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三州野战(下)

蒙古人漂亮的攻敌必救确实一下子给潘正出了一道大难题,蒙古人收拢阵型,利用他们高速机动的优势,甩开了潘正等人,直冲向前,在潘正他们身后击溃了难民的队伍。整个三州难民一下子如同雪崩,一般四处逃散,而原本安排在其中护卫的军兵也直接被冲了个七零八落,不复成军,蒙古骑兵在其中往来驰骋,如入无人之境。

如果潘正也冲入阵中,不但会被难民冲散,而且根本无法救下难民。

但如果选择袖手旁观的话,也不会给自己带来安全,眼看着形势突变,所有人都把目光转向潘正。

早在与蒙古人刚刚接触的时候,潘正就已经预料到了这种情形,此时他的表情与常时无异,挥剑指挥军兵们回神聚阵,准备冲入难民阵中。

“万一咱们也被冲垮了,那岂不是……岂不是就败了吗?”提问的是原广东摧锋军统制官黄日纲,现在他也是太平军的一名旗指挥。

两军川野交锋,没有阵型的一方绝对会被吊起来打,这是颠扑不破的军事规律。所谓阵形,意味着统一调度和协同作战,没有阵型的一方根本不能将力量投放到自己所需要的位置,也根本就不可能对对手造成有效的杀伤。

“聚拢队形,先进入难民群中,现在敌方的骑兵也很难驱驰,咱们要把大旗高高立起来,让各处散置的军兵向咱们靠拢,截杀敌军。”潘正如此说道,让他身后的一名什将将大旗牢牢的抓在手里。

“大家不要担心,现在不复成阵的不是咱们,而是蒙古人,咱们要像铁锤一样狠狠的砸进去!”郝思文在旁边向军兵们解释,所有的人立刻收拢队形,像铅球一样高速的砸进了难民潮中,一下子就打碎了难民逃难的波浪,直接与在其中左右奔驰的一队蒙古骑兵交起手来,而后者在在此之前并没有意识到那面高高的大旗下面是什么。

察合台,铁木真的第二个儿子,性情暴烈的他骑着一匹红马,指挥着他的亲近部曲在阵中左右驰骋,寻找那些值得他高贵的马刀砍下去的目标。

目力所及之处绝大部分都是衣着破旧,气衰不知的难民,偶尔才会有四五名军兵,其中一个人挥舞着小旗,剩下的人茫然的一只手手抓着长枪,另一只手推开左右的难民寻找友军,然而却很不幸的遭遇察合台,在惊恐之中被冲散杀死。

正当他满心痛快的大砍大杀之际,突然眼前的难民散开,十数支长枪一下子捅了过来,惊的察合台赶紧勒住战马,差点就硬硬的碰到这枪林。

然而这些长枪的主人们不依不饶,继续向前推进,猛烈冲杀,察合台也受了伤,赶紧带着身边的骑兵转身逃走,然而四处奔逃的难民让马儿惊恐不安,也很难逃的快速,不少手下带伤乃至被杀。

察合台左右看了一下,越过成片的难民的头顶,终于看到了远处另一只正在冲杀的蒙古骑兵,赶紧带队过去与之会合,并且打听到了博尔忽的位置。

等到察合台与博尔忽会合的时候,又过去了小半个时辰,察合台气喘吁吁的指着远处的那面大旗:“那面旗子下面有好大一群敌人,是刚才与我军对阵的敌军。”

果不其然,大家都发觉正在驰骋冲杀的蒙古骑兵似乎少了一点。而无论大股还是小支的敌军都摇晃着各类的旗帜,仔细观察才发现,他们旗子的摇动是有规律的,这显然是某种奇暗号。

“好啊,看到水浑了,他们也敢于跟咱们直接较劲了,现在咱们应该收集兵力吃掉它们,我的察合台王爷,您意下如何?”博尔忽的脸也红红的,显然刚才的冲杀让他也激动起来。

“我同意,以成吉思汗的名义,让部众们振作起来,一举冲垮他们!”察合台扔掉已经卷刃的马刀,接过了他的那可儿递过来的另一把直直的长铁刀,刀尖划过一个漂亮的弧线,指向远处那面旗帜。

蒙古人所观察的不错,潘正确实是用旗语原本散处在难民之间的军兵们联系,大家合力冲杀,斩却不少敌军,而难民重新聚集于他们身后,逐步的在恢复秩序。

在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潘正这面大旗,这面营旗只要不倒,大家就知道主心骨尚在。理所当然的,这面旗帜也就成了蒙古骑兵驰骋的目标。

蒙古骑射手们骑着神骏的高头大马,做着各种高难度的动作,以任何一种姿势从任何一个角度向太平军发箭。眼下各部激战正酣,队形难免不如开战时严整,此时放箭确实收获了更大的杀伤,但是杀红了眼的太平军根本没有注意到。

手执大旗的,那名石匠身中一箭,顿时感觉手上失了力气,软软的要倒,另一名什将赶紧接过大旗,两名铁军将受伤的人拖到后面去。

“盖着天!你要当心,大旗别说倒了,歪了一下我要你吃小军法!”郝思文看见了这个情况,忍不住大声叫到。

这名接过大旗的人名叫盖(ge)从文,名字叫做秀气,但是身高八尺,饭量极大,原本是一名刀盾手,因为作战勇猛,冯达提拔做了什将,后来又交给潘正。大概是他这文绉绉的名字实在和形象不符,因而大家依据他的身高给了他个外号,就叫盖(gai)着天。

盖着天粗声粗气的应了一声,便用一对龙门钳一样的大手紧紧的攥着旗杆,端的是四平八稳。

蒙古骑兵发动了冲击,甚至一度攻破了太平军的军阵,最先头的人几乎都要砍到大旗下面,但是盖着天只是用他一双螃蟹一样的眼睛斜着瞧,大旗丝毫没有摇动的意思。

此时天色渐暗,已经疲惫不堪的军兵们靠长枪支撑着身体,就在这个时候,望楼上的斥候高声叫了起来,他们已经看到了远处渡口的火光。

原本的渡口,此时灯火通明,影影绰绰之间可以看到横亘黄河岔流上巨大的浮桥,这是收集了上下游数百条民船制作出来的,宽阔稳当,难民们在上面疾驰奔走。

战斗正酣的蒙古人也齐刷刷的回头望去,惊讶的看着远处宽阔的黄河。

第二章 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下)第二十三章 四海一心:决战的最高战略(上)第二十三章 刑事法令(上)第五章 号角复,烽堠举(上)第一章 交兵黄河岸(上)第二十三章 吹不散的悲怮(上)第八章 西军营(下)第十二章 纪念柳充国(下)第一章 船队(上)第十六章 刀与铳(下)第二十二章 献州的收复(下)第八章 铸炉(下)第二十章 风起云涌(下)第十九章 云里帝城双凤阙(上)第二十一章 汹涌澎湃的追击(上)第二章 令人疑惑的情报(下)第十八章 烽火扬州路(下)第七章 蒙汉分明:蒙古人的观念(上)第二章 东真的覆灭(下)第二十章 意离离(下)第十一章 按部就班(上)第二十二章 献州的收复(下)第七章 前线吃紧,后方紧吃(上)第二十三章 终举义帜(上)第五章 掌新兵军马同西走,隔长河鲁豫大交兵(上)第四章 三州野战(下)尾声第十五章 高举正义之剑(上)第三章 镇州的酷暑(上)第二十二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下)第十五章 潘正(上)第九章 正与奇(上)第十八章 段钟(下)第七章 血染边关路(上)第二章 风云断,日月昏(下)第十四章 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下)第七章 血战小清口(上)第五章 散兵(上)第二十四章 天净沙(下)第九章 抹不去的污点(上)第二章 数数钞票永远都比标签少(下)第十五章 血簿(上)第五章 二郎君遇险州城外(上)第四章 延伸杀伤(下)第二十章 盐粮事发,高毕相竞(下)第一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上)第十章 郁闷的军使(下)第二十一章 血红色的曙光(上)第二十三章 物资(上)第十九章 霸州的阻滞(上)第十五章 控扼胶东(上)第二十一章 惊爆真州城(上)第九章 正与奇(上)第十四章 黑鸦与花帽(下)第二十二章 战(下)第六章 太平军河北誓师,大救星辩说神人(下)第五章 犯错(上)第十五章 庆新春群英共欢宴,备战事诸将再练兵(上)第二十四章 捷书飞上九重天(下)第十九章 冯叔至豪取坚城,咸得不青田丧命(上)第八章 关于暂时放弃沂州和保卫根据地的两个文件(下)第十七章 段钟(上)第十一章 高城落日隐悲茄(上)第十三章 妥协(上)第九章 燕(上)第二章 自愿的陷阱(下)第十七 跨战线冯达献良策,战吴桥李铭立大功(上)第十九章 决胜胥浦桥(上)第二十章 深情寄(下)第十八章 期待着一个幸运 和一个冲击(下)第二十二章 广开言路:治国不靠奴才!(下)第十六章 诸线牵(下)第十九章 屹立千仞的守军(上)第八章 晒网村逆击战(下)第五章 邢州的合围第十二章 号角起,铁骑连(下)第十七章 星转斗,驾回龙(上)第十九章 一些微妙变化(上)第八章 狼烟茫茫(下)第九章 沃州的援军(上)第二十三章 捷书飞上九重天(上)第十五章 火铳兵(上)第二十二章 血情(下)第六章 步兵进攻(,卡)第二十三章 上下同欲者胜!(上)第二十三章 步兵(上)第十三章 合撒儿的态度(上)第三章 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上)第十四章 鱼(下)第十六章 血簿(下)第五章 犯错(上)第二章 瘴云滚滚(下)第十二章 坚持(下)第十八章 血岭(下)第十章 战地风来草木腥(下)第八章 血铁(下)第二十二章 觉醒的巨人(下)第六章 河桥争夺战(下)第三章 独骑能当百万兵(上)第十章 四方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