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派兵去东山(上)

自大天朝建立以来,消灭鬼子最多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江浙横店,另一处是东山沂(yi,二声)南。

在东山沂南,有个村庄叫常山庄,那里是红色老区,至今仍然保持着当年的原生态,所以很多抗战片都喜欢来这里取景。

于是在横店这个“东方好莱坞”之外,天朝又多了常山庄这个“山村好莱坞”。

周瑾一行人到达常山庄的时候,都快中午了,坐了一宿火车,然后又转了几道车,才终于被三辆五菱宏光送到了目的地。

不要问为什么三辆车,就可以装下二十多个人,和他们的大包小包,这是一段周瑾不想回忆的旅程。

下车的时候,他的两条腿麻得都快没知觉了。

回头看着坑坑洼洼的山路,这才深刻地理解了“想要富、先修路”,这句口诀的真正含义。

“哎妈,你们可算是来了。”村头过来一个中年男人,裹着黄色军大衣。

做了下自我介绍,说是叫崔大国,是剧组的生活制片,“你们在剧组不管什么事,反正找我就得了。”

一口的大碴子味,一听就是大砍省人民。

崔大国领着众人进村,村口路边竖着块山形的石头,上面拿红漆写着几个大字:派兵去东山。

“这可是太祖手书咧。”崔大国介绍道。

周瑾点头,这样的句子,和这样的草书,必然是出自太祖之手。

众人无不肃立,真不愧是红色老区啊。

常山村地理位置挺偏僻的,也没什么资源,谈不上富裕,但也不能说穷,毕竟东山省经济,放在全国也是前几名的。

村子分成新村和老村两部分,村民们有的搬到了新村,盖起了砖瓦房,老村则维持着古朴的风貌,有一些老人还住在这里面。

周瑾问:“这村子不会抗战起,就这样没变过吧?”

崔大国在前面带路,头也不回,大声道:“这村子的历史可久远了,据说明朝就有了。”

周瑾暗暗咂舌,合着都几百年没变过了,这得偏僻成什么样?

村子里,黄色的土路铺着石块,房子是拿青砖和石头砌成的,墙皮是用泥巴糊的,已经脱落了不少,至于屋顶,有的盖着黑瓦片,有的就拿茅草铺着。

有的墙角还放着几个大缸,周瑾好奇地想看看里面放了啥,陈阳冷不丁道:“别看了,里面是酱菜。”

周瑾好奇地看他,“你怎么知道的?”

他来到这村子里,感觉特新鲜,一副没见过世面的城里人模样。

原本跟个猴子似的陈阳,这会倒是很淡定,他微微一笑道:“我家就和这差不多。”

周瑾不说话了。

要知道这可是抗战时期留下的老村,除了给剧组拍戏以外,基本没怎么动过。

一行人走着走着,周瑾突然又对旁边墙上的一行字起了兴趣。

那墙上拿白石灰,把中间部分刷成白色,然后用红漆歪歪扭扭写了几个大字,还是用繁体写的。

周瑾看了好几遍,才反应过来是从左到右念的,“此,村,鸡犬……不留?”

卧槽,他吓了一跳,跑过去问崔大国,“那墙上的字是后来写的,还是以前就有?”

崔大国道:“除了小鬼子,谁特么闲着在墙上写这么行字?”

周瑾想想也是,突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好叹口气。

就这么个条件,也不知道当年那些前辈们,是怎么熬下来的。

他突然有种预感,这次拍的电影,和以往在横店拍的那些神剧不一样了。

光是这村子里,不经意间透露出的小细节,都够人细琢磨的。

比如墙上那行红色的字,如果是那个年代就有的,真的会是用红漆写的吗?

“快走吧,这村子里七曲八拐的,是当年拿来迷惑小鬼子的,万一拉下了,我怕你走不出去。”

崔大国看周瑾脚步放慢,忍不住催促道。

“知道了。”周瑾不好意思地笑笑,闻言也不再分心,只是暗暗地想要把这些路给记下,可是没多久就晕了头。

他其实有一点路痴,分不清东西南北的那种。

也不知道是怎么走的,反正七拐八拐的,崔大国就说到地方了。

周瑾抬头一看,是栋挺大的房子,拿砖块垒成的,屋顶上是齐整的青瓦,外面还砌了石头墙,看着挺气派的。

崔大国道:“这里是村子中央,以前是村子里的祠堂,咱们先借住在这里。”

跟着崔大国来到房间,发现睡的是大通铺,底下烧着炕,男的一间屋,女的一间屋。

“条件简陋,大家凑合凑合吧,先把东西放下,咱们准备吃饭。”

周瑾估计主演和导演、制片们,应该有独立的房间,他们这些群演就凑合住吧。

陈阳手脚麻利,抢到了靠墙边的两个位置,“这底下是空的,架着柴火,咱们这头靠近火口,是最暖和的。”

周瑾没睡过炕,他还以为就大砍省才会睡炕呢,没想到这边农村也有。

把箱子、包什么的都放上去,先占了位子,然后周瑾转身出去,准备溜达溜达。

东山这边天气倒是不错,没下雨,有太阳,就是风刮得大了一点,村子里的古树,被刮得呼呼响,叶子都掉光了。

屋子前面是个小院,地面都是压实的黄土,后头则是山,满是石头,还有枯草。

一派肃杀的样子。

看来这个冬天不好过啊,周瑾在心里说。

之前在横店拍戏,虽然片场乱了点,可是住的地方倒还行,至少有卫浴,可是这地方?

反正周瑾转悠半天,是没找到厕所和洗澡间。

“那后生,看甚呢,过来吃饭!”

一个灰白胡子老头,站在门前冲周瑾喊,虽然身体瘦削单薄,可是中气十足。

“哎,来了。”周瑾连忙跟着过去。

整个剧组大概七八十人,这地方自然不能叫盒饭,所以剧组就把每天的伙食包给了当地的村民。

周瑾进了饭厅,好在地方大,坐了七八桌,一个系着围裙的高个子大嫂,端着盆大煎饼就过来了。

之后陆陆续续又端上了白菜、萝卜,辣酱、咸菜什么的,都是拿盆装,一桌一大盆,还冒着热气呢。

周瑾左右看看,觉得特新鲜,还是第一次见到吃饭拿盆的,在浙省还真没见过。

陈阳倒是很熟练,拿起一张煎饼,然后用筷子往上面夹菜,然后卷起来吃。

“哎,这就是东山人吃的煎饼卷大葱吗,大葱呢?”周瑾奇道。

上菜的大嫂闻言忙道:“大葱比较冲,俺怕你们吃不惯,你要的话俺给你拿去。”

周瑾连忙摆手,“不用不用。”

“猪头肉来了!”刚刚叫周瑾的那老爷子,端着个大脸盆就进来了,“咱们沂南,卷煎饼不用大葱,都是用猪头肉。”

周瑾赶紧上前一步给接了一下,死沉死沉的,老爷子甩着手,笑道:“好后生,有把子力气。”

“老朽年轻的时候,比你也不差了,来,尝尝看,要是想喝酒,俺们也有自家酿的酒。”

管胡这时候一掀门帘子,进来了,道:“老九爷,酒就不用了,俺们下午还要干活咧。”说的是东山方言。

之后黄博、颜妮、宋小峰等人也陆续进来,然后热热闹闹地开吃。

周瑾也尝了个鲜,拿张煎饼,卷着猪头肉,辣酱和咸菜,咬一口,满嘴流油,但是又不肥腻,还真不赖。

“怎么样,老朽这手猪头肉,还拿得出手吧。”老九爷咧着嘴笑道,“我这还是跟当年的八路军同志们学的呢。”

周瑾不禁肃然起敬,“老爷子高寿啊?”

“老朽空活八十有二咧。”

周瑾掐指一算,嗯,26年的,这一年出生的人都高寿。

老爷子微微一笑,周瑾一愣神的功夫,一秒钟悄然而逝。

第二百三十五章 30亿姐第二百八十二章 影帝级的表演第二百零七章 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第二百七十八章 风潮第三百九十一章 你来追我啊第二百零一章 人生若只如初见第二百七十七章 刀法第二百八十六章 调和第二百零一章 人生若只如初见第一百零四章 播出第二百三十二章 小资本联合一百零六章 狗哥第二百四十九章 日常推理第一百四十章 小丑和大帅第二百五十四章 二选一第一百三十三章 延期,又见延期第二百六十二章 一夜成名第八十七章 守夜人第三百七十八章 老戏骨第九十七章 分别第一百四十六章 周先生是个文化人第三百一十五章 小团圆第一百七十八章 那一只杯子第十章 行走的云第二百二十三章 十年磨一剑第三百一十四章 再见二东子第一百七十章 红糖水第二百零八章 恋爱初体验第二百四十五章 霸道王水第二百五十章 一波误会美如画第一百八十一章 搞个大新闻第一百三十八章 无人区和囧囧囧第二十一章 常胤第六十五章 结束第八章 第一次杀青第二百零九章 小白兔和狼外婆第四十一章 准备(下)第二百章 俩人的初次分歧第八十一章 什刹海第三百六十八章 长大的第一百一十三章 近况第二百三十章 猫腻第二百九十六章 电影协议第一百六十四章 逗闷子第二百四十六章 小东北第三百三十章 来的和去的第一百七十五章 武行第二百七十八章 风潮第三百七十八章 老戏骨第三百七十二章 悲欢离合第六十章 电话第二百四十六章 小东北第二百二十九章 解约的可能性第二百三十一章 金像奖的余晖第二百二十三章 十年磨一剑第一百五十章 以貌取人第九十九章 宣传第三百四十六章 催人泪下第九章 群演真特么累第三百三十九章 西宁电影展第一百四十九章 花瓶导演第一百六十九章 推翻了重来第二十九章 诈胡第三百八十九章 针锋相对第二十八章 六人行第一百六十八章 枪和劫匪第四十六章 八路牛第二百零八章 恋爱初体验第一百二十五章 战斗第一百五十六章 怪侠一枝梅第三百零三章 小风波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团火第三百四十三章 同居生活第三十二章 秘籍第二百三十五章 30亿姐第三百二十六章 追梦赤子心第一百九十一章 秀色可餐第三百五十七章 王俊楷第十五章 霞姐和张婷第三十章 NPC没人权第三百六十六章 有价值的是信息第三百三十七章 迟到的书信第九十一章 猪肉第六章 演戏和观察第二百三十二章 小资本联合第二百九十章 金师杰第十章 行走的云第一百三十三章 延期,又见延期第二百一十六章 晚来天欲雪第二百六十章 非诚勿扰第一百七十一章 学以致用第一百七十九章 做一个有助理的男人第八十七章 守夜人第二百七十二章 酒吧(感谢CzLB的盟主)第九十六章 糖人(第二更,求订阅!)第一百五十一章 夜店第七十八章 演个傻逼第三十一章 溪风和水碧第三百六十五章 赚钱啦赚钱啦第二百五十九章 快乐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