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国商

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追求,概括的来说,也许四个字就可以诠释一切升官发财,似乎这代表着几乎所有人的梦想。但并不是所有人,这个梦想对于有些人来说,实在是太过俗套了。

人生应该有更高的追求!

在如果说同文学院教会了徐铁珊什么,恐怕就是教会了他梦想,出身商人之家的他,过去从未曾想过,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在很小的时候,他更多的是希望能够获得父亲的赞扬,不过似乎这是极为困难的,对于父亲来说,他只是一次意外的“产出”。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会离开远在的上海的家,到仁川读书。在读书的时候,他也曾幻想过如同学们一般,于府中或于公司任职,如同他们一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但那是自己的追求吗?

至少对于徐铁珊来说,他并不甘心就那般平淡的度过一生,虽无论是于府中,亦或是公司都足发挥他的才智,但徐铁珊有更多的追求与梦想,同文学院教会了他梦想。

作为富家子弟,尽管只是庶出少子,他也有能力作出自己的选择。于学校中图书馆中看过西洋人游记的他,被外面的那个世界吸引了。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校长同样也是一名旅行家,他书写的《泰西策》不正是在周游列国的基础上书写的吗?

于是怀揣着青年人特有的梦想。徐铁珊把目光投向了外界。从家中得到了一千多元的旅费之后,作为一名旅行家,他从仁川出发。向北,走过了远东,进入了西伯利亚,后来因为旅费将要耗尽,只得折返取道蒙古,回了家。原本他还希望再次从家中获得资助,但他的那个父亲却果断的拒绝了儿子的“败家”。不过还好他的旅记在报纸上热销,而且还有人愿意赞助他继续旅行。所以他便继续留于东北以获得资助。

就像那个旅途一样,人生充满着太多的转折,当他满怀崇拜之情的去见校长时,校长却给他指出了另外的一条路。也就是从那时起。他的人生之路发生了改变。

当他连身上的尘土都未洗尽,再次踏上征程的时候,他的身份不再是旅行家,而是一个商人,与普通的商人不同,他是一个肩负着使命的商人。

使命!

坐在微微摇曳的车厢中,徐铁珊的唇角微微一扬,这个使命,甚至比他想象的更为容易一些。一切就像是最初猜测的那样。极为顺利,先是旗公们未加阻拦,再到驻蒙大臣的沉默。失去了官府作为支撑的晋商,尽管百般不愿,也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外蒙贸易垄断就此被打破的事实。

不过就是一群欺软怕硬的家伙罢了,在徐铁珊的眼中,以官府为支撑的旅蒙商人,在失去了官府的支持之后。完全不值一提,当然。那些人对东北的忌惮,才是最根本的原因,相比于商行的进入,无论是驻蒙大臣也好,晋商也罢,都更担心东三省总督直接插手蒙古,那才是他们真正的忌惮,所以他们甘愿忍声吞气。甘愿眼巴巴的看着贸易行一点点的蚕食着蒙地的市场。

想到这,他的笑容更加灿烂了。这样也好,他们有这种顾忌反倒更有利于自己,更有利于东北在蒙地的扩张,等到扩张的脚步完全迈开的时候,那时,就不再是旁人所能阻挡的了,还有那些试图从中渔利的蒙古王公,等到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蒙地已经尽为东北控制了,至少到那时,他们已经无法改变这一现实了。

对于火车上的乘客来说,这个满面胡须、穿着卡其色洋装的人着实有些古怪,那莫名其妙的笑容浮现时,让他身边的更是略微向外坐了坐,不过坐在他对面一位穿着长衫,商人打扮的中年人,却是好奇的瞧着他,在徐铁珊收起笑容,感觉到面前的视线,投去一个笑容的时候,便听那位中年人说道。

“这位先生莫不是于土地调查局当差?”

瞧这人风尘仆仆的模样,中年人只把他当成了土地调查局的调查员,那些调查员可不也是洋礼帽、洋猎装长筒靴的打扮。

“嗯?我……”

先是一愣,徐铁珊连忙摇头说道。

“在下怎么会是调查员,不过就是一个生意人罢了!”

“哦,在下也做点小买卖,不知先生做什么买卖?”

不知是不是为了打发时间,中年人显然对这个满面胡须的人充满好兴趣,也许是想听他说一些故事或者说商机,谁知道呢?也许会真的碰到什么商机也不一定,不过徐铁珊倒是没有谈到太多的生意上的事情。反倒是与其天马行空的胡扯起来,还别说,这样还真能打发时间。

“老兄这次去大连想来也是为了买卖吧?”

做了半辈子的中年人,又岂会没有看出这人的谨慎,最后便轻声询问道。

“嗯!”

当然是为了买卖上的事,若非如此,又岂需要去大连,准确的来说,是去大连见贸易行的大股东!

或许当初他向校长立下军令状不费府中一分一毫,但是校长并未让他承担所有的风险,而是由个人拿出了十万两作为股本,甚至就连商行所用的马车,都是校长“徇私”打了招呼后,他才能从军中购得的二十几辆以及其所需要洋式重挽马,换成旁人,怕是想买也买不到这些东西。

而这次到大连,除了见校长,向这位贸易行最大的股东汇报此行的收益之外,更重要的是向校长汇报另一件事儿,那件事才是眼下最重要的事啊。

列车的速度并不算快。但行驶一夜之后,在清晨时分便到了大连,在徐铁珊走出大连火车站的时候。因为提前打了电报的关系,人不过只是刚一出车站,他便看到接站的牌子,然后径直走过去,那人二话不说,便领他到站外坐上了一辆马车,直奔官邸的所在的府邸街了。

“……在草地上到处可见随意丢弃的羊毛。而有些在毡账的周围更是堆积着大量的黄灰色的羊毛,甚至那些堆积如山的羊毛堆下。已经沤为黑碣色正如同内地沤肥一般,完全不加一丝利用,这是因为用不完,所以都被遗弃了。只不过蒙人丢弃的羊毛,即便是其毛质粗糙,那也是羊毛,可以制毡、可以制线也可制呢……”

尽管上一次也曾看到同样的情景,但那一次徐铁珊并不了解羊毛的价值,而现在他却深知校长的打算,未来的蒙古将是东北的牧场,为东北提供换取外汇的羊毛,那是每年数亿元的市场。换取的外汇足以支撑东北的市场。

“嗯,确实是这样,蒙古绵羊是粗毛羊。除蒙古特异用于织褐、栽绒、作毡耗用极少数一部分之外,因为运输问题,几乎从未曾运出过草原,所以其用途大都是被遗弃,这也是蒙古人现在主养山羊的原因,毕竟他们需要用山羊还息……”

甚至山羊还是蒙古荒漠化日益严重的根本原因。山羊与绵羊不同,其啃食时会连草根一起啃食。在过去的两百多年间,迫于债务的现实压力,山羊慢慢的取代蒙古绵羊,而在山羊连根啃食下,一个个草场越发的荒凉起来。

可即便如此,也并不妨碍蒙古人养山羊,因为相比于绵羊,山羊更易过冬,而且还债时晋商只认山羊,这是因相比于绵羊,只有山羊能够从蒙古草地一路被赶到京城。

相比之下绵羊反而更适合蒙古,不过并不意味着绵羊没有缺点,它们不像蒙古山羊一般,能耐得住冬天的粗饲料和严寒,它们冬天需要适当的饲料补充。当然也会带来一个意想不到好处——一方面是未来东北可以向蒙古输出以玉米等物为主的饲料,另一方面又能够促进蒙古人的真正定居。

“可他们并不知道,山羊对草原危害很大,因为它们会把草根抛出来吃掉,造成草原退化,最终又会导致草原严重失衡,导致常年干旱,沙尘暴肆虐,把地表土壤吹走,使草根裸露,大面积沙化……”

念叨着后世几乎世人皆知的一个事实,唐浩然端起餐桌上的稀饭喝了几口,然后才继续说道。

“所以,即便是基于保护草地的原因,我们也应该把这一局面扭转过来。让蒙古人主动的养起绵羊来。”

“校长,其实让蒙古人养绵羊很简单,就是要有人收毛,没有人收毛,他们又岂会养绵羊,而晋商不收羊毛,是因为运输问题,虽说这次回程的时候,我们运回了一百多吨羊毛,但这是因为距离近,如果再深入几百甚至上千公里呢?”

蒙古的羊毛不值钱,是因为运输的问题,对此,唐浩然又岂能不知道,即便是在几十年后,蒙古的羊毛依然不值钱,直到西伯利亚铁路以及京张铁路筑通之后,蒙古的羊毛才从废弃物,开始慢慢的显现价值,可即便如此,收购商也是几乎白拾的价格收购羊毛,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汽车时代,直到汽车出现后,才从根本上解决了运输问题。

“铁珊,你的意思是?”

看着坐在餐桌前的徐铁珊,唐浩然笑着反问道,因为他是自己的学生,所以才会邀请他与家中吃早餐,当然他来的时间也正是时候。

“修铁路,校长,以学生看来,完全可以修铁路……”

修铁路?

眉头微微一皱,唐浩然的心里却犯起难来,按照东北的铁路规划,并没有修建进蒙铁的计划,而现在徐树珊却想要修建铁路?铁路……蒙古确实需要一条铁路,但是现在修,会不会早了点?

“校长,学生所指的铁路,并不是准轨铁路,而是窄轨轻便铁路,这一路上的地形还算平坦,虽有河流,但草原上河流极浅,沿途更无崇山相挡,其筑路成本自然不高,以学生看来,有一千五百万,便足以修至库伦城……”

铁路,在回程的时候,徐铁珊甚至亲自绘制起路线地图来,在他看来只有把铁路修进蒙古,才能解决最根本的问题。

“没有铁路,诸如羊毛之类的蒙古特产运不出来,同样,东北的工业消费品也运不进去,除非,我们永远只满足取代晋商的地位,如果府中想要把蒙古变成牧场,就必须修通铁路!”

只有铁路才能解决运输问题,也只有铁路,才能让府中真正控制蒙古。

“修建进蒙铁路,确实有这个必要,但是……”

深知修建进蒙铁路必要的话唐浩然并没有表示反对,而是在赞同之后,又把话声稍稍一顿,又接着说道。

“但是府中现在并没有这方面的经费,毕竟现在铁路建设费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恐怕……”

欲出言回绝徐铁珊这个建议的唐浩然,在思索片刻后,还是选择用资金问题加以回绝。虽说有必要,但并不紧要,毕竟现在蒙古的市场还不成熟,冒然修了铁路,反倒有可能引起关内的反弹,这无疑是唐浩然所不愿意看到的。

“校长,如果不需要府中出一分钱,而且也不会影响到铁路公司正常融资呢?”

对于筑路,徐铁珊早就是胸有成竹,现在唯一需要的就是校长同意,也就是总督府的同意,只有总督府同意了,他才能把筑路的银子弄出来。

“哦,你是想自行融资?自建铁路?”

看着一副胸有成竹模样徐铁珊,唐浩然倒是一阵诧异,在东北谁人不知,这东北铁路一直都是由铁路公司垄断,现在徐铁珊却是想在铁路上面分上一杯羹。

“学生所思所想皆是为了国家,”

站起身徐铁珊深鞠躬道。

“如果没有铁路,蒙古永远不可能成为校长之牧场,蒙古于汉人离心,势必日益严重,还请校长恩准!”

面对徐铁珊的鞠躬请求,唐浩然的眉头戚着,反复思索着其中利弊,好一会才开口说道。

“只恐怕,这事传出去,不定会在关内引起什么样的风波啊!”()

第94章 伦敦的雨衣第295章 风云际会第281章 勒梅尔大海战(四)第22章 雪夜长街第333章 德意志第143章 讨个明白第74章 海洋的召唤第134章 学习之道第251章 走向战争的道路第3章 他人相邀机遇现第130章 剪羊毛(中)第116章 兴亡百姓苦第14章 请教第4章 同文馆(上)第19章 欠东风第167章 诱饵第95章 谋划第208章 气数第189章 风起第71章 试验室第97章 转变第96章 革命者第95章 谋划第201章 激战(下)第349章 总演习第365章 决裂第4章 初见且听我忽悠第270章 外交第75章 同文学堂第23章 乐事第48章 引进第86章 新的责任第18章 不简单第211章 解释第58章 到海上去第165章 争取时间第115章 内地之变第210章 天下第33章 师与徒第210章 天下第114章 外流第106章 师生间第161章 忠诚之士第20章 朝议第212章 末日(上)第132章 锐变第71章 经验第14章 请教第80章 参谋旅行第7章 入幕且要着书先第18章 不简单第278章 勒梅尔大海战(一)第296章 觉醒之日(上)第15章 反应第131章 浮想第79章 小玩意第2章 壬辰之夏(中)第148章 事务新官第296章 觉醒之日(上)第38章 总督之忧第198章 奇袭(上)第48章 将离第11章 着眼将来第340章 用意第159章 开启大门第231章 观察员第207章 试一试第29章 投身第23章 变革第124章 人才第269章 南大西洋的雪第117章 邀请第20章 朝议第28章 投机者(下)第36章 翅膀第145章 山路第68章 无奈第5章 同文馆(下)第4章 祸害第50章 革命第201章 激战(下)第21章 授田第63章 赌徒第102章 海洋第171章 旅顺口(下)第337章 面对未来的选择第2章 心思第169章 怒海惊涛第17章 借机第189章 人心皆私第315章 在湖广第300章 革命第163章 叔嫂第265章 释放第193章 东幕之间第24章 合作第210章 好天气第49章 可用第349章 总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