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二师兄杨行密(上)

朱温入座后,黄巢道:“据行密的情报来看,在江南举义的王仙芝旧部柳彦章已经身亡。王仙芝族弟王重隐在王仙芝兵败后带着数千人南渡长江,正好接收了柳彦章的部队。现在王重隐正在江南四处攻伐,官军望风披靡。这说明朝廷的主要兵力还是在北方,行密的意思是想让我们义军的主力也转移到江南一带,你们几位怎么看?”

尚让与王重隐也是多年的交情,可王重隐毕竟是王仙芝的族弟,现在自己投靠了黄巢,如果义军也渡江南下,不可避免的要与王重隐重逢,面子上不怎么过的去。是以他首先表示反对。

“现在朝廷在江南的兵力薄弱,是因为我们义军的主力也在北方,一旦我们渡江南下,朝廷也必然调集大军南下,毕竟朝廷的主要目标是我们。而且我们义军中大多数都是北方的豪杰,虽然作战勇猛,可大多不识水性,江南水路纵横交错,恐义军不惯水战。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实非上策呀!”尚让语重心长的说道。

孟楷和尚让是生死之交,再说他内心也同意尚让的观点,他自己就不识水性,一坐船就晕船。是以孟楷也忙出声附和。

林言只是默默的倾听,并没有表示自己的观点。他心里很清楚的知道,现在义军中除了黄巢,孟楷和尚让二人的权利最大,现在二人都不赞同南下,别人说什么也就没有了意义。他不想得罪孟楷和尚让二人,也不想跟着这二人凑热闹,索性来个一言不发,却把眼睛看向了朱温。

朱温也想南下江南,毕竟江南要比常年战乱的北方富庶很多,适合义军做长久的根据地。可他也同样知道孟楷和尚让同时表态也就基本表示可以定了下来了,何况尚让的话确实有他一定的道理,北方人不惯水战,这是任何人都知道的事情。

朱温一时也想不出合适的理由反驳,他倒是想听听二师兄杨行密的看法。“我倒是想先听一下二师兄想让义军南下江南的理由。”

杨行密朗声道:“江南兵力薄弱,我们完全有把握在官军调集到南方之前拿下江南的几座重镇,然后据城而守,切断南北的交通,让富庶的南方无法把赋税和粮食运往长安。如此一来,本就空虚的唐王朝定然更是捉襟见肘。

“想打仗必须要有钱粮,唐王朝的钱粮主要出自富庶的江南。一旦江南的赋税和粮食到不了北方,唐廷必然加重北方的赋税,以供军需。如此一来,北方的百姓在本就衣食堪虑情况下定然不同意朝廷增税,这就造成了北方广大百姓与唐王朝的矛盾。

“一旦这个矛盾激化的时候,我们义军派些能干的人过去,登高一呼,必然纷纷响应。到那时我们再打回北方,就算是洛阳和长安也必然会不攻自破。”杨行密说完后用目光扫视了房内的众人一眼,最后期待的落在了黄巢的身上,义军三大巨头之中已经有两位表态不同意南下,唯一有希望力挽狂澜的也就是黄巢了。

朱温听完杨行密的话后,心里暗赞一声,这个杨行密果然不简单,竟然可以定出如此周密的长期计划。单以心思的缜密来看,在坐的几人没有一个人可以跟他相提并论。怪不得他可以白手打下整个江淮地区。

只听尚让道:“你的计划虽然周密,却有些低估了朝廷的实力,如今宿将高骈坐镇江陵,高骈此人能征善战,麾下猛将如云,张麟、梁缵二人更是文武双全,恐我义军中罕有能匹敌者。曾元裕、张自勉二人督率诸道兵马在旁虎视眈眈岂容我等从容南下?”

朱温见两人争执不下,道:“现在不是争论南下与否的时候,昨天侦骑回报,曾元裕和张自勉的大军离此已经不足三百里,如何应付敌军才是最迫切的问题。”

黄巢道:“我军日渐壮大,每日消耗粮草无数,现在我们的粮草已经所余不多了,我想先出其不意攻下亳州,在亳州补充粮草,之后北上转战山东、河南,逼朝廷调集军马防护东都洛阳。那时候我们乘机南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渡江南下,攻他几座重镇,如何?”

黄巢说的无非是折中的方法,既把朝廷的重兵调集到了北方,调虎离山之后再一举攻取江南。这方法看似简单,实行起来就有些困难了,现在朝廷在听到黄巢称王后各路藩镇纷纷出兵,曾元裕、张自勉这两位正副招讨使将会拥有更多的军马,岂会让义军从容来去?

朱温正想表示不妥,孟楷和尚让已经纷纷附和,表示同意。孟楷和尚让二人虽然在义军中也有很大的影响,实际上还要唯黄巢马首是瞻。

朱温心中暗叹一声,知道就算是自己说的天花乱坠也是无济于事,索性闭口不言。

“恩师,此时江南形势乐观,王重隐虽然兵力不弱,但他孤军深入江南,迟早会被朝廷围歼。我军应该乘此机会南下与之会合,共图江南。一旦王重隐军覆灭,我军南下之后岂不又成了孤军?机不可失呀恩师!”杨行密神情有些激动的道。

黄巢看着这个二弟子,心中也很感慨,他又何尝不想立即南下?可尚让、孟楷二人在军中的影响力并不比他黄巢弱多少,如若自己强迫他二人同意南下,他二人心中定然不快,势必影响到义军的军心。

他当然不想看到义军出现内部的分裂,是以一直以来都十分迁就孟楷。尚让自己手上就有三万人马,又是外来的力量,虽说现在屈居黄巢之下,若说让黄巢不顾他的想法下命令,黄巢也怕激起他的不满。

黄巢心中暗叹一声,肃然道:“为师主意已定,行密不必多说了。江南那边还由你全权处理,虽说有你两位师叔在你身边,可为师还是比较放心把江南的事情交给你负责,千万不要老是迁就你两位师叔。还有,帮我照顾好你小师弟。”

杨行密颓然道:“徒儿遵命,徒儿会适当的在暗中配合王重隐,尽量让他在江南多支撑一段时间,以待师父大军南下。”

第一二七章 夜渡淮河第一四七章 又是一年第六十四章 又见黄巢第十三章 中秋之夜第一零九章 击球赌三川第八十章 曹师雄欲嫁妹第四十五章 围困凤翔第一二三章 陈州解围第九章 初见黄巢第八章 又见小惠第八章 孟迁之死第二十八章 勾心斗角第二十二章 擒胡真第一零七章 举步维艰第九十一章 李克用入关第一一九章 吕用之的野心第六十三章 韦凤的心思第一零一章 你的奶好就行第三十四章 李克用剽掠河东第七章 比窦娥还冤第一八四章 占据梁山第九十四章 战歌精忠报国第一三七章 尚让之死第七章 对决杨家枪第六十一章 黄颖来了第四十五章 藩镇内讧第一六七章 黄颖的交易第一四零章 入主长安第四十五章 围困凤翔第一二七章 夜渡淮河第八十六章 万人送行第八十八章 朱晃这个名字的由来第二十七章 袖里乾坤第一零三章 尚让提亲第一二八章 朱温退兵第十三章 中秋之夜第五十七章 监军张承业第一一九章 吕用之的野心第一八九章 唐昭宗的抱负第一六九章 风雨欲来第十八章 攻打邓州第一七八章 大败朱瑾第七十九章 杨复光的离间计第九十章 宰相们的争论第三十八章 天遁剑法第四十二章 伏击李罕之(下)第一九六章 有权就是不一样第八十八章 山雨欲来第一四七章 又是一年第七十七章 困守夏阳第四十三章 朱存的婚事第一六三章 狡猾的孙儒第二十七章 袖里乾坤第五十二章 偷袭敌营(下)第十九章 佳人恩重(下)第一百章 烽烟四起第七十九章 新皇登基第六十六章 完美伏击(上)第一七六章 占领郓州第十章 秦妇吟的由来(上)第七十一章 预料之外第十五章 请黄王登基第八章 又见小惠第九十五章 猛将安敬思第一七零章 朱温的愤怒第二十七章 袖里乾坤第七十一章 何去何从第八十九章 再次南撤第三十三章 竟然是吕洞宾第一四六章 王铎之死第九十九章 长安的困境第一二七章 黄巢败退第十九章 计取穰城第十二章 刁蛮小师姐第四章 金枪杨万里第四十二章 英雄救美第八十九章 再次南撤第一二一章 阴陵夜月第五十九章 王重荣的愤怒第二十三章 计取长垣第六章 郑畋募兵第三十四章 李顺节之死第一六六章 张全义投诚第二十三章 孙儒败亡第二十二章 用兵淮南第一四三章 夜袭敌营第三十二章 寻找炼丹师第一九五章 家宴第一五五章 吴兴郡王第一五五章 吴兴郡王第一三一章 洛阳之行第五章 进城谋生第一百章 烈女殉夫第六十六章 完美伏击(上)第八十章 曹师雄欲嫁妹第一四六章 王铎之死第二章 儿时的孟知详第三十八章 紫宸殿议事第一三二章 上源驿(下)第一二九章 尚让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