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关于暂时放弃沂州和保卫根据地的两个文件(下)

“真正的蒙古人这辈子只做三件事:在草原上放牧牲畜,哺育蒙古后代,以及拿起马刀来为蒙古的祖先报仇。”铁木真喟然长叹:“我的一生都在努力的报仇雪恨,不至于使蒙古背上污名。仇恨的力量激励着我们不断进步,仇恨就是一切,一切为了仇恨。”

铁木真向速不台灌输他那套仇恨主义哲学的时候,太平军已经连夜撤离了济州,迅速赶回了峄山一带。这是高俊在山东最重要的屯兵点之一,固若金汤,难以攻克。

“你们可算是来了,听说了吗?邹县那边的孟家人想要投靠铁木真呢。”留守峄山的都是滕州的当地官员,他们纷纷向潘正报告,曲阜和邹县一直有异动,很明显,孔家和孟家又要当墙头草了。”

“高郎君已经说过了,不要管这两个县的事,就让他们各自主持,好让全天下人看看这群圣人后裔是怎么作死的。”潘正轻松的回答了这个问题:“现在先关心我们自己的问题,准备去安排庆功宴吧。”

欢庆胜利的宴会很快就操办起来,潘正代表三人团和军事委员会颁发了大量的勋绶。尤其是奋勇杀敌,斩杀敌酋的两名骑兵,潘正还要让他们去见见高郎君。

然而,大队人马向回撤的时候,还没走到大沫堌,就得到了消息:沂山前线战斗正酣,高郎君已经有计划放弃沂州,向后继续转移。

潘正立刻命令主线部队到二线的莒县一带部署防守,而本人则骑着快马去沂山前线见高俊。

抵达前线的时候,他也不由得吸了一口冷气,沂山前线的营寨已经被摧毁了五成,到处都是横七竖八的双方战死军兵的尸首,潘正老于行伍,仅仅看尸体的分布就知道目前来看战况不佳,蒙古人多路进攻,而太平军疲于应付,即便是有山地作为阻隔,也很难抵挡敌军的进攻,形势确实对我军极为不利。

在沂山大营里,潘正见到了高俊,而后者现在精神很是憔悴,很明显前线的战况让他心思疲惫。

“潘正,你还没看到更糟糕的地方呢,蒙古军兵两路迂回,在海州和滕州南部都有所突破,现在我们再坚守下去,就有可能像野狐岭一样被敌军分割包围在山地中,只能趁现在敌军合围未完之际大举后退。

“是啊,也许不得不放弃沂山了。”潘正看着沙盘,祝东风带着材官队员们一个个标出敌军所在的位置,蒙古人正在不怀好意的打出镰刀收割的攻势。如果两天之内再不撤退的话,敌军就能切断沂山的补给线,并且轻松的分割包围太平军,野狐岭惨败的事实将在这里小规模地重现。

“我们不能学独吉思忠他们,该撤退的时候还是要后撤的,既然撤退,就要大踏步的后撤,我们不求坚守在沂州和莒州之间的任何一座山头,直接退往蒙山、莒县一带。”

然而当高俊升帐议事,提出这一点时,赵昉却提出了反对意见:“守国在德不在险,现在后撤,沂山附近的群众又要撤入山寨之中,这样的日子大家早就受够了,一旦有所不测,百姓们可能会转而支持蒙古人。”

这个说法让大家有些惊讶。“百姓怎么可能抛弃我们,去支持残暴好杀的黑鞑子呢?”

“可一旦撤退,那就不是百姓抛弃我们,而是咱们抛弃百姓了。”赵昉的意见非常明确:“自古国无信不立,如果我们选择撤退的话,就是自失百姓,百姓们自然要寻找另一个能够保护他们的人,蒙古人虽然残暴无德,但是武力正盛,一旦他们稍学中原礼仪,难免百姓归附以求脱戮。”

在下面争论的时候,高俊也在沉思。赵昉所说的没错,根据地一而再再而三的被蒙古人攻破,所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在教材里,我们总是批判某位外国顾问“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错误战略,导致了人民军队面对强敌的巨大损失,进而造成了那场艰苦卓绝的战略转移。然而,没有说的是,在那次反围剿之前,就连那个人也不再支持内线作战了。

那个人、外国顾问以及二十八个半都看到了同一个问题:内线作战虽然为人民军队带来了巨大的优势,但是敌军兵过如梳,所过之处无不残破,百姓们分到土地自然是好,但如果分到土地的代价是每年都要被光头兽军抢劫一遍,那么也许他们就要重新考虑自己的立场了。

针对这个问题,外国顾问选择了顽强死守,御敌于国门之外。然而,当时没有成功,高俊目前也不可能成功,铁木真已经四面张网,随时要将自己一把吃掉。

而那个人的想法则是全面主动进攻,来一次换家流,直击光头的核心所在。

但是,高俊哪里具备这样的条件?太平军没有强大的骑兵,一旦进攻河北,立刻就会遭遇蒙古优势骑兵的全方位堵截夹击,说是换家,倒不如说是送死。

现阶段,为了胜利,必须忍痛放弃沂州周边,重新采取内线作战,在鲁南山区之间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军一二部,彻底打痛蒙古人,再加上之前粮食被焚的假象,促使蒙古人转为持久战。

沂山前线必须被放弃。

赵昉依旧坚持自己的意见,并且声明没有人能够担当得起放弃沂州的责任,因为民怨沸腾已经达到了一个峰值。

“赵昉说的是有道理的,我们既然要后撤,就应该明明白白的告诉百姓们我们为什么撤,百姓们是讲道理的,这场抗蒙战争,没有百姓们的支持是根本打不赢的。”高俊要求找来的书手已经俯身进帐,高俊冷静的坐下来:“这文章就以我的名义发表。”

十二月初九,《谕军民书》和《定山东战是书》两篇文章发布在了根据地的邸报上,与此同时,根据地机关也下达了内部文件,要求各地官员要向百姓宣讲根据地后撤的原因,组织本地居民迅速重新结寨。

一年之内两度结寨,高俊是把自己施政山东五六年来的威信全部压上,与铁木真打这一仗。

第十章 血酬(下)第二十四章 史无前例的对决(下)第二十四章 刑事法令(下)第十六章 叱咤滦河张实济(下)第九章 华东庄(上)第五章 东头村(上)第四章 迟疑(下)第二章 交兵黄河岸(下)第二十三章 鲁南根据地的最后一战(上)第六章 河桥争夺战(下)第八章 决战朔方刘伯林(下)第四章 北鄙备战急(下)第七章 牛(上)第二十四章 诸神的黄昏(下)第二十章 国子监(下)第二章 殷有祯(下)第十章 挣扎(下)第十章 弓骑兵(下)第十九章 血策(上)第十四章 木华黎重拳出动,太平军设兵邯郸(下)第八章 尺素传(下)第十章 战争之路(下)第十八章 理不清的变乱(下)第二十一章 太平军南线大战,卢鼓椎语涉谤讥讽(上)第八章 血染边关路(下)第十四章 内侍局(下)第五章 自杞的挽马(上)第十四章 百业兴(下)第八章 故?新?追(下)第二十一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上)第十五章 日月昏昏(上)第四章 三州野战(下)第十二章 今与来(下)第十五章 刀与铳(上)第三章 延伸杀伤(上)第十四章 李镇抚搅乱盱眙县(下)第二十一章 山峦回(上)第十八章 星转斗,驾回龙(下)第十二章 辟举(下)第十三章 大练兵高俊卫山东,短言语潘正说西夏(上)第十章 赵汝凡(下)第一章 醉中看剑,再动星文(上)第十八章 三军大呼阴山动(下)第十二章 寨使大起舞(下)第七章 艰苦卓绝的守卫(上)第十章 勾肠债务(下)第四章 临安暗流 宿迁烽火(下)第十九章 间隙生同床(上)第四章 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骑兵(下)第一章 炮手就位(上)第四章 狗(下)第二十三章 步兵(上)第十六章 苦?甜?怨(下)第十四章 内侍局(下)第十一章 胡山堡(上)第二十章 冯叔至豪取坚城,咸得不青田丧命(下)金朝末期的关河争夺战第五章 一日之差,百年之愧(上)第六章 苦斗岱宗(下)第六章 邢州的合围(下)第二章 攻与防(下)尾声第十六章 轻锐检山林(下)第四章 金麦(下)第二十一章 聚贤宾(上)第四章 不知何处吹芦管(下)第十章 抹不去的污点(下)第二十章 冲锋与后撤(下)第十五章 高举正义之剑(上)第十四章 东风恶(下)第六章 货物(下)第十九章 节镇(上)第十一章 奋进的义军(上)第十五章 孤悬敌后,危机四伏(上)第十五章 高举正义之剑(上)第二十四章 后与前(下)第二十四章 沧州的解放(下)第十一章 共赴胜利(上)第十五章 胜利与复仇(上)第十五章 人情难做(上)第四章 新识与故交(下)第二章 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下)第十四章 木华黎重拳出动,太平军设兵邯郸(下)第八章 兵者,诡道也(下)第十五章 惠民司(上)第二十二章 独行剑再现淮阴郡(下)第十八章 亲军司(下)第三章 延伸杀伤(上)第二十章 国子监(下)第二十三章 飞狐坝(上)第十一章 守卫与溃散(上)第十九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上)第七章 说不出的想法(上)第二十三章 告别所有旧的想法 别害怕 不像话(上)第六章 辛劳的家主(下)第九章 帘卷西山硝烟盛(上)第八章 朝朝马策与刀环(下)第二十四章 虚景实情(下)第十一章 新?讯?文(上)第十七章 浪淘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