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激荡

“听说了吗?朝鲜统监府的唐子然起兵造反了!”

大清早的,四九城内外便有一个消息悄悄的传来了,若是说这阵子原本大家伙关心的还是浙江那边的事儿,还有那个什么鸟浙江大汉都督府通电全国兴汉驱满,这不是拿着在旗的爷们开涮吗?不成,咱得多听听那鸟都督怎么说。

而现在这京城中的人们却顿时为北边的事儿给惊呆了——驻朝新军兵不血刃袭夺旅顺,兵锋直指奉天,如何不让人心慌?若是说浙江的事儿,在他们眼中,那不过就是官兵一到,乱逆自然不战而战的话,朝鲜那边的精锐,可就等同于当年吴三桂手里的官府精锐了,若是姓唐也是兴汉驱满,那咱爷们的好日子可就到头了。

这四九城自也是如此,不管是那平素提着鸟笼子打千喝茶无所事事的,还是那忧国忧民的主,这会都似疯了般的到处传播着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

“这下可让那个姓闫的包衣奴给坑苦了!”

这四九城里聚着百多万旗人,虽说他们中的许多人打从生下来就没去过关外,至于什么白山黑水的祖宗之地,也就是听老辈人那么说罢了,可眼瞧“祖宗之地”要被汉人占了,又如何能不心慌。

心惊之余,不知多少人把事儿都归罪到那他姓闫的包衣奴身上了,似乎若是没有他姓闫的在那里挑着事儿,就不会逼的姓唐的起兵造反,其十万大军自然不会打到奉天。

总之缩头乌龟也好,得过且过也罢,对于四九城里那些个担鸟笼子的爷来说,打仗,那可不是什么好事儿,万一到时候朝廷再借口减了旗饷,那是一家老少的活计,不成。能不打就不打的好,至于姓闫的忠心,那在这些人眼里头,压根就是个笑话。

“可不是这个理儿。照我说,那姓闫的定是通了浙江的匪,你说人家姓唐的在朝鲜呆的好好的,非去挑人家的刺,逼着人家去砍几百个人的脑袋。这不是逼人家造反嘛!”

“可不是,今个砍的是旁人的脑袋,明个没准就有人要他姓唐的脑袋,那小子又不傻,捧着脑袋让人来砍,这下可好,当年圣祖爷……那是吴三桂自个有反心,可他姓唐的……哎,你们说,皇上能有圣祖爷的本事嘛!”

“就是。圣祖爷是圣祖爷,皇上是皇上,昨个儿圣祖爷能用的招,又岂皇上今个儿能用的!”

显然,这此平日里习惯了喝茶遛鸟吹牛的旗中爷们儿,提起典故来那是一套一套的,可就是没有一个人能说到正题上,对于他们来说,这会所在乎的恐怕就是自己那几两的旗饷,千万千的别给减了。至于什么国家大事……与我何干?

“嘿。小子,那姓唐的若是忠臣又岂会造反……”

一提着鸟笼子主不过刚嚷了句,那边顿时招起不乐意来,

“造反。我听说,那姓唐的可不是造反,人家是要清君侧!清君侧知道不,若不是姓闫的那龟孙惹出祸害来,又岂会要清君侧,我瞧着……嘿。没准咱们把他姓闫的脑袋砍了,他姓唐的就罢兵了也不一定……”

清君侧!

这个消息在这四九城里流传着,谁也不知道消息是从那里来的,可恰到好处的在一夜之间,便传遍了整个四九城。

养心殿内,一班王公大臣,无论年老年少,无论官职高低,都是愣站在那里,你看我,我看你,并不说一句话。在太后身前坐的光绪带着些倦容,还算清秀的脸泛着苍白,眼圈周围发乌,三个钟头前,当朝鲜统监府发出的通电传到宫中的时候,他整个人都被惊呆了。

唐浩然怎么会造反?

他怎么敢称清君侧?

他难道不应该乖乖的束手就擒吗?

可还未等他见着师傅,那边太后也得着的消息,如雷霆般的训斥便落了下来,那训斥只让光绪惊恐的浑身发颤,以至完全不能言语,只是唯唯诺诺的应声说着是。似乎所有的错都是由他犯下的似的,可若是他唐浩然是忠臣,又岂会“清君侧”,“清君侧”这从古至今有几个忠臣“清君侧”的?

其实别说是光绪,甚至就连同慈禧也未曾想到,唐浩然的反应居然如此激烈,原本以她的想法,那唐浩然至多也就是不停的上书抗辩,反正朝廷又不可能真个派人去朝鲜拿人。然后疆吏一体的李鸿章、张之洞他们自然会为其出头,到最后,让他交出十几个人来应付一下便得了。

如此,朝廷的面子也就保全了,而另一方面,她本人亦能借此事,重新插手朝政。在这时局乱起来的时候,有些事情得睁只眼闭只眼。可那唐浩然却压根就没给她闭眼的机会,一记响亮的耳光却抽在大清国的脸上——清君侧!

唐浩然的新军非但越过了鸭绿江,还袭夺了旅顺。

而坐在御桌帘后的慈禧仿佛有点吃力似的睁着一双眼睛,目光游移不定地扫视殿内的奴才们。瞧着他们时,那脸上微微带着些怒意,这些人难道当初就不知劝劝皇上吗?反倒是任皇上一意孤行,现在慈禧反倒忘记了,甚至就连同她自己,也想趁乱取利。

只不过超乎所有人意料的却是,唐浩然在三次上折抗辩之后,直截了当的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起了兵。

“……先南有兵乱,而朝中诸臣工不知匡正朝纲,反倒一味倾轧,吾于朝鲜苦心经营,以固藩蓠,被指心怀汉心,吾本汉人,纵心怀汉心亦有可妨,朝廷言称“朝廷素无满汉畛域之心”,焉知如若真无此心,又岂会加罪于吾?方今朝纲不振,奸佞当朝,天下臣民理应共伐之。

吾本乃驻朝统监,今见朝纲不振,奸佞当朝,特起兵十万,邀直隶总督、两江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闽浙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云贵总督共倡义举,共商国事,以还我朝清明盛世!”

太监的那细腔声于养心殿中回荡着,到最后每当其提及一位总督时。朝中诸臣的额间便是滴下一滴汗水来,这当口那些满臣才意识到,这天下八督俱是汉人,而且过半出自湘淮。这当口唐浩然邀八督“共倡义举”,如若八督响应,那大清国可就……

坐于龙椅上的光绪,听着“天下八督”那张脸变得更加苍白了,甚至就连同嘴唇亦是不住的轻颤着。后背亦被汗水浸透。而隔着一层黄纱帘慈禧的脸色,外人根本看不清,可这会纵是见惯了大世面的她,脸色亦是煞白全无一丝血色,那套着金甲的手指亦是不时微颤着。

如若“天下八督”响应,那大清国可就真个完了,至于什么各地驻防满城的八旗子弟,慈禧更是深知他们是什么货色,康熙爷那会就靠不上的东西,这会自然也就指往不上了。还有咸丰爷那会靠不住的绿营兵。也就是充个数。大清国可堪一战的防军可都是各地总督把持的。

想到这一点,慈禧反倒是后悔起来,为何这些年对汉臣让步如此,搁老祖宗那会,这“天下八督”至少之半具有旗人所掌,那像现如今……这大清国的八个地方总督,可都是汉臣,若是这些个汉臣与朝廷离了心,这大清国如何是好?

就在慈禧惶恐不安的想着“天下八督”谋逆的当口,盯着殿中汉臣的她心底突然“咯噔”一声。顿时意识到唐浩然这通电为何冠冕堂皇的提到了“天下八督”。

这分明就是离间之计!

是想离间朝廷与汉臣之间的信任,那一丝信任正是大清国赖以生存的根本,若是这天下八督皆不信朝廷,这大清国的日子可就到头了……

“太后。皇上,奴才请诛唐逆九族以为效典……”

就在慈禧意识到这是个离间计,正欲开口说话时,一个话声却传到她的耳中,是闫崇年!

是那个该死的狗奴才,若非其蛊惑皇上。又岂会有今天的乱子!

“来人,给我把这个妖言惑众,煽动满汉臣工离心的狗奴才拖出去砍了!”

恼怒旨意从帘后传出的时候,只惊的原本暗自为自己押对宝而兴奋不已经的闫崇年,顿时变得了哑巴,直到侍卫上殿时,他才反应过来,连忙叩头道。

“太后,奴才是忠臣啊!太后,奴才的忠心可表日明……”

惊恐的嘶叫声从闫崇年的嗓间发出时,他亦不断的用眼神向周围的臣工求助,可却没有得到任何响应,眼瞧着就要被拖出去时,他的心下却是一发狠,目光顿时阴冷起来。

“太后,祖训有之“汉臣不可用,汉臣不可信”,奴才请太后易督……”

闫崇年不住的叩头恳求的话声还未说完,非但奴才大臣们被吓到了,甚至就连同慈禧也被吓的从座上惊起,猛然大声斥道。

“把这狗奴才的嘴给哀家缝上,休得再让他胡言乱语,朝廷素无满汉畛域之心,岂有汉臣不可用之理,若有此理又焉有今日天下八督皆用汉臣之实!”

生怕闫崇年的胡言乱语把这时局搅乱的慈禧,在补救之余又急声说道。

“闫氏狗奴蛊惑人心,妖言惑众,实为乱逆之徒,其罪无可恕,传旨诛其九族!”

虽说是慈禧尽力补救,可闫崇年的话还是落到了所有满汉臣工的耳中,诸臣工齐喝着“太后英明”的同时,那脸色却是变幻不定,瞧着臣公的神情,心知得好好补救的慈禧又急忙补充道。

“天下八督皆为我大清股肱之臣,他日若不八督拼命相保,我大清国又岂有今日国势之盛!对八督朝廷焉有不信之理,唐氏起兵所邀八督不外离间朝中臣公,八督焉能不知?朝廷焉能不知?”

纵是精明如慈禧,这会除去好言安慰之外,也没有了别的法子,甚至她都能想象的得,今天这廷议传出之后,这天下八督又将如何去想,恐怕其心思之暧昧,远非外人所能料,甚至朝廷短期内能不能调动这八督都尚是一说,而且纵是八督抗命,朝廷亦只能好言安抚,若是当时弹劾他唐浩然时,朝廷好言安抚,又岂会有今日?

可归根到底,还是他唐浩然不是忠臣,若是唐浩然如其它大臣一般,受点委曲又有何妨?

这唐浩然着实可恨至极!

若是说杭州逆乱不过只是指出“满汉畛域”,号召逐满,那么今天唐浩然却是在离间地方,纵是八督有股肱之心,恐怕也会犹豫一二。

心下暗恼着,慈禧看到惶恐不安的醇王等人。再看着那些沉默不语的汉臣,慈禧的心下不禁长叹了口气,若是说先前,还能就旅顺失守追究李鸿章的责任,迫使其从速派兵击退唐逆,那么现在非但不能下旨申斥,反倒要好言安慰,非但要安慰李鸿章,即便是其它七位总督亦需要加以宽慰,康熙爷那会不过出了一个王辅臣,而现在呢?如若八位总督中有一两位如唐浩然般起兵,这大清国……

“汉臣可用,但不可尽用!”

这会慈禧不禁想到了恭王当年的话,自打平定发乱起,这天下八督便尽为汉臣所把持,后来恭王虽有意收笼地方权力,可……想到这些年对汉臣的任用,慈禧的心思略微一沉,这大清国的天下,还是得用旗人,至于汉臣……不可尽用!

“诸位臣工,这天下虽是大清国的天下,可大清国却未有满汉畛域之心,若当真有满汉畛域之心,又岂会有天下八督皆为汉臣之实?这朝堂中虽有满席汉列,可归到底,满臣也好,汉臣也罢,都是大清国的臣子,自祖宗打下这片江山,若是无汉臣相助,又岂有我大清享近三百年国运?”

言语补救着闫崇年一言挑起的“满汉之别”时,慈禧又把话丢给了皇上。

“皇上,这些年,这朝政国局全赖汉臣们的扶持,尤其是在地方,若无地方疆臣维持,又岂会有我大清国得享今日,皇上这汉臣,若不可信,不可用,谁人可信?谁人可用?如何赏赐,你看着办吧!”

弱弱的求一下定阅和月票,无论您看的是不是正版!帝国的朝阳读者交流群:150536833欢迎你的加入)。

第72章 使命第31章 特区为何第188章 三六九等第159章 开启大门第27章 投机第136章 铁路第175章 最终决定第68章 无奈第112章 公士第317章 自作聪明第258章 老舰新春第24章 合作第128章 安纳波利斯第178章 父与子第378章 不列颠的决定第115章 内地之变第289章 起风了第150章 前奏第247章 私利第37章 新生之地第135章 国中之国第196章 国境线第14章 鸿门第23章 东京之变第190章 不列颠治世第296章 觉醒之日(上)第34章 求知识于世界第6章 入幕为宾方立足第83章 谋变第243章 第二太平洋(上)第219章 未来第171章 旅顺口(下)第52章 达姆弹第164章 底线第43章 慈禧第206章 坟墓第172章 兵败第27章 投机第57章 湖南才第24章 合作第61章 如此忠臣第164章 阴云弥漫第57章 湖南才第96章 革命者第7章 立世之基第128章 镇海第340章 用意第172章 兵败第63章 权威第125章 面对现实第151章 尼古拉湾第109章 远东第303章 末日第234章 外交第332章 君与臣第55章 夕阳第95章 西洋与东亚第273章 待佳音第293章 不为奴第143章 行军第89章 谋略第40章 命门第16章 悔之晚矣第109章 尊重何来第19章 捆绑第113章 国商第8章 朝鲜王第192章 李鸿章的心思第100章 择才第337章 面对未来的选择第117章 统制第9章 田野上第263章 最后时刻第58章 到海上去第47章 流亡者第271章 偶然第73章 飞艇第2章 朝鲜之困第94章 伦敦的雨衣第163章 叔嫂第302章 出逃第317章 自作聪明第353章 丰年第29章 贱骨头第70章 辩论第330章 中游第12章 袁氏之心第342章 掀起革命新高潮第164章 底线第43章 拓财第162章 维特的苦恼第149章 戏法第144章 新加坡盛宴第144章 军马第6章 利益纷争第343章 投机者第265章 释放第325章 朋友第164章 阴云弥漫第18章 公使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