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李敬斋的数学(下)

由于这个营方便的指挥链条,所以高俊经常在一些紧急需要中使用该部队,其中就包括试验新型武器。

眼下,该营因为士兵平均水平出众,因此被高俊选作试验攻城战战场宽度的部队,一部分士兵都穿着白色麻布做的衣服,头戴竹制的面罩,扮演攻城部队,而另一部分士兵则扮演守卫部队。

想要做出还原战场状况的模拟场景是非常难的,比如模拟弓箭的杀伤效果,如果用轻弓加芦苇箭来防止误伤实验人员的话,射程过近,不符合战场实际情况,而如果加大弓的力道,实验人员一个都活不下来。

军官和军兵们一起想办法克服这些困难,而具体的统计工作则由李冶和他的几个弟子来承担。高俊此刻就站在你旁边,看他们做着统计。

“凡事都有据可依,这也是治国的道理,以前我经常对军将们说要讲科学,结果自己先忘了这件事,临时抱佛脚,现在才开始规定攻城战的密度,但愿以后能减少我军将士的伤亡,让更多的好青年打完这场仗之后,能回家好好侍奉双亲。”

高俊,觉得这点不好,那就是这些人虽然精通数学,但其实本人并不多么热衷数学,毕竟这年头,对一项学问评价的标准是有用,能不能治国齐家平天下,所以高俊一方面要他们处理这些数字,一方面要亲自上阵鼓励他们,告诉他们这些数字是多么有用。

对于战场密度的需求很快就定了下来,高俊亲自参与了这些实验,并且协助纠正了一些问题,与此同时,他也把自己记忆中残存的那些有关概率与统计的知识,全部说出来,交给李冶作参考,任他萃取精华。

虽然高俊只讲了些残篇,但是李冶毕竟是数学家,理解得飞快,高俊也在观察他的弟子中是否有在这方面有兴趣的人。毕竟,数学日后还是要大发展的,李冶的精力还将放在平面几何上,统计学还要另外找人,他已经物色了一位李冶的得意门生:时任光军第五师参军的茅中时。

工作繁杂的李冶也没有忘记向高俊举荐人才,他举荐的此时留任邢州防御判官的郭荣,据他所说,此人对天文历法也颇有造诣,数学方面的研究并不亚于李冶。

“这名字好生耳熟?”高俊仔细想了

一下:“这不是郭守敬的爷爷吗!”

宋金元时期的数学有了不小的发展,李冶的测圆海镜甚至有些排不上号的意思。在这方面堪称是先驱的,还是郭守敬与秦九韶。

只可惜,秦九韶眼下应该还在和泥巴玩,而郭守敬他那不知名的父亲恐怕也刚刚成年,就算高俊心血来潮,非要把秦九韶抓来拔苗助长,肯定也没什么好结果。

所以,高俊只能首先重视尊敬现有的数学家们,做一个天下榜样,推进数学的发展。既然郭荣有这方面的才能,就别做小小的判官了,高俊急忙给恒州的何志也去信,让他注意一下此人,看能不能在河北军民元帅府给他腾个位置。

经过两三天的紧急模拟,最后确定,每米宽的城墙平均横排展开应为0.38人,每批次纵队不超过6人。盾车的结构做了改善,士兵们也重新训练训导,改变了以往攻城战中的一些模式。

数字比高俊想象的要低一些,但是平摊在中都的城墙,依旧是惊人的数字。

现有的中都城墙兴起于金朝天德二年,海陵王为了打造皇都倾尽心血,整个城池周长三十五里,基本呈正方形,因此单面城墙长度在4000米以上。

换句话说,如果要对城池进行饱和攻击,第一轮就要派出三万六千人。如果以三轮攻击为一阵的话,上手就要派出十万人。

二十二万人已经是从未有过的超密集队形了,但是要实现对中都的完全施压,这支军马也只能说是堪堪够用而已,如果高俊将之分为两轮,轮番投入,打十几天却没有成果的话,就会出现非常危险的情况:那就是城外所有的进攻部队都变成了疲惫之军,蒙古人是不会放过这种机会的。

但是仔细考虑之后,高俊还是决心对中都城进行一次极限施压,以六日为界限,如果六天内能不能攻克城墙的话,就暂时停手,各军返回休整。

这也是反复讨论,反复斟酌之后确定的最后安全界限,只打六天仗,还能勉强凑出来一点预备队,士兵也不至于特别疲惫,面对敌军突围,尚且有一定的还击能力。

这个数字的确认也是根据光军以往的经验得出的,绝非信口一说。在这种决策当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还是李冶。

“之后的战斗还要你费心,现在你就是我们全军的吹哨人,每天乃至每个时辰的伤亡数字和一线部队反映的情况都会交给你,你要是觉得不行,就对全体军将说,我们就撤出战斗。”高俊语重心长的向离夜作交代,眼下,这位知识分子是他最倚重的人:“。参军们也都会按照你的要求来,整理你需要的文件,现在你的权限由我亲自下令提到最高,不必担心,也不用多考虑,先生只需要看看我军的伤亡曲线和你们预测的有多大差别,然后告诉我们偏差就行了。”

高俊的信任让你也感到受宠若惊,其他人心中虽然稍有不满,但也都可以理解,毕竟统计学说来复杂,但其重要性却很容易理解。

“要是这么来的话,以后岂不是不要什么诸葛武侯,派一帮账房先生来打仗,参谋不就好了吗?”唐太平本来是想说句玩笑话,但是高俊却十分正色的对他说:“你说的对,以后我们要让更多的数学家进入战场来协助我们。”

军供站被确定在四月初四,但是你也虽然还在积极的做准备工作,可多多少少有一点心不在焉,高俊倒是很清楚她的心思。

“先生,如果我猜的没错的话,先生是想亲自负责统计学日后的事情,对于我安排您继续研究几何有些不满吧。”高俊近日对李也和他的弟子们吐露了实情,自己,确实要出资建造学宫,让,各种学问都可以开宗立派,不过,对于体制外前来游学的大师,自然可以随心所欲,但光军体制内自己人却要听从指令,高俊已经事先安排好了他们的研究方向。

“元帅果然知我之心。”李冶是有些惭愧的:“元帅想让我当攻政府主席,可我对光军的功劳却实在难称,所以愿意做些对人有用的事情。”

高俊沉默不语,有用,有用,又tmd有用。我们的民族自古就多灾多难,有洪水,有饥荒,有北方民族的入侵。所以大家急需解决实际问题,他们宁愿让一个人替他们做主,他们对一切事物的评价就优先于能不能富国强兵,这绝对不能说是错的。但是,高俊要为大家争取一个更宽松的空间,这空间至少要大到可以让一些没有用的东西能够存在,这些我们值得。

第六章 玉碎瓦全(下)第八章 绝击天胜(下)第三章 路茫茫(上)第二十章 冯叔至豪取坚城,咸得不青田丧命(下)第六章 自杞的挽马(下)第四章 临安暗流 宿迁烽火(下)第九章 地裂莒州(上)第四章 青萍之末(下)第二十二章 惊爆真州城(下)第十四章 吓不退的计划(下)第二十二章 踏营寨高俊破敌寇,扮友军左军赚城门(下)第四章 高中(下)第二十一章 顺与叛(上)第一章 意外的故人(上)第二章 红袄起(下)第十九章 耍杂技袁镜变队形,出奇迹太平夜踹营(上)第五章 二郎君遇险州城外(上)第一章 赤红血(上)第十三章 让我们自以为有共识(上)第十三章 方向调整(上)第一章 联虏平寇:完颜珣的选择(上)第十二章 磨刀霍霍(下)第一章 联虏平寇:完颜珣的选择(上)第十一章 按部就班(上)第十六章 猪(下)第四章 为了祖国(下)第二十一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上)第十七章 暮迟迟(上)第六章 掌新兵军马同西走,隔长河鲁豫大交兵(下)第三章 走向争霸之路(上)第十二章 问道中淮上(下)第二章 山重水复(下)第二十四章 物资(下)第二十三章 风雷还,雷霆破(上)第二十章 纵马岭(下)第四章 鲍员外的野望(下)第十八章 费运判挂印去淮北(下)第三章 不知何处吹芦管(上)第十一章 信念破灭的瞬间(上)第二十一章 闲棋冷灶(上)第三章 调五味诸将论敌策,布七路冯达调军兵(上)第十八章 突围先锋撒千户(下)第十五章 应将性命逐轻车(上)第二十二章 总有一天我的谜底会揭开(下)第六章 突骑连营鸟不飞(下)第十一章 也王爷掘地三尺,真定府毁家输军(上)第六章 大兴府(下)第四章 三州野战(下)第一章 攻与防(上)第九章 镐如云,锹如雨(上)第三章 贾济川提调忠义军(上)第十九章 水可以绝,不可以夺(上)第六章 来之不易的胜利(下)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园(下)第二十二章 战(下)第二十三章 归(上)第八章 血染边关路(下)第二十二章 留守司(下)第四章 白刃纷纷(下)第九章 寻找道德,但别扔掉法律(上)第四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对我的若即若离(下)第二十一章 惊爆真州城(上)第二十二章 军语法令(下)第二十四章 战争与和平(下)第十三章 饵与诱(上)第九章 寻找道德,但别扔掉法律(上)第二十一章 文资与武职(上)第十六章 熬不过的非议(下)第二十章 国子监(下)第七章 绝击天胜(上)关于金朝中后期军事制度的介绍第五章 河桥争夺战(上)第二十四章 天净沙(下)第八章 彭义斌坚守泗州城(下)第二十四章 大军直下河北(下)第十二章 千钧一发的行动(下)第一章 刘家渡突袭战(上)第一章 粮(上)第十章 地裂莒州(下)第二章 完颜珣遣兵下淮北(下)第十五章 金鞭溪突围战(上)第十六章 西夏的内乱(下)第十九章 生活像等待创作的黏土(上)第二章 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下)第十九章 凯歌雍雍(上)第二十二章 出击扰乱敌军(下)第二十一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上)第十二章 寨使大起舞(下)第六章 辛劳的家主(下)第十五章 峰回路转的反击(上)第二章 定风波(下)第十五章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上)第九章 史弥远弄权政事堂(上)第三章 雅俗共赏:元好问改良文艺(上)第二十四章 千万人的复仇(下)第十九章 血策(上)第六章 货物(下)第十章 寻找道德,但别扔掉法律(下)尾声第三章 春晓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