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时全出现(下)

在时全的军队缓慢而坚定的押剌百户前进的同时,高俊和何志也结束了在八白石村的不友好访问,匆匆回到小山墩堡,准备对症下药。

“毫无疑问,粮食紧缺是卡住这些村子的命门,送一些粮食就能改善之间的关系,粮食很珍贵,这样的礼物足以表现诚意了。”高俊眼下确实是急不可耐,自从那天的交谈之后,孙庭的整个精神状态像是变了一个人,全都的训练水准也在逐步提高,但是这一百个人绝对不足以抵挡上千时全军马的冲击,更何况谁知道女奚烈东这帮人会不会趁机搞些小动作?

“这样太直白了吧,我看效果未必好呢。”何志也其实心里面也很紧张,虽然粮食现在是够用了,但也不能随便往外送,更何况六十多个村子要送多少粮食,里面的操作一个不好,就是很大的损失。

但是高俊的想法更简单,也更直白:我们送过去的粟米不是什么打交道培养感情,我们只是单纯的想要拿粮买命而已。

“时全的人马很有可能已经出发了,慢吞吞的让他们自愿加入已经是空想。萝卜快了不洗泥,能捞一批人是一批人,既然他们已经到了饥荒的地步,咱们就直接出粮让他们来当兵,只要他们在咱们这里呆久了,估计就不大愿意再回去了。我就不信我的人品还不如文太公。”高俊对今天的事依旧耿耿于怀。

“好啊,我也信你一次。”何志也无奈的同意调出一百石粟米。

“募军喽!押剌百户募军喽,一丁募军资装钱三百文,每日粟米三升!”敲锣打鼓的军兵们一再牺牲训练时间,把消息迅速传遍了寿张、阳谷二县的大小村庄,个别腿快的甚至跑到了范县。

两天的功夫,前来募军的不到一百人,大多是县城里的无赖市井,个个身体虚浮,形容猥琐,两只眼睛骨碌转着,看到哪里都恨不得先挖出一点油来。

“不行,这种人绝对不能参军。”孙庭向高俊直摆手。“这种市井无赖最不老实,街头厮打的时候争勇斗狠,真到了两军相接的时候只恨爷娘少生两只脚,进来只会添乱。”

潘正还是有些不死心,缺乏底气的问了一句:“就不能好好练练吗?咱们驱口也不会打仗,要不是高郎君、何先生教导,也算不上什么好兵。”

“潘军典,驱口们仅仅是缺乏战斗技巧,少了一些胆气而已,就算练不成能拉硬弓的一等强兵,用长枪如墙推进也凑得过去。这帮无赖的问题是心性不纯,怎么练都练不出来的。”孙庭用不容置疑的语气回答。

“一等强兵不一定要会用弓,宋军以前屡屡战败就是因为弓兵太多,肉搏太少,片面强调弓箭射术是会出问题的……”高俊两眼无神,机械的说道。

作为民政长官的何志也出席了会议,他惊讶的看着面无表情的高俊,开始怀疑对方的心态是不是出了问题。

会议最后不了了之,前来募捐的人都被遣散了,每人发三升小米作为遣散费,这群人骂骂咧咧的离开了,临走前还不忘吐一地的痰。军兵们都不满抗议了起来,军兵每天只能领二升粟米,募军却能领三升,虽然募军没成,大家心里还是很不痛快。

募军没募成,损失了三石粟米不说,部队内部还有了裂痕,何志也这两天更加憔悴了。

当天下午,五十石粟米由段钟押队,送往八白石村文太公庄上。

眼下高俊想的也不太多了,如果能游说两三个村庄,高俊也能凑出五百人,全歼来犯之敌是不要想了,保全押剌百户还是有可能的。

但是段钟一肚子的说辞都没用上,也结结实实吃了一个闭门羹:文太公并不糊涂,他也听说了时全将会来犯的消息,现在要是把人借给高俊用,回头时全找自己的麻烦怎么办?文太公的庄子可没有小山墩堡坚固啊。

好在文太公做事也不太绝,粮食全都安安稳稳的拉了回来,文太公额外赠送了五石粟米,还写了一封信给高俊,无非是劝勉高俊积极备战什么的,看得高俊心里直冒火。

“没有办法了,咱们撒币吧。”

高俊病急乱投医,决心赠送给八白石村二十石粟米。

第三天一大早,八白石村的人惊讶的看到,十几名军兵赶着一辆牛车过来,停在村当口,为首的一人敲起锣鼓,大声宣布:“每户凭户籍牌子领取粟米两斗!这是押剌百户的高百户送给大家的!”

人们骚动起来,部分半信半疑的人已经取出了簸箕和草袋,军兵们和和气气的给这些人称好粮食,还帮人背回了家。

原来真的送粮食!人们高兴的一拥而上,纷纷叫嚷起要粮食来。

当天晚上,军兵们垂头丧气的拉着大半车粟米回了小山墩堡,今天本来粮食发的好好的,文太公庄上的人突然出现了,很和气,但是坚决的请军兵们停止发粮,立刻离开。

军兵们手上都有长枪,但是高俊叮嘱过他们不要和八白石村的人发生正面冲突,一大群人只能愤愤不平的返回小山墩堡。

文太公心里很是忿恚,高俊少说也派了十几家的粮,差不多也就意味着十几家人家今年过年不至于断炊,不会断炊就不会找我借钱,文太公损失多少财源和潜在的债务奴?

高俊一开始没理解何志也的意思,直到第二天一早,他是看到黑压压的人群像蚂蚁一样聚集在小山墩堡周围的时候,才准确的理解了何志也的意思。

高俊送每人两斗粮食的消息比分地的消息传播快一百倍,反应烈度也高一百倍,今天一大早,寿张、阳谷两县的上千农民就聚集在小山墩堡周围,准备要粮。

第十四章 于阗的遗民(下)第十七章 闪电部队在前进(上)第二章 船队(下)第四章 路茫茫(下)全书大结局(迫真)第八章 关于暂时放弃沂州和保卫根据地的两个文件(下)第十七章 僧虔溯往事(上)第十四章 妥协(下)第二章 定风波(下)第六章 猫(下)第十九章 意离离(上)第十七章 星转斗,驾回龙(上)第二十二章 山峦回(下)第八章 朝朝马策与刀环(下)第十一章 今与来(上)第一章 攻与防(上)第十一章 也王爷掘地三尺,真定府毁家输军(上)第二十二章 逃避(下)第十章 牛马(下)第十七章 教育法令(上)第二十一章 军语法令(上)第十一章 斗百草(上)第二十一章 血情(上)第十九章 生活像等待创作的黏土(上)第十三章 妥协(上)第五章 泾渭自分(上)第十三章 横刀立马英雄胆(上)第四章 临安暗流 宿迁烽火(下)第一章 定风波(上)第五章 步兵进攻(上)第十一章 共赴胜利(上)第十八章 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下)第六章 范汝增的火铳(下)第十七章 人生险阻艰难里(上)第十九章 狼(上)第二十一章 惊爆真州城(上)第二十三章 亭亭山歼灭战(上)尾声第十四章 工兵(下)第十二章 林一舟的石砲(下)尾声第八章 瓮城守卫(下)第五章 猫(上)第九章 地裂莒州(上)第七章 人心难测(上)第十一章 新?讯?文(上)第二十二章 广开言路:治国不靠奴才!(下)第二十二章 痛苦的头领(下)第二十四章 法?理?情(下)第二十章 盐粮事发,高毕相竞(下)第十七章 徐参军六里败退,完颜珣一下金牌(上)第十九章 波涛誓,山石铭(上)第七章 前线吃紧,后方紧吃(上)第七章 决战朔方刘伯林(上)第十五章 火铳兵(上)尾声第八章 血铁(下)第十七章 僧虔溯往事(上)第九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上)第二十三章 战争与和平(上)第七章 再动旌旗催阵鼓(上)第十三章 行军法令(上)第十二章 竞速宝胜(下)第五章 温迪罕僧虔(上)第二十三章 捷书飞上九重天(上)董二十一章 广开言路:治国不靠奴才!(上)第二十三章 血冤(上)第二章 红袄起(下)第二十四章 亭亭山歼灭战(下)第七章 郭延嗣(上)尾声第五章 突骑连营鸟不飞(上)第十九章 现代战争(上)第七章 西军营(上)第一章 北?南?乱第六章 来之不易的胜利(下)第八章 郭延嗣(下)第十一章 问道中淮上(上)第一章 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上)第二章 风雨欲来(下)第三章 鲍员外的野望(上)第二十四章 虚景实情(下)第十八章 浪淘沙(下)第五章 范绍光的火铳(上)第三章 泪河在,血海涌(上)第十一章 号角起,铁骑连(上)第二十章 节镇(下)第十四章 木华黎重拳出动,太平军设兵邯郸(下)第六章 辛劳的家主(下)第十一章 共赴胜利(上)第三章 泪河在,血海涌(上)第十七章 突围先锋撒千户(上)第二十二章 惊爆真州城(下)第五章 泾渭自分(上)第二十四章 天地无路,忠义无法(下)第二章 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下)尾声第二十三章 悬崖勒马也王爷(上)第一章 一片山河好气象(上)第八章 间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