和商家们使用流转。此举正是为了让商家工坊和百姓们能够度过眼下的难关的措施,可反过来促进商贾和百姓们早日正常的经营和生活。而且因为免息,三年还十两到五十两银子的压力并不大。

这项措施简直好的令人难以置信,但总有胆大的和急于重新上路的百姓来当出头鸟,当他们捧着白花花的银子回家时,这件事又一次成为了现实。数日之内,三司衙门发放了近三百万两纹银的官贷,而这些银两便迅速的成为京城商业流通的促进剂,盘活了整个京城市场。

这个办法当然是林觉的主意,杨秀因为市场流通不畅,百姓们大多数已经成为赤贫之家而无法采购和消费,很多小本经营的商贾作坊没有本钱展开商业和制造的活动而苦恼,前来询问林觉该怎么做时,林觉想到了当初变法时的常平新法的措施,便是发放官贷使赤贫之家渡过难关的作法。于是便提出这种无息官贷的办法。和常平新法不同的是,这种措施没有增加百姓的负担,无息本就是惠民,更设了官贷上限,三年还清的策略,便是为了避免百姓们无力还官贷的可能。这是在常平新法的基础上的一种更宽松和优惠的政策。

当然了,一个难题便是,这一大笔的银子从何而来。事实上现在朝廷手中攥着一大笔银子,数量高达六百多万两。这些银子还要拜吕中天所赐,吕中天死后,他的家宅之中抄家便抄出了两百万两巨额财产,都是他多年贪墨所得。还有他的那些党羽官员们被查抄家产时也抄出了七八十万两的脏银。至于而其余的三百多万两银子的来源说起来有些不太光彩,那正是吕中天收缴的京城百姓之家的银子。京城百万百姓,近二十万户人家,每家每户都被吕中天搜刮了一番。很多富家大贾殷实之家被搜刮的底朝天,原本得银钱高达五百多万两,但部分已经被瓜分和消耗。杨秀查封京城国库时,除了粮食之外,还缴获了这笔银两。

关于这笔银两该怎么处置,部分官员认为该还给百姓。说这是百姓的钱财,当还给百姓云云。林觉嗤之以鼻。银子确实是百姓的,但吕中天搜刮上来的银两高达五百万,现在只剩下三百万两,难不成要倒贴两百万两不成?若是只归还部分,反而落得个朝廷截留银两的名声。况且就算归还百姓,也不好操作。当初吕中天可没有造册说从哪一家取了多少银子和粮食物资,难不成平均分配不成?有些官员太过迂腐,心是好心,但事儿却不能这么办。

这一次便通过这种办法,将银两以官贷的方式无息发放下去,解决百姓目前的困境的同时,还落得个好名声。而且三年之后,这三百万两原封不动的会回到朝廷手里。这是一种变相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且惠及朝廷的办法。虽然说最终百姓们的银子成为了朝廷的银子,这似乎有些无耻。但这个黑锅便由吕中天去背吧,那可不关朝廷的事。

还有另一项举措,也是和恢复百姓的生计息息相关。汴梁城经过战火的洗礼,北城和南城的城楼和城墙都损毁严重。北城还好些,毕竟只有城墙上的设施遭到损毁,城门城墙基本保持完好。但南熏门却已经彻底报废,连带七八十步宽的区域都成了废墟。这当然要迅速的修缮重建。本来这件事并不急,但林觉还是指示迅速修缮。这倒不是担心有敌人攻进汴梁,而是为了给城中尽快的创造就业机会。

起初这一段时间,商业和航运手工业必不能快速的恢复,大量的无业百姓暂时找不到生计,而朝廷进行修缮城墙的这种大工程便可以大量的创造就业机会。工钱哪怕少一些都可以,但可以让无业游民们有事做,有工钱拿,这便是这件事的重大意义所在。起码有几千个劳力可以就业,这大大的缓冲了京城这段时间就业的压力。只需再过一小段时间,等城中商铺作坊,汴河各家码头船行开业,外地和京城之间的商道打通之后,就业便不再是个问题。商铺作坊需要大量的人手,码头上需要大量的苦力,作坊里需要劳作的工匠伙计,一切都不再是个问题。

整个城市处于一种重生之后的躁动不安之中,各种新措施和新消息层出不穷。谁也没想到,这座大周的都城在经历过长时间的煎熬之后不但没有死去,反而迅速的激发起了新的活力。人心在恢复,每一天对普通百姓而言都似乎是充满希望的一天。人其实最怕的便是没有希望,希望在,人心便不会死,便会爆发出令人惊叹的力量。而绝望,则可以扼杀一切生机,让一切都变得黯淡无光。

五月初三,对于京城士子们而言,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日子。朝廷宣布的临时科举便在今日进行。郭旭登基之后,数年间科举荒废,倒不是没有举行科举,而是读书人和士子们很多人不肯同流合污。以至于大量读书人都只能蹉跎光阴。新朝廷中的衙门里人员紧缺,落雁军中选拔的部分人手根本不能满足需要,更何况治理国家需要的是真正的人才,那可不是随便拉一个人便能胜任的。

别的不说,落雁军中选拔的不少人便在短短的时间里闹出了无数个笑话。大量的中低级的官职需要补充,否则整个朝廷的运转便要受到极大的限制。于是这临时的科举取士便成为了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这一次取士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迥异之前,林觉亲自担任了主考官的角色。

科举考试以一种公开的新颖的形式开始。林觉和马青山杨秀分任主副考官,现场出题,现场答题,现场公开品评。甚至考场都不在南城贡院,而是公开在朱雀门广场之上,摆下上千张桌子,在众目睽睽之下开考。

至于考题,更是临场给出。主副考官当场出题,当场分发给举子,让他们现场作答。考题也不限于诗词文章,而更侧重于国策和军事,以及理政之能。文章诗词只占据一小部分份额,其余的皆为实测能力。比如林觉出的一道题目便是关于如何看到商贾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便是要找到那些对于商业在国家经济之中的重要性看的清楚,想的明白的人。而那些认为商贾之道乃末流低等的迂腐看法的举子,则在这一题上便会大大的失分。马青山更是结合自己的经历,出了一道关于文臣和武将哪个对国家更有用的论述题。杨秀给出的题目则关于财政方面,他的三司衙门现在缺少的便是这一类的官员。

总之,这次非正式的科举是最为特别的一次科举,虽然这引起了不少读书人的争议,但是也让他们意识到一种风向的转变。大周朝似乎不再是以前的那个大周朝了,很多东西已经开始改变。

第一一三零章 惊惶之夜(八)第九十八章 虽千万人吾往第六二三章 吵闹第一三六零章 万事俱备第五九三章 万事俱备第一三七四章 妙计第九一七章 愚昧的疯狂第一零七零章 关键人证第一一五六章 铩羽第一六七八章 虚君共治第一一四零章 喋血黎明(十)第五七二章 悔不当初第八十章 大获成功第一一二三章 惊惶之夜(一)第五六八章 阴魂不散第八五二章 狼来了第一三八六章 不欢而散第八七七章 危城困局第一六三八章 追随第一三六零章 万事俱备第一二八六章 优劣第一六五章 活祭第五二四章 臭骂一顿第一零三八 绝笔第六百四十九章 通风报信第六七五章 空自叹第八六八章 逆转第一一八七章 阻击第二八七章 卷铺盖混蛋第六百四十九章 通风报信第八八二章 血腥鏖战第三九五章 演兵场上第一四二七章 扫清障碍第九六八章 王府晚宴第九二一章 人难逃第一四五七章 不速之客第六三六章 终极目标第四九四章 大事终决第九七零章 试探第一零二三章 祸从口出第六八三章 进入角色第一六二七章 罗网第一四一一章 山中喜事第一六五零章 大决战(十一)第二七零章 西湖之西第一七一章 草民的威胁第五一零章 意决第一三八四章 一箭乾坤第一一七二章 歉意第八五九章 突袭第一二七二章 释疑第一二六五章 浴血第一三九九章 蓄势待发第二三九章 进退两难第一二四六章 有变第六百四十六章 恩怨仇杀几时休第七九四章 僵局第七一零章 告别第三十九章 一厢情愿第七零六章 决斗第八五二章 狼来了第一四七二章 及时止损第三九五章 演兵场上第五七九章 百年无事札子第一五九七章 求肯第二四六章 往事第三一六章 技惊全场第八八七章 救命稻草第一二二零章 远航第三九零章 来去一阵风第一零四二章 弹劾第四六八章 千里追爱第一二九八章 现实第六一八章 花好月圆时第一零二六章 大错已成第八零五章 捅了马蜂窝第一九五章 扯皮第五一四章 诛心第一一一九章 血色黄昏(七)第二零二章 情报第一二三章 毒龙潭第五零四章 参奏第一零一五章 大早朝(六)第五五零章 铁面第四七五章 人言可畏第七六八章 压力第三七零章 启发第四十五章 慈母之心第一四七一章 天雷滚滚第一四七二章 及时止损第一二三二章 缓和第一二九六章 问计第三章 豪族严规第三零八章 不堪的过往第二九八章 和解之望第三五三章 人生之艰第一五五三章 切磋第四十一章 客来第一五三零章 领会第一八八章 少年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