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大溃退

在战场上,消极是一种心态,是一种现象,更蕴含着人世不可小觑的哲理。 能让部属或盟友摆脱消极,统帅者方有可为,如若不能,那么纵使这位统帅才华横溢,想要扭转局面也难上加难!

在希尼亚尔维德湖向苏联军队弃械投降的德国兵团向德国防卫军各部发出电告之后,苏联方面紧接着以苏军大本营的名义发布公告:但凡战场投诚的德国军人,既可选择战后返回德国,也可自由前往北欧,或是加入留在苏联军队担当德国志愿者的同胞们。双管齐下,就算德军部队的军官们仍有顾虑,盟军指挥部岂敢继续对这些动摇的德国军人委以重任?

可是,1948年的盟军战线已与一两年前有了很大的变化。美国军队阵亡、失踪、被俘及因伤退役者高达170余万,即便不断从国内征募新兵,驻欧美军在盟国战场力量所占比例从接近百分之五十五下降到了百分之四十一;英国军队的损失也达到了80余万,受人口基数及预备兵力制约,他们的兵员补充远远比不上消耗,兵力占比从百分之二十一下降到了不足百分之十;法国军队在战争伊始并未参战,波兰军队的处境也一直较为尴尬,这两个国家最多时也为欧洲盟军贡献了三分之一的陆上部队,只是他们的战斗力一直被视为盟军战线的鱼腩,除了在少数战斗有出色发挥,大部分场合都扮演着喽啰跟班乃至打酱油的角色。此消彼长,百余万德国军人凭借他们一贯的严谨、敬业以及优秀的军事素质而逐渐从辅助力量向主战力量转变,战斗部队所占比例稳步增加,到苏军再度发起战略攻势时已经接近百分之二十。也就是说,德国军队的动摇意味着盟军短时间内失去了五分之一的作战兵员,而且是介于绝对主力于二流部队之间的五分之一。这样一来,盟军指挥部就只能动用预备部队或以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去填补德军战力不堪支配留下的空缺!

另一方面,位于波兰中东部的大纵深防线并不像盟军对外宣传的那样坚不可摧,自从昔日德军绕过马奇诺防线击败法国后,没有哪个军事决策者会投入近乎天文数字的资金物资去修筑一道不能移动的防御体系,它的存在不过是在辽阔无阻的波兰平原上设置了“人造栅栏”。实际上,它的修造过程仅仅花费了五个月时间,法国人拿出了设计,美国人提供了经费,德国人贡献了专业的工程部队,波兰近三分之一的劳动人口承担了主要的基础工程。防线拥有四十公里宽的防御纵深,前哨、雷场、反坦克堑壕、主防线、预备防线以及增援区域等配置一应俱全,主防线上还配备了大量的混凝土堡垒和装甲炮塔,数千门新旧不齐的火炮固定在防线区域。然而,一个多月前苏军情报部门就获得了这条防线的设计图纸,结合详尽的地理资料,他们很容易制定出一套幸而有效的进攻方案。在苏军航空兵后期乏力的情况下,春季的雨水成为掩护苏军地面部队的天然因素,趁着连日阴雨盟军战机出击效率下降,苏军再度掀起了进攻狂潮,原本由德国军队负责防守、其他盟国军队临时顶替的奥尔什丁南部地区、切哈努夫以及拉多姆地区,以坦克部队为突击主力的苏联军队皆在较短时间内攻破防线。线状防线一旦出现了破口,其余地段固若金汤也无济于事,盟军驻欧司令部连忙调遣战略机动部队——美军精锐装甲师,前途填补漏洞,英法两国亦调派驻扎在德国的部队火线增援,加上盟军航空部队不惜代价地投入战场,苏军在多地的攻势都受到了遏制。但是,这注定只是海潮冲垮堤坝前的反复,攻坚经验丰富的苏军步兵不甘落后,他们继而在防线中部和南部形成突破。利用这动荡的局势,斯洛伐克的共产主义者和游击队亦在苏联的支持下发动武装暴动,大大牵制了斯洛伐克军队和驻扎在斯洛伐克北部的盟军部队。

眼看防线千疮百孔、摇摇欲坠,盟军司令部却始终没有重新启用波兰境内多达两百多个团的德国部队,但他们又不愿意放这些德军官兵回到国内,所以给予这些部队的命令通常只有一个:就地驻防,不得擅自后退。结果,上百万德国防卫军官兵在防线后方隔岸观火,看东西方阵营的数百万官兵为了为国家利益展开惨烈的拼杀。临近五月下旬,在兵员和气势上皆落于下风的盟军部队终于堕入溃败之局,波兰平原上已经没有再供他们收拢部队、组织防御的防线了,在盟军司令部的无力节制下,各部队仓惶不堪地推向奥得河流域——过了河便是与波兰大纵深防线同期修筑的德国东部防线。不过,从波兰东部战线退守大纵深防线只有百多公里,从大纵深防线退往奥得河流域却有足足300英里,一列列满载伤员和美英官兵的火车在通往德国的铁路线上奔驰,多数法国和波兰的部队只能在拥挤不堪的道路上缓缓行进,国家的实力决定了地位,高低贵贱之分在盟国军队总是似有似无地存在着——若是安好,大家相安无事,一旦大难临头,这种差别待遇就会毫无遮掩地凸显出来!

四百万盟国军队在前溃逃,六百万苏联军队在后追击,上千万军队浩浩荡荡行进在波兰大地上,纵使飞机飞到临界高度,人们也难以一览事件全貌。在距离卫星拍摄技术还有数十年之久的时代,人们只能凭借想象力去揣摩这是怎样一幅浩荡壮观的景象。就在这你追我赶的千万人群中,编为243个步兵团、181个工程营以及46支独立炮兵部队的百万德军显得非常另类,他们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情目送名义上仍是盟军同僚的各国军队通过铁路和公路撤走,数以百计的盟军战斗机和轰炸机仍在竭力阻挡苏军航空兵和地面部队的七星你,但渐渐的,这些盟军战机的数量越来越少,天空中又能找到苏军侦察机和战斗机的踪影了。就地驻防的命令未被取消或改变,德国军队自然而然地成了后卫部队,尽管他们挖设了临时阵堤膦且做好了战斗准备,但各部将领们很快在私下里达成一致,他们下令在己方防区铺设醒目的德国旗帜,在阵地前的雷场插上警示旗,只要苏联军队不强行突入他们的防区,官兵们就只在战壕中固侍旎出。在局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进攻的苏联军队和无奈留守的德国军队之间很快达成了默契,苏军战机在德军防区抛掷传单而不是炸弹,苏军部队绕过德军防区继续前行,只有在必须使用德军防区的桥梁和道路时,双方才会各派联络员进行当面协商,然后德国军队就会“丢失”一部分防区,任由强大的苏军洪流从他们面前滚滚而过,将他们整个“包围”在防区内。当然了,这与正常的包围是有很大区别的,没有炮击,没有围攻,甚至没有断绝或破坏水源,而只是一种沉闷的等待。

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前线的德国防卫军多数选择向苏联投降或已经在协商投降事宜,盟国驻欧司令部的新任指挥官麦克.阿瑟先生和他的盟国搭档们还是作出了一个艰难而重要的决定:以德国防卫军集体叛离为由宣布在德国进入紧急状态,所有留在本土的德国军人必须在军营等待下一步指令,德国的军事防务由盟国军队全面接管!

随着盟国军队源源不断经铁路线抵达德国,盟军至少不必担心没有足够的军队占领并控制德国了。在完全不具备反抗能力的情况下,德国总统霍夫-赫尔斯滕及防卫军高级将领明智后果严重但还是选择了妥协,他们以政府和军队的名义宣布德国进入特殊时期,军队和民众须将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无条件接受和配合盟国军队的管制,而全民普选和国会内阁的组建也只能顺延下去。鉴于盟军准备利用德国东部防线抵御苏军进攻,征得盟国司令部同意后,霍夫-赫尔斯滕又发布了疏散命令,将德国东部的居民向中部和西部撤离,由于盟国不同意德国动用军队协助民众疏散,德国首脑们只好将组织疏散的任务交给仍在运转的地方政府机构和有意愿、有能力从旁协助的国内党派——德意志复兴党当仁不让地位列其中!

治标要治本、打蛇打七寸,如若盟国不顾欧陆战事的颓势而继续强攻北欧,苏联反而会失去双方阵营的核武器制衡,但盟国高层显然没有掌握真正的内幕,更没有分清楚北斯堪的纳维亚自由帝国和苏联孰轻孰重。随着波兰战局的恶化,盟国暂缓了其在北欧的军事进攻,并逐步从挪威前线撤回了海军舰队和陆战部队,以加强盟军在欧陆战场的实力以及战术的可选择余地。

第63章 空战新秩序第11章 看家本领第19章 得心应手的诱歼战第164章 最佳肉票第124章 金钱非万能第144章 横插一杠第38章 花火第15章 喘息第5章 强行突进第18章 女人啊女人第39章 联邦国体第33章 我们为何而战第61章 这是场意外第22章 苦斗一昼夜(上)第18章 射手天赋第99章 该高兴还是伤悲第153章 三角联盟第23章 虎无鹰翼第85章 在狱中第98章 无法逾越的屏障第23章 苦斗一昼夜(中)第6章 流窜作案第16章 狙手猎场第99章 该高兴还是伤悲第4章 质量PK数量第119章 战地女记者第35章 一切皆偶然第91章 铁壁合围第51章 草船借箭(下)第66章 不凡之人第99章 该高兴还是伤悲第66章 不凡之人第29章 恶斗(下)第138章 艺高人胆大第18章 女人啊女人第86章 钢丝上的舞蹈第55章 魂归汪洋第80章 美械助力第89章 融汇第113章 青年之烦恼第179章 约柜陷阱第31章 小镇第126章 黑暗优势第7章 曼帅归来第20章 鏖战第131章 梦碎千年第96章 红颜第116章 帝国魂梦第114章 探路第51章 畅快第65章 急火燎烧第175章 末日方舟第93章 他乡故知第31章 身份审查第7章 崩塌的防线第158章 小队放光芒第93章 他乡故知第37章 神的庇佑第32章 头名参谋第2章 且活着第93章 帝国的反击第163章 警觉第16章 好心的笨蛋第160章 目标“欧罗巴”第86章 黄皮红心第91章 敏感时局第43章 乱战第48章 梦魇成真第58章 飘空第83章 勇者之路第150章 真知灼见第100章 树大招风第59章 夜空惊魂第47章 目标第49章 草船借箭(上)第174章 闪光第146章 出场第23章 非分之想第105章 空降柏林第177章 意外救难第53章 轻装伞兵第135章 拯救第72章 强者之心第95章 转机第22章 帝国雄狮第21章 血肉防线第86章 黄皮红心第9章 苏式风暴第61章 这是场意外第67章 火头大兵第64章 关键环节第159章 故布疑阵第151章 硬汉第78章 磨刀不误砍柴工第171章 倒计时第74章 丰厚诱惑第127章 步兵万岁第24章 策中策第24章 策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