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商人张炫龙

张炫龙在后世名气不是很大,但实际上是极其牛逼的人物。他是金山软件的创始人,跟雷布斯和求伯君并称为金山三剑客之一;更厉害的是他作为商人一个不漏地把握住了四通、方正、联想,在这些公司最鼎盛时期与它们合作。

张炫龙从1984年开始到中关村做生意,把代理制度带到了中关村,四通、方正、联想等公司都跟他合作过,都从他手里拿过货。他在中关村除了代理,还投资了不少公司,但并没有开公司,不做企业家,只做商人。有人对他有一个评价:“他一直躲在幕后,却又一直处在浪尖,喜欢他的人称他‘常青树’,艳慕他的人称他‘不倒翁’。在中关村,这个人将一个商人的操守、精明与灵活演绎到了最高水准。”

张炫龙做芯片生意是因为父亲,张炫龙父亲张铠卿毕业于同济大学毕业,1972年到香江之后,养过金鱼、鳗鱼,卖过牛仔裤,但都不成功。张铠卿事业的转折点在1978年。那一年,他开始做芯片生意。

在这个时代,西方国家利用“巴黎统筹委员会协议”限制中国技术进口,芯片属于管制商品。张铠卿知道这件事后,便利用自身优势,开始跟国内做芯片生意。张铠卿最早带回国内的芯片卖给了株洲电子研究所,研究所用这些芯片做成了CMC-80双板机。这款机器后来被写进六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号召全国科研单位向株洲电子研究所学习。

由于逐渐做出了名气,连国防科工委都找张铠卿,让他通过私人关系从国外买芯片。这些芯片用在了潜艇、卫星等方面。随着生意越做越大,香江金山公司就在张铠卿所租的房子里诞生;而“金山”二字正是从张铠卿的“铠”字拆出来的。

在后世小米和雷布斯特别火,不过这个人争议也特别大,有人说他是雷大善人,也有人说他是当代岳不群。许望秋对此挺好奇,他知道雷布斯是从金山出来的,就在闲暇之余翻了翻金山的传记。在这本传记中,他知道了张旋龙和他父亲的事迹。

在许望秋的心中,张炫龙是非常理想的合作者。因为张炫龙有能力从国外弄到芯片,而且这个人极有操守,非常重视商业信誉,对朋友也非常讲义气。张炫龙做生意比较厚道,本来六四分成,结果变成了四六,他也能够接受。他认为自己虽然吃了一时的亏,但对方占了他便宜就还会来找,薄利多销,反而能够赚得更多。

许望秋本来打算到了香江之后抽个时间去找张炫龙,没有想到自己人还没到香江,却在飞机上竟然撞上了,不由露出了极为灿烂地笑容:“原来是你做计算机生意的啊,我哥最近开了一家计算机公司,准备做计算机生意。说不定你们可以合作呢。”

张炫龙家的公司由于跟中央部委,以及内地企业做生意。国外很多公司都让金山做代理,希望通过金山把产品卖到内地,因此金山公司手中代理了很多产品,除了苹果电脑,还有NEC电脑,IBM电脑等等。

由于代理的产品很多,金山根本做不过来,而且金山终究是香江公司,开拓内地市场多有不便。张炫龙就有了一个想法,希望能在内地找到合作伙伴,让他们做自己的代理。这样代理公司可以在国内开拓业务,帮金山赚到更多的钱。只是国内的情况他也清楚,不允许私营企业出现,而国营企业又没有做电脑、打字机业务的贸易公司,所以,这事一直没成。

现在突然听到许望秋说他哥开了家公司,而且准备做计算机生意,张炫龙心里一动,心想不会这么巧吧,我一直想在国内寻找合作伙伴,现在竟然真的有公司送上门来。他凝视着许望秋,不动声色地道:“你刚才说你哥开了一家公司,现在国家允许私人开公司吗?”

许望秋淡淡地道:“明面上还不允许,实际上私人公司已经出现,只是这些公司都是以集体企业的名义开的。钱是私人出的,但公司挂在国营单位或者集体单位的名下。在80年的时候,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几位科学家搞了一家服务公司,挂在北平市科协的名下。他们利用业余时间作生意,赚了一些钱,但他们也因此遭到了批判。今年年初的时候,这件事捅到了中央。几位领导作了批示,认为他们的做法是完全对头的,应该给予鼓励。在知道这件事后,很多有想法的人心思都活跃起来了,开始搞自己的公司。我哥就是其中一个,他听说了苹果和乔布斯的故事,觉得搞电脑是很有前途的。”

张炫龙听到这话目光闪了闪:“那有机会我要见见你哥。不瞒你说,我一直想在国内找公司合作,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既然你哥的公司是搞这个的,那我可以跟他聊聊。你哥的公司开在什么地方?”

许望秋本来打算跟张炫龙套套近乎,有机会再谈合作的事,没想到张炫龙比自己还急切,轻笑道:“在北平中关村。公司刚成立不久,现在正在做培训。我哥的公司准备卖计算机,但卖计算机你多少得懂点计算机知识不是,至少要能给别人做演示,要是出了问题,也可以做简单的维修。他招的人都没有这方面的知识,不懂计算机,所以,他打算拿半年的时候,请专家对他们进行培训。公司正式开张的话,可能要等到年底去了。”

张炫龙心想许望秋的哥哥不是一般人,做事很有条理,竟然会抽半年时候来对员工进行培训,我们家开始做电脑生意的时候可没想这么多,许望秋的哥哥是个人物,跟他合作应该是不错的选择,笑容满面地道:“我们金山代理了好几个牌子的电脑,既然你哥准备做电脑,那我可以将手中代理的牌子交给你哥来做。”

许望秋作出惊喜的模样:“这真是太好了。你经常和内地着计算机生意,应该知道内地计算机不管是整机,还是芯片,都需要从香江那边进口。我哥在香江那边没有门路,也没有熟人。通过其他路径倒是可以拿货,但价格会比较贵。这次我到香江除了拍电影,还打算帮他探探路,看看能不能找到合作者,没想到竟然遇到你了。”

张炫龙闻言大喜:“这真是太好了。那我们找个时间好好聊聊。”说完从口袋里摸出了一张卡片递给了许望:“这是我的电话,到香江之后随时可以给我打电话。”

许望秋接过名片看了一眼,放进了口袋你,笑着道:“等我安顿下来之后给你打电话,到时候我们好好聊聊。不过我可没名片给你,要是你找我的话,可以直接到清湾银都机构来,或者给银都打电话。我把银都的电话留给你吧。”

说着许望秋打开背包,拿出笔和纸,把银都的电话写给了张炫龙。

飞机上不是谈生意的地方,许望秋和张炫龙没有继续往下谈,转而聊起了别的。

张炫龙刚到香江的时候,家里经济条件很差,一家人都必须外出打工。张炫龙找了一份导游的工作,这份工作培养了他的口才,也培养了他的交际能力。他聊起了天来滔滔不绝,而且给人一种特别舒服的感觉。

有了张炫龙,枯燥的旅途变得轻松愉快多了。许望秋感觉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间飞机便抵达了香江。

许望秋他们下了飞机,顺利通过了安检。走到出站口的时候,张炫龙问道:“有人来接你们吗?要是没有的话,我送你们一程。”

“不用!我们有人来接!”许望秋指了指出站口等候的人群。傅奇一米八几的个子,举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许望秋”三个字,在人群中格外显眼;。

“那行!我等你电话。”张炫龙笑着点点头,拖着自己的行李向出口走去。

许望秋冲傅奇挥了挥手,和张一谋拖着行李走了过去:“傅奇大哥,好久不见。”

傅奇看到许望秋,笑容满面地道:“望秋,你们总算来了。我们可是盼星星判月亮啊。你要是再不过来,夏梦恐怕要坐飞机到北平,把你抓到香江来拍电影了。”

“夏梦姐有这么凶吗?”许望秋哈哈笑了声,满是歉意地道,“实在抱歉,让大家久等了。本来早就应该过来的,但因为一些事情必须处理,一直拖到现在才过来。”

出了机场,傅奇开着公司的车,载着许望秋他们向清水湾驶去。

傅奇一边开车,一边把香江的情况告诉许望秋:“望秋,你这次过来恐怕会很忙哦!最近这段时间,邵氏的邵逸芙、嘉禾的邹闻怀、金公主的雷觉坤,以及其他一些人都给我们打电话,请我们吃饭,打听你什么时候到香江,到时候他们肯定会过来找你的。”

许望秋听到这话笑了:“是因为《荡寇志》票房爆了吗?”

《荡寇志》是由思沅影业和出口公司联合拍摄的,投资高达800万人民币。这部讲述江湖义士保卫戚继光,阻止东瀛忍者暗杀的电影,跟香江类似题材的电影不同,全部是实景拍摄,并做了上千套盔甲,动用了解放军战士参与拍摄,场面十分宏大,是古装战争片与功夫片的结合。电影四月中旬在香江上映后,引发了轰动,取得了1863万的票房。

傅奇兴奋地道:“是的。吴思沅不是我们的人,以前跟台弯走得挺近的。很多人就觉得吴思沅都能跟出口公司成功合作,那自己跟出口公司合作也没有问题,也可以取得同样的成功。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国家在跟英国佬谈判,香江回归已经是大势所趋。邵逸芙他们以前跟台弯走得很近,害怕回归以后被打压,不得不考虑向祖国靠拢的问题。”

许望秋本来挺兴奋的,但听到这话心里却不由发出一声叹息。傅奇他们虽然跟邵逸芙他们属于左右两个不同的阵营,但彼此关系还是很不错的。邵逸芙他们向祖国靠拢,他们是可以接受的。可像李黄瓜这样的人摇身一变,成为爱国商人的时候,他们恐怕就很难接受了。他真的担心,到时候银都机构的人心会散。

第八十三章 后期完成第285章 十戒律第八十五章 锄奸小队第三十八章 大字报第336章 霍先生第五十八章 见赵单第六十章 意外的消息第七十七章 东瀛人想买第173章 领导调看第323章 天才型演员第136章 全票通过第338章 合作第281章 来自西柏林的邀请第160章 返回北平第232章 秋爷第137章 火车上第103章 搞定合作第310章 庆功宴第三十五章 策兰第359章 批复第131章 产业链第209章 特吕弗第十八章 室内友们第161章 演员和戏子第三十二章 写剧本第285章 十戒律第311章 红帽子第132章 十三号文件第285章 十戒律第195章 票房爆发第379章 骚乱第243章 妹妹来了第二十九章 小混混第六十八章 大年三十第368章 骂战第291章 大批判第九章 果然了得第105章 反响第五十七章 徐厂长第198章 马克西姆餐厅餐厅第355章 汇报第三十六章 剧本技巧第170章 前景第四十八章 东瀛电影周(感谢潇湘夜雨声烦)第二十一章 开学第六十六章 烟火大王第四十一章 文章发表第107章 前往香江第141章 索道摄影系统第327章 打洋人主题第325章 参观邵氏片场第103章 搞定合作第203章 冲突第192章 正式上映第265章 东瀛戏份杀青第373章 碾压第288章 反响平平第304章 反响第十二章 稿酬第145章 公开信第225章 合作第129章 重要会议第383章 告别第138章 领导小组第117章 歌手第240章 面子第312章 中关村第一人第五十四章 合作第339章 752工程第213章 游戏第195章 票房爆发第363章 电影双周展第140章 遮片技术第101章 开学第五十二章 嘲讽全场第298章 宣言效应第138章 领导小组第143章 大批判第324章 邵氏片场第九十四 厂长们第235章 毕业第七十七章 东瀛人想买第六章 奋笔疾书第290章 商人李黄瓜第219章 谈合作第120章 排练第287章 三船想合作第117章 歌手第201章 路线问题第118章 借演员第222章 首日票房第384章 电影节闭幕第五十六章 领导震惊第二十一章 开学第三章 刘林和顾常卫第九十五章 厂长们服了第298章 宣言效应第307章 颁奖第180章 赞口不绝第364章 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