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钢铁欧洲

核武器峰会结束之后,林恩没有直接回国,而是应法国总理罗贝尔。舒曼的私人邀请前往尼斯度假。离开了伦敦,老迈而扎实的“容克大婶”便载着林恩和他精简的幕僚团队由北往南横跨整个法国本土,最终抵达了温暖的地中海沿岸。在尼斯,他们虽然没有受到热烈的欢迎,却也未遭到臭鸡蛋和石块的袭击。要论渊源,法德这两个欧洲邻国在彼此身上留下的仇恨比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多,而一衣带水的地理位置使得它们每一届政府都会非常慎重地处理两国关系。在峰会召开之前,林恩和舒曼素未谋面,而且前者未参与过对法国的入侵,后者出生于洛林,早年是德国国民,1919年随着阿尔萨斯-洛林归入法国,这些经历使得他们在私下里可以没有障碍地进行交流。考虑到法国在1945年已经从德国掳走了大量财富、物资和机器设备充当战争赔偿,之后又在东西方阵营大战中有过并肩对抗苏联的经历,因二战造成的敌对情绪已经淡化,而且法德两国在现状和目标上有着许多共同点。它们在现阶段都皆致力于恢复饱受战争摧残的工业经济,军事上,法国不再将德国作为假想敌,法军建设针对的是在陆地上所向无敌的苏联军队和在东南亚殖民地不安分的独立运动者,而德国的国防重心同样放在东面。由于在诸多方面存在共识,罗贝尔。舒曼在伦敦时就尝试向林恩“推销”他的欧洲工业联盟构思(作为历史上的“欧洲之父”,罗贝尔。舒曼为欧洲一体化进程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既然是欧洲工业联盟,仅以法德两国还不足以挑起大梁,接受邀请来到尼斯的还包括意大利总理阿尔契德。加斯贝利、荷兰首相威廉。德里斯、比利时首相加斯东。伊斯耿斯、卢森堡首相皮埃尔。杜篷。这几个传统欧洲国家在面积、人口、军事等数据指标上皆相去甚远,但它们战前的工业或经济贸易实力都能划入强国行列。仅以钢铁一项,战前除了德国以2300万吨的钢铁年产量遥遥领先,法国的800万吨、比利时的400万吨、卢森堡的250万吨以及意大利的170万吨都比较接近,而荷兰则是欧洲金融和贸易首屈一指的国家。?

以战前的工业实力排位,德国在这六个国家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然而延绵的战火和无情的掠夺使这个传统工业强国失去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业设施,唯坚实的技术理念、出色的技术工人和固有的工业资源得以保留。法国的情况相对较好,只是二战时期的停滞和战后四年的缓慢发展致使法国目前的工业产量也没恢复到战前水平,而且大多数工业流水线都已落伍,产品主要满足本国的部分需求,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意大利的情况和法国较为相似,战后四年经济工业恢复缓慢,而且工人的失业率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国内充斥着物美价廉的美国货,本国产业很难与之抗衡。至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这些西欧中小国家,其本土经济在二战时期受了较大影响,在没有强力资金注入的情况下,恢复状况不甚理想。?

众人拾材火焰,这个浅显的道理谁都明白,然而上升到国与国的层面,合作可就不是几人合力抬东西那么简单的事情了。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过程最惨烈的战争结束还不久,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这些受侵略国对侵略者芥蒂犹存,而且各国工业结构、标准以及企业状况也是参差不齐,这些都给跨国工业联盟的组建造成了现实障碍。?

在尼斯的非正式会谈中,首脑们从本国利益出发,权衡国家所处的大环境,对罗贝尔。舒曼的联盟提议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不过,“穷”的国家容易接受改变,自我感觉较好的国家就另当别论了,意大利总理加斯贝利便罗列了一堆困难:本国钢铁业极为分散,产品规格、定价政策和销售策略普遍存在地区性差异,一旦进行整合,又牵涉到工人增减和待遇调整问题,这些不确定因素都可能给意大利政府带来很大的困扰。?

尽管意大利总理的态度令人反感,其余三个国家的首脑态度也不明朗,林恩仍觉得自己在尼斯逗留期间获益颇多。他很快带着法国人的提议回到德国,与帝国大本营派来的顶尖顾问施佩尔商量。单纯站在德国工业复兴的角度看,欧洲工业联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而且以德国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含量及国民性格,假以时日必然能在这个联盟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苏联依然极具威慑力的情况下,一个经济、政治、军事得到整合的欧洲能够发挥更大的牵制作用,这一点亦是美英乐于看到的。不过,盘踞北欧等待时机的自由帝国给德意志的未来蒙上了一层迷雾,谁也无法确定以数十万精英兵团为核心的帝国力量将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样的方式回归德国本土。若是把两者直接相加,帝国在挪威北部的工业设施将为德国的重建注入宝贵动力,并对国家政治、军事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坐在总统宝座上的林恩还远不是这个国家的真正主宰者,与施佩尔商量之后,他一面向帝国大本营详细报告了这些情况,一面遵循宪法对总统职权的限制,将法国政府的提议转交给政府内阁处理。在林恩看来,若是正常时期,由保守者领导的内阁未必愿意接受欧洲化的工业联盟,然而此时的德国工业经济几乎是重新从零开始,不论德国政府还是金融机构短期内都难以提供充足的建设资金,工业整体上就像是在泥沼中蹒跚前行的骡子,竭尽全力也难以把速度提上来,联盟至少在当前是不错的权宜之计。?

经过内阁讨论,又征询了一些大企业家的意见,德国总理威利。施托克决定响应法国总理舒曼提出的欧洲工业联盟计划。有了这一重要响应,法方将联盟计划正式摆上台面,而华盛顿和莫斯科也很作出了截然相反的表态——美国政府认为此举能够提高欧洲国家的整体工业效率,利于缓解各国的经济社会困难,苏联则认为此举违反了停战协议中关于西方盟国不得向东扩张势力版图的条款,是重整西欧军备、威胁苏联国家安全的错误举动,要求法国停止这项计划。对于苏联的抗议,法国方面通过外交途径作出了解释,坚持这只是欧洲民主国家开展工业经济互助的手段,并提出只要条件合适,苏联也可以加入到这个工业联盟中来。?

除了来自苏联方面的阻力,意大利政府的声明也给兴致勃勃的法国人当头浇了一盆冷水,加斯贝利宣称意大利不会冒着损害本国钢铁企业和工人利益的风险参与所谓的联盟,而且意大利政府已经制定了一份雄心勃勃的工业发展计划,未来十年,意大利的钢铁、电力、汽车、轮船产量将分别扩增一至四倍,完全满足南欧和东南欧国家的需求。比利时、卢森堡虽不拒绝参加工业联盟,但对德国政府的积极态度表示担心,认为德国工业一旦快速恢复,不仅加剧国家间的贸易竞争,也为德国重整军备提供了物质上的基础,进而导致欧洲重新面临战争威胁。?

眼看欧洲工业联盟计划将要因为各方障碍而流产,法国总理罗贝尔。舒曼积极奔走呼吁,美国国务卿也亲临欧洲对比利时等国进行访问,而一贯抗拒欧陆国家联盟合作的英国对此给予了宽容的沉默。在这种情况下,“钢铁小强”卢森堡松了口,荷兰政府也表态愿意加入工业联盟,利用本国的贸易资源为联盟提供助力,而起初并未受到邀请的另一个欧洲国家匈牙利,在获悉工业联盟计划后主动表达了参与意愿。匈牙利虽然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内陆国家,又是二战的战败国,但也还有一些像样的工业基础设施,苏军撤退前也未来得及像在德国一样进行全面的搜刮,目前还保留了四十万吨的钢铁产能,只不过匈牙利自身矿产资源缺乏,扩大工业规模必须依靠资源进口。?

经过正式的外交协商,法、德、荷、卢四国率先签署框架协定,决定以法、德及卢森堡的煤钢工业为基础,将欧洲各国的煤钢工业部门联合起来,由一个超国家的高级机构共同管理,匈牙利、比利时先后加入该框架协议,各国派出政府代表前往法国就工业联盟的具体细节进行磋商。

第38章 强勇政略第26章 林地之战第81章 屠场第57章 终点第12章 清道夫第86章 绝地大反击(下)第82章 上帝予生第130章 好一场伏击战第41章 死神追尾第12章 强行反击第65章 假公济私第49章 精英计划第54章 钻石有价,追求无价第6章 领袖意志第9章 勇武第113章 一己之力第1章 游击将军第50章 草船借箭(中)第147章 猎第58章 真正的灾难(中)第4章 质量PK数量第93章 帝国的反击第165章 海底双鲨第66章 离队先行第49章 草船借箭(上)第59章 真正的灾难(下)第120章 暴怒计划第136章 宿命的抗争第97章 大溃退第41章 和平新政第55章 魂归汪洋第88章 这世上真有飞碟?!第109章 骑啥不好要骑马第6章 领袖意志第51章 网兜鱼第113章 一己之力第45章 明白人第130章 好一场伏击战第134章 夜战出击第44章 绝对“杀器”第92章 美帝强权第74章 冷血无敌第73章 行走于雷声之下第94章 巴赫之茧第19章 得心应手的诱歼战第28章 叛逃者第124章 陷阱第107章 渊源第167章 无法阻止的灾难(下)第74章 钢铁防线第5章 强行突进第34章 冤家宜解不宜结第94章 决胜局第23章 纸上论兵第84章 绝地大反击(上)第57章 圈子第87章 峰回路转第140章 无限沉沦第3章 撕裂历史第138章 艺高人胆大第86章 钢丝上的舞蹈第130章 挪威风云第172章 险恶之战第109章 骑啥不好要骑马第81章 小刀难切大骨第46章 夜行第178章 恩泽第42章 损计第90章 精神共鸣第11章 添油加醋第72章 龙潭虎穴也要闯第137章 柏林之鼠第77章 蓝水第87章 旁窥内幕第61章 元首的面包第27章 恶斗(上)第74章 钢铁防线第104章 帝国密令第12章 清道夫第111章 战斗,将从这里开始第67章 永不孤独第128章 战争的代价(2)第170章 雪刃出鞘第115章 这算抢劫么第41章 无形之手第5章 天空第106章 红色野心第175章 吸血鬼意志第49章 草船借箭(上)第154章 战后之战第141章 肺痨的威胁第73章 行走于雷声之下第154章 战后之战第28章 冬季攻势第11章 添油加醋第162章 拯救小兵卡尔第7章 河谷战场(上)第166章 无法阻止的灾难(上)第39章 高山哨所第58章 真正的灾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