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清为中否

海风卷着浪拍击海滩,冷风袭来时只让大沽炮台上的炮手们不自主的缩着肩膀,可今天却与往日不同,谁也不敢像往日一样躲入营房内,而是一反往日的松散,或是立于哨位,或是于台内操练,全是一副极是认真的模样。

他们偶尔的会把视线投向炮台,在炮台上一位穿着一品大员官袍身披洋呢披风的老人,双目凝视着大海,全是一副思索之状。

“爹,既然明知道他唐子然的心思,那为何要答应他?”

立于李鸿章身后半步的李经方,有些不解的问了声。

唐浩然以铁路为名请办铁厂一事,着实让北洋众人一阵心恼,这小子明摆着是告诉大家伙,要么如他的意思大家一同办个铁厂,要么大家就继续在铁路上谈。

北洋这么大的衙门,便是廷中有时候也在顾忌一二,他一个小小的三品统监,竟然跋扈至此,如何不让人心恼,而最出人意料的却是,中堂大人不仅未恼,反倒是哈哈大笑后,授意唐廷枢与盛宣怀从路款中挤出30万两用于合办北洋铁厂。

换句话来说,有着“天下第一督”之名的李鸿章认同了唐子然的敲诈。莫说其它人,就是作为其儿子的李经方也琢磨不透父亲的心思。

“大儿,”

虽说李经方是其过继为嗣,虽已有嫡子李经述,但李鸿章仍以李经方为嗣子,依然称其之为“大儿”。

“你可知,为父为朝廷办了这么些年的差事,平述以何最为憾?”

父亲的反问让李经方一愣。在他诧异不知为何时,李鸿章却用低沉的语气说道。

“做了这么些年的官,办了这么多年的差事,为父深知官场之难,为官难。若想为官办事更难,有些事,想办却不能办,各方牵绊之多,着实让人头痛,可方今之世。许多事情却又不得不办!”

立于炮台上,望着大海,李鸿章的眉宇中略带着些失落,这种失落中更多的却是发自内心的无奈。

“大儿,为父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洋务也,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

父亲的感叹让李经方的心思一沉,与其它人不同,少时有英语家庭老师教授英语。又能于府中接触各国事务的李经方自然知道大清国实质,这大清国的面子,可不就是父亲勉强涂饰的嘛。不过就是虚有其表罢了,纵是水师……

大儿沉默时,李鸿章同样沉默着,作为北洋这支庞大的幕僚集团的主持者,在过去的近二十年间,在各方的牵绊与争持中。他迅速在中华大地,上演了一场亘古未有的改良运动。这大清国也逐渐呈现出了些许新气象。筹备新式海陆军、外派留学生以及机械制造、煤矿、铁路、电报、轮船、纺织以及新式学堂等等,无一不与他的推动、支持有关。

表面上他是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而他下面,起家的基础,第一个是淮军,第二个就是北洋海军,就是他当了直隶总督以后才有的这两支军队,这才是他跟朝廷,才能跟老佛爷有一种讨价还价,他也不是讨价就是大家心照不宣,心照不宣的事实是他手持筹码。

而这看似风光的背后又隐藏着多少危机?

或许,其它人不知,李鸿章又岂会不知,北洋看似风光无限,可幕气之沉早已远超其想象。这么些年,北洋之中,也就是袁世凯这个后起之秀让颇觉欣慰,而现在,倒又要加上一个唐浩然,甚至于其看来,这唐浩然亦远非袁世凯所能相比。

原本之所以调袁世凯往台湾,是李鸿章的私心使然,一方面是为了权节唐浩然,令其不得不依附北洋,而另一方面却是为袁世凯入仕铺路,可谁曾想到,唐浩然却能在朝鲜掀起那样的风波,不但巩固了藩蓠,且又树下了权威,在朝鲜开办起新政来,反观袁世凯于台湾……

现在,他倒是颇能体谅张之洞的心思了,这唐浩然总会给人以惊喜或者说惊讶,他张南皮或许会对其心生顾忌,但李鸿章却深知这顾忌便是用人之大忌。

“可咱们中国的官场上最缺的乃是踏踏实实把现居之屋裱糊起来,不可动辄拆迁的人,更缺办事的人,大儿,你说唐子然是办事之人,还是如南皮一般浮夸之人?”

父亲的反问让李经方思索片刻,随后方才答道。

“其自然是办事之人,只是此事,未免……”

不待大儿把话说完,李鸿章却是哈哈一笑。

“你啊!”

摇摇头,李鸿章并没有去看李经方,而是先沉默片刻,而后方才说道。

“是受他们的影响,这北洋之中……罢了,黎莼斋几番上书请求回国,我看回头上个折子,由你出任驻日公使吧,大儿,到日本后,你要多观多看,这日本虽是东洋弹丸之国,可其锐意变法二十余载,已远非昨日之东洋,待你回来时,没准……”

话终还是没说完,一声长叹后,李鸿章却朝着朝鲜的方向看去,那眉宇中的神色显得有些复杂,似有些欣赏、又有所羡慕,如此复杂的神情变幻之后,他却又是一叹,在嘴边默说道。

“唐子然,你要的老夫许了,那你许的,又何时能呈于老夫?”

纵是跟在父亲身后的李经方,也只是隐约听到了李鸿章的这声轻语,心底不禁疑惑道,父亲与唐子然互许了什么?

随着父亲下炮台的那一刻,李经方不禁朝着海东看去,想到于海东统监一国的唐浩然,想到父亲待其的不同,他不禁对从未谋面的唐子然越发好奇来,这唐子然究竟要于朝鲜办出什么样的功业?

非但素昧平生的李经方如此疑惑,就是曾与唐浩然有着师生之谊的郑永林对其亦是满心的好奇,而他更好奇的是,为何老师会邀自己往朝鲜?

置身于海轮舷边,思索着老师的用意,郑永林的心里却又浮现出多年前,伯父与他的那番话。

“清国不是吾之国!”

对于郑家而言,清国绝不是郑家之国,郑家之国早已灭亡,那郑家之国又岂是日本?

在过去的多年间,身份上的认同总是不断的困扰着郑永林,他无法像伯父、堂兄等人一般,轻松的投身外务省,为日本效力,于他来说,他的内心更多的困惑是,无论清国也好,日本也罢,都不是他的国,至少不是他心中之国。

而现在,当老师邀请他往朝鲜的时候,同样的困惑再一次于他心间弥漫着,是接受老师的邀请,还是拒绝?

为老师效力,与为清国效力又有何区别?而郑家的祖训却令他无法迈出那一步,正如当年伯父婉拒李鸿章的邀请,依然效力日本政府一般,郑家后代绝不能仕满清。

若是……还是拒绝吧!

一声长叹后,郑永林的神情却又是黯,如若拒绝了老师,那么对于他来说,只剩下一个选择了,如伯父、堂兄一般入外务省,出使清国,但是……我,我不是日本人!

陷入内心百般纠结的郑永林,那张年青的脸庞上神情却发的复杂起来,就在这时,却听着旁边传来一阵笑声。

“我倒郑君在那,原来是到这观海来了!”

面上带着微笑,唐绍仪朝着郑永林走了过来,顺利完成此次天津之行的他,这会倒是显得很是轻松。

“郑君生于东洋,陌非于此海上,又心生思乡之情?”

听着唐绍仪的笑语,郑永林连忙施礼道。

“让唐先生见笑了!”

思乡?当然不是,可又如何解释呢?难道告诉别人,自己所思所想不过只是一个无国之人的心恼?

“郑君,大人对你可是极为欣赏的!”

走到舷边扶着船舷,唐绍仪特意加重了语气。

“现在朝鲜事务初建,正值我辈于朝鲜立下不世功业之时,以大人对郑君之欣赏,郑君必可得大人重用,郑君……”

看着身边的郑永林,知其身份的唐绍仪又继续说道。

“你虽生于东洋,可郑家流的毕竟是中国之血,东洋虽有千般好,可毕竟是东洋,而非中国,……”

朝着大沽的方向看去,此时隐约的还能看到大沽的地平线,唐绍仪先是沉默片刻。

“毕竟我等皆是中国人!”

唐绍仪并没有提及“我大清”,正是因留学的经历,使得他内心深处,对大清国的越发的不加认同,他或许不认同清国,但并不意味着他不认同中国,恰如同郑永林一般。

“于朝鲜时,唐大人曾有言!”

凝视着海东,唐绍仪用极为平静的声音说道。

“我辈今日所创之业,皆为中国之明日!郑君,”

转过身时,唐绍仪的神情显得有些严肃,盯视着郑永林,他又接着说道。

“是日本,亦或是中国,我想于郑君心中,自有答案吧!”

面对唐绍仪的追问,郑永林的心思一沉,突然他抬起头来,迎着唐绍仪的视线反问道。

“那唐先生,请您告诉我,清国是中国吗?”()

第57章 湖南才第236章 双英第68章 无奈第43章 慈禧第245章 多佛尔的夜战第75章 同文学堂第268章 极光第71章 经验第9章 幕内冷遇心生起第304章 天津雨第51章 统筹第318章 风云变幻(上)第156章 问题的回归第265章 释放第25章 蝇附事大第26章 日子第79章 小玩意第343章 投机者第190章 不列颠治世第85章 未来的基础第84章 “保姆”第47章 未来大计第18章 不简单第146章 杭州城第370章 托雷翁事件第31章 特区为何第100章 乘机第57章 湖南才第191章 叔嫂第321章 北国新丁第44章 端白脸的想法第255章 心思浮动第150章 东洋暗潮第341章 停战日第128章 镇海第158章 如我所想第207章 魔鬼第8章 私心第87章 听天由命第39章 李合肥的主意第10章 大连第367章 军国之患第264章 援助第172章 兵败第173章 义务第335章 帝国之屏第184章 求月票第71章 试验室第241章 兵临城下第226章 内外第140章 由他们去吧第192章 李鸿章的心思第133章 份子第97章 转变第41章 碧云寺第42章 谋财第379章 绝不妥协第129章 法国第203章 李鸿章的浮想第180章 激战第298章 车站第56章 夜遇第122章 父子第50章 海上之事第273章 待佳音第46章 事业之母第180章 激战第27章 幕友第210章 好天气第86章 见闻第93章 在京城第109章 尊重何来第25章 北国第21章 朝使第63章 权威第46章 行辕第21章 赔罪第26章 何以为重第290章 屠场第205章 说客第131章 剪羊毛(下)第113章 国商第40章 送礼第324章 金陵事第253章 法属圭亚那第155章 雷动第71章 经验第56章 关内第11章 碧蹄馆第18章 公使馆第268章 极光第28章 投机者(下)第18章 公使馆第188章 不可避免第120章 纷乱第64章 变革第37章 一人尔第28章 压迫第44章 根本第173章 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