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胜券在握

收到报告的时候,鲁志刚有点惊讶,主要是他没有想到,这么快就遭遇了联合舰队。

从遭遇的地点、以及雷达测得的联合舰队的航向来看,联合舰队离开大阪湾之后,一直在向东南航行。此外,如果联合舰队是在入夜后离开了大阪湾,那么就一直在以三十节以上的速度航行。

显然,这让鲁志刚感到非常意外。

原因很简单,“雾岛”号战列舰在经过了两次现代化改装之后,最高航速已经降低到二十八节,根本不可能超过三十节。

“雾岛”号的航速超过三十节,只有一种可能,即轻载出海。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减少燃油、弹药、淡水、食品等携带量,把排水量降下去,从而提高航速。

理论上,如果“雾岛”号能把排水量降到二万八千吨以内,航速就能达到三十节。

问题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减少弹药携带量、特别是主炮弹药携带量,那么最多只能搭载一千五百吨燃油。

这是个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雾岛”号只能以最高速度持续航行不到二十个小时,或者以巡航速度航行二千四百海里。

如果联合舰队在夜间离开大阪湾,而且全速航行,那么在天亮后不久,“雾岛”号就将烧光所有燃油。

显然,这样的行动毫无意义。

除非,山本五十六已经知道西太平洋舰队机动到了大阪湾附近,主动率领联合舰队前来决战。

问题是,有这样的可能吗?

虽然鲁志刚也知道,在夜间决战,对联合舰队相对有利,因为西太平洋舰队的三艘航母都无法在夜间作战,但是联合舰队只有一艘战列舰,其余的全是巡洋舰,哪怕有数量众多的重巡洋舰,也比不上西太平洋舰队。别忘了,西太平洋舰队除了拥有三艘航母与三艘快速战列舰,还拥有三艘大型巡洋舰与六艘防空巡洋舰。也就是说,即便把航母排除在外,西太平洋舰队的战斗力也远超联合舰队。

只是,还有更加合理的解释吗?

鲁志刚想不出来,所幸的是,也不需要他去想。

现实就摆在面前,联合舰队杀了出来,而且在战斗打响之后,没有全速后撤,而是转向进入了交战状态。

很快,雷达就探测到,联合舰队里只有六艘大型战舰。

这与情报有些出入,因为根据之前获得的消息,联合舰队里有十多艘大型战舰,除了战列舰之外,还有十艘左右的重巡洋舰。

鲁志刚并没意识到,雷达并非绝对靠得住。

受技术限制,当时的雷达无法测量目标的航速,只能根据两次探测获得的结果,大致推算出目标的航向。此外,在雷达屏幕上,战列舰与重巡洋舰的信号反射强度相差无几,很难准确辨别。要等到雷达技术成熟,特别是把多普勒效应利用上之后,雷达才能测速,并且辨别出战列舰与重巡洋舰。

也就是说,当时鲁志刚并不知道,他面对的只是六艘重巡洋舰。

所幸的是,这没有造成恶劣后果。

距离缩短到一万八千米左右,鲁志刚指挥的六艘战舰率先开火。

此时,六艘日舰依然在向东南方向航行,而且航速在三十节以上。

前几轮炮击没有取得实际战果,却带来了一个非常意外的收获,即通过日舰反击,鲁志刚做出了准确判断。

遭遇的不是联合舰队主力,而是六艘重巡洋舰。

通过敌舰的反击,特别是炮弹爆炸产生的现象,就能判断出敌舰主炮口径,从而判断出敌舰的类别。

显然,战列舰上没有八英寸副炮。

配备八英寸舰炮的,只有重巡洋舰。

鲁志刚首先想到的,就是联合舰队的主力去哪了?

准确的说,“雾岛”号去哪了?

由此,鲁志刚也推翻了之前做出的判断,即“雾岛”号没有轻载出海,因此航速不可能超过二十八节。

这样一来,“雾岛”号就跟不上那几艘速度较快的重巡洋舰。

显然,“雾岛”号在重巡洋舰编队后方。

鲁志刚没有迟疑,也没有感到担忧。不管怎么说,优势在他手上,而且离天亮还有五个多小时呢。

一点过十分,旗舰“山东”号首开战果。

虽然与昼间炮战相比,“山东”号在夜间的表现差了许多,打到第十一轮,才击中了六艘重巡洋舰中的首舰,但是与交战对手、以及后面的五艘友舰相比,“山东”号的表现已经非常出色了。

要知道,此时的交战距离在一万七千米以上,而且航速超过了二十四节。

更重要的是,这是中国海军主力舰第一次完全依靠雷达进行炮战。

虽然在夜战中,炮手还可以利用大功率探照灯、以及敌舰的炮口闪光进行测距,但是在雷达、特别是炮瞄雷达研制成功之后,中国海军放弃了这两种原始的夜战战术,只在主力舰上保留了备用的探照灯。更重要的是,主力舰的炮手都进行了严格的训练,要求必须完全依靠雷达提供的数据开火。

也就是说,炮手根本看不到敌舰,只能根据枪炮长提供的炮击数据开火。

当时,炮手甚至无法知道是否命中了敌舰,如果夜间能见度过低,比如没有月光,连主桅杆顶上的了望员都看不清楚炮弹的落点,仍然得依靠雷达来测量落点误差,然后由枪炮长调整瞄准参数。

如此一来,一艘战舰只能对付一个目标。

准确的说,是战舰上的所有火炮都由同一个人指挥,也就只能对付一个目标。

这么做,也有一个好处,即单次齐射的火力密度大大提高。虽然在昼间炮战中,也可以由枪炮长同时指挥所有火炮,但是一般情况下,都是由各炮塔的炮长,根据主瞄准仪提供的数据单独瞄准目标,并且单独开火。如此一来,像“山东”号这样的主力舰,四座炮塔的开火时间就不可能整齐划一,总会有一些误差,从而导致单次齐射时,八枚炮弹的弹道并非完全一致。

“山东”号能够拔得头筹,还有一个原因。

这就是,“山东”号最先修复,也最先安装炮瞄雷达,并且最先进行训练,因此训练时间最长。

在从回海军战斗序列之前,“山东”号就进行了近二十天的跑术训练。

随后,“山东”号还与两艘姊妹舰一同训练了将近一个月,而其中的跑术训练,主要就是夜战科目。

被“山东”号击中的是“妙高”号重巡洋舰。

对于这艘满载排水量只有一万余吨的重巡洋舰来说,“山东”号打出的三百八十毫米穿甲弹的威力未免显得有些过头了。这枚能够打穿四百八十毫米装甲的穿甲弹在击中“妙高”号之后,径直穿透了整个舰桥,然后在战舰右侧的海面下爆炸,除了引燃了舰桥内的一些易燃物品,以及打死了舰桥内的十多名官兵之外,没有造成更大的破坏。如果这枚穿甲弹在舰桥内爆炸,结果肯定不一样。

“妙高”号躲过了一劫,紧随其后的“足柄”号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一点十四分,在第十四次齐射中,“山西”号收获了第一个战果,一枚三百八十毫米穿甲弹落在了“足柄”号左舷外大约五米处的海面上,在进入海面下后,弹道发生改变,穿甲弹撞上了“足柄”号左舷舰体,命中点在水线下大约三米处。只是,穿甲弹的威力确实大得过头了一些。在穿透了“足柄”号的侧舷装甲带之后,又贯穿了三道纵向舱壁,才在“足柄”号的舰体内爆炸。

毫无疑问,这是致命一击。

虽然爆炸点远离锅炉舱、轮机舱、弹药库、油库等要害部位,但是十多公斤的猛炸药的威力释放出来后,“足柄”号依然在劫难逃。爆炸后,“足柄”号的舰体左侧被撕开了一道长近十米、宽近四米的大窟窿,而且有四道纵向水密舱壁与五道横向隔壁被炸坏,导致舰体中部严重进水。

即便舰体没有被炸断,“足柄”号也在劫难逃。

原因很简单,进水区域的总进水量已经超过了最大允许进水量,即便其他其余的水密性保持完好,“足柄”号也会沉没。

显然,重巡洋舰永远也扮演不了“次主力舰”的角色。

在与主力舰交战的时候,重巡洋舰根本没有生存机会。

事实上,重巡洋舰上的八英寸舰炮也不可能对主力舰构成实质性威胁。

只是,在这场海战中,日本海军的六艘重巡洋舰根本没有机会证明这一点,因为对这六艘没有雷达的重巡洋舰来说,一万七千米的交战距离,以及高达二十四节的交战速度,都超过了其基本能力。

要知道,即便是功率最大的探照灯,作用距离也不会超过一万二千米。

在以往的夜间海战中,要在超过一万二千米的距离上瞄准敌舰,唯一的办法就是根据敌舰的炮口闪光来确定瞄准点。

显然,鲁志刚也知道这一点,也就没有给日舰半点机会。

在他的指挥下,六艘战舰的炮击速度都不快,平均每分钟一次齐射,而且在齐射之间战舰得调整航向与航速。说得简单一些,如果日舰根据炮口闪光瞄准中国战舰,就根本不可能击中中国战舰。

第626章 厚积薄发第86章 相互妥协第445章 两洋咽喉第306章 最后的决定第14章 海军之父第132章 转折点第497章 苦战第96章 突来的战斗第473章 全体出动第38章 战略目标第570章 大举进攻第559章 关键二十四小时第428章 大兵压境第283章 离经叛道第1章 新皇登基第19章 送上门来第282章 临阵磨枪第102章 反客为主第56章 利令智昏第93章 各有千秋第141章 巨大代价第313章 用行动证明第97章 血战蔚山第551章 万事俱备第192章 拖延战略第41章 如释重负第370章 适得其反第522章 精确轰炸第58章 时机第85章 阴差阳错第516章 转向西进第62章 胜负未定第611章 肢解俄国第160章 余热第118章 急流勇退第493章 变幻莫测第175章 夜战第66章 灭顶之灾第40章 扩军第430章 守株待兔第26章 只进不退第260章 动力之源第274章 取舍两难第209章 排兵布阵第75章 出发第46章 临危不乱第312章 撤军第192章 拖延战略第404章 毁灭之路第480章 钩心斗角第602章 首脑会晤第281章 潜艇警戒线第165章 所作所为第66章 灭顶之灾第306章 最后的决定第354章 知难而退第553章 众口纷纭第41章 开天辟地第523章 轰炸与封锁第405章 牺牲第252章 各有所获第471章 耐心等待第70章 圈套第573章 出其不意第58章 急流勇退第78章 不得不战第9章 深入基层第68章 再接再厉第102章 覆灭第288章 水落石出第248章 风雨欲来第90章 青出于蓝第308章 好景不长第534章 功败垂成第82章 亲自上阵第247章 意料之外第369章 祸起萧墙第24章 末途绝路第243章 无的放矢第160章 觉悟第70章 目标出现第371章 等待时机第10章 海军起航第324章 尖端技术第568章 登陆成功第458章 激战第459章 强攻第113章 高瞻远瞩第211章 火药桶第136章 曲线救国第245章 错误连连第30章 以质为本第52章 同盟轴心第224章 险象环生第100章 拖家带口第18章 委曲求全第52章 奋战到底第197章 利器第154章 致命缺陷第104章 战略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