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血色记忆

这个结果在许望秋的意料中:“长镜头优点很明显,非常写实,但缺陷也非常明显,不能把一些无谓的动作和过程剪掉,会导致电影节奏缓慢,会导致电影缺乏代入感。对绝大部分观众来说,是不愿意看节奏缓慢,缺乏代入感的电影的。”

许望秋看了眼李沱他们:“事实上,法国新浪潮的几个代表人物,比如特吕弗和雷乃都已经回归传统,开始拍商业电影了。因为他们非常清楚,继续按照电影继续按照新浪潮的路往下走,那就是死路一条。”

李沱皱了皱眉,终于将自己的真正想法说了出来:“可依然很多人在按照新浪潮的路继续往下走,我认为电影行业很重要,但自由更重要,难道有什么比自由更重要的吗?”

许望秋没想到李沱会这么说,当即反驳道:“当然有,活着比自由更重要。对于人类来说,没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的,只有活着一切才有可能。如果连活人都没有,自由还有意义吗?电影同样如此,如果观众都不进电影院看电影,整个电影产业都崩塌了,甚至连电影都没有了,所谓电影的创作自由还有意义吗?”

李沱冷笑道:“你这是危言耸听,搞得好像学欧洲艺术电影,以长镜头理论为主导,中国电影就会死似的。”

许望秋心想90年代后期的中国电影虽然没死,但只剩下一口气了,对电影系统的职工来说更是如此,你们这些专家教授哪里能体会到普通人生活的艰辛,不由叹了口气道:“美国电影产业在60年代受电视的冲击陷入困境,东瀛电影在60年代末陷入困境,法国、意大利也都是如此。电视对电影的冲击是历史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国家比较穷,但国家也在大力引进电视生产线。在几年后电视机会涌进千家万户,会对电影造成极大的冲击。艺术电影没有拯救东瀛、法国和意大利电影,真正走出电视阴影的只有美国。”

许望秋顿了顿,沉重地道:“我在这里不想说什么深奥的理论,也不想说什么深邃的思想,我想说的是电影系统几十万人,在未来的生死存亡!”

北电学生很多都是电影系统的子弟,听到这句话内心一震。关系到电影系统的生死存亡,这个问题真的有那么严重吗?

李沱盯着许望秋缓缓摇头:“既然你这么说,那我也明说了。蒙太奇也罢,长镜头也罢,其实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创作自由。什么能够保证我们的创作自由,什么就是好的。”

现场专家教授中有少人在微微点头,这也是他们的心声。

许望秋只觉心里一寒:“只要能够保证创作自由,就是好的?那别的就不管了,就算把电影产业推向深渊也无所谓是吗?就算把电影系统几十万人的饭碗都砸了也无所谓是吗?”

李沱不屑地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旁边的舒晓鸣补充道:“这是一场关于艺术审美的革命,是对四人帮对中国电影毒害的一次革命。太祖说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既然是革命,肯定有牺牲,作出一些牺牲也是必要的。不过我们要相信只要有了创作自由,中国电影的未来是美好的。”

了解中国电影史的人都知道,80年代初电影界对巴赞理论存在严重误读。许望秋一直以为这是由于巴赞理论没有系统的翻译到中国,大家能够获得和掌握的信息有限,才导致的;现在他才意识到这不是误读,是理论界故意在曲解巴赞理论。

这些人这么做的目的,是想借助长镜头、借助纪实美学来排除极“左”政策对于电影创作的强行干预。在他们看来,巴赞提倡的长镜头理论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现实原貌,把选择意义和阐释意义的权利交给观众,这等于变相支持创作自由。在他们看来,纪实美学强调客观真实,注重眼见为实,这样能把政治排除在电影之外,从而保持电影的独立地位。

其实这种想法可以理解,毕竟运动刚刚结束,不希望电影创作再受干扰是正常的。可他们明知道这样做会将中国电影推向深渊,却毫不在意,这就让人难以接受了。

许望秋想起自己的老师曾经说过,陈凯哥的《霸王别姬》在戛纳拿到金棕榈后,国内评论圈很多人对此十分不屑,说不就拍了部情节片嘛。张一谋的《活着》拍出来后,圈内一片骂声,几乎没有说好的。这两部电影之所以挨骂,就因为它们是类型片,属于商业电影。到了新世纪后,这种情况依然没有改变,只要是商业电影就没有不挨骂的。

以前许望秋不懂为什么明明中国电影市场都垮掉了,中国电影都快死绝了,明明需要优秀的商业片才能撑起中国电影市场,这些人还敌视商业片,还不断攻击商业电影。

现在许望秋彻底明白了,这些人根本不在意中国电影的死活,在乎的只有他们自己。他们这么做是为了所谓的创作自由,也是为了真正掌握中国电影的话语权。

商业电影是票房说了算,是观众说了算,一切与他们无关;所以,他们宁愿看到中国电影在泥淖中挣扎,也不愿意商业电影成为市场的主流。

李沱他们的话让许望秋想起黄泓在99年春晚上喊出的那句“我不下岗谁下岗”,许望秋还记得那天,好脾气的父亲对着电视大骂:“黄泓,我草你十八代祖宗!”

一股怒气夹着寒意直冲天灵盖,一只无形的手将许望秋心头的伤疤被撕开,鲜血淋漓。记忆的书页瞬间翻到到2003年1月23号,那个让许望秋永远背上罪孽的日子。

在80年代初,中国电影红火过一段时间,但在80年代后期电影厂逐渐陷入困境,而1993年的电影改革由于配套政策没有跟上,不光没有让中国电影摆脱困境,反而将中国电影推向了深渊;再加上电视和VCD的冲击,文化系统和广电系统的矛盾,以及缺乏优秀商业片。到了1999年,中国电影全年票房仅8.5亿,其中国产电影只有1.5亿,观影人次仅750万。

东影厂在90年代后期发不出工资,下岗职工每人每月只拿200块钱。不只东影厂如此,国内几大电影厂的情况都差不多。比如魔都电影厂发不出全额工资,大批的职工下岗待业,职工的收入由原来的一两千元,降到只发200多元生活费。以至于著名演员达式常在政协会上大吐苦水,说工作了一辈子,现在每月只拿200多块钱工资,真不知今后怎么办。

企业陷入困境对职工来说是灾难,对某些人来说,却是捞钱的好机会,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变卖国有资产。2002年10月,许望秋和妹妹许望月去交采暖费时,被告知这个冬天会对他们所在的楼停止供暖。供暖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许望秋他们家所在小区属于拆迁范围,由于接到政府部门的拆迁通知,供暖的主管道阀门已被关闭。

许望秋和小区所有人都知道,供暖公司和地产商其实是一家。由于拆迁公司开出的拆迁价格太低,和居民一直没有谈拢,他们便明的暗的使用各种手段,想要把住户赶走,断暖气肯定是他们为赶走大家想出的新招。

东影厂地处东北,冬天气温会低至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由于被断暖气,很多人被迫离开,但还是有不少居民坚守。许望秋和妹妹许望月是其中之一。许望秋父亲和母亲在南边拍戏,他们知道家里被断暖气后给许望秋和许望月寄了一笔钱,让他们暂时在外面租房子住。许望秋和许望月没有搬,他们知道父母在外面挣钱不容易,很多剧组又拖欠工资,觉得能省一点是一点,等爸爸妈妈回来再说。

1月22号那天气温格外低,是许望秋生命中最冷的一天。许望秋和许望月冷得直哆嗦,在屋里走来走去,以此取暖。许望秋实在有些受不了,对许望月说,要不我们去同学家呆两天吧,爸爸妈妈很快就回来了,等他们回来我们就可以搬家了。许望月说,哥,你去同学家吧!我留下看家!许望秋说,那怎么行,怎么能让你一个人呆在家里。许望月笑着说,家里不能没人啊,要不今天你去同学家,明天我去,我们轮换。许望秋同意了,晚上去了同学家。

当天夜里11点,拆迁公司切断了许望秋家小区的电源,整个小区陷入黑暗之中。居民们惊慌失措,手电筒的白光在不少房屋内亮起。拆迁人员趁乱清场,踹门排查,将住户们赶出大楼,但排查人员不幸漏掉了许望秋家。

正在横店工作的父亲接到了许望月的电话,说拆迁开始了。父亲让许望月赶紧出来。许望月哭着说,已经出不去了,楼梯已经被破坏和堵碍,打110也没人接。父亲当时就急了,马上给东影的朋友打电话,让他们救人。

父亲的朋友找到找到拆迁人员,让他们赶紧停下,说楼里还有人。但对方根本不听,坚持说里面没有人。挖掘机接着工作,单元楼轰然倒地,许望月就这样埋在了楼里。

一年之后,这次拆迁被认定为违法强拆,很多人因此被判了刑,但这有什么用呢?妹妹永远回不来了。许望秋一直相信,如果那天自己没有去同学家,如果自己在家,妹妹一定不会死。妹妹的死在许望秋的心上烙下永生不灭的印记,他永远无法原谅自己。

此时此刻,被撕开的印记开始往外面淌血。那血从心里淌出来,漫到眼睛里,将许望秋的眼睛染成赤红色。他将牙齿咬得咯咯作响,用从骨头缝里渗出来的阴冷声音道:“做一点牺牲是必要的?你们说得好轻松啊,刀子不是捅在你们身上,当然不会觉得疼。就算电影行业崩塌了,你们依然可以高谈阔论,甚至屁股一拍就出国了,但电影系统呢?电影系统几十万人怎么办?你们真是一群没有心肺的王八蛋!”

第七章 榜上有名第126章 音乐会后第233章 论文答辩第六十六章 烟火大王第335章 大人物第132章 十三号文件第七十八章 纷纷扰扰第183章 误会第四十章 摄影风格第380章 死亡第四十章 摄影风格第三十八章 大字报第154章 德间来了第357章 陈凯哥的邀请第355章 汇报第四十四章 斗殴第148章 女特工第七十七章 东瀛人想买第264章 《少林寺》风暴第209章 特吕弗第六十八章 大年三十第六十四章 女主角第四章 影片分析第173章 领导调看第四十四章 斗殴第367章 炮轰与被炮轰第223章 眼界问题第267章 灵感第236 艺术中心第310章 庆功宴第157章 疯丫头第四十九章 座谈会第326章 与邵逸芙论未来第十二章 稿酬第221章 炒作第109章 建议第318章 飞机上的年轻人第254章 受伤的心第365章 焚稿第359章 批复第381章 骄傲第359章 批复第二十一章 开学第五十三章 搏一回第214章 内心外化第258章 正式拍摄第三十七章 两个圈子第357章 陈凯哥的邀请第269章 美国人抵制日货第333章 刘佳玲的心思第347章 新构思第二十六章 人尽皆知第145章 公开信第314章 疯狂的想法第133章 结算第九十二章 通过令第226章 冲突第175章 猎鹰小队第275章 威尼斯的邀请第一百章 出口建议第六十四章 女主角第308章 大奖第259章 夜戏日拍第112章 香江跟风第三十章 不甘心第120章 排练第七十九章 质问第263章 雁阵模式第二十七章 洗衣服第120章 排练第八十一章 电影杀青第161章 演员和戏子第三十六章 剧本技巧第248章 电影构想第306章 组委会通知第131章 产业链第252章 一周约定第八十六章 埋伏与被埋伏第九十八章 帮手第329章 正式开机第279章 缺席开幕式第173章 领导调看第231章 答辩准备第234章 意想不到的影响第192章 正式上映第160章 返回北平第177章 月梅第273章 卡梅隆和《终结者》第137章 火车上第368章 骂战第130章 争论第十一章 师父第223章 眼界问题第246章 天才张一谋第二章 天才少年第213章 游戏第345章 重场戏第333章 刘佳玲的心思第110章 狠角色第269章 美国人抵制日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