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理学派再起北伐议(上)

随着春季的来到,郑昭先和曾从龙选择主动出击,公开提出了北伐建议。

此事在朝堂内外不亚于一场风暴,金军大兵压境,扫荡淮北的忠义军,双方再次起了严重冲突,这点长眼睛的人都能看得见,中线和西线已经打得火热,也并非虚伪。但是双方始终没有祭告天地正式开战,淮河以北的金军也始终没有渡淮,这是交战的底线。

眼下金军没有继续前进,而宋军却要主动向北进攻,开启战争之门,这样的决定实在是太过重大,一时之间朝堂内外议论纷纷,不少平时主站喊得很响亮的人,此时都觉得脚下发虚。

由于去年金军三路南下,造成南宋江北境内大范围的破坏,汉中、蕲州均遭遇了金军围攻,虽然没有被破城,但也损失惨重,中线和西线在北伐上很难做出什么大动作,至少在今年春季北伐,主要是看两淮地区。

所以,借着交通便利,淮东淮西的各路大员也纷纷上书,有的支持北伐,有的反对北伐,意见不一,莫衷一是。

理学门人们迅速响应了北伐倡议,建议朝堂组织军马,北上还以颜色。

关于这次北伐,个人的想法皆不一样,刚刚任职的真德秀就拜访郑昭先,提出北伐绝不可以擅开:“金人北据中原,固然是国朝大恨,切齿难忘。然而毕竟金人华风渐染,教化日久,风俗日善,日通教化不比黑鞑。如若是两虎相争,则必为豺狼所乘,金人尽灭,黑鞑南下又当如何?切勿模仿宣和、靖康年间的旧事。”

事实上,不少有识之士都提出北伐不宜操切,但是此时有两种力量迫使南宋朝廷北伐,第一:完颜珣虽然没有继续南下,但也并不打算完全放弃军事手段,金军兵马依旧集中在淮北,只要一声令下就可渡河,这始终是悬在南宋头顶上的一把利剑,这绝对不是宋朝能够容忍的。

对于此事,贾涉也很纠结,面对北伐这个提议,贾涉的意见非常谨慎,他给朝廷写了长长的奏报,仔细分析了去年冬天开始进军在淮北的行动,事实证明,金朝的力量确实削弱了不少,在淮北打的磕磕绊绊,尤其是泗州之战吃了个亏。但是毫无疑问,金军依旧是一支强悍敢战的军队,不能等闲视之,而且完颜珣眼下是热烈求战的,此时北伐,金军刚好也集结在边境双方硬碰硬,实在是下策。

然而写了一半贾涉就把笔停住了,眼下自己已经被不少人看作是史弥远的人,如果再主张缓和北伐,那岂不是坐实了史弥远党羽的身份?

史弥远是反对北伐的,谁反对北伐谁都有可能是史弥远的党羽,尽管史弥远权势冲天,但绝大部分人依旧不愿意阿谀于他。

这就是促成北伐的第二股力量,史弥远反对北伐,大家不愿意和史弥远站到一起。

朝堂上显出一种奇怪的形势,地方大员们纷纷诉苦,表示这仗不好打,而在中央的人则纷纷建议开战。

在中央的人也并非是完全不了解地方的情况,郑昭先已经秘密安排人着手制定战争计划,包括粮草运营、将领选配、进军路线、外交手段都纷纷出台,制定的也算详细合理。

史弥远简直是像在火上被烤一样,在心里面把完颜珣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个遍,眼下金朝只有河南之地,如此虚弱,而南宋的三衙也在史弥远的治理下虚浮不堪,因而史弥远主动与金朝和平,不会趁火打劫,只要求金朝略微减免岁币就可以,这本是两家都方便的事情,完颜珣却一定要兵戎相见,把两个人都放在火上烤,真是愚蠢不及。

但是越来越高的主战浪潮让史弥远不能视而不见,薛极等爪牙气势汹汹,想要找几个喊得响亮的人开刀,却被史弥远摁住了——毕竟史弥远的脸皮还没有比秦桧厚,真要是把郑昭先等人排挤出朝堂,再流放几个主战派的大臣,那自己也就坐实了秦桧第二的名声。

秦桧,一想到这个,史弥远就心惊,秦桧在主政的最后岁月疯狂的删改史料,将岳飞战绩战绩全部付之一炬,并且妄杀史官、涂改材料、严禁私史,甚至不惜发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字狱的高潮,想使自己的丑行永远隐藏下去。

但是天日昭昭岂能不见,死后没多久,岳飞就被追封鄂王,宋孝宗还特意下令让岳飞的孙子岳珂主持史料恢复工作,修正了岳飞历来战绩,编成《金佗粹编》一书,作为国史材料上交保存,将秦桧的丑行一桩桩一件件全都公之于世,大白天下。

前车之鉴近在眼前,史弥远就算再胆大包天,也不敢照着秦桧的动作来一遍。秦桧好歹还有金人罩着,自己又能找谁来依靠呢?

为此,史弥远找来由他一手提拔的王斌等三衙管军诸将,问题就一个:一旦宋军真的进行北伐,三衙军将和屯驻大兵都统制们能否抵得住?

面前的这些虎臣们一个个沉默不语。面对史弥远,他们到底还是诚实的,从他们的沉默中史弥远就知道了答案,这让他长长幽幽的叹息一声。

史弥远突然感觉到自己这辈子很失败,非常失败。

“竟有此事?”史弥远考虑了一下:“我看此人之前如此热衷此事,一定也是想咬出我来,这种人不会挂官归隐的,说不准他是直接去淮南搜寻证据去了,真是个蠢材,没了官服官印,还以为自己是运判吗?”

薛极似乎有点明白史弥远的意思,此时史弥远已经在心中暗下决心,差几个能干的心腹,去一劳永逸的解决费培这个隐患。

“费培罢官,自此失踪于田野江湖,说不定后人还会编出很多风流往事。”他不无恶趣味的想。

第十四章 大练兵高俊卫山东,短言语潘正说西夏(下)第二十二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下)第三章 步兵(上)第十七章 徐参军六里败退,完颜珣一下金牌(上)第十六章 应将性命逐轻车(下)第十五章 霸州的起义(上)第十章 镐如云,锹如雨(下)第十八章 中军帐(下)第二章 桃花尽日随流水(下)第六章 掌新兵军马同西走,隔长河鲁豫大交兵(下)第十五章第二十章 一些微妙变化(下)第二十一章 文资与武职(上)第八章 故?新?追(下)第七章 李敬斋的数学(上)第十章 暗流如潮涌(下)第一章 破坏与建设(上)第二十二章 金朝的阴谋(下)第十八章 工?农?择(下)第二十章 武器(下)第十章 镐如云,锹如雨(下)第二十一章 战(上)第八章 战与和(下)尾声第三章 厉兵秣马(上)第十六章 人情难做(下)第八章 西军营(下)第十三章 小鹰原(上)第五章 两群不速之客(上)第七章 狼烟茫茫(上)第二十三章 吹不散的悲怮(上)第一章 粮(上)第十章 李世昌游说治军,蒙古军掣肘地道(下)第十七章 势不可挡的尖刀(上)第八章 留客住(下)金朝的国朝文派第二十章 深情寄(下)第十四章 李镇抚搅乱盱眙县(下)第十二章 问道中淮上(下)第二十四章 四海一心:决战的最高战略(下)第二十章 意离离(下)第五章 东与西(上)第十一章 按部就班(上)第十九章 风起云涌(上)第二十四章 大军直下河北(下)第十三章 小鹰原(上)第十六章 瘴气三时作阵云(下)第二十一章 血情(上)第五章 事重重(上)第一章 彭义斌元氏就义,高太尉开州点兵(上)第二十一章 心念忉忉(上)第二十四章 捷书飞上九重天(下)第十二章 血税(下)第十八章 突围先锋撒千户(下)第十七章 势不可挡的尖刀(上)第二章 风雨欲来(下)第二十四章 大军直下河北(下)第八章 风萧萧(下)第十三章 石横镇强攻战(上)第九章 史弥远弄权政事堂(上)第二十章 现代战争(下)第二十二章 军语法令(下)尾声尾声第十八章 吐蕃的帮助(下)第二十二章 住房(下)尾声第二十一章 顺与叛(上)第十六章 崩溃(下)第一章 船队(上)第十四章 木华黎重拳出动,太平军设兵邯郸(下)第十四章 吓不退的计划(下)第四章 高中(下)第四章 延伸杀伤(下)第二十二章 留守司(下)第二十三章 四海一心:决战的最高战略(上)第一章 荫下行夏启牵情网,灯前对夏师弹箜篌(上)第十八章 民兵(下)第九章 贺?祝?傲(上)第十九章 元好问的任务(上)第十三章 霹雳现,狂飙落(上)第二十章 凯歌雍雍(下)第六章 抹不去的信念(下)第六章 大兴府(下)第二十四章 飞狐坝(下)第十章 战地风来草木腥(下)第十五章 猪(上)第二十一章 山峦回(上)第五章 掌新兵军马同西走,隔长河鲁豫大交兵(上)第十四章 李镇抚搅乱盱眙县(下)第八章 朝朝马策与刀环(下)第十六章 熬不过的非议(下)第十五章 轻锐检山林(上)第十二章 新春乐(下)第十四章 火烧临安城(下)第二十四章 鲁南根据地的最后一战(下)第九章 血酬(上)第二十二章 山峦回(下)第十八章 冒险与危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