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公使馆

月黑风高,一轮孤月寂寥的吊在夜空中,清冷的月光缓缓的落在寂静的街道。现在已近三更,可说是半夜时刻,大地一片过度的安静。夜色沉沉,街上没人行走,如此的安静时刻,让人难以想像这里是白日繁华热闹、车水马龙的汉城。

城北日本公使馆一带,电灯映亮了公使馆门前的街道,公使馆内数名荷枪实弹的日本兵站于馆内上,神情中依还带着些许紧张之色,而在门外清军依然“保护着使馆”。

“看来是阻止不了清国人了!”

公使办公室内,衫村濬看着面前的郑永邦长叹口气,但叹息之余拳头却是紧紧一握。

“除非国内同意派兵,否则朝鲜局势将完全由唐浩然所掌……”

郑永邦话声显得有些沉重,在潜意识中仍视自己为中国人的他,此时心态却是颇为复杂,一方面,他倒是佩服唐浩然的果断,身为日本公使馆书记官,他又岂不知日本对朝鲜的野心,过去数年间历任公使无不是蛊惑朝鲜君臣自立为已任,所谋求的又岂是朝鲜的独立,所谓的独立不过是为他日吞并朝鲜作准备。

而现在唐浩然的果断,却让日本十数年经营尽毁一旦,又焉能不可惜,在可惜之外的,他内心的感受,却有一种隐隐的窃喜,若是清国大臣皆如唐浩然般,日本又岂能……

“派兵……”

瞧着窗外看去,望着街上的清兵,衫村濬的心里却是一阵苦涩。

派兵,日本固然可能会派,但真的可能会同唐浩然于朝鲜打一仗吗?若是朝鲜仅只有唐浩然一人,倒也不足为惧,其所凭者不过只是千余卫兵罢了,而唐浩然背后是什么?是整个清国!

还有那让人会从梦中惊醒过来的北洋水师。

本大臣将领卫军会同北洋舰队于朝鲜静候!

又一次,唐浩然毫不妥协的话语再一次于衫村濬耳边浮现,北洋、北洋,想到仁川的四艘清舰,衫村濬的心思一沉,语气凝重的说道。

“派兵,国内现在还没有做好同清国打仗的准备!”

在道出这句话的时候,衫村濬内心可谓是羞愤至极,先前的威胁现在看来完全就成了笑话,而唐浩然显然也意识到了日本的威胁是多么的无力,完全是一副视若无睹之状,或许于李鸿章等清国官僚眼中,他们无意挑起外事,可是于唐浩然那个知西洋的人物眼里,日本又算得了什么呢?

“美国方面呢?”

公使脸色的变幻,让郑永邦意识到,日本根本没有实力挑战如庞然大物般的清国,至少凭借自己的力量远不能让清国妥协。

“美国……”

沉吟片刻,衫村濬摇摇头说道。

“美国并不是英国,若是论其海军力量,亦逊于清国,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行动只会停留于口头抗议……”

“可过去……”

“过去是过去,唐浩然又岂能不知美国的实力,他今天甚至都没有理会米孙的抗议,只是告诉其,将与第一时间,就朝美通商条约进行协商,如果所料不差的话,如果唐浩然保持强硬,米孙最终只能面对现实,甚至于通商条约也只能主和出让步!”

就在衫村濬思索着未来的变化时,郑永邦则于一旁说道。

“可如若任由中国如此,那么我国势必将失去于朝鲜所得之一切利益。”

郑永邦的话让衫村濬深以为然的点点头,过去十余年间,日本之所以能于朝鲜尽得利益,凭借的岂是微不能提的国力?完全是依靠着冒险的尝试以及清国朝廷的软弱,而如近期刚解决的防谷令一事,之所以会拖沓数年,靠的就是清国的软弱,

可现在,正如日本看透了清国的软弱无能,唐浩然同样看透了日本的实力不济,在这种情况下,其自然不会将日本视为对等的交涉对象,也正因如此,其才会完全无视自己的威胁,

将视线投向郑永邦,衫村濬沉声问道。

“现在,如果所料的不差的话,其应该是在竭力安抚英国人与俄国人?”

“这,这,应该如此吧,于朝鲜真正的大国也就是英国与俄国,可是两国的利益冲突,使得其都不会坐视彼此于朝鲜扩大影响力,进而皆以维持清国对朝鲜宗主权为对朝政策,如果唐浩然能够获得两国的支持,那么……”

郑永邦的话让衫村濬的心头一沉,可不是嘛。

如果英俄两国表示赞同,即便有美国的反对又有什么用?美国绝不可能给予任何实质性的支持,最多只口头上的“干涉”,过去或许清国人会把口头上的“干涉”视为麻烦,可对于唐浩然来说,其又岂会视口头上的“干涉”为“干涉”?

“除非直接绕开唐浩然,直接与李鸿章交涉!”

郑永邦的建议让衫村濬的眼前一亮,他立即对郑永邦吩咐道。

“一但戒严解除,立即派人往电报局告知东京,要求绕开驻朝大臣,与清国直接交涉!”

日本公使馆没有闲着,作为驻朝大臣行辕所在的南别宫,亦同样也没闲着,甚至直至午夜时,这里依然显得很是忙碌,直到凌晨三四点时,待到大院君拿出了新的朝班大臣名单后,瞧着其中大都皆有目共睹的亲华派后,这边方才稍轻松一些,而名单上的人至少有三分之二是唐浩然根据袁世凯的建议,同朝方勾通的结果。

“慰亭兄,若无兄相助,仅凭弟之力,恐实难稳定朝鲜局势!”

面对着袁世凯,唐浩然的这番话倒是肺腑之言,无论后世对袁世凯如何评价,但在朝鲜这件事上,袁世凯却是倾注了全部精力,在其派出唐绍仪与自己勾通之后,便同自己相互配合着实施废李王的计划。

若是没有其引闵妃出宫加以斩杀,其若是逃至外国公领馆,不知会惹出多少后患。这会,唐浩然对袁世凯倒是满心的感激。

“老弟客气,世凯所为者不外朝廷,朝鲜君臣受人蛊惑,欲背华弃清,贳凯岂能任而视之,若是世凯有老弟之魄力,这朝鲜问题又岂会拖至今日,老弟不怪世凯丢下个麻烦于您,世凯已是感激了!”

面对唐浩然的恭维,袁世凯倒极为平静,他甚至把自己撇了个干净,实际上,尽管他参与其中,却更愿把自己置身事外,出于自保也好,谨慎也好,这件事可以参与,但绝不能邀功,毕竟接下来会引发什么样的乱子,谁都不敢保证。

“老兄此言诧异,若无老兄数年经营朝鲜,弟又岂能成此之事!”

对袁世凯的心思早就摸了个通透的唐浩然,又岂不知其现在急欲撇清自己,于是便顺着他的话说道。

“于朝鲜之事,弟尚不清楚,这不今日之事,弟刚写了一个急电,还请老兄过目!”

这份电报倒是为了安袁世凯的心,绝字未提袁世凯参与其中,至于闵妃等人之死,全归于“受人蛊惑的朝鲜乱民”,至于为何废李王,则是为维持宗藩不得已而为之,至于其间真假,朝廷那边这会自然顾忌不上了。

“老弟这份电报倒也无不可,只是……”

抬起头,袁世凯看着唐浩然道出他的担忧之处。

“现在事情已经办了,有了闵妃……”

瞧着唐浩然袁世凯并没有告诉他闵妃未死,他之所以未杀闵妃一来是因其美色,至于其二则是为了留下一个“筹码”,于朝廷而言,闵妃之死即是无法再用李熙的死节,可如若闵妃仍活着,那么朝廷便有可能再委李熙回国。至于唐浩然……还是在他袁世凯的掌握之中。

“朝廷那边便是百般不愿,也只能面对事实,可问题在于各国,虽日本实力不足,不过只是虚张声势,自然不足为惧,若是他国……”

“于英国而言,其介入原本旨在防止俄国染指,至于俄国,于此亦受制于英国,正因如此,两国才不得不承认朝鲜为我国之藩篱,两国之政策在于维持我国于朝鲜之藩篱,避免为对方所乘,至于美国嘛……”

冷冷一笑,在各国之中,对朝鲜自立最为热心的恐怕就是美国,而美国之所以支持其独立,一方面是其无法理解东方宗藩制,另一方面则是基于其染指亚洲的企图,只不过现在其并没有想到,其费尽心机到最后却为日本做了嫁衣。

现在的美国并不是8年后的美国,此时的美国海军实力弱小,且国内亦未就海外势力扩充达成一致,这导致了其绝不可能武力干涉朝鲜,只要不是武力——那就没什么可怕的。

“美国于海外用兵,必须先得国会批准,而此事我等于汉城所行之事,除去解聘几名美籍顾问外,于美国利益并没有根本性的损伤,即便是米孙向华盛顿要求干涉,美国亦无充足之借口,现在我最担心的倒不是如何同各国交涉,我最担心的是……”

无奈的长叹口气,唐浩然面对着袁世凯,倒是同情起他于历史上苦心经营朝鲜的为难,个人给力又能如何,奈何朝鲜廷不给力啊!

“我担心的是朝廷那边,虽说暂时朝廷不会示弱,可我担心的是其绕开我,直接同朝廷交涉,那样的话只怕……”

第33章 何为骗第64章 变革第17章 心病第4章 同文馆(上)第263章 最后时刻第36章 平壤第236章 双英第230章 交给上帝第363章 军国民化第380章 德意志的决定第83章 谋变第204章 掣肘之人第185章 津门忧第146章 杭州城第3章 他人相邀机遇现第153章 杭州义(中)第156章 公私难分第122章 滨江第16章 泰西策第256章 疑人不用第95章 西洋与东亚第179章 军法无情第22章 士兵的野心第159章 开启大门第25章 庆记公司第166章 潜伏者第365章 决裂第113章 北洋的春天第33章 师与徒第245章 多佛尔的夜战第200章 激战(上)第321章 北国新丁第333章 德意志第111章 朋友第95章 西洋与东亚第18章 谣言第211章 解释第144章 军马第36章 翅膀第146章 杭州城第1章 劫后余生叹数奇第125章 面对现实第336章 别无选择第10章 大连第106章 师生间第231章 观察员第200章 奉天第309章 洪潮第46章 根基第12章 盖平县第42章 大清国的希望第271章 偶然第199章 奇袭(下)第11章 着眼将来第61章 财富第163章 白昼第11章 着眼将来第228章 北洋无男儿?第154章 阳谋第340章 用意第126章 东洋的希望第62章 警察第160章 新玩意第162章 忠臣第329章 故友第1章 劫后余生叹数奇第85章 未来的基础第25章 北国第363章 军国民化第67章 府中出纳第129章 法国第79章 小玩意第82章 讲武堂第70章 离别第30章 问题第317章 自作聪明第9章 幕内冷遇心生起第196章 手腕第9章 田野上第58章 到海上去第234章 外交第20章 内外之别第102章 海洋第64章 变革第190章 不列颠治世第189章 人心皆私第305章 惊雷第150章 东洋暗潮第217章 交易(下一)第80章 参谋旅行第199章 奇袭(下)第140章 由他们去吧第43章 拓财第46章 行辕第38章 路忧第84章 “保姆”第132章 海军的春天第150章 前奏第34章 革命第94章 伦敦的雨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