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回鹘的士兵(下)

高俊对于火枪的发展历史了解的并不多,而何志也虽然也是纸上谈兵,但好歹也是见过几张纸,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有机会制作出合格的火绳枪,当然要更加费时费钱。

火枪的基本原理,就是用火药池中火药爆燃的压缩气体把枪膛中的弹丸推出去。而火门枪与火绳枪的区别就在于如何点燃药池里的火药。通常而言,火门枪会在药池上留一个火门,一人持枪,一人用火种直接点燃火药,这必须两人操作,而且速率很慢,最要命的是,由于点火的浓烟与火光,瞄准开火变成了不可能的事情。

而火绳枪则在,药池侧面加上了一个金属挂钩,在上面挂上一个特殊制作的火绳,这种火绳燃烧很慢,可以用来点燃药池里的火药,使得火枪变成了一种可以单人操作的武器,最重要的是,也使得瞄准变成了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不过何志也随即就意识到添加一个挂钩有多困难了,根据地里的铜铁匠和首饰匠人都被集中起来,花了好久的功夫,才制作出一百二十支合格的火绳枪,而预算已经花超了许多。

万般无奈之下,何志也暂停了火绳枪计划,将这一百二十支火绳枪装备前线部队,并附信告诉高俊,让他尽可能的报告火绳枪的战斗效果。另一方面,则集中精力制作更原始的火门枪,并且采用了更便宜的铁原料。

这种普通火门枪制作起来就容易许多了,在一根长长的木杆上像是装枪头那样装上一根一尺半的枪管,每次战斗前点火发射,一般来说,训练有素的士兵能在3~5分钟之内打出两发来。

而发射完之后,士兵又可以拿着这玩意儿冲到前线当锤子用,不过在看完介绍之后,高俊还是苦笑一下,这种火器并不算实用,火枪锤子也不算顺手,只能发射一次让它的实用性大大降低。

只不过,相比铁料来说,高俊更缺人力,尤其是弓弩手,所以还是笑纳了三千多把这样的火门枪,并准备集中使用几次。

相比于以上这两种武器,装备最多的则是更原始但是效费比极佳的突火枪。

这武器的原料是漫山遍野随处可见的毛竹,在江南几乎是俯仰皆是,几贯钱就能买上一大捆。

在经过特殊的鞣制处理之后,竹筒可以变得非常坚硬,仿佛是天然制造的优良枪管,将碎石放入其中点火喷射。在条件良好的状况下也能有六十尺以上的杀伤距离,这种火枪的威力当然要比金属枪管制作的火枪小许多,但是在极近范围内对于有甲目标也能造成一定的伤害。

这样的突火枪,光军足足准备了一万多根,与喷火枪的数目不相上下。那些原本体检中不太合格的淮南士兵正是扛着这样的武器加入光军大军当中的,每个步兵营都将一个步兵都替换成了这样的火枪步兵。

不过也正是因为新兵太多,就连这些枪手的随身武器都很难统一配备了,有用单刀的,也有用小斧的,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何志也下亲自坐镇大名府指挥物资转运,准备为光军提供一批新的军器,而工政府方面,则又提出了科配军器的建议。

生活在21世纪的高俊和何志也也在史书上读过,但从没想到科配军器居然是如此常见而理所当然的事情。简而言之,就是把制造武器的任务分摊到各家各户,作为一种特殊赋税。

金朝的科配军器制度发展的极早,负担也很重,海陵王南征的时候,居然让全国上下每家每户都要上交,一把弓,在高俊眼里这简直就是疯了。

即使在之后的金世宗时期,科配军器也是各路州的常例,居民们每年都必须为国家上交一定数量的弓箭刀斧才能算完粮纳税。而各州还有也徒刑犯人为劳动力的作院,制作各类军用器械。

吴广亭的建议就是如此,他希望根据地能够重新恢复科配军器制度,让百姓们上交火枪所需的铁弹石弹,以及弓箭刀枪等各类军器,也包括将缴获的蒙古盔甲剪散之后重新编组成光军制式盔甲的模样。

这实在是再愚蠢不过的建议,以至于高俊开始认真的考虑将吴广亭动一动,去年的煤矿事故,虽然高俊也承认自己是第一责任人,但他对工政府也并没留下什么好印象。

和王浍谈话的时候,高俊豪不讳言自己的怨气,认为吴广亭的才能不过是一个县尉,是自己这么提拔他,以至于让他担任了自己无法完成的责任,他担心郭延嗣的悲剧再一次重演,觉得还是将吴广亭留在日后的山东路机关为好,不再继续提拔。

而工政府的责任,高俊考虑让李冶接受,这是一位有才华的数学家,也算是专业对口。科配军器断然不可,但是出钱收买军器,作为农民副业倒是可以。

负责记录每一次会谈要点的程元凤不动声色的奋笔疾书,但在他的心里正泛起一阵阵的波澜,没有想到看上去温和的高俊私下里对下属的评价还挺刻薄。

这不是什么恶意的贬低,而是最真实的想法,高俊所思所想的似乎总是与常人迥异,而他当领导的方法也从来与儒法两家都不相合,甚至于程元凤甚至无法从自己读过的先贤经典当中找出一个与之相似的类比。

这不是程元凤个人的感受,包括元好问在内的许多读书人在面对高俊的时候都会有如此的感觉。元好问就曾私下对傅起说过,高俊此人宽宏大度,又不摆架子,但是自己与他交往却觉得十分疲惫。

人都是有自己的思维惯性的,高俊也喜欢把自己在21世纪中得到的一切投射到现在来解决问题,这固然让她吃了很多苦头,但也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某种程度上也总是能欺骗他的对手们。但同样也使臣僚对高峻的想法总是不能及时理解合拍。

王浍从来没有做过类似的表示,但是程元凤能看出来,他同样也觉得与高俊交往很累,但是,毕竟王浍老谋深算,高俊又向来对他尊重,比起元好问等人来说,已经好了许多。

第十二章 郑昭先两觐见圣主(下)第四章 镇州的酷暑(下)第二章 炮火准备(下)第十九章 元好问的任务(上)第二十四章 步兵(下)第十章 帘卷西山硝烟盛(下)第七章 木柝传,金鼓振(上)尾声第二十三章 捷书飞上九重天(上)第十七章 烽火扬州路(上)第一章 完颜珣遣兵下淮北(上)第十九章 反对(上)第二十一章 骑兵(上)第二十四章 东辽的终结(下)第十章 正与奇(下)第四章 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骑兵(下)第十八章 爱是无法解释的死结(下)第七章 留客住(上)全书大结局(迫真)第六章 倍则分之(下)第六章 河桥争夺战(下)第八章 东真的遗产(下)第二十二章 错毂短兵(下)第十五章 庆新春群英共欢宴,备战事诸将再练兵(上)第二十三章 战争与和平(上)第八章 撤退与坚持(下)第一章 雾重重(上)第十章 巧用力丛氏夺睢阳,势盖天高俊再和议(下)第二十二章 山如是,海如是(下)第九章 沃州的援军(上)第二十三章 王克俭(上)第七章 李敬斋的数学(上)第八章 郭延嗣(下)第十一章 宣徽院(上)第十九章 梁山鏖战(上)第十二章 按部就班(下)第十一章 见(上)第十一章 宣徽院(上)第九章 秩序与混乱(上)第三章 事与愿(上)第二十章 屹立千仞的守军(下)第一章 通讯兵(上)第五章 货物(上)第十五章 蔓缠藤绊(上)第七章 兵者,诡道也(上)第六章 工厂(下)第二十四章 鲁南根据地的最后一战(下)第十一章 胡山堡(上)第十六章 潘正(下)第十七章 潘彦真的询问(上)第二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下)第二十三章 解围梁山(上)第九章 巧用力丛氏夺睢阳,势盖天高俊再合议(上)第十章 北院(下)第九章 山东的抗蒙根据地为什么能够存在(上)第三章 走向争霸之路(上)第二章 山重水复(下)第二十四章 刑事法令(下)第二章 炮手就位(下)第二十二章 以膳代兵高太尉(下)第二章 武学(下)第二章 北?南?乱(下)第三章 困难重重的进攻(上)第十五章 金鞭溪突围战(上)第二十一章 粮仓劫营战(上)第三章 泪河在,血海涌(上)第十章 贺?祝?傲(下)第十三章 工兵(上)第五章 犯错(上)第十章 牛马(下)第八章 狼烟茫茫(下)第二十章 梁山鏖战(下)第一章 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上)第十四章 方向调整(下)第十五章 苦?甜?怨(上)第十七章 血岭(上)第十一章 纪念柳充国(上)第十章 进退两难的处境(下)第六章 突骑连营鸟不飞(下)第十二章 雄州的屠杀(下)第九章 牛马(上)第十九章 俘虏法令(上)第一章 交兵黄河岸(上)第十二章 辟举(下)第六章 散兵(下)第二十一章 独行剑再现淮阴郡(上)第七章 留客住(上)第二十章 冯叔至豪取坚城,咸得不青田丧命(下)第九章 挣扎(上)第二十一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上)第五章 保障陕西地区(上)第十九章 一些微妙变化(上)第十六章 遍筛燕山:也古的防守策略(下)第四章 春晓曲(下)第十六章 合(下)第六章 惊心妫川道(下)第二章 粮食法令(下)第二十四章 王克俭(下)第二章 混战泰西(下)第三章 困难重重的进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