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军火贸易

很多人都认为,中国在中东政策上的反复是在战后对外政策的一大失误。

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偏颇的认识。

关键就是,中国的中东政策并不是支持某一国、或者某一方,而是以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为根本。

大战期间,中国进军中东,支持遭受英法等西方国家奴役的阿拉伯国家独立,是为了增强打击轴心国的力量,为同盟国集团争取到更多的成员。战后,中国阻挠阿拉伯世界统一到一个政府之下,是为了防止出现一个强大的阿拉伯国家,从而使中国丢掉海湾与中东这个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产地。显然,中国在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扶持以色列,也正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从国家利益出发,就不难理解中国在中东地区的政策为什么会发生数次重大转变了。

同样的,从这一点出发,也能明白中国为什么没有在伊朗爆发革命之后发动战争来夺回这个曾经最为重要的盟国。

这就是,发生在伊朗的事情,等于给周边的阿拉伯国家敲响了警钟。

俗话说,失之东篱,收之桑榆。

一九八三年,中国就尝到了伊朗革命带来的第一个甜头。

这就是,当年十月,沙特国防在访华时,亲自代表沙特与中国当局签署一份总额高达四百八十亿华元的军火贸易合同。

按照合同规定,在未来五年之内。中国将向沙特交付一百二十架j80式战斗机,五百四十辆t82式主战坦克、七百二十辆bz80式步兵战车、四百八十门zp78式自行榴弹炮与八百八十套单兵反坦克导弹,以及包括四艘护卫舰在内的十六艘舰艇,而沙特还保留了增够的权力。

事实上,这笔合同的总价值远不止四百八十亿华元。

这就是,四百八十亿华元只是采购价,而沙特在采购了这些武器装备之后。还需要花钱购买配套的弹药,进行人员培训,而且在装备期间。还需要中国军火商提供维护保养等方面的服务。

在整个装备期间,沙特至少要为这些装备花费一千五百亿华元。

这就意味着,中国的军火企业将从这笔军火合同中获得数百亿花园的利润。而中国政府也将获得数十亿华元的税收。

此外,中国军方则能让沙特分担大量研发费用。

总而言之,这笔军火贸易,让中国受益匪浅。

除了经济上的好处,还有一个看不见,却更加重要的好处。这就是,通过从中国采购军火,沙特已经成为了中国实质上的盟国,即沙特在政治上已经做出了投靠中国、依赖中国的决定。

显然,这正与伊朗革命有关。

这就是。沙特国王在这个时候访问中国,而且亲手签署了之前谈判两年都没有达成结果的军火贸易合同,正是希望通过来自中国的援助,应对伊朗革命造成的威胁,以巩固其统治地位。

从某种意义上讲。沙特国王用一笔巨额军火贸易合同在中国政府这里买了一份保险。

这就是,如果沙特也发生了类似的革命,中国将及时采取行动,帮助沙特王室,维护沙特王室在沙特的统治地位。

沙特之后,其他海湾国家也陆续找上门来。

到一九八四年底。科威特、卡塔尔、巴林、阿联酋与阿曼均成为中国军火商的顾客,这些国家与中国签署的军火贸易合同总金额高达一千一百亿华元,购买了数百架战机、数千辆坦克战车与数十艘舰艇。

正是如此,中国的军火贸易额在一九八四年创造了冷战的最高纪录。

得益于此,中国军方才能在装备采购预算不算充足的情况下,在八零年代初期完成了装备大换装。

拿j80战斗机来说,因为是空军单独投资研制的,不再像j66战斗机那样为空军与海军联合采购,所以空军最初的计划订购量仅有六百架,因此每架分摊到的研制费用就高达一千二百万华元,采购单价高达五千万华元。一九八二年,中国空军采购的第一批四十八架的总合同价就高达三十亿华元。正是根据这个价格,中国当局给j80订下了最低七千二百万华元的对外售价,而j66的平均对外售价仅为一千八百万华元,即便是最终改进型的售价也只有三千四百万华元。

受此影响,j80在最初两年里的对外销售并不理想,很多希望购买这种战斗机的国家都因为其高昂的售价而望而却步。

比如,沙特在一九八一年就开始与中国谈判购买j80战斗机,结果因为双方的心理价位相差太大,一直没有谈拢。又比如,英国早在一九八零年就提出希望成为j80的第一个海外用户,而且以中英关系,中国当局绝对不会阻挠把j80出售给英国,可仍然因为价格上的问题,英国一直没有做出购买j80的决定,甚至打算自行研制重型制空战斗机,后来还跟联邦美国合作,着手设计重型制空战斗机。

沙特等海湾国家首先在价格问题上让步,成为j80的海外用户,而且总订购两超过了四百架。

这就意味着,算上中国空军的订单,j80在开始量产后就拥有了上千架的订单。

也就是说,j80的产量超过了盈亏平衡点,开始产生规模效应了。

在均摊研制费用的情况下,产量越大,就以为着单价越低。此外,提高产量也能够降低规模生产的成本,比如把分散了生产线的建设成本,以及通过扩大批量采购降低了各零备件的采购成本等等。

到一九八五年,j80基本型的对外销售价格降低到了五千八百万华元。

因为j80的战斗力比j66提高了十多倍,而且在一九八四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空军用j80完败了埃及与叙利亚空军,用实战证明了j80的强大战斗力,所以其五千八百万华元的售价并不显得离谱。

结果就是,j80迅速成为了“通用战斗机”。

也正是如此,j80的最终产量才突破了三千架。

要知道,j80是大战之后,世界上唯一的产量超过三千架的重型战斗机。虽然j66的总产量超过了五千架,但是按照战后的标准,j66只算得上是中型战斗机,比起飞重量在三十吨左右的重型战斗机差了一大截。

j80的大规模生产,大幅度降低了中国空军的装备成本。

最终,中国空军j80机群的规模不是六百架,而是上千架,而且j80也不仅仅是重型制空战斗机,还是多用途重型战斗机,即由j80d发展而来的j80g是二十世纪最优秀的重型多用途战斗机。直到二十一世纪初,这种最多能够挂载十一吨炸弹的重型战斗机依然是中国空军的主力。

与j80一样,中国军队依靠大规模军火出口,还获得了其他新式装备。

更重要的是,中国军队大规模换装是在装备采购费用不算宽裕的八零年代进行的,而军火贸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如此,在九零年代到来的时候,中国军队率先完成了主要装备的更换工作,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出色的战斗机、坦克与战舰,获得了远超过对手的战斗力。

这一点,在九零年代初期显得至关重要。

事实上,中国在八零年代、特别是一九八二年之后的军费开支并不少,甚至达到了冷战时期的巅峰。

这就是,中国在一九八二年正式启动了“国家战略防御系统”工程。

到一九八八年,中国的军费开支占到了中央政府总开支的百分之十七,国家税收总额的百分之十一,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五点四,达到了冷战时期的最高点,也是国民经济承受能力的极限。

问题是,军费开支中的很大一部分投入到了与“国家战略防御系统”有关的项目上。

也就是说,实际用于军备采购的费用并不多。

在此之前,中国的军备采购与研制费用一般占军费的百分之三十五,其中军备采购费用在军费中的比例在百分之十八到百分之二十一之间,而在一九八二年之后,这个比例降低到了百分之十二到十五之间。

显然,军备采购费用在军费大规模增长的同时非但没有增长,反而有所降低。

由此可见,如果没有在巨额军火贸易中获得的巨额利润,中国的军火企业就不可能以极为低廉的价格把新式武器装备出售给中国军队,而中国军队也就不可能在采购经费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完成装备换装。

事实上,巨额军火贸易,等于把装备的研制费用转嫁给了第三方。

拿j80来说,中国军方的采购价格实际上没有包括研制费用,仅出口的j80就分摊了全部研制费用,还为军火商提供了足够的利润。这样一来,中国空军在采购j80时,只需要支付生产成本。

显然,没有伊朗革命,也就没有来自海湾阿拉伯国家的巨额军火订单,也就不会有八零年代的海量军火贸易。

也正是如此,才促成了中国对伊朗实施孤立政策。

说白了,一个对周边国家构成了严重威胁的伊朗,恰好符合中国的利益,特别是军火集团的利益。

只是,伊朗革命,带来的不仅仅是军火贸易上的好处。(未完待续。。)

第339章 空间换时间第45章 厚积薄发第514章 后继乏力第78章 斗智第197章 利器第46章 联军第25章 死有其所第367章 进退两难第170章 军备谈判第95章 情报天才第408章 最后的机会第465章 喧宾夺主第614章 战略优势第3章 铁打的军营第600章 马歇尔第557章 阵地争夺战第78章 不得不战第238章 错失良机第196章 新式武器第121章 拷问第496章 准备就绪第317章 大胆行动第97章 将错就错第42章 航母保镖第148章 警报第601章 威胁第179章 兄弟第495章 穿梭轰炸第22章 赴死之地第168章 偃旗息鼓第372章 诱饵第626章 厚积薄发第123章 主动出击第95章 偶然遭遇第36章 利益博弈第196章 转移重点第211章 猫捉耗子第485章 加勒比海第90章 力挽狂澜第133章 生死关头第170章 错失第141章 巨大代价第70章 圈套第596章 关键点第186章 炮战革命第248章 最后的错误第87章 生于忧患第29章 落荒而逃第136章 未雨绸缪第146章 大使第140章 迎头痛击第85章 阴差阳错第160章 余热第115章 火力凶猛第506章 进军古巴第297章 传奇将领第9章 奇迹第246章 交战前夜第229章 中心海洋第565章 遭遇战第83章 受捉弄第180章 分歧第203章 势在必行第178章 参谋的战争第175章 好消息第157章 最后任务第497章 苦战第220章 军火贸易第411章 出兵大西洋第68章 倒计时第41章 如释重负第383章 转折点第125章 素质第一第477章 再接再厉第504章 疲劳作战第63章 火药桶第173章 极限攻击第362章 仓促上阵第164章 帝国首相第115章 火力凶猛第31章 一举定乾坤第615章 简单粗暴第195章 科技进步第620章 现代海军之父第316章 放慢步伐第171章 殊途同归第229章 中心海洋第484章 捷径第230章 尝试第625章 前进方向第86章 相互妥协第114章 主动迎战第522章 精确轰炸第374章 一意孤行第294章 有想法第468章 风暴海洋第451章 登陆前第331章 支援乏力第498章 僵持第70章 战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