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恶斗(上)

林恩带着士兵们撤出战斗时,位于斯图加特南区的这条街巷周边躺着不下五十具苏军尸体,而伏击者的兵员数量也降到了13人,其中还有3个因伤重或腿部受伤而行动不便的。转到临近一片街区,他们找到下水道入口并返回城市的地底世界。战斗还得继续,他们只能将行动不便的伤员安置在下水道中,留给他们枪支和少量弹药。如若苏军侵入,普通的自由团战士可以选择投降,但从北欧归来的帝国军士兵就只有自我了结这一条路可走,十足冰冷的残酷!

在昏暗肮脏的下水道持续行走,林恩渐感昏沉,却也只能咬牙坚持。走了有一个多小时,他们找了处相对僻静的位置返回地面,这是的东方依然漆黑一片。从移动的距离估算,他们已经来到了斯图加特南部城郊区域,而松散的泥土和断流的水渠也应证了他们的推测。觅了处没有苏军驻守的废弃住宅区,林恩和他疲惫不堪的士兵们小憩片刻,然后由坦泽带两名士兵前往附近实施侦察。没过多久,侦察人员带回敌情:在一座曾被用于防御作战的工厂里,有开叉的天线矗立在高处,厂区及周边有不少苏军警戒人员和哨卡。

虽然不能确定那是苏军部队什么级别的指挥部,林恩这时候却没有太多可选择的余地。在这样的夜间袭扰作战中,敌方指挥部和弹药库皆属优先攻击目标,回望市中心,火光在安静地闪跃,固守地铁和下水道的起义者处境不难想象。亲身经历这样一场兵员损耗超过八成的战役,林恩的思想和心境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新变化,在保命就有很大机会享受丰硕胜利果实的情况下,他毅然拿起武器,将仅剩的两个弹夹放在最顺手的位置,检视电量无多的红外夜视装备。无怨无悔地带着最后这一小队勇士踏上九死一生的征程……

黎明即将到来,在数百公里之外的日德兰半岛,越过德丹边境进入丹麦领土的苏军先头部队正在没有受到任何阻碍的情况下一路高歌猛进,临时补给站、交通调度以及战斗警戒点如同雨后春笋纷纷冒头。而在日德兰半岛根部石勒苏益格基尔吕贝克罗斯托克一线,数以千计的苏军坦克、装甲车、卡车等各种车辆形成了一条长达两百公里的巨蛇,它带着雄视对手的腾腾杀气向顺利登陆日德兰半岛的帝国军队扑去。对外界而言,北斯堪的纳维亚自由帝国依旧蒙着一层厚厚的面纱,但先由对西方盟国的北欧战事,近有令人惊诧的上莱茵河谷之战,帝国军队的强悍战力得到了举世公认。自占领丹麦诸岛以来世人莫不翘首展望这支“亡灵军团”与世界第一陆军间的正面冲撞。兵员素质、装备技术各有所长,统帅方面,昔日德国装甲元帅克莱斯特和苏军钢铁英豪崔可夫都是作风顽强、骁勇善战的名将,两个老对手之间的较量将对这两个国家的命运乃至世界格局的演变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对于登陆日德兰半岛的帝国军队,苏军大本营综合各方情报作出了“一夜横渡十万兵”的判断,收到了来自大本营的电报,坐镇吕贝克指挥作战的崔可夫反应十分平淡,平淡中甚至有一丝不屑的意味。苏军北德方面军虽然是应对帝国军队借丹麦踏板重返德国的逼人态势匆匆组建。但所属的七个军都是齐装满员,有两个军此前就常驻北德地区,对这里的地理环境十分熟悉。从东欧调来的另外五个军也曾或长或短地驻扎于德国。手握作战经验丰富的四十万雄兵,兵员装备和物资补给状况都较一年前有明显改善,而且自由帝国先期侵入中立的丹麦,苏军此时进入日德兰半岛已不必顾虑国际道义约束,崔可夫有理由对自己这盘棋充满信心。

随着时间轴的推移,两军兵锋逐渐拉近,为这场举世瞩目之战拉开序幕的头炮终于打响——迅速且有序推进的苏军装甲侦察部队在距离腓特烈西亚港以及小贝尔特桥大约20公里的科灵城外遭到帝国军队阻击。正所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两支早年缠斗多场、彼此十分熟悉的军队皆是有备而来,精准凶悍的炮火体现出成熟的技战术水平。黎明到来之前的半个多小时,在夜视器材运用方面占有优势的帝国军队技高一筹。在北欧制造的改良型“黑豹”对阵老冤家T3485得心应手,几个回合就干掉了十余辆苏军坦克。在这种情况下,肩负侦察任务的苏军装甲部队并不冒进,他们迅速利用地形稳住阵脚,机械化步兵快速向两翼展开,紧随而至的坦克部队避开敌方阵地向科灵城西面迂回穿插。尔后在郊外与对手的侧翼部队发生激烈交火。利用缴获的盟军装备,此时苏军精锐装甲部队夜战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升,自行火炮和坦克歼击车抵达战场之后,进攻火力陡增,强大的炮火对帝国军队的阵地形成了有效压制,T3485在战斗步兵的支援下投入正面进攻,左翼迂回部队同时进行策应。如果防守科灵城的是同等数量的西方盟军,哪怕装备的坦克增加一倍,以他们一贯的水准很快就会败北,但帝国军队再次用行动证明他们的韧性无与伦比。在苏军装甲部队不计损失的勇猛进攻下,改良型“黑豹”的战斗损失也在不断增加,履带式突击炮也有多辆遭炮击毁伤,但不论敌人的攻势有多么旺盛,余下的战车仍在沉着应战。当敌人推进到一定的距离,帝国军队的战斗步兵开始用各种反坦克兵器进行阻击,使得苏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比前面更为沉重的代价。

晨曦终于到来,无云的天空响起了沉闷的轰鸣,大群苏军战机犹如迁徙的候鸟浩浩荡荡出现在日德兰半岛上空,从西兰岛方向飞来的机群也大致在同一时间亮相,它们的数量虽然明显少于对手,可呼啸而来的轰鸣声却毫不逊色,这也意味着他们所装备的喷气式战机比工业状况不甚理想的苏联人更多——与8年前拉开帷幕的苏德战争如出一辙,质量优势与数量优势的比拼依然留给人们无限的猜想空间。

双方战机像骑兵一样冲击对方队列之前,火箭动力武器已在传统空战距离之外奏响战斗号角。隔着三四公里,双方战机不约而同地发射空空火箭弹,这些远远看去形同倒置火柴头的家伙在天空中画出壮观的“跑道线”,帝国军队一侧还有数十枚体型更大的地空火箭从菲英岛腾空而起。面对汹汹来袭的火箭弹,双方战机各自展示灵敏的飞行技巧,跨时代的技术差距这时也显现出来:苏军战机发射的火箭弹大都直直地向前飞去,并在延时引信作用下爆炸,籍由散布式爆炸对帝国战机形成威胁,而帝国战机发射的火箭弹在飞行途中仍能改变方向,它们的威力未必超过对手,却凭更加接近目标的爆炸位置取得显著的杀伤,加上同样具有制导效果的地空火箭弹,仅仅第一轮交锋,苏军战机的损失就达帝国军的好几倍!

在超过音速的相对飞行速度下,双方战机一转眼就进入了枪弹射程,机枪、机炮的爆发式怒吼在空中汇集成密无间隙的噼啪声。从轮廓可辨,苏军投入的战机有三分之二是传统的活塞式飞机,二战时期叱咤风云的拉9宝刀不老,被誉为苏军活塞战斗机巅峰之作的拉11雄姿勃发,而米格、雅克系列战斗机也同样是苏联赢得两次战争的重要功勋;仅占据苏军机群总数量三分之一的喷气式战机历来是西方世界关注的对象,到苏联和盟军停战时位置,苏联空军共装备米格9、雅克15和雅克17三种喷气式战斗机,其中以米格9的空战性能最为突出,对付美国空军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贝尔59和英国空军第一代喷气机“流星”绰绰有余,在同等情况下与美军初期型号的F84“雷电”、英军战后新装备的“吸血鬼”对抗也不落下风,唯一的缺憾是装备数量较少,前期多用来拦截盟国的重型轰炸机编队,对战争进程起到的影响非常有限。帝国战斗机群的组成比例恰好相反,喷气式战斗机占据了三分之二的比例,在北欧制造的双发Me262和在阿根廷制造的单发Ta183共挑大梁,而Bf109、Fw190有些是二战末期转移到北欧基地的,有些则是战后在西班牙生产部件、在北欧进行组装的,性能基本停留在二战末期的水平。

有数百架战机投入的大空战,喷气机与喷气机捉对厮杀、活塞式与活塞式迎面对挑的场面比比皆是,“跨届”挑战的也不少,随着双方战机相互追逐、缠斗,磅礴浩大的空中战场无边界地扩张,以至于短短几分钟之后,从地面上看整个天空都已经成为双方飞行员施展才华的大舞台。

第169章 人造黑洞第57章 真正的灾难(上)第112章 冷血杀手第164章 最佳肉票第31章 小镇第12章 强行反击第18章 射手天赋第145章 末日迷宫第72章 绝杀技(下)第97章 圆盘的奥秘第83章 英雄时刻第3章 战火熏燎第98章 无法逾越的屏障第64章 希式手腕第45章 明白人第45章 秘密战线第87章 旁窥内幕第12章 咱也算名人了第1章 末日奇景第45章 精兵第38章 强勇政略第161章 大气凌然第9章 河谷战场(下)第1章 战场如炼狱第37章 北国第31章 身份审查第49章 精英计划第71章 绝杀技(中)第48章 梦魇成真第76章 秩序第144章 横插一杠第66章 不凡之人第92章 美帝强权第90章 终别离第42章 军势第67章 帝国攻略第33章 祸福旦夕第79章 战争秀场第76章 秩序第90章 欲意何为第71章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第142章 迷乱之言第25章 简单生活第141章 精神摧残第72章 “小人”之志第22章 秋变第51章 畅快第180章 末日绝杀第79章 故知第104章 帝国密令第60章 平民任务第110章 绝对指挥权第122章 红色抉择第18章 女人啊女人第5章 天空第63章 联合力量第166章 卸担第138章 重返苏军总部第52章 初抵东岸第77章 蓝水第83章 勇者之路第167章 无法阻止的灾难(下)第86章 黄皮红心第10章 隐秘洞库第95章 元首万岁第20章 起义之火第95章 转机第87章 重铸国防军之魂(上)第64章 政治游戏第80章 贪食虫第92章 美帝强权第39章 联邦国体第26章 迷雾边缘第171章 如影随形第108章 英雄的礼遇?第85章 绝地大反击(中)第164章 错与对第159章 战殇第179章 林地遐思第70章 绝杀技(上)第64章 希式手腕第155章 联袂第41章 无形之手第19章 钢铁碰撞第5章 强行突进第65章 醉与醒第48章 梦魇成真第153章 战胜恐惧第156章 勇敢者的战斗第102章 反转形势第7章 河谷战场(上)第24章 策中策第149章 谁会是下一任?第100章 听我的,没错第99章 该高兴还是伤悲第173章 士兵,进攻!第133章 杀心第27章 居安当思危第39章 拒绝鲁莽第1章 游击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