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共赴胜利(上)

高俊对朝堂上的风云已经不怎么关心了,太平军进展神速,左右两翼完全合围,击溃了蒙古骑兵。敌军向西狂奔十数里之后重新集结,再一次的被太平军追兵所击败,连续几天之内,太平军七战七捷,斩获无算,蒙古人惊慌失措,四处逃亡,个别残兵甚至被当地百姓所捕获,拉到高俊这里来邀功请赏。

在这里,高俊又接到了山东的来信,这次汇报的是江南的情况,据消息,淮南江北地区已经爆发了大规模的民众起义,由于去年期货贸易爆雷,淮南粮荒持续近一年,但朝廷又无粮赈灾,百姓不堪饥饿,决心揭竿而起,这些义军们模仿红袄军的装束,往往以红巾裹头,因而被称为红军或者是红巾军。

高俊看完之后久久没有声响,王浍知道,高俊还牵挂着在赞皇县的彭义斌的情况。

“赞皇县战况如何,现在有最新消息吗?”

“并没有,咱们的人主要安插在各路世侯军队当中,而攻打赞皇县的都是蒙古本军。”左铁郎摇摇头,而高俊只是一声叹息一下,又拿起了信纸。

这里是从淮南地区送来的当地情报,其中一封抄录倒是让高俊颇感兴趣。

“此是清溪余孽,而今狗命垂亡。高邮兴化走四方,四下天兵赶上。

逃去改名换姓,单身黑衣逃藏。军民人等绑来降,玉带锦衣升赏。”

下面有小字注释,这是正在镇压起义军的宋军军官所作,据说还引起了一片赞赏,称是武夫当中少有的佳作。而在这篇作品里,那个末路穷途的叛贼是起义军的重要领袖之一梅洛行,他所率领的红军比较有战斗力的一支,前不久围攻泰州城,引起了巨大轰动。虽然没能成功,被从镇江赶来的宋军杀散,但根据汇报来时的确切消息,梅洛行还活着,并且正组织手下军马与宋军周旋。

“清溪余孽,清溪指的不是方腊吗?怎么,红军打出的旗号跟方腊有关系吗?”

“好像没有特别的关系,但是,红巾军当中确实有不少人受到宗教影响,详细材料都在这里。”赵昉抽出两份文件送到高俊面前,确实,正如他所说,尽管起义军没有明确的表现出他们的宗教特性,但是不少义军都是被些奇奇怪怪的佛教变种所吸引的,高俊没有研究过这方面的内容,但依然可以看出白莲教的痕迹来。

从这个角度来说,宋军认为这些人是清溪余孽,倒也不算是让方腊背锅。毕竟想要在这个生产力落后,人们对政治认识不足的时代,借助宗教起义实在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也不必一概以愚昧落后观之。被宗教鼓动起来的朴素贫困的农民固然有其不足之处,但相比于一大群虐民有术治国无方,甚至于争先恐后卖国的官宦比起来,真可以说是国家良心了。

最后一篇材料倒是有点意思,这是殷去寒所作的叛军行动纪实,详细的描述了淮东各路叛军的规模大小,首领情况,战术战法,以及他们过去一两个月之间的行动路线,所记内容非常详实,让高俊简直怀疑她是在哪里得到的情报。

“该不会是结合了大量想象吧,看上去不像啊。”高俊嘴上嘟囔了一句。毕竟殷去寒没受过专业的公文写作训练,很有可能在文章中抒发了她才女的情谊,加入了大量自己脑补的内容,这也是本时代文人的通病,不足为奇。最后,这篇材料并没有受到高俊的过多重视。

可能连高俊自己都不会想到,殷去寒现在已经同时身兼三种身份:宋军将领司忠信的座上宾,在江南做生意的女商人,以及农民军的骨干成员。

当她回到淮南的时候,就知道所谓的赈灾基本上已经进行不下去了,弄来的那点杯水车薪根本浇不灭这冲天烈焰,在这个时候,必须重新考虑自己的行动。

赈灾,赈灾,灾民是赈不完的,倒是,义军们的行动短时间内确实让大家吃饱了饭,改变世道反而更有可行性。殷去寒突然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她本人在司忠信的营中,依旧每日帮高俊打点在江南的生意,但是却秘密派出心腹可靠的人去与义军联系,将原本用于赈灾的粮食转交给义军,作为交换,义军也要对司忠信的人马退避三舍,尽量不与之产生纠纷。

淮南的形势越发混乱,殷去寒每天从早忙碌到晚,三顿加起来吃不了一两米,日渐消瘦。

司忠信都有些过意不去,变着发的叫人给殷去寒做点好东西吃,让她赶紧恢复休息一下,如果真的饿坏了身子,漆社的人都饶不了自己。

“我不吃,我不吃这些。”殷去寒的眼窝已经深深塌陷下去,但依旧每日忙碌不停,对于淮南灾情的原因,她心如明镜,这是高俊搞期货造的孽,事到如今,她不能指责高俊什么,后者也有它的大战略要考虑。但是,自己不能对眼下的灾难无动于衷,既然她已经和高俊结为同心,那自然要双方一体,高俊的责任,她也要帮忙担起来。

在她的支持之下,义军越来越发展壮大,根据他给高俊汇报的统计,目前淮东地区红巾军总人数应该在四万人以上,而淮西地区也有两万以上,分别隶属于十二三个队伍,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没有加入红军,但是对他们热烈支持的普通民众,这其中不少人就是红军士兵的家属,留在当地冒充顺民而已,只要红军部队经过,他们就会拿出仅存的食物来欢迎。

根据殷去寒的调查,淮南地区的不少士绅也同情义军队伍,这些人同样遭遇了大灾荒,在期货造成的全面生产衰退之中无人可以幸免,当地富裕人家也非常同情百姓遭遇,稍有良知的人也愿意和义军达成默契,甚至有不少颇具才智的读书人加入义军,帮助义军首领们指点作战方针。

这也导致了宋军的平叛行动步履维艰,尽管他们写出的西江月把对手描绘成了小丑,但是,宋军一败于高邮湖,二败于老鸭河,三败于白沙行营,损兵数百,却没能捉到红军大小一个头目。

殷去寒不知道的是,因为自己才成立的组织:漆社在红军起义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漆社本就是在方腊誓师起义的地方成立的,本身对目前的红巾军就颇具好感,对南宋朝廷失望透顶,眼下他们正急匆匆的在各处帮忙煽风点火,帮助义军攻城略地。

尾声第十八章 洺州的反击(下)第十章 顾留镇保卫战(下)第七章 血战小清口(上)第十四章 于阗的遗民(下)第十八章 期待着一个幸运 和一个冲击(下)第十二章 守卫与溃散(下)第四章 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下)尾声第十三章 高墙深垒(上)第十七章 滨州混战(上)第十五章 张开手起飞 让年轻无极限(上)第十七章 亲军司(上)第二十四章 步兵(下)第二章 东真的覆灭(下)第二章 东真的覆灭(下)第十九章 武器(上)第三章 贾济川提调忠义军(上)第十九章 箭?斧?合(上)第一章 攻与防(上)第十五章 血簿(上)第二十章 冯叔至豪取坚城,咸得不青田丧命(下)第十章 地裂莒州(下)第八章 血战小清口(下)第二十三章 史无前例的对决(上)第八章 武大公讲礼迎客,李师帅断粮进兵(下)第十一章 纪念柳充国(上)第五章 不想负责的就无解(上)第十二章 坚持(下)第十七章 僧虔溯往事(上)第六章 散兵(下)第九章 山东的抗蒙根据地为什么能够存在(上)第二章 尚书省(下)第八章 木柝传,金鼓振(下)第十一章 共赴胜利(上)第二十一章 逃避(上)第十章 贺?祝?傲(下)第二十四章 虚景实情(下)第十四章 心殷殷(下)第六章 整军经武:徐规的工作(下)第十一章 千钧一发的行动(上)第六章 温迪罕僧虔(下)第二十二章 陈郎中的计策(下)第十七章 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上)第十四章 血案(下)第二十三章 步兵(上)尾声第九章 北院(上)第二十章 决胜胥浦桥(下)第一卷 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上)第二十三章 血冤(上)第十章 勾肠债务(下)第六章 柳暗花明(下)第十九章 梁山鏖战(上)第九章 战地风来草木腥(上)第二十四章 天地何所依(下)第八章 决战朔方刘伯林(下)第十六章 同甘苦,共生死(下)第十六章 爱恨河坊街(下)尾声第十章 威震应州李云龙(下)第二十四章 行六部(下)第十一章 郑昭先两觐见圣主(上)第二十三章 风雷还,雷霆破(上)第四章 撼不动的柱石(下)第十三章 学校(上)第二十一章 攻?防?学(上)第十八章 洺州的反击(下)第六章 惊心妫川道(下)第五章 书信频频(上)第十一章 寨使大起舞(上)第七章 艰苦卓绝的守卫(上)第十五章 瘴气三时作阵云(上)第二十二章 心念忉忉(下)第一章 武学(上)第二十章 李铭(下)第二十四章 鲁南根据地的最后一战(下)第十一章 前营骑兵(上)第二十一章 聚贤宾(上)第十九章 水可以绝,不可以夺(上)第十三章 大练兵高俊卫山东,短言语潘正说西夏(上)第十三章 在宽大机动中大量消灭敌人(上)第十四章 单于已在金山西(下)第十六章 一堆苍烟收不起(下)第十三章 火烧临安城(上)第二十三章 告别所有旧的想法 别害怕 不像话(上)第二十二章 顺与叛(下)关于金朝中后期军事制度的介绍第十二章 狂风过去孤枭啼(下)第六章 决(下)第二十一章 逃避(上)第十六章 汉人们的阴谋()下第六章 突骑连营鸟不飞(下)第十四章 在宽大机动中大量消灭敌人(下)第八章 再动旌旗催阵鼓(下)第十四章 内侍局(下)第十二章 斗百草(下)第三章 临安暗流 宿迁烽火(上)第六章 邢州的合围(下)第十三章 单于已在金山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