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这就是历史

朱温虽然已经知道长安城被夺了回来,可他也听到了孟楷下令血洗长安城的消息,朱温心中暗叹。作为义军,却做出这等事情,这和那些残暴的官军有什么区别?还谈什么拯救天下苍生!还谈什么救黎民于水火啊!

可朱温真的很无奈,因为他也了解孟楷为何会做出如此的举动,因为自己也曾在广州下过同样的命令,“洗城”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让无数鲜活的生命惨遭荼毒。这两个字有可能只是身在上位者的一时激动说出来的,有可能当时他们真的不会去考虑后果,可一旦他们清醒过来以后,他们可能会后悔莫及。但那些无数惨死的生命却再也活不回来了。

乱世人命贱如草,无论是普通百姓,或者是职业的军人,仰或是曾经位高权重的皇亲贵胄、勋贵重臣,还是富可敌国的富商大贾,都无时无刻不面临着死亡的考验。朱温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过来的穿越者,他清楚的知道自己不该有怜悯之心,因为在这个时代,软弱就注定要被更强大的势力吞并,接着被杀或者是郁郁而终。

所以朱温要变的更加的强大,只有那样,他才有力量保护自己的亲人、朋友,也只有那样他才能让更多的人不再过那种颠沛流离的生活。在这一刻,朱温想起了秦始皇,秦始皇一统天下,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分裂局面。统一了文字和律法,这在中国历史上不得不说是一种极大的进步,具有里程碑的作用。虽然经两世而亡,却没有人能否认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地位,即便是他双手染满血腥。

经过这些年跟着黄巢转战了大半个中国,他也清楚的了解到黄巢根本不可能一统天下,历史也早已经证明了这一点。黄巢过于注重江湖的义气,一些老兄弟有了什么过错,他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假装看不见,甚至像尚让几次三番吃了败仗,黄巢也不过轻轻责备几句而已。

也就是说,黄巢只能是一个草莽中的豪杰,却不是天下的明主!

朱温又一次想到了既有的历史,自己真的要背叛一直以来对自己爱护有加的师尊黄巢吗?那样以来黄颖将作何感想?可这是历史的大趋势,历史之所以如此发展,是各方面原因造成的结果。自己一个普通人,真的能够改变这一切吗?如果历史不能改变,李克用、杨行密、董昌、秦宗权等等这些一个个在历史上雄霸一方的人物都即将陆续登场,自己真的能够如历史上的朱温一样跟这些人抗衡吗?

他不知道,他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利用自己前世记忆中对历史趋势的了解,趋吉避凶,尽量让自己在这个纷乱的时代生活下去,不让自己成为别人铁蹄下的牺牲品。在这一刻,他根本顾不上所谓的天下黎民,他所能顾及的只有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亲人和朋友。

为了自己,也为了他们,他不想再这样浑浑噩噩的下去了,他要变强,哪怕真的被世人所唾骂,也在所不惜!因为他已经经历过一次死亡,他清楚的了解死亡代表着什么,死亡就意味着你以后再也无法见到你的亲人、朋友、兄弟。如果他死了,谁去照顾两个年幼的侄儿?自己又如何能够面对为自己而死的朱存?

虽然他不知道朱存算不算是他的亲哥哥,可他一直是把他当成亲哥哥看待的,朱存也一直对朱温这个弟弟爱护有加,并以自己的生命捍卫了弟弟的平安。朱存临死的那一刻,朱温终生都不会忘记,对朱存的两个儿子,他朱温一定会当亲生儿子一样看待。

就算是为了两个侄儿,朱温也一定要让自己变强,一旦有人伤害了他的亲人或者朋友,无论他是谁,朱温都一定会让他们付出沉重的代价!他清楚的知道,在这种乱世,只有比别人更狠,才能够真正的生存下去,如果你跟他们讲仁义道德,给他们讲道理,那么你的唯一下场就是成为别人铁蹄下的冤魂。

朱温目光坚定的看着窗外的夜空,用大脑去想象着长安城被洗城的画面,那些影视剧中的屠杀场面纷纷涌入他的脑海,可他清楚的知道,那些影视剧中的屠杀场面,根本无法跟真正的屠杀相提并论。因为他在广州就亲身体会过屠城的惨状,并且下达屠城命令的就是朱温自己。所以今天他朱温没有任何理由去谴责孟楷或者是黄巢,因为他知道,人在愤怒的时候根本没有任何理智可言。

“徐怀玉也应该到了许昌吧,也不知他能否成功的刺杀掉那个老太监杨复光?有没有遇到什么危险?或许我真的不该让他去许昌,我自己都几次试图改变过历史,可却没有一次成功过,又何必去让徐怀玉去冒这个险呢?”朱温想。

可他又想到,如果没有自己,五代的历史会不会真的按照原来的轨迹发展下去?如果没有自己的出现,有可能黄巢的义军早在三四年前就已经被剿灭了。还有东都洛阳的那次,如果没有自己的努力,刘允章真的会投降吗?还有一个对江南形势影响巨大的吕用之,也可以说是朱温给弄到高骈身边的,如果没有自己的刻意安排,能征善战的大唐第一战神高骈岂会坐视黄巢横渡长江穿越千里长淮而不顾?

到底是朱温的到来造就了唐末这一段的历史,还是既定的历史轨迹不得不如此发展?朱温宁可相信前者,他完全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自己的到来,这一切的一切将会是另外一个样子。有时候他真的想一个人隐居深山,不去理尘世的纷乱与杀戮,可如今的天下真的有那种没有纷争与杀戮的地方吗?朱温不知道,但他清楚的知道隐居的日子并不好过,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为了能够活下去甚至不得不以乞讨为生,最后还是在街头冻饿而死。

他不想过那种以乞讨为生的生活,更不想冻饿而死,所以他只有奋斗,努力的在这个乱世生存下去,不管以后如何发展,他都要尽自己的努力去尽快的结束这段纷乱的局面。为天下黎民苍生,也是为自己。

想通了这一切之后,他心中豁然开朗,甚至他忽然有了一个想法:如果自己真的当皇帝,是否会给天下黎民带来幸福?可这个想法在他脑中只是昙花一现,因为他知道,想在现在这个纷乱的天下脱颖而出,难如登天。

想一统天下不可能如电脑游戏中的那么简单,更不可能如那些网络小说的写手写的那样轻而易举。因为他知道这是现实,虽然有时候他感觉跟做梦一样,可他清楚的知道这就是现实,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傻子,那些手握重兵的家伙又有哪一个不想当皇帝?

可朱温这个人就是那种不服输的性子,不管是在以前还是现在,即便是在二十一世纪,他还是朱日光的时候,作为一个炊事兵都能得到军中“第一快刀”的称号,可见他无论做什么都要做到最好。哪怕要比别人付出许多倍的努力,他也在所不惜。这就是朱温,做厨师的时候是那样,做将军的时候也是那样。

虽然他知道历史上的朱温最后是做了皇帝,可他并不认为自己就可以不需要努力,因为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稍有不慎都有可能让自己或者是自己的军队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任何人都是一样,无论你再厉害,就算你是常胜将军,你也有败的时候。就算你一生可以打一百次胜仗,可败一次就可能连命都搭进去。

张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一生跟随高骈打了不知多少次的胜仗,就在朱温手里败了那么一次,可就是这仅仅的一次,让他永远的埋骨在战场上。他以前多少次的辉煌战绩都被这一次的失败而抹杀殆尽,这就是历史,因为历史都是由胜利者写出来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末代皇帝都是昏君的原因。

正因为那些末代皇帝都是昏君,所以那些取而代之的人才有了光明正大的理由。如果史书上记载哪个末代皇帝是少有的贤君的话,那取而代之的下一个朝代的开国皇帝岂不是乱臣贼子了?能写出这种史书的史官唯一的下场就是被抄家灭族,所有看过他写的书的人也必定会以各种借口被灭口。

新朝代的统治者只会让有利于他们的历史记载下来,绝对不会允许任何不利于他们的东西传之后世。这就是历史,现在我们能够读到的历史大多都是如此产生的,可笑的是我们也不得不把这些人为的主观写出来的历史奉为正史。因为除了这些,不可能找到任何不利于他们的只言片语。

除非是时间很短的朝代,比如说后梁,朱温之所以被后世所唾骂,正是因为后梁太短暂了,如果后梁王朝像汉唐一样可以存在三四百年的话,朱温在历史上的地位绝对不会低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历代的贤君。

历史就是这么来的,所有字面上能够找到的历史都肯定是被人为加工过的历史,后世的所谓的专家学者们竟然因为那些史书的字面上的理解争得面红耳赤,实在是可笑之至。

第二十二章 用兵淮南第十六章 河东风云第四十六章 朱温的法制观和爱情观第二章 穿越时空第五章 美女老师第一九一章 重逢第一七六章 占领郓州第三十三章 原来他是庞师古第五十七章 监军张承业第一一八章 大战采石矶第六十八章 有缘无份第七十三章 动摇第一三七章 尚让之死第十三章 中秋之夜第四十七章 刘金枝的儿子第一六八章 东平王第一三六章 偷梁换柱第一二三章 直爽的张存敬第三十四章 李克用剽掠河东第九十三章 进城借粮第十章 讨伐李克用第一二七章 黄巢败退第六章 糖醋排骨第一六四章 蔡州军乱第四十四章 昭宗回京第一一六章 夜袭张璘第一九八章 救援邢州第一三一章 上源驿(中)第六十二章 久别重逢第七十三章 风趣的将军第四章 同为异乡客第六十二章 久别重逢第六十三章 韦凤的心思第十五章 请黄王登基第一八五章 两路援军第一章 谋士谢瞳第三十九章 出兵泽州第一二零章 拥兵自重第四十五章 藩镇内讧第一二八章 忠武军乱第九章 韦庄醉入青楼第三章 偷锅贼第一九六章 有权就是不一样第五十五章 攻城杀器第一二二章 月夜销魂第一五六章 威震中原第一一八章 大梁银行第四十四章 朱珍出战第七十九章 镜湖楼上一吻定情第二十九章 漫天要价第八十章 弑君的经过第一一五章 露水夫妻(下)第六十九章 杨行密被擒第四十一章 真的是太好吃了第二十二章 杨行密的下落第十五章 请黄王登基第五十二章 法不容情第四十四章 双喜临门第三十八章 李振来投第二十章 孔孟能做什么官第一三九章 灞水之滨第六十二章 发电机的诞生第九十五章 猛将安敬思第一五七章 牛存节第七十三章 动摇第四十八章 诱敌之计卷首语第一百章 烈女殉夫第一八三章 明修暗度第八十九章 借你人头一用第八十八章 山雨欲来第六十五章 她是谁呢?第一四一章 谁推倒了谁第四十章 精绝的厨艺第一四零章 入主长安第一一零章 奶奶太英明了第六十七章 平定平卢军第一八零章 县令刘崇第一五二章 中原混战(下)第一二六章 大战王满渡(下)第五十五章 火器专家第十四章 小孩子不许乱说话第二十九章 漫天要价第一七零章 朱温的愤怒第八十五章 彻底翻盘第一五九章 淮南军乱第一三六章 偷梁换柱第八十九章 杨信的心思第八十三章 铁血阻击战第四十二章 伏击李罕之(下)第六十三章 韦凤的心思第八十三章 屯兵八百里第七十章 免赋税第四十一章 伏击李罕之(上)第一二一章 朱温唱儿歌第六十七章 平定平卢军第一九二章 武学宗师第一四五章 左轮手枪第九十九章 长安的困境第一二零章 拥兵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