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轰炸机贸易

战后,几乎所有人多高度评价了这次的“轰炸机贸易”。

在很多人看来,“轰炸机贸易”还直接决定了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战后世界秩序中的地位。

大战爆发前,甚至在大战初期,德意志第二帝国一直在中德关系中起主导地位,很多时候中国甚至得看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脸色办事。比如,在中日朝鲜半岛战争中,中国就不得不在德意志第二帝国出面之后,降低了停战条件,让曰本保存了很强的实力。又比如,在对俄宣战问题上,中国也不得不做出让步,在一九四一年、也就是还没有完全击败曰本的情况下就踏上了大陆战场。

只是,这种局面没有持续到战后,在战后后期就发生了转变。

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这场大战中,中国爆发出来的战争潜力,远远强于德意志第二帝国。

“轰炸机贸易”可以看成是中德关系转型的缩影。

要知道,在此之前,中国一直是“受益国”,即在中德的军事合作中,中国主要从德意志第二帝国获得援助,而德意志第二帝国对中国却没有太多的需求。可以说,这种主次关系在各个层面上都得到了明确体现,不管是战斗机、还是坦克、乃至战舰,德意志第二帝国都是技术输出国。

“轰炸机贸易”,改变了这种关系。

这是二十多年来,除了为德意志第二帝国提供舰队航母的设计图纸之外,中国第一次输出先进军事技术。

从技术角度讲,如何评价这次军火贸易都不为过。

只是,“轰炸机贸易”的主要价值,还不在军事技术层面上,而是在中德两国的战略关系上。

说白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第一次有求于中国。

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中国提供的轰炸机,德意志第二帝国肯定不可能在欧洲战场上迅速取胜,甚至有可能战败。

在战略层面上,“轰炸机贸易”直接左右了欧洲战局。

当然,最大的受害国就是英国。

只是,很多人忽略了“轰炸机贸易”产生的长远影响。

这就是,在这笔贸易中,德意志第二帝国欠下了一笔在战后都难以还清的债务,而中国是这笔债务的债主。

到大战结束的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从中国进口了七千架“金鹰”式轰炸机,以及数千架其他型号的轰炸机,总金额相当于一千四百吨黄金,而德意志第二帝国到战争结束时的黄金储量不到一千吨。结果就是,在决定战后秩序的时候,中德间的债务关系成为了最主要的因素。

说得简单一点,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欠下了巨额战争债务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办法在决定战后国际秩序的时候与中国对着干。要知道,只需要提出让德意志第二帝国偿还欠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经济就将崩溃。虽然在战争结束之后,考虑到中德间的长期友谊,以及中德友谊对世界和平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冯承乾力主放弃所有对德债务,而且最终也减免了百分之八十的欠债,但是德意志第二帝国依然不可避免的成为了中德同盟中的配角,把世界头号强国的交椅让给了中国。

当然,这些都是大战结束之后的事情了。

在大战期间,“轰炸机贸易”的最大影响,是让德意志第二帝国在专注于德俄战场的同时能够继续轰炸英国。

虽然第一批轰炸机直到一九四一年十月才交付给德意志第二帝国,不是中国飞机制造厂的产能有限,而是直到这个时候,德军才扫荡了整个乌克兰,推进到高加索地区,占领了当地的几座大型机场,“金鹰”也才能在不降落加油的情况下,由中国西北直飞高加索。但是在此之前,帝国空军已经没有什么好顾虑的了,也再也不用为轰炸机不够用发愁,对英轰炸并没中断。

当然,在“金鹰”交付之前,帝国空军轰炸英国的行动肯定有所减弱。

从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开始,也就是帝国空军接收了第二批一百架“金鹰”、重型轰炸机群的规模增加到两百架之后,对英轰炸行动开始加强,在一九四二年一月就达到了一万三千架次。

这是个什么概念?

在一九四零年一月,也就是德皇下令轰炸英国本土、帝国空军的出动率达到最高峰的时候,月出动量也只有一万架次左右。

当然,还有轰炸质量上的差别。

在此之前,帝国空军的主力是ju-88a这类的双发中型轰炸机,每架次的投弹量在两吨到三吨之间,而“金鹰”即便从帝国本土机场起飞,去轰炸英国北部地区的城镇,也能携带五吨以上的炸弹,如果轰炸英国南部地区与泰晤士河沿岸地区的城镇,载弹量还能提高到六吨以上。

从载弹量上看,“金鹰”足以与b-17、“兰开斯特”这类大战初期的重型轰炸机媲美。

更重要的是,“金鹰”有极强的自卫能力。

当时,西飞在设计“金鹰”的时候,就已经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一些b-17的设计图纸,对这种轰炸机有了足够多的了解,因此“金鹰”在很多方面,都与b-17很相似,甚至被很多人认为是b-17的翻版。

在自卫火力上,“金鹰”不但不比b-17差,甚至还要强一些。

主要就是,“金鹰”用二十毫米机关炮取代了重机枪,分别在机首、机尾、背部、腹部与机翼后方的机身两侧配备了七门机关炮,其中背部与腹部是双联装炮塔,自卫火力远超当时任何一种重型轰炸机。实战证明,二十毫米机关炮在对付前来拦截的战斗机时,比零点五英寸重机枪更加关用。在对付“喷火”式战斗机的时候,两到三发二十毫米炮弹就能让战斗机粉身碎骨,而零点五英寸机枪弹至少需要十多发。当时,德军的一些战斗机甚至在中弹二十多发之后,依然返回了机场。

如此强悍的自卫火力,让“金鹰”能在没有护航战斗机掩护的情况下执行轰炸任务。

虽然实战证明,有没有护航战斗机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但是在德军暂时没有航程足够大的战斗机之前,“金鹰”执行轰炸任务时的损失率远低于其他任何一种轰炸机,从而使更多的德军飞行员能够安全返航。

事实上,在一九四二年三月份之前,在德意志第二帝国空军中驾驶“金鹰”的全是中国空军的飞行员。直到第一批德意志第二帝国空军的飞行员完成培训之后,中国空军的飞行员才陆续回国。

到一九四二年中期,帝国空军中的“金鹰”轰炸机已经超过了一千架。

对英国来说,这意味着灾难即将降临。

通过一年多的轰炸,帝国空军总结出了很多有用的经验。比如,轰炸机在白天执行轰炸任务的损失率不会比夜间高多少,而轰炸效率却要高得多。又比如,护航战斗机不是越多越好,而且伴随护航不是最佳的护航战术,护航战斗机的数量为轰炸机的三分之一时,护航效率最高,而最有效的护航战术是让护航战斗机前出,主动驱逐敌人的防空战斗机,为轰炸机群开辟安全航道。再比如,适当的干扰英国本土防空雷达,能够大幅度提高轰炸机群的突防成功率,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轰炸机群前方安排几架携带铂条干扰弹的轰炸机,在飞行航线上撒布干扰铂条。

越打越强的帝国空军,终于找到了摧毁英国的正确手段。

当然,谁也不能否认“金鹰”轰炸机起到的关键作用。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这种重型轰炸机,帝国空军根本不可能总结出那么多的经验。没有物质基础,即便有再好的战术,也是空谈。

有趣的是,帝国空军也在这个时候回报了中国空军。

说得简单一些,帝国空军在轰炸英国的行动中总结出来的经验,都被中国空军用来轰炸曰本。

事实上,中国空军向帝国空军学习,还在“轰炸机贸易”之前。

一九四零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中国空军开始轰炸曰本本土。与帝国空军在轰炸英国本土时遇到的问题一样,中国空军也没有重型轰炸机,只能让双发中型轰炸机担纲,也就得充分借鉴帝国空军的经验教训。

当时,中国空军最深刻的认识就是为轰炸机群提供护航掩护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可以说,正是考虑到护航的重要性,冯承乾才主张把轰炸曰本本土的时间推迟到一九四一年初。主要就是,需要足够多的时间在朝鲜半岛南部、以及琉球群岛与奄美诸岛上修建专供护航战斗机使用的前沿机场。

也正是因为吸取了帝国空军的教训,所以中国空军在对日轰炸中,表现出了比帝国空军更加强大的打击力量。甚至可以说,正在中国空军在轰炸曰本本土上取得的重大成功,让曰本不得不在一九四一年无条件投降。

显然,中德的军事合作,给双方都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

第338章 进军威克岛第41章 开天辟地第163章 外交努力第534章 功败垂成第196章 新式武器第310章 勇猛精神第361章 强行出征第37章 看热闹第336章 胜利在望第612章 决裂第89章 和平的希望第265章 殊途同归第10章 海军起航第202章 防范与控制第400章 两害相权第168章 偃旗息鼓第411章 出兵大西洋第197章 战乱之地第97章 秘密潜入第354章 知难而退第30章 偷袭第149章 错过的机会第468章 风暴海洋第290章 严重误判第203章 势在必行第9章 奇迹第317章 大胆行动第97章 秘密潜入第41章 载誉而归第417章 盲目乐观第176章 生或死第55章 人生目标第32章 立场第23章 最后的阵地第396章 一再推迟第56章 代言人第408章 最后的机会第123章 主动出击第147章 最后机会第349章 倒下的巨人第175章 夜战第146章 主动权易手第71章 下基层第95章 偶然遭遇第156章 战略侦察机第156章 战略侦察机第153章 求生的本能第236章 奇袭与反奇袭第66章 主考官第187章 优势第28章 皇储给力第404章 毁灭之路第561章 更多选择第32章 总统特权第196章 新式武器第213章 难以揣摩第220章 致命缺陷第38章 大东沟第120章 困兽犹斗第151章 箭已离弦第377章 好与坏第17章 战略大师第567章 默默无闻第405章 牺牲第146章 大使第341章 进攻开始第310章 勇猛精神第456章 军事冒险第430章 守株待兔第47章 摩洛哥危机第25章 死有其所第571章 措手不及第22章 赴死之地第469章 勉力为之第317章 大胆行动第367章 进退两难第139章 转折点第54章 最后的和平第151章 自我牺牲第120章 紧要关头第126章 得手第466章 蜂拥而来第62章 搭档第34章 厉害关系第80章 全速北上第131章 美国参战第8章 帝国时代第160章 觉悟第113章 高瞻远瞩第145章 与蛇共舞第66章 灭顶之灾第3章 帝国之路第369章 祸起萧墙第62章 胜负未定第378章 觉悟第34章 战争之门第426章 稳步推进第455章 死战难免第11章 越境第243章 消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