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画策

“不用客气,请说吧。”周硕给他倒了杯水,放在桌子上。

“X架构键盘的技术含量如何?它的生产是否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吴浩端着纸笔,认真的问道。

“这个——”周硕听到他的这个问题,有些踌躇。他摸不准吴浩这么问的用意,究竟是单纯对它的技术含量感兴趣,还是想评估自己在这项产品上是否有可替代性?

思量了一番,他决定还是实话实说。国内计算机市场现在看来利润太低,即使让给其他厂家也无关紧要。而美国市场比较正规如果没有专利,很难打入进去,和微软的合作也不会受到影响。

“要说起来,X架构键盘的技术含量其实不高,主要是一种创新思维。在生产上主要分为两大块,一个是塑料件和塑胶件的生产,另一个就是柔性银浆薄膜PCB的生产。前者的生产水平,在国内基本没有难度,后者的生产设备还需要进口,但是电子银浆也是能够自产的。”

吴浩将周硕的话唰唰的记录下来,探头问道:“这么说,这项技术对我国的科技出口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了?”

周硕摆摆手说道:“不能这么说,在我看来X架构键盘本身更像是一块敲门砖。想要开拓一片海外市场,需要经历四个阶段。分别是摸索、接触、开拓和发展——”

周硕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接着说道:“摸索就是你需要首先去了解海外市场的基本情况,商业环境和风土人情等等。而第二步接触,就是要和目标市场进行接触,打开知名度,让客户知道有我们这么一个存在。告诉他们我们是谁,能干什么。”

“X架构键盘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接触美国市场的过程。键盘这个东西虽然技术含量不高,却是计算机必不可少的外部设备。只有当美国客户熟悉了我们的存在,才可能续而开拓真正的市场和迅速发展。”

“哦?”吴浩也被周硕的理论撩起了兴趣,这样的一个过程确实貌似可以自圆其说。别看这套说辞表面上似乎平淡无奇,却绝不是普通商人能够提出来的。这和智商或者才能关系不大,而是看问题的角度带来的不同。

在吴浩看来,非得站在产业发展战略的角度,才能提出这样的一个理论。事实也相差无几,这套市场开发战略本身,就是周硕前世供职的华星集团对自己海外开拓过程的高度总结。

用华星集团的话来说,想要开发一块海外市场就要倒下四拨人,这四拨人就是这四个阶段。

他紧接着问道:“那么你们真正希望开拓的是什么市场呢?”

周硕沉吟一下,说道:“是数据通信市场。”

吴浩好奇的问道:“周校长有信心在这个领域和国外公司进行竞争?”

周硕点点头说道:“国际互联网市场方兴未艾,目前美国的各大公司都处于跑马圈地的阶段,相对来说压力是最小的。”

吴浩将周硕的话一字不漏的记下来,哗啦一声翻过一页纸。心里想到这个周硕倒是有些水平,单是听他这一席话也不算白来渤海省一次了。

“那么新科公司为什么又介入到软件市场呢?计算机软件市场应该已经比较成熟了吧?”

“这不一样。”周硕将茶杯放在桌子上,扶着桌子说道:“ERP系统是我本人设计的,对它的技术思想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因此从这个细分市场来说,我们和美国软件商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甚至是具有优势的。实际上不论X架构键盘还是ERP系统,这都是差异化竞争。”

“差异化竞争?”吴浩奇道。

周硕点点头,说道:“这是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理论,通过市场细分和个性化服务来获得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我认为这将是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

说起来这本书还是他重生之后才读到的,周硕在前世可不懂什么经营理论,不过这一世如果想振兴中国的电子产业,他就不能光做一个技术人员了。当他站到一个产业的高度开始考虑问题之后,如何发展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了。毕竟先进的技术只能保证一时的强大,想要持续保持优势就不是光凭技术能够达到的了。

毕竟社科也是科学啊。

“那这么说,周校长认为中国的软件产业也应该走差异化竞争的道路了?”

周硕闻言,摇了摇头说道:“一个企业、一个团体可以走差异化竞争的道路,但是一个国家不行。尤其是中国这样的大国,门类齐全的软件业是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实现差异化竞争。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国内市场是否足够强大、上下游产业是否完善,都是很重要的。只有中国软件应用市场繁荣了,上下游以及支撑产业繁荣发展,咱们国家的软件业才能走出世界去。而软件市场的繁荣,首先就是需要门类齐全。”

吴浩失望的说道:“这么说的话,我们的软件业不是陷入了僵局?没有基础就发展不起来,发展不起来相对来说就形不成基础……”

“话是这样说没错。”周硕肯定的说道:“不过还是有办法追赶的。”

“哦?什么办法?”吴浩此时已经完全没有调查研究的心思了,他觉得自己仿佛是在向一位高瞻远瞩的战略家求教问题一般,心里全是对传道解惑的追求。

“外包。”周硕说道:“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使得软件外包成为可能。想想看,我在美国接到软件开发的项目,然后把非核心的开发工作分到国内来做。通过互联网,我就可以随时了解项目进展,和项目负责人沟通,甚至直接参与国内的工作。当国内的工作完成,直接把成品通过互联网就能传递给我,这是多么的方便?”

吴浩不解的问道:“但你没有技术,人家怎么能信任的把项目交给你呢?”

周硕胸有成竹的笑道:“可以从低层次的外包业务做起,比如说数据录入和编码测试等工作。这样的工作只要有高中水平的知识,学习一到三个月就可以上手。然后积累经验、培养人才,渐渐的向上游发展。当我们培养起自己的系统工程师,就可以进行中层的外包加工,参与软件的系统设计,这一步需要两三年时间。最后通过外包服务,我们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就可以进入总包行列,乃至于与国际上强大的软件商同台竞争。”

吴浩激动不已,低着头奋笔疾书,生怕漏掉了任何一个字。周硕这番话,他拿回去扩充一下,分明就是一篇立意和论据上佳的论文,而且似乎真的为中国的软件业指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他兴奋的问道:“那么周校长对实现这个目标有什么具体的建议吗?”

从电子产业来说,软硬是不分家的。英特尔的CPU为什么能够横扫所有的竞争对手,在历史中脱颖而出?除了他们技术强大以外,庞大的软件应用也是支撑这个体系的重要支柱。在英特尔发展的初期,甚至为了能够卖出去CPU而一手包办了整机生产,然后自己开发软件,自己组织销售推广……

正是这样的全方位努力,才使得英特尔CPU最终成为市场上的赢家。如果没有足够的软件数量来支持x86体系,英特尔是无论如何走不到这一步的如果周硕未来想要在芯片产业有长足的发展,就绝对离不开中国软件业的支持。

所以对于如何推进中国软件发展这个问题,从他重生以来就没有停止过思考。最终他还是觉得应该选择一个成功的案例,那就是大连软件园方案。虽然后世的中国在软件外包行业中占有的份额不多、技术不高,和印度软件外包的竞争中没有什么优势。但这和通过外包发展软件业的思路无关,更多的则是商业环境和历史机遇的问题。

周硕相信,如果中国能够在1995年就开始全力进行追赶,凭借自己带来的先进思想和技术,提早推广软件工程思想。到时候国际软件离岸外包中心,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具体的建议嘛,我觉得火炬计划就不错。”周硕托着下巴说道:“火炬计划在88年引入了企业孵化器的概念,就非常适合培养这样的软件外包企业。选择一个区域建设一个高新技术软件园,以火炬计划为依托,引入一到两所计算机专业有优势的大学,形成人才优势。然后为弱小的企业提供场地、设施、基础服务,以及融资和信息咨询等帮助。简化官府手续和提供优惠政策,以此来吸引社会各界的投资和关注,通过两三年的时间逐渐的培养起一批初级的软件外包企业,就可以形成自行发展的良性循环了。”

ps.小说书友qq群:257941626

第434章 周佳佳第46章 采访第168章 定向委托第420章 游园日第369章 5S管理第14章 校办工厂第143章 分房第91章 软银第444章 转移仇恨第145章 打电话第73章 研发第589章 聚餐第603章 人心第627章 敲门砖第242章 白方礼第393章 争锋第420章 游园日第637章 我看谁敢第621章 成果第524章 节操欠费第231章 归化第92章 香饵第410章 喝酒第270章 密谈第467章 响应时间第556章 投资皇帝第274章 照顾第29章 SD渤海第302章 屈辱第556章 投资皇帝第478章 接站第126章 招商局长第93章 宴会第188章 绝路逢生第203章 出尔反尔第277章 良品率第442章 退租第244章 泛翰电子厂第621章 成果第509章 怎么可能第153章 卖点第392章 政绩第342章 休假第340章 卖乖第97章 立等可取第446章 大势第515章 打击第103章 国贼第396章 投影曝光第662章 纸牌屋第467章 响应时间第66章 拍卖第552章 分布式第434章 周佳佳第114章 科委会议第74章 梦海第584章 重生科技第243章 开业第317章 菲迪皮德斯第666章 高盛的挫败第90章 大局第377章 平地造船法第284章 格局第42章 校服三百九十七章 网吧第1章 重生第172章 低头认错第386章 培训垄断第50章 何夕第143章 分房第612章 回国第148章 一局定胜负第517章 诘难第503章 不要脸第325章 鹤田专务第13章 哄抢第175章 黑幕第146章 嵌入式第471章 提头来见第96章 心跳第434章 周佳佳第192章 投资未来第266章 打赌第460章 虚伪第544章 棋局第23章 宣传第223章 考察第208章 再造第405章 操守第669章 OFDM第45章 网景第284章 格局第477章 产学研第437章 无欲则刚第110章 梦想第60章 开拓第355章 非国民第42章 校服第238章 培训第476章 首钢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