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大好局势

一九一五年二月二日,阿斯奎斯的政治生涯终结了。

当天凌晨,西线德军在法金汉的统一指挥下,发动了“新沙佩勒战役”矛头直指阿图瓦地区的法军。

德军的进攻来得非常突然,而且时机把握得十分准确。

当时,英法联军也在积极策划进攻,而且也打算在阿图瓦地区大做文章,进攻时间订在二月五日。也就是说,在德军发动进攻的时候,该地区的法军全部处于进攻状态,大批部队集结在前线附近,作战物资也已运抵前线。在德军进攻开始后的四个小时内,法军集结的部队与囤积的物资全部成了德军重炮的牺牲品。仅仅数个小时,德军就突破了两道防线,打垮了法军。

收到消息后,阿斯奎斯别无选择。

当天上午,阿斯奎斯向国会下议院提‘交’了辞呈,宣布内阁总辞职,随后由博纳一劳组建临时联合政fǔ。

阿斯奎斯下台,也许算不上是坏事。

可以说,阿斯奎斯并不是合格的战时领导,其过于软弱的‘性’格,使其很难在战争时期成为国家领袖。

别的不说,到辞职的时候,阿斯奎斯都没能让征兵制度得到落实。

博纳一劳上台,没能拯救西线战场上的英法联军。

二月七日,德军的攻势达到顶峰,阿图瓦地区的近四十万法军被歼,两个法军集团军几乎全军覆没。

虽然法金汉依然主张进攻,打算进一步扩大战果,但是德军参谋部坚决反对,而且德皇也直接出面干预,要求法金汉在达到既定目的之后结束进攻行动,让西线德军迅速转入到防御状态。

可以说,德皇的干预十分及时。

虽然战场上,德军依然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但是在连续打了六天之后,德军已是强弩之末。更重要的是,为了拯救即将崩溃的法军,英国远征军已经在伊普尔地区集结,如果德军依然向前‘挺’进,那就无法应对英国远径军的挑战。显然,见好就收,才能守住已经到手的战果。

三天后,德皇的判断得到了证实。

二月十日,英国远征军在伊普尔地区抢先发动进攻,第二次伊普尔会战打响。

最初两天,英军的优势极为明显,推进了近二十公里,连续突破了德军的两道防线,但是到了第三天,随着德军预备队赶到,英军的进攻遭到遏制,战场局势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掉转。

二月十三日,德军在伊普尔地区发动反击。

必须承认,法金汉能够成为德军总参谋长,绝对不是庸碌之辈。

在策划新沙佩勒战衣的时候,法金汉就考虑到,英国远征军很有可能在德军防御较为薄弱的伊普尔地区发动进攻。为此,在最初的时候,法金汉就打算在阿图瓦与伊普尔两地策划两次进攻行动,粉碎英法联军的反击意图。只是在具体实施阶段,因为没有得到预期的增派兵力,法金汉错开了两次进攻行动,并且选择首先在阿瓦图地区攻打法军,因此在伊普尔地区的德军处于防御状态。

当然,也不能说法金汉的部署就没有漏‘洞’。

为了在阿图瓦地区取得重大胜利,法金汉从西线其他地区‘抽’调了不少兵力,伊普尔原本就比较薄弱的兵力遭到削弱。英军发动进攻的时候,伊普尔地区数十公里长的战线上,只有十二个德军师。

要知道,在第一天,英军就投入了三十四个师。

如果不是遭到的地理环境,恐怕在德军的预备队赶到之前,英军就取得了重大突破,第二次伊普尔会战的结果将大不一样。

这个时候,及时终止新沙佩勒会战的意义显现了出来。

二月十三日,德军在伊普尔发起反击的部队中,有三分之二来自阿图瓦地区,即参加新沙佩勒会战的作战部队。正是这支部队及时赶到,终结了英军的进攻行动,并且一举击溃了英军。

从时间上看,如果预备队晚一天到达,德军在伊普尔就要遭受惨败了。

打到二月十七日,第二次伊普尔会战的主要阶段宣告结束。德军在发动反击后,不但收复了丢失的阵地,还把战线向前压了将近五公里。

英军在损失了差不多三十万人之后,终于认识到不可能在这里击败德军,让部队转为防御状态。因为连续打了两场会战,德军也是捉襟见肘,不得不停止进攻。

当然,小规模的战斗并没终结。

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德军与英军各发动了数次小规模进攻行动,以拉平弯曲的战线,争取更有利的战场态势。

二月十八日,冯承乾收到了希佩尔发来的电报。

虽然远在北大西洋上,但是冯承乾能够通过希佩尔的电报,对地面战场的形势有足够清楚的认识。

新沙佩勒会战与第二次伊普尔会战的结局,宣告了英法联军战略反击方案破产。

这两场导致七十多万英法军人伤亡与被俘的战役足以证明,短期内,英法联军无法夺得主动权,西线仍然又德军做主。只是在经历了这两场会战之后,法金汉也不可能在短期内组织起新的大规模进攻。

很明显,西线再次陷入僵局。

与西线不同,在东线战场上,德军的优势极为明显。

二月十日,鲁登道夫就肃清了‘波’兰地区的俄军,把战线向前推进了一百到两百公里,等于把帝国本土防区扩大了一百到两百公里。从此之后,俄军就再也没能对帝国本土构成直接威胁。

到二月二十日,奥军在德军的支持下,已经收复了大半个西里西亚地区。

根据鲁登道夫的战报,在接近两个月的战斗中,德军与奥军歼灭了近两百万俄军,而德军的损失不到三十万。

可以说,鲁登道夫提前兑现了承诺。

虽然俄国还没有因为失学过多而休克,但是到二月底,俄国的战争机器已经崩溃,再也无力跟德军争夺战场主动权。

二月底,鲁登道夫在回柏林述职的时候向德皇提出,只要再给他四十个师,他就能在半年内击败俄国。

显然,鲁登道夫有点得意忘形了。

所幸的是,德皇并没被胜利‘门’g蔽双眼。在答应给鲁登道夫增派二十个师之后,德皇并没要求鲁登道夫在半年之内击败俄国,只是让他关注罗马尼亚与保加利亚,争取在年内让罗马尼亚与保加利亚参战。

说得简单一些,德皇更希望得到罗马尼亚与保加到亚的资源。

俄国接连三次在德军面前战败,不但丢掉了‘波’兰地区,还丢掉了大半个西里西亚,对仍然处于观望状态的罗马尼亚与保加利亚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相对而言,罗马尼亚受到的影响更大一些。

当时,帝国已经与保加利亚达成了参战的基本协议。

按照约定,只要保加利亚以轴心国成员身份参战,就将获得一部分塞尔维亚的土地,并且得到帝国的安全保证。保加利亚当局对此极为满意,只是帝国拉拢罗马尼亚,让保加利亚当局有点犹豫。随着德军在东线取得第三次重大胜利,还帮助奥军打了大胜仗,保加利亚当局肯定会尽快决定立场。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两到三个月之内,保加利亚就将以轴心国身份参战。

关键,还是在罗马尼亚。

对帝国来说,罗马尼亚的意义十分重大,因为这个位于多瑙河下游的国家,不但有欧洲大陆上最大的油田,还有富饶的土地。对帝国来说,罗马尼亚的石油与粮食是能够就近获取的主要战略资源。

此外,罗马尼亚的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

如果罗马尼亚加入轴心国集团,那么帝国就能对俄国实现三面包围,等于把俄军的防线延长了差不多一千公里。对于已经濒临崩溃的俄军来说,增加一千公里的防线,等于制造更多的防御缺口。

可以说,只要罗马尼亚投入轴心国怀抱,俄国离战败就不远了。

只是,与罗马尼亚的谈判进行得并不顺利,至少在鲁登道夫横扫‘波’兰地区与西里西亚之前,罗马尼亚依然倾向于协约国集团,主要就是帝国首先拉拢保加利亚,而且与奥匈帝国关系密切。

针对这一点,鲁登道夫已经制订了一份专‘门’针对罗马尼亚的作战计划。

如果罗马尼亚明珠暗投,鲁登道夫就将动用两个集团军,计划在三个月内扫‘荡’整个罗马尼亚。

当然,这份计划仍然锁在档案柜内。

对帝国来说,拉拢罗马尼亚要比征服罗马尼亚有利得多。

到二月底,俄国当局认识到,如果英法再无所作为,俄国将承受德军的全部压力,战败也就在所难免。为此,沙皇在二月下旬,连续三次向英法发出请求,要求英法尽快在西线采取实质‘性’的进攻行动。

可惜的是,英法根本无法满足沙皇的要求。

可以说,在一九一五年二月底,随着德意志第二帝国调整整体作战方针,德军在欧洲大陆战场上迎来了自马恩河会战之后最为有利的局面,似乎胜利就在眼前,甚至有很多人相信能在年内取胜。

显然,这也太乐观了一点。!。

第468章 风暴海洋第394章 拉锯战第57章 皇朝末日第242章 一举超越第555章 从舰到岸第554章 预言城镇第603章 先入为主第3章 工业时代第264章 次要价值第115章 准备出发第10章 海军起航第87章 生于忧患第204章 披挂上阵第594章 政治体制第32章 精气神第102章 反客为主第43章 大型化第441章 双赢合作第224章 一个人的战争第348章 非常战术第78章 不得不战第79章 将计就计第568章 登陆成功第116章 目的地第73章 东线开打第48章 天上掉馅饼第135章 出路第243章 消耗品第333章 结局已定第102章 反客为主第337章 好高骛远第301章 优劣有别第12章 皇帝的回报第54章 最后的和平第82章 拷问训练第314章 担当重任第540章 兵败如山倒第436章 反击第43章 拖累第215章 声东击西第61章 下马威第325章 好运坏运第82章 拷问训练第176章 生或死第107章 妥协第72章 声东击西第191章 大工程第502章 最后一战第510章 左右为难第30章 以质为本第162章 机会第33章 远东起火第114章 波涛再起第278章 势均力敌第458章 激战第34章 厉害关系第609章 国防部第194章 军事航天第157章 雇佣兵第11章 越境第436章 反击第209章 排兵布阵第170章 报道第558章 由攻转守第74章 侥幸第558章 由攻转守第126章 得手第175章 好消息第46章 欧陆变局第33章 远东起火第394章 拉锯战第571章 措手不及第431章 冒险第274章 取舍两难第155章 得手第15章 开拓者第108章 备战第287章 关键建议第598章 再赴前线第201章 礼貌的外衣第68章 不放弃第475章 攻击开始第270章 载誉而归第231章 悲剧命运第160章 余热第154章 叔侄情第347章 刻不容缓第538章 主力陆战师第273章 打破僵局第50章 谁去谁留第13章 恐惧的滋味第512章 强攻第48章 猎人与猎物第237章 独树一帜第391章 些微遗憾第445章 两洋咽喉第462章 换位进攻第530章 避重就轻第379章 战列第12章 皇帝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