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1章 代郡战事

姜维试探着说道:“但是以主公向来谨慎的风格,既然司马懿提到了荆州,主公一定不会放过荆州的防御。而且,荆州是主公的大本营,主公无论如何不能放弃。司马懿如果一开始就拿荆州开刀,岂不是彻底得罪了主公?难道他不怕主公首先针对他吗?”

黄顺点头道:“这个道理我也明白。或许,司马懿没有提及的才是最危险的地方。不过我们也不需战战兢兢,草木皆兵。只要大势走向不变,主动权就还在我们手上。”

不光是黄顺在事后细细剖析司马懿的每一句说话,司马懿也在跟心腹幕僚探讨着黄顺的话语。

黄顺以雷霆之力拿下武关,又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拿下汉中后,黄顺已经悄悄的完成了对关中地区的包围。至此,所有人都看清了黄顺的下一步重心:就是关中地区。所以,曹魏朝廷经过研究,决定派遣重兵进驻长安,由夏侯琳、夏侯霸等人负责长安军事。

曹氏和夏侯氏族人人才济济,此时更不乏久经沙场的老将。曹睿谁也不能,单单启用年轻的夏侯琳和夏侯霸,当然不会是简单的任用亲信那么简单。

关中关系到朝廷的西大门,不容有失。司马懿是镇守关中最合适的人选。这个时候,就算曹睿对司马懿再有猜忌,也不能不放手使用。如果派遣威望甚至还高于司马懿的宿将过去,势必会与司马懿形成竞争,反而为外敌所乘。派遣夏侯琳和夏侯霸前去,当然主要是存在锻炼二人的意思,但以二人放在司马懿身边,也有监视司马懿的用意在。

曹睿不惧司马懿在关中做大。因为关中地广人稀,关中所产根本供应不了这样规模的大军日常消耗,更不用说支持一场大战了。曹睿只要抓牢了粮草供应,司马懿就无能为。

对黄顺汉中攻略产生怀疑的人,寥寥无几,司马懿就是其中一个。司马懿对黄顺,从黄顺崛起时就开始关注了。可以说,黄顺走过的每一步路,司马懿都仔细的看在眼里。他对黄顺的风格和习惯,非常了解。

这次黄顺的三路攻击关中的策划失败,所有人都归功于司马懿的运作,但司马懿私底下却一直怀疑这一点。因为自己的那些小动作,进展的太过顺利,顺利的连司马懿都不敢相信。

司马懿相信,如果黄顺在全力以赴进行关中攻略的话,就凭黄顺掌握的实力优势,黄顺不可能搞成现在这般局面。

退一万步,就算前期黄顺谋略上不敌司马懿,被司马懿牵着鼻子走,那黄顺后面也不应该放任司马懿的小动作成功而不管不问。代郡且不说,武关的兵马那可是黄顺的嫡系,如果黄顺下死命令必须出击,不管马超遇上了什么困难,马超就算自己不能出击,也一定会另遣将出击的。

只要武关一路兵马成行,关中受到的军事压力就会倍增。以现在的关中实力,根本扛不住。

但黄顺显然什么补救措施也没采取,而是干脆的决定撤兵了。如此儿戏的决策,不能不让司马懿怀疑,黄顺是在虚晃一枪。

既然在关中这么大的动作,都是虚晃一枪,那黄顺真正的目标在哪里?在黄顺真正用力的战场上,又会是怎样的惊涛骇浪?司马懿不敢想象。

就如同黄顺猜不透司马懿的动向一般,司马懿也猜不透黄顺的主攻方向。所以,二人选择了同样的策略:按既定方针行动!

在这天下多事之秋,各处都相继发生一系列精彩故事,时间上完全重合,难以按照时间顺序一一叙述,只能一枝数表。

先看代郡,代郡的呼延煌和俟奴完我接到黄顺对关中用兵的消息后,就开始大张旗鼓的准备出兵。这是呼延部和俟奴部进入中原,成为中原望族的千载难逢的机会。两部自然不愿放过。

按黄顺的规划,三路大军齐攻关中,关中不可能抵抗的住。只是黄顺的书信中写的奇怪,信中多次提醒,此次出兵以捞实惠,抢好处为主,不要一门心思务于抢地盘。关中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不能想着一口吃掉,得慢慢的蚕食。

这样的打仗方式,正合呼延部和俟奴部的心意。就在两部全力以赴准备出兵的时候,却传来消息,轲比能部落大发兵,向代郡进发。

轲比能是最近几年草原上的后起之秀,短短数年就成功收拢了一大批大小部落,成了气候。呼延部和俟奴部与轲比能部领地不冲突,两者一直相安无事。没想到,在这个节骨眼上,轲比能却要来与代郡硬碰硬。

消息很快得到证实,因为轲比能的使者随后也来到代郡,向呼延煌和俟奴完我下了战书。

两部纵横草原多年,向来只有他们撵着人家跑,哪有敢主动触碰他们虎须的?呼延煌和俟奴完我当机立断,停止出兵关中,全力以赴迎战轲比能,一定要给轲比能一个好看。

两部的核心主力,当然就是以黄顺提供的玄甲战甲武装起来的草原重骑兵。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一身黑甲的玄甲兵就像后世的坦克兵团,横冲直撞,一往无前,无人能够抵挡。

轲比能虽然早就知道两部重骑兵的厉害,也在司马懿的帮助下,装备了大量重甲骑兵以应对。但重甲对重甲,比的就是硬实力。

两部方面玄甲,那是加入了镍、铬等金属元素的合金,各方面都性能都完爆一般钢铁。而轲比能的重甲,不过是简单的钢甲加厚加重罢了。两下里比较,装备上完全不是对手。数量上又不占优势。在平坦的草原上对拼骑兵,轲比能当然不是对手,被两部一战就杀了个丢盔弃甲,落荒而逃。

两部被人冒犯,当然不肯就此收手,每人两匹甚至更多战马,昼夜不停的追杀。轲比能被撵出千里之外,两部仍然没有收手的意思。害的轲比能不得不再次派出使者,询问两部撵到什么时候才是头!

如此一来,前方打的是很热闹,但后方的兵力就不足了,这情形当然被司马懿看在眼里。所以,司马懿筹划着趁虚进攻代郡,拿下两部的大本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第1260章 倒霉的马谡第1109章 部署反击第1087章 幕后第1138章 河西诸事第1161章 赢得漂亮第304章 望远镜第1250章 科举纷争第317章 江陵状况第570章 大有油水第156章 黄顺也心烦第1095章 意外之喜第1045章 议定第45章 城内激斗第768章 豪赌第58章 无脑争风第948章 矛盾第998章 新政第679章 神秘人第695章 上山第1250章 科举纷争第1191章 城防之争第240章 可忙了第204章 危险来临第1154章 冲突第1263章 计议第310章 要回家了第1079章 说服第409章 三人的心思(上)第1004章 分析战局第359章 密议(下)第1054章 醉卧皇宫第778章 疑云重重第135章 最牛司马懿第850章 呼延煌的话第197章 丑小鸭第608章 大馅饼第218章 白雪解忧第972章 关氏兄弟第880章 马超第454章 比箭第655章 商议对策第618章 乱臣贼子第100章 黄顺的主见第1078章 再擒孟获第779章 计议第846章 复盘第263章 决战(下)第1016章 倒退第970章 丑女婿见老丈人第890章 头把火第557章 玄甲卫登场第719章 萧凝的消息第727章 王珣的厉害第1068章 密谋第10章 纠纷之源第88章 徐氏一梦第889章 关羽身死,诸葛回归第311章 黄襄出世第916章 上上策第195章 重骑兵问世第463章 补强刘备(中)第780章 来到榆林第99章 徐庶投曹的无奈第810章 剑拔弩张第675章 审问第1127章 研究第1210章 杨承出场第41章 轮战甘宁第970章 丑女婿见老丈人第94章 襄阳分舵第634章 战争的可能第325章 谈判第298章 争夺第827章 给刘备的信第310章 要回家了第814章 循循善诱第668章 女人的智慧第82章 新秣陵城第1222章 震惊第731章 四护卫第416章 鲁肃的远见(三)第242章 俟奴完我第283章 汉胡之争第210章 神级刺杀第908章 江夏自立?第616章 未来打算第634章 战争的可能第37章 此行非你莫属第1163章 大兴土木第424章 谈判(下)第818章 诸葛恪露脸第464章 补强刘备(下)第916章 上上策第42章 义助甘宁第515章 密商(一)第146章 反间计第386章 行程确定第392章 开始反击第708章 程瑶参战第804章 有故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