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红色野心

“传教士2号安全降落,传教士2号安全降落……”

当无线电设备中传出平安讯号,位于慕尼黑凯森机场的指挥部里一阵雀跃,在常人看来,随着三架运输机陆续抵达目的地,最艰难的航程已经完成,他们距离伟大的胜利又近了一步。??是,庆祝的气氛还没持续多久,一路还算通畅的无线电通讯先是出现了强烈的杂音干扰,紧接着便完全失去了讯号,而且两架容克-52搭载的电台都出现了相同的状况,转到备用频道也没有任何的回应。旁人只是诧异和焦急,那些专业的、经历过战争洗礼的无线电通讯技术人员则能够揣测到对面的大致情况,因而一个个表情异样严峻。林恩在无线电方面虽然是外行,可是看到技术人员如此反应,心里也即猜了个大概——苏联人捕捉到通讯信号并且启用了技术干扰,既然有意隔断空降行动前后方的联络,他们的军队恐怕已经在赶赴柏林北郊机场途中了!

理论上,通讯中断还可能是受到一些意外因素影响,林恩果断放弃了这种侥幸。现在可不是感慨自己未跟随第一批“空降者”前往柏林是多么明智的时候了,苏联人在态度上的变化印证了他此前的一系列担心。在与心腹幕僚们迅速商量之后,他决定以放弃与斯图普弗的竞争为代价,让那些原本通过铁路和公路北上的精锐自由团部队回撤,普通自由团和民众亦放缓前进的速度。就在林恩下达这些命令后几个小时,从卢森堡传来了盟国和苏联签署正式停战条约的消息,具体的项目条款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公布,但可以肯定的是,东西方阵营之间持续两年多、战火波及半个地球、双方军民伤亡数以百万计的战争以盟国的苦涩和平结束了,而苏联的胜势也来得过于惨重,其国内大多数基础工业设施都在盟军轰炸中遭到破坏,苏军几乎是以国内最后的资源赢得了战略上的主动,从而迫使战争潜力更加强大的盟国接受目前的局面。??过二战消耗,之后三年又未获真正的恢复,德国、波兰以及东南欧国家的工业硬件很不理想,苏联很难像1945年那样从占领区搜刮大量的机器设备运回国内用以重建,他们也许利用和平条约款项向盟国索取了这方面的补偿,但盟国做出的让步有限,他们想必还是会从其他方面想办法——大扫除一般在占领区强行掠夺的话,最大抵触的不是落魄的旧政府和手无寸铁的民众,也不是注定选择冷眼旁观的盟国,而是复兴党、自由团这类有组织、有意识的民族主义者。

想清楚这些的时候,林恩终于对苏联人的真实心态有了一个符合逻辑的推测,亦对己方的实际处境大感不妙。于是,他急忙联络直属各部以及复兴党、自由团在其他方向上的领导者,让他们警惕苏军可能采取的暴力行动并提前做好保存力量的应对。至于联络信息传出去之后,各路人马能否对自己的警告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正确的应对,林恩顾不上也不顾了,他盯着手里武装相对齐备、人员素质较好的三千多名自由团战斗部队亲自部署一番,令他们避开“死地”,抓紧时间转移到进退皆有余地的区域。

事实很快证明林恩的直觉不是杞人忧天,苏联和盟国签署的停战条约于次日凌晨生效,前往柏林的“空降者”失踪十几个小时后仍是渺无音讯,从南方出发北上柏林的复兴党队伍前面一批已经德累斯顿夜宿,后面几批才刚刚离开巴伐利亚境内。夜里的时候,林恩指挥部的值班人员就发现通往各处的公共电话线路悉数中断,以至于各个批次的北上都没能按要求定时报告情况,用于无线电通讯的许多既定频道都出现了严重干扰,那些依靠自设线路通讯及少部分无线电仍能使用的自由团部队则在午夜之前就相继报告说观察到苏军部队的大规模调动。凌晨,苏军果然动手了,在德国南方,他们突袭了复兴党、自由团及其他武装人员占领的城镇和据废弃军事设施,对于抵抗者毫不犹豫地予以武力镇压,对于放弃抵抗的武装人员和在场的成年男性一律予以缉捕,许多自由团部队都遵照林恩之前的指令有组织地撤往树林、山地等地形复杂的区域。

这一晚,北上柏林线路完全沉默了,天亮之后才有消息传来:在距离德累斯顿一百公里的普劳恩,两千多名复兴党、自由团及支持民众在铁路沿线遭到大批苏军部队的包围,受到坦克、机枪和刺刀的威慑,绝大部分人都无可奈何地接受了苏军的羁押,只有寥寥数人摸黑出逃并就近通知了复兴党的联络点。照此看来,北上的其他队伍也陷入了相同的困境,加上苏军在南方的清扫行动,单单一晚,林恩麾下就折损近十万支持者,初步估计为苏军缴获的枪械武器达到四千支之多。所幸的是,最精锐的自由团部队由于林恩的提前安排而仅仅蒙受了很小的损失,多数部队都顺利撤退到苏军直接控制区以外的地域等待着来自林恩的指令。

是夜,林恩的指挥部同样受到了苏军部队的突袭,进攻者的队列中居然还有一整队坦克,由此看来,苏军指挥部门对复兴党和自由团的情况早有掌握,若是寻常没有经验的草根队伍,面对这种闪电般的剿灭行动恐怕难有生机,然而林恩和他以第7编遣战队、本土情报人员为基础组建的幕僚团队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他们对苏联人的“固有偏见”更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巨大作用,林恩指挥部的主要人员及重要的计划文本、通讯密码、成员信息在苏军抵达之前就已经撤离或销毁,留下的不过是一些不知内情的工作人员跟寻常的通讯设备。

在位于慕尼黑城郊的秘密指挥部里,林恩默默看着幕僚助手们在地图上标出那些已经确定丢失的据点和撤退部队的新位置,从他们遭到攻击的时点来看,苏军是在同一时间展开全面行动,精准到位的部署必然建立在长期准备的基础之上,这也就为苏军前一阶段的反常表现作出了最好的解释。若是按照各部报告中的推测数字,在南方的巴伐利亚和符腾堡——林恩部队的主要控制区域,苏军投入了二十万部队,在波兰倒戈后返回国内的德国军队完全没有参与此次行动,但以战场经验判断,人们在夜晚的对敌人规模的推测往往有较大的水分,因而林恩估计在南方区域,苏军只动用了五到六万人,毕竟在非工事区域,一百名训练有素、有战斗车辆支援的正规士兵足以用突袭的方式控制数百上千缺少武器弹药及心理准备的非正规武装者,多余的苏军部队则被用来守备交通枢纽等重要战略目标,以及监视那些并不足够可靠的德国军队。

到了上午,从各种渠道传来的消息让人们对局势的认识渐渐明晰起来:苏军部队大批开进慕尼黑等城市,铁路线完全被苏军控制,那些原本为苏军所漠视的旧军事设施也受到控制或遭爆破,更让人惊讶的是,有证据表明苏军当晚已经全面解除了境内德军部队的武装!

停战之前,苏联屯驻德国的军队超过四百万,刨去在一线与盟军对峙的大多数,余下的仍足以支持一场席卷全德的清扫行动。自从前夜以来,斯图普弗指挥部及其下属队伍就再无讯息发出,看样子他们的处境是非常不乐观的。挨到正午,苏联人德国的电台广播系统发布了占领军公告:针对一部分武装人员非法夺取德国政权的阴谋企图,苏联军队发动了一场迅速而成功的反击行动,确保德国不至于因为政权问题而陷入分裂,逮捕人员将接受调查,只有组织阴谋行动的领导者和骨干会受到审判,被诱导的民众会在调查结束后释放;根据苏联和盟国签署的停战条约,苏军将负责维护德国的秩序,直到新一届德国政府在1948年底前通过公正的全民选举诞生,届时苏联军队将按照停战条约逐步撤离德国。

听了占领军公告全文,林恩哑然失笑,苏联领导者这次走了一步好棋。小半年的时间足以让他们将德国的地皮刮上一遍,对民众进行洗脑并寻觅、培植合适的傀儡人员,全面解除德国军队的武装并将德国境内的武器收缴销毁,使德国迅速成为一个政治军事甚至物质补给都非常依赖苏联的国家。盟国除了在西欧和南欧部分国家保有势力之外,已然拱手将欧洲的其他区域拱手让给了苏联人,冷战对峙格局的形成几乎已是必然,仅有的变数就在于军事上迅速崛起并且握有核武器技术的“北斯堪的维尼亚自由帝国”——它重新落入了两大阵营的夹缝之中,是被联手剿灭还是完成一次空前伟大的涅槃,分晓很快就会揭开。

(全卷完)

第173章 绝地第15章 失乐园第130章 好一场伏击战第91章 主军之战第1章 末日奇景第6章 口风第179章 林地遐思第60章 代理人第95章 转机第34章 联合干涉第1章 末日奇景第41章 和平新政第66章 离队先行第62章 误入羊群的狼第150章 默契配合第82章 为痛而战第40章 近战第8章 断路第14章 猛虎第84章 无形电波的强大力量第86章 绝地大反击(下)第85章 矿场接力第134章 父亲的责任第175章 末日方舟第11章 帝国圣殿第10章 隐秘洞库第160章 目标“欧罗巴”第5章 路线第77章 蓝水第95章 仗剑前行第56章 败仗第134章 父亲的责任第87章 重铸国防军之魂(上)第92章 备选精英第1章 乱世英豪第9章 河谷战场(下)第42章 损计第108章 咱也不好惹第171章 如影随形第101章 软弱的进攻第154章 虎威第27章 家园.理想第22章 苦斗一昼夜(上)第96章 转折第42章 军势第89章 广播第180章 末日绝杀第90章 终别离第20章 鏖战第51章 草船借箭(下)第10章 应策第76章 关口第160章 目标“欧罗巴”第2章 且活着第96章 转折第38章 小村壮志第89章 重铸国防军之魂(下)第3章 战火熏燎第39章 高山哨所第13章 伞兵末日(上)第29章 无奈之杀第70章 绝杀技(上)第146章 不一样的精英第59章 正途第21章 血肉防线第96章 转折第10章 应策第91章 铁壁合围第39章 联邦国体第12章 强行反击第114章 不巧也巧第52章 憾战第149章 谁会是下一任?第100章 树大招风第53章 钱不是问题,心才是第28章 冬季攻势第127章 步兵万岁第163章 警觉第27章 居安当思危第80章 美械助力第87章 冬季训练营第30章 老巢第25章 再次后撤第79章 故知第54章 钻石有价,追求无价第69章 杀神归位第176章 最终梦想第107章 钢铁意志第23章 非分之想第57章 热气球男孩第104章 利益同盟第103章 当机立断第104章 转角第63章 联合力量第68章 思而求索第86章 绝地大反击(下)第173章 士兵,进攻!第37章 神的庇佑第86章 钢丝上的舞蹈第102章 逆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