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村庄(下)

何志也点点头:“山东地区已经成了沸腾的热锅,盖子马上就要盖不住了。”

距离现在最近的一次括地正是在山东。金章宗的承安五年,尚书贾铉佩金鱼符,行省山东,大量劫夺汉族农民的耕地交给军户耕种。也正因为如此,山东地区成为了金朝末年矛盾最深、积怨最重的地区,当金朝的力量显著减弱之后,这里即刻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民族仇杀活动,猛安谋克们被杀的人头滚滚。

这场著名的起义就是红袄军大起义,义军以金朝在山东统治的直接代表——官吏和军户为目标大加讨伐,纵横山东三府四镇十六州,就连北孔的老巢也放了一把火。刘二祖、彭义斌等豪杰趁势而起,割据一方,在宋、金、蒙古三者之间纵横捭阖。刘二祖甚至一度称帝,国号为汉,在山东、河南交界处大有权势。

但是红袄军运动缺乏明确的目标,鼠目寸光的南宋政府又对其缺乏支持,以至于起义军遭遇了金朝、蒙古、南宋的轮流打击。最终起义成果被李全这样的野心家所篡夺,起义军成了李全在三国政府之间讨价还价,博取富贵的筹码。他在南宋、蒙古之间首鼠两端屡降屡叛,直到被南宋方面除掉。李全之子李璮投靠蒙古,在忽必烈后期发动反叛,失败后投水自尽,终结了红袄军运动。

“必须改写这样的历史。”高俊心想。

傍晚前到了阳谷县,高俊和何志也又颇有兴致的进城逛了一圈,这县城居然还真有一条紫石街,两个人兴致勃勃的骑着骡子进了紫石街,老远就看见一个婆子倚在自家门前,头上还插着朵花。

“王婆?王婆?”高俊试着叫了两声,那婆子看了高俊二人一眼,疑惑的问:“郎君们是和老身说话?老身不姓王,原本姓潘。”

“哦?”想起今天中午十字坡的教训,高俊赶紧翻身下骡子,向潘婆讨口茶喝。

“郎君们别嫌弃。”潘婆笑呵呵的端来个粗陶茶壶,倒了两碗净水,高俊急急喝了,问潘婆:“潘婆这茶铺隔壁是干什么的?”

“这不是茶铺。”潘婆还是笑呵呵的。“我家是做炊饼的,租的这小楼居住,我丈夫姓西门,里外都知紫石街西门家的炊饼。”正说着,一个身材短小的五旬老汉挑着担子回来了,那潘婆连忙上去迎接,两位老人很是亲密。高俊、何志也赶紧上去帮忙。那老汉听说这是两位郎君来讨水喝,连声说失礼了,不合拿这点净水,正当取酒与郎君们。

高俊连忙拒绝,那老汉与婆子哪里肯依,就要为高俊布酒,两人推辞不得,只好各喝一杯,老夫妻也陪了一杯。

“郎君莫怪我等无礼,西门老汉我无儿无女,我大嫂(指潘婆)家也没什么亲戚,就一个远方侄子偶尔捎带点东西……不说也罢。难得有个客人来这里,小老儿无状,强请喝了两杯,郎君不要见怪,不要见怪。”

听得高俊心里也十分感慨,从怀里摸出中午没送出去的半两银铤。“相见即是有缘法,这点心意,送于二老做棺材本钱。”

“这不行不行……”西门老汉和潘婆一起推辞,坚决不收,又是一番推让,眼见城门就要关闭了,高俊无奈的把银铤往桌子上一扔,掉头就跑,早就做好准备的何志也也不落于后,两个人牵着骡子一路狂奔到城门外,气喘吁吁地互相看了看,不约而同的大笑起来。

“多好的人啊,不能让他们被战火波及。”

“保护他们,这是我们的义务。”

“是责任。”

“是使命。”

……

城外扎营一夜无事,第二天早上,也就是陆路出发的第四天,高俊得知今天中午就会路过押剌百户的第一个村庄。

从赵汝凡主持的数据统计上二人发现,押剌百户并不只是一个村庄,而是六个。百户官所在之处、也是最大的庄子叫做小山墩堡,东南西北各有一个女真屯寨,原本都有复杂的女真语名字,这些年女真人都不会女真语了,干脆简化为东寨西寨南寨北寨。此外,小山墩堡附近还有人单独住,都是纥石烈端的驱口,叫做驱口寨。

如果不出意外,今天中午早些时候就能到达北寨,下午能到达小山墩堡。

要到押剌百户了,高俊心里还真有些紧张,倒不是“近乡情更怯”,而在于根本就没来过这里的高俊会不会被熟悉的乡亲们看出来马脚。

无论想或者不想,该来的还是要来的,当天快到中午的时候,探马高兴的回报:北寨的村民们已经知道了百户返回,都聚在村口等待呢。北寨共有三十六户军户,驱口还不计入,周虎就是北寨人。

周围的农田变了模样,桑树变得稀少起来——金朝法令,普通农户十分之三的耕地种植桑枣,而猛安谋克户只需种植十分之一便可,眼下已经进入了猛安谋克户的土地。

果不其然,高俊远远的望见一座小小的村子,他现在才知道了为什么猛安谋克的村子,大多称之为堡、寨,这村子外面围绕着一人多高的石墙,还有两座望楼,虽然现在已经残破不堪,但是依稀能够看出当年的形制,这是专门为军事占领而设计的屯垦军的村寨。

但是如今,经过近百年的风雨洗礼之后,这座村寨已经褪去了军事城堡的肃杀和威严,和其他农村已经没有了什么区别。数十名村民,尤其是妇女们提着酒肉,站在村口眺望着,焦急的等待他们的家人回来。

“他们回来啦!”小孩子们跑得最远,看到了高俊的旗帜之后,有的欢呼的跑了过来,而有些人则高兴地回去报告,有些认出自己孩子的军兵们激动的叫了起来,离开队列,跑去抱起孩子,激动的眼泪横流。

“所有本寨出身的军兵出列,单独列为一队。”高俊清楚这种时候强调纪律,出丑的是自己,但是军队的威严还是要保持的,还是让这些思乡心切的人赶紧出来吧。

更难过的是另一部分村民,他们挨个的寻找着,却始终没有看到自己的亲人。过一会儿,北寨村口已经是哭声震天。

高俊实在不愿意面对这种场面,这让他也想起了自己的亲人,所幸北寨的寨使还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赶紧请新百户下马,来村子里坐一坐。

第十一章 叹声声(上)第二十四章 捷书飞上九重天(下)第十四章 木华黎重拳出动,太平军设兵邯郸(下)第十七章 亲军司(上)第十五章 人情难做(上)第九章 史弥远弄权政事堂(上)第十四章 学校(下)第十六章 苦?甜?怨(下)第十二章 宋军之败,弥远之得(下)第九章 弓骑兵(上)第一章 船队(上)第二十四章 王克俭(下)第十五章 粮食(上)第十八章 做好密州之战的准备工作(下)第七章 武大公讲礼迎客,李师帅断粮进军(上)第十五章 同甘苦,共生死(上)第十三章 木华黎重拳出动,太平军设兵邯郸(上)第四章 路茫茫(下)第一章 粮食法令(上)第四章 三段连环高郡王(下)第二十章 李铭(下)第八章 彭义斌坚守泗州城(下)第一章 粮(上)第四章 新识与故交(下)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二十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下)第十四章 土地工作(下)第五章 范绍光的火铳(上)尾声第十三章 内侍局(上)第十七章 人生险阻艰难里(上)第十七章 人生险阻艰难里(上)第一卷 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上)第十七章 理不清的变乱(上)第一章 攻与防(上)第十九章第十六章 胜利与复仇(下)第十三章 邢州的结局(上)第五章 迷雾隐隐凶徒手(上)第二章 荫下行夏启牵情网,灯前对夏师弹箜篌(下)第十六章 胜利与复仇(下)第五章 温迪罕僧虔(上)第十一章 麦田伏击战(上)第二章 红袄起(下)第十三章 村庄(上)第二十三章 王克俭(上)第二十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下)第三章 忍耐不是坏事(上)第七章 再动旌旗催阵鼓(上)第十九章 凯歌雍雍(上)第六章 书信频频(下)第四章 判?决?待第六章 范汝增的火铳(下)第六章 走在情感与理智之间(下)第十四章 行军法令(下)第十章 爱情与了解 不一定关联(下)第四章 撼不动的柱石(下)第七章 间谍(上)第九章 史弥远弄权政事堂(上)第二章 孔元政的决心(下)第三章 起落山道(上)第七章 武大公讲礼迎客,李师帅断粮进军(上)尾声第二十二章 汹涌澎湃的追击(下)第二章 彭义斌元氏就义,高太尉开州点兵(下)第二十章 间隙生同床(下)第十八章 新颜换(下)第二十二章 血红色的曙光(下)第五章 东与西(上)第十六章 霸州的起义(下)第二章 破坏与建设(下)第六章 血战房山两元帅(下)第十六章 遍筛燕山:也古的防守策略(下)第十五章 金鞭溪突围战(上)第五章 和议成(上)第二十二章 战斗到底(下)第四章 新识与故交(下)第八章 西军营(下)第十八章 潘彦真的询问(下)第十八章 理不清的变乱(下)第一章 船队(上)第十一章 叹声声(上)第三章 众将士洒泪别亲,大本营图画中原(上)第二十三章 风雷还,雷霆破(上)第八章 兵者,诡道也(下)第十二章 今与来(下)第三章 南宋的混乱(上)第一章 风云断,日月昏(上)第十二章 胡山堡(下)第二十二章 军语法令(下)第二十二章 惊爆真州城(下)第九章 劫(上)第九章 华东庄(上)第三章 李骁奇(上)第五章 泾渭自分(上)第二十二章 聚贤宾(下)第二十一章 以膳代兵高太尉(上)第二十一章 山峦回(上)第一章 炮手就位(上)第十六章 霸州的起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