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竞速宝胜(下)

宝胜寨外火光点点,这也是一处民众结寨自守的地方,此处已经离开了泰安州,并不属于高俊的辖区,结寨自守也缺乏指点,只有周围几个村的八九百名百姓。

虽然宝胜寨规模不大,但是地势却很险要,它位于一座小山包上面,只有一条相对平坦的路通往山下,而这条路偏偏在山尾处甩了个螺旋,形成了一条弯折的道路,而在这弯折的道路侧旁上方则是宝胜寨的小寨。

一大一小两个寨子都是用石头垒成的,山上也多是碎石,战马行动不得。但是目前小寨根本没有人防守,大寨也只有惴惴不安的百姓,没有预制防箭的搭板和草束,没有火油灰瓶等等守城措施,也缺少真正的敢战之士。

当董敬赶到这里的时候,远远的就望见山脚下也有四名蒙古骑士,看样子他们也是来侦察的,董敬在石头后面拴好自己的马,趴在地上埋伏起来,观察着对方的动作。

蒙古人的骏马轻快的摇动着四蹄,这些骑手们似乎对这里的山势感到吃惊,长生天的鬼斧神工不仅仅造就了蓝色蒙古一望无际的草原,也有这般如同猛兽獠牙一般的地势,和草原上低矮的小丘相比,这座山称得上是造型谲诡。

他们沿着那条弯折的路绕过一个圈,紧张的望向小寨,但凡那里有三个太平军射手,这四个人就一个也别想回去。

但是什么人都没有遇上,蒙古人略微放了心,一直冲到大寨前面,终于遇到了抵抗,百姓们呐喊着往下扔石头,这一声声呐喊,与其说是要表达什么意愿,倒不如说是心虚时为自己壮胆。盔甲护身的蒙古骑兵并没有受什么伤,抖了抖沾染上的灰尘,却哈哈大笑起来,转头扬鞭而去。

蒙古人对这次侦察非常满意,很显然,寨子里没什么值得称道的抵抗力量,至多不过是些结寨自守的百姓,对付这些人并不费力。

董敬将这一切情况都看在眼里,对山寨的情况也了然于心,立刻打马而归,将情况通报裴真,而此时,三百多名勇士还在山路上紧急行军。

一名承局腰酸背痛的举着旗帜,旗杆上连缀着五面三角形的小红旗,这标志着全军的行军速度已经达到了每个时辰五十里。

如果考虑到营养水平、训练水平、以及他们辎重装备的数量的话,这个速度令人恐惧,完全是不顾性命的把这三百人往前驱赶。

张导跑得连舌头都吐了出来,这太吓人了,自从从军以来就没经历过这么剧烈的运动,要不是平时打的底子好,根本就坚持不下来。

吃饭休息的时间全都被省略了,押官站在路旁分发食品和水,军兵们一边奔跑,一边要眼疾手快的从押官手里接过吃食,同时还要一边运动一边进食,有好几个人一下子噎着了,不得不临时停下来,接受紧急救护。

董敬往回跑了不远的路程,就遇上了前来交接命令的旗手,他将自己所见到的情况交代之后,就再次返回前线,此次他要探查一下蒙古大军行动到了哪里。

大约过了整整一天,他已经离开宝胜寨很久,才看到了向宝胜寨这边开赴的蒙古骑兵。

敌军是货真价实的蒙古人,铁木真也敏感地注意到了宝胜寨的位置,因而派出了整整一千名蒙古骑兵来扫荡这一带的山寨,尽可能的控制住从北清河下游向胶东运粮的通道,毕竟眼下坚壁清野的山东很难为蒙古大军提供足够的粮草,就算是平素因敌于粮的蒙古人也必须从后方运来粮食,更不要说随同作战的汉军。

董敬思考了一下,大约琢磨了一下敌我两军前行的速度,觉得自己有必要拖延一下蒙古人的行动,躲在山后,提前瞧好逃生的路径,他张弓搭箭,瞄着千户心窝处亲切,猛的一放。

很不幸,略微偏了一些,但恰好射中了蒙古千户旁边的旗杆,整个蒙古军顿时一片哗然,四处张望,寻找放箭之人,董敬也没有想到阴差阳错之下居然比直接射死这名千户的效果还要好一些,但来不及欣喜了,蒙古人已经看到了旁边山上一个人影正在乱石中穿梭,密集的箭雨追着董敬,他解开坐骑飞驰而去。

董敬尽可能的拖延蒙古人的时间,不断的骚扰他们,直到马疲累不得不赶紧离开为止,即便是从最谦虚的角度来考虑,他也拖延了蒙古人至少一个时辰。

裴真所指挥的兵马在山谷间已经累到不成样子,终于得到了休息的命令,当牛车赶过来的时候,军兵们都忍不住小声的欢呼起来。

负责押送这些车辆的蒲察阿虎见到裴真时十分惊讶,军兵沿着山间小路行进,图近图快,而牛车则顺着山谷间的大路前行。主计运输都万万没有想到步兵们居然走的那么快,居然把他们空载的牛车远远的甩在后面。

当天晚上军兵们都睡得很死,不过是在车上,除去丰盛的晚餐之外,每个人还发了一水壶淡啤酒——胶东这边的百姓叫他麦酒,是寿张县等老根据地工人们最钟爱的消遣品,据说高郎君也喜欢来一点。

这一小杯麻醉剂缓解了肌肉的极度酸痛,躺在车上,军兵们又酸又痛又轻松得简直要叫出声来,每辆牛车上有六名士兵和两名主计运输的车夫——一名车夫负责赶路,另一名则要看着酣睡的军兵,防止他们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从车上掉下来。

原本预计要走两天半的路,仅仅一天半的时间,裴真就远远的望见了山口。

无怪乎大汗对这座小小的寨子如此上心,阿剌黑虽然不太懂看地图,但是对周围的地理地貌已经有所了解,也正因为如此,此时他无比佩服铁木真的英明卓见。

正当蒙古人准备进攻的时候,裴真也行进到了这段旅程最后的一段,距离宝胜寨只剩下不到二十里的距离了。

然而远处的骑兵纷纷报道,蒙古人近在咫尺,他们有马,有马刀和弓箭,已经准备向村寨发起进攻。

裴真估计了一下距离,下令让所有的军兵立刻从牛车上下来,不必披戴盔甲,拿着武器立刻离开大道,从山头翻过。

第二十一章 山如是,海如是(上)第十一章 按部就班(上)第十八章 期待着一个幸运 和一个冲击(下)第五章 省中啼鸟吏人稀(上)第十九章 云里帝城双凤阙(上)第六章 保障陕西地区(下)第三章 困难重重的进攻(上)第十八章 浪淘沙(下)第十二章 纪念柳充国(下)第十六章 日月昏昏(下)第十二章 守卫与溃散(下)第十二章 叹声声(下)第十章 飞针走线(下)第十三章 再会的同乡(上)第二章 忽闻叠鼓一声飞(下)第二十四章 吹不散的悲怮(下)第八章 郭延嗣(下)第三章 延伸杀伤(上)第六章 倍则分之(下)第二章 山重水复(下)尾声第二十三章 天地无路,忠义无法(上)第二十二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下)第十八章 血岭(下)第二十章 泾渭难分意难舍(下)第二十二章 出击扰乱敌军(下)第三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对我的若即若离(上)第二十二章 邹乃济(下)第二十一章 顺与叛(上)第三章 商业(上)第二十一章 陈郎中的计策(上)尾声尾声第四章 李骁奇(下)第三章 众将士洒泪别亲,大本营图画中原(上)第十五章 胜利与复仇(上)第七章 战与和(上)第三章 白刃纷纷(上)第七章 晒网村逆击战(上)第五章 辛劳的家主(上)尾声第十六章 冯叔至强打真定,新骑兵妙破蒙古(下)第十八章 复仇的女子(下)尾声第十一章 高城落日隐悲茄(上)第七章 顾留镇保卫战(上)第二十二章 留守司(下)第十章 支援前突(下)尾声第十五章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上)第一章 博州的大炮(上)第十七章 闪电部队在前进(上)第十三章 散(上)第十七章 星转斗,驾回龙(上)第二章 醉中看剑,再动星文(下)第十一章 挣不脱的束缚(上)第五章 两群不速之客(上)第七章 愿(上)第一章 自愿的陷阱(上)第五章 太平军河北誓师,大救星辩说神人(上)第十五章 惠民司(上)第十三章 于阗的遗民(上)第十五章 商船(上)第八章 木柝传,金鼓振(下)第十九章 火漫山东(上)第二章 醉中看剑,再动星文(下)尾声第十六章 庆新春群英共欢宴,备战事诸将再练兵(下)第十九章 一些微妙变化(上)第六章 血战房山两元帅(下)第十六章 同甘苦,共生死(下)第十九章 挣不脱的锁链(上)第二十三章 捷书飞上九重天(上)第二十四章 刑事法令(下)第四章 厉兵秣马(下)第六章 不想负责的就无解(下)第六章 工厂(下)第七章 憧憬的灾民(上)第五章 太平军河北誓师,大救星辩说神人(上)第十七章 闪电部队在前进(上)第四章 事与愿(下)第二章 令人疑惑的情报(下)第九章 燕(上)第三章 商业(上)第二十一章 聚贤宾(上)第十九章 云里帝城双凤阙(上)尾声第一章 尚书省(上)第十二章 千钧一发的行动(下)第十九章 血策(上)第一章 雾重重(上)第十七章 血岭(上)第三章 青萍之末第二十二章 反击赞州(下)第十一章 整军法令(上)第十九章 屹立千仞的守军(上)第九章 寻找道德,但别扔掉法律(上)尾声第十八章 理不清的变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