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不抱希望

收到登陆舰队发回来的战报,冯承乾也松了口气

虽然在把舰队交给鲁志刚与李向龙的时候,冯承乾说了很多鼓舞的话,对他们表示绝对信任,但是冯承乾心里非常清楚,鲁志刚的才华相当有限,李向龙又没有指挥舰队作战的经验,也就不免为两人捏了一把汗

更重要的是,西太平洋舰队是中国海军的所有家当。

可以说,如果这场海战打输了,中国海军将丧失迅速击败日本海军的希望,甚至会因此失去打赢这场战争的希望。

冯承乾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场胜利,而是一场完胜。

因为西太平洋舰队还没有发回战报,所以冯承乾也未免有点担心。

在冯承乾看来,随着日本海军覆灭,除非美国当局打算放弃主宰战后世界的机会,不然就会加快参战的步伐。

说得简单一些,此次大战之后,绝对不会出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局面。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美国之所以能够以协约国集团成员身份获得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平起平坐的地位,甚至能够让英国的海权得到承认,除了德意志第二帝国也在战争中遭受了惨重损失之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即轴心国集团的另外两个主要成员,即奥匈帝国与奥斯曼帝国都在大战结束前分崩离析,德意志第二帝国是轴心国集团中仅存的一个大国,也就难以在柏林和会上压制住美国。

显然,现在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在同盟国集团中,除了德意志第二帝国之外,还有国力同样强大的中国。如果以综合国力为准,并且加大资源、人口、国土面积等要素的分量,那么中国的综合国力甚至在德意志第二帝国之上。别的不说,中国有四亿人口,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已有近两亿的城市居民,以及一支规模在亿级的产业工人大军,而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人口总量多没有中国工人的数量多。

事实上,当时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亿级工人的国家。

虽然在大战爆发前,中国的工业生产效率不如其他强国,而且工业劳动力所占比例也低了许多,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在大战期间,中国恐怕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不会出现劳动力欠缺的国家。

要知道,即便是美国,在大战期间也没有足够的劳动力。

谁都能想到,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联手打败了所有敌对国家之后,绝对不会允许美国染指战后的国际秩序。甚至可以说,如果美国依然像仿效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做法,那么中德肯定会向美国宣战。

显然,美国不可能在不流血的情况下,成为战后的主要国家。

事实上,这也是美国国内精英人士的普遍认识。

大战爆发前,美国当局就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识,即在不参战的情况下,美国很有可能在战后被边缘化。也就是说,不管是英法日俄集团、还是中德意集团打赢了这场战争,美国只要置身事外,就不可能在战后获得太大的发言权,甚至会在国际秩序重组的时候,被排挤在外。

美国能够接受这样的结果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

虽然美国在国土面积、人口数量与资源多寡上,足以让绝大部分国家羡慕,而且其地缘环境更是优越到了极至,但是在实现了工业化之后,美国根本不可能完全依靠本国力量发展壮大。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认识到了这一点,即只有融入世界并且掌握全球话语权,美国才能获得足够的发展空间。

显然,美国与其他强国的矛盾不可能避免。

这就要求,美国得把握住机会,在必要的时候做必要的事情。

根据战后解密的一些文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威尔逊总统就在向接任者移交权力的时候提到,美国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在第一时间参战,从而丧失了主导战后世界秩序的机会。

显然,罗斯福肯定看过这份“总统备忘录”。

正如在第一世界大战爆发前,冯承乾仿佛警告德皇腓特烈三世,不要对英国保持中立抱任何幻想一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也不要对美国置身事外抱任何幻想,美国肯定会参与这场战争。

区别只是,美国以什么身份参战。

如果美国只是一个普通国家,那么可以肯定的说,美国会以同盟国成员身份参战,与中德分享战后利益。

问题是,美国不是普通国家。

要知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美国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而且这个桂冠戴了数十年之久,从未受到过威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美国的工业实力几乎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两倍。如果以纯工业生产数据计算,美国在一九三九年的工业产值相当于中德之和。

这意味着什么?

如果美国加入同盟国集团,因为参战时间晚,而且在各方面都与中德存在矛盾,显然只能获得第三把交椅。

也就是说,美国以同盟国集团成员身份参战,获得的利益非常有限。

只有以轴心国集团成员身份参战,并且打赢这场战争,美国才能成为世界霸主,所获利益也才能最大化。

可以说,在这个问题上,美国没有回旋余地。

当然,在政治、外交与军事关系上,美国也不可能以同盟国集团成员身份参战,毕竟美国一直把中德视为主要敌人。

一九四零年十一月初,在党内高级会议上,冯承乾就一针见血的指出,任何指望美国保持中立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而且是有害的,美国肯定会参战,而且肯定会尽快参战,必须在思想与物质上都做好与美国决战的准备工作。

落实到军事层面上,这就要求中国在美国参战的时候,尽可能的保存军事力量,特别是海军舰队。

要知道,中美战争的主战场在太平洋上,海军依然是绝对主力。

甚至可以说,决定中美战争胜败的就是海军。

问题是,中国海军本来就不如美国海军。即便到一九四一年,在第二批三艘“秦始皇”级舰队航母服役之后,中国海军也只有六艘舰队航母与一艘小型航母,而美国海军在大战爆发前就有六艘舰队航母与一艘小型航母。也就是说,如果在对日战争中,中国海军遭受了惨重损失,那么在美国参战的时候,就无法掌握主动权,也就很有可能被美国海军压着打,从而战败。

事实上,这也是冯承乾一直关注的问题。

所幸的是,鲁志刚与李向龙没有让他失望。

十月十二日,西太平洋舰队发回消息,已经顺利完成了对硫黄岛的轰炸行动,舰队正在向西南方向撤退,而登陆行动将在十三日开始。更重要的是,电报中提到,没有损失一艘战舰。

到此,冯承乾才算真正放下心来。

虽然西太平洋舰队暂时不会返航,但是日本联合舰队已经丧失作战能力,而美国的太平洋舰队还在珍珠港。也就是说,短期内,没有什么可以对西太平洋舰队构成致命威胁,也就没有必要担心什么了。如果陆战队攻打硫黄岛的作战行动顺风顺水,西太平洋舰队还能提前几天返航。

在回电中,冯承乾格外提醒了鲁志刚,得重视反潜。

虽然联合舰队已经战败,但是日本海军有不少的潜艇,因此接下来,反潜的重要性超过了防空。

十三日,冯承乾回到北京。

按照他与吴铁生商定好的战略计划,在击败了联合舰队之后,海军将继续对日本实施全面战略封锁,陆军则要为登陆日本本土做准备。当然,在此之前,陆军得消灭釜山地区的日军。

事实上,登陆日本本土,与海军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或者说与舰队没有多大关系。

别忘了,琉球王国已经独立,而且是中国的友好国家,此外日本还把奄美诸岛割让给了中国。如此一来,中国陆军不但可以从朝鲜南下、跨过朝鲜海峡登陆日本本土,也可以从奄美诸岛北上攻打九州岛。在这两个方向上,海军的主要任务都是为陆军提供运输服务,并不需要动用舰队。

问题是,现在攻打日本本土合适吗?

冯承乾有种不太好的预感,这就是美国很有可能以中国攻打日本本土为由参战,或者在此之前参战。

果真如此的话,攻打日本本土,就不是件好事了。

要知道,这肯定会牵制住大量兵力,而且会消耗巨大的军事力量,从而使中国军队难以在与美军作战时投入足够多的兵力。

最好的结果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说白了,就是在不攻打日本本土的情况下让日本投降。

问题是,如何才能让日本投降呢?

虽然冯承乾对此并不抱太大的希望,毕竟他非常了解日本,深知这个狭隘的民族不到灭亡的时刻是不会投降的,但是冯承乾更加清楚,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应该尽力去争取。

第540章 兵败如山倒第26章 热身活动第313章 用行动证明第292章 高下立见第57章 钱第389章 孤注一掷第44章 新兴强国第613章 反差第12章 追踪第215章 急功近利第45章 特立独行第159章 主动权第176章 生或死第74章 各打各的第56章 代言人第439章 木已成舟第467章 主动应战第73章 别无选择第54章 备战第91章 栋梁之才第259章 保守与积极第144章 穷途末路第95章 情报天才第296章 上帝的节日第50章 谁去谁留第91章 栋梁之才第225章 恰到好处第44章 你追我赶第35章 雪中送炭第501章 不堪用第205章 战争需求第552章 提前部署第553章 众口纷纭第122章 投降第129章 意义第65章 帝国的立场第40章 扩军第439章 木已成舟第26章 热身活动第377章 好与坏第101章 初生牛犊第140章 有心无力第629章 反睦成仇第167章 前奏第601章 威胁第132章 时机第136章 未雨绸缪第11章 越境第562章 顽抗第190章 狂热时代第230章 尝试第58章 急流勇退第143章 赶赴战场第491章 得不偿失第559章 关键二十四小时第104章 倾国豪赌第100章 拖家带口第395章 争取第164章 围歼残敌第609章 国防部第217章 无能为力第331章 支援乏力第36章 狼子野心第624章 推波助澜第435章 乱中出错第13章 恐惧的滋味第161章 胜利第530章 避重就轻第74章 各打各的第235章 中流砥柱第177章 紧急行动第12章 皇帝的回报第160章 营救行动第345章 下一个目标第234章 强大的外表第175章 好消息第252章 各有所获第238章 功亏一篑第92章 快马加鞭第111章 战略失误第464章 老友相见第463章 转战大西洋第26章 只进不退第40章 扩军第233章 生不逢时第129章 意义第3章 铁打的军营第114章 波涛再起第122章 决战在即第374章 一意孤行第157章 最后任务第19章 事在人为第405章 牺牲第1章 当务之急第34章 战争之门第111章 突防第10章 利益同盟第612章 决裂第33章 远东起火第411章 出兵大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