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技术投入

在一八九三年,一百八十万帝国马克是很大一笔钱。

虽然冯承乾早就想好该如何花掉这笔钱,但是等他着手安排的时候,才发现一百八十万帝国马克根本不够分配。

从海军出发,最重要的技术有三项,即蒸汽轮机、大口径长身管火炮与装甲钢。

只是,冯承乾不能只考虑海军。

做为陆权国家,帝国海军的根本还是在陆军上,即陆军打败了,帝国海军照样没有取胜的基础。

为此,冯承乾必须考虑得更加全面一些。

那么,哪些是关键技术呢?

冯承乾关注的不是枪炮、不是战车、也不是战舰,而是当时还不为众人熟知的一项重大的发明:内燃机。

最初,冯承乾有过更加宏伟的想法,比如发展空中力量。

要知道,在十九世纪末,虽然气球已经诞生,但是依靠空气动力飞上蓝天依然是人类的梦想。

冯承乾非常清楚,内燃机将成为人类飞翔的第一步。

有了内燃机,制造飞机就不是难事。

只是,在深入了解了这个时代的技术情况之后,冯承乾果断的放弃了制造飞机、乃至建造航母的想法。

有了内燃机,不等于有了飞机。

冯承乾知道内燃机很重要,是人类动力技术的重大进步,可是他并不了解内燃机,甚至不清楚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原因很简单,在冯承乾的那个时代,内燃机早就淘汰了,而且飞行器也不再依靠机翼产生的升力。他掌握的知识,根本无法制造出飞机,还是得依靠这个时代的工程师与科学家。

问题就在这里。

在深入调查后,冯承乾不得不承认,别说德意志第二帝国,即便放眼全球,也没有哪个工程师与科学家能造出飞机。

技术进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冯承乾再急也急不来。

以冯承乾对历史的了解,内燃机绝对是十九世纪末最为重要的发明之一,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技术进步。

一八九三年初,冯承乾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二十万帝国马克,成立“帝国科技进步奖励与扶持基金”,专门面向各种各样的科学发明,为那些缺乏资金的工程师与发明家提供经济上的帮助。

让冯承乾没想到的是,此举获得了帝国工业界的巨大赞誉。

这次,找上门来的依然是那个主张修建中东铁路的企业家。

卡尔登门拜访,并没让冯承乾感到惊奇。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人类文明进入工业时代之后的第一次科技革命,而推动科技革命的正是逐利的资本家。

“卡尔先生的意思是……”

“伯爵成立科技基金,正合我们的意思,只是伯爵一个人难免有点吃力,”卡尔稍微停顿了一下,笑着说道,“所以我的意思是,如果伯爵不反对,我可以联系其他企业家,为该基金捐资。”

“你们肯捐献是好事,只是没有这么简单吧?”

“伯爵是个爽快人,那我也不再拐弯抹角。”卡尔又停顿了一下,似乎在观察冯承乾的神色是否发生了变化。“我们是企业家,也是商人,肯投入、自然是为了得到回报。我的意思是,基金扶持的研究项目取得的成果应该由投资人分享,而不是由某家企业、或者某个机构掌握。”

“这也是我的想法。”冯承乾笑了笑,没有表露出心里的想法。

“只是,伯爵有没有想过,如此巨大的投入如何持续下去?”

“卡尔先生专程来找我,就是为了说这件事?”冯承乾又笑了笑,把卡尔来访的意图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科研投资肯定巨大,而且十笔投资有一笔能够收到回报就很不错了。巨大的投资,意味着巨大的收获。哪怕只有十分之一的回报,也能够带来极为丰厚的利益,而卡尔等企业家在乎的就是这些利益。

卡尔的意图,绝对不是让技术共享,而是要通过科技基金控制技术。

“看来,伯爵已经明白了我的意思,那我也不妨把话说得更明白一些。”卡尔是个聪明人,自然听出了冯承乾的言外之意。“成立科技基金,帮助帝国发展科技力量,是非常长远的想法,可是需要十分巨大的投入,一时的热情成不了大事,帝国政府也不可能每年都花这么多钱资助科研。我的意思是,可以借此机会成立一个集团,采用谁投入谁获益的办法,鼓励企业家投资。”

“说到底,还是在为自己着想。”

卡尔的眉头跳了几下,大概是被冯承乾一语戳穿了,有点尴尬。

“为自己着想没有错,只要不与帝国的利益发生冲突就行了。”冯承乾笑了笑,“我会认真考虑你的建议,然后给你一个明确的答复。卡尔先生必须得谅解,我的首要职责是为皇帝陛下效力。”

“伯爵能为帝国、为陛下考虑,肯定会做出选择。”

冯承乾没有再说什么,让施密特把卡尔送了出去。

显然,卡尔是帝国工业界的代言人,通过科技基金,肯定能为众多的帝国企业家带来巨大的好处。

事实上,卡尔不来,冯承乾也会主动找帝国工业界的巨子。

至少,他知道几个非常有名的帝国企业家,比如生产出第一台汽车的本茨、开创了电气公司的西门子,还有梅塞斯米特、蔡斯等等。如果能够给予这些企业家有力帮助,肯定能助他们获得更大的成就。

结识这些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企业家,对冯承乾的宏伟理想也大有帮助。

当然,冯承乾也有所担心,即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资本家联合起来之后,会不会成为一股不受控制的力量。

如果是,必然会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

为了追求利益,资本家会不择手段的发动战争,最终肯定会把德意志第二帝国推向毁灭的深渊。

对此,冯承乾有极为深刻的认识,因为在他的那个时代,“末日战争”就是由追逐利益的资本家引发的,最终毁灭了整个人类文明,也使冯承乾成为唯一的幸存者,来到了这个时代。

要利用企业家,而不能被企业家利用。

卡尔找上门来的时候,冯承乾还没有想到完全之策,也就没有表明立场,只给出了一个含糊的答复。

想来想去,冯承乾决定暂时搁置此事。

原因很简单,他的影响力还不够大,不足以让帝国的企业家听他的指挥,而让俾斯麦出面只会把事情搞砸。

用掉二十万,还剩下一百六十万帝国马克。

这些钱,冯承乾也早有安排。

相对而言,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科技水平比英法等老牌帝国差得多。比如在冯承乾熟知的历史中,德意志第二帝国制造出蒸汽轮机的时间比英国晚了十年左右,甚至比法国都晚了好几年。

对帝国来说,这既是坏事,也是好事。

坏的一面,自然是在基础科技领域,帝国远不如对手,因此冯承乾拿出二十万帝国马克成立了科技扶持基金。

好的一面,就是做为后起者,帝国能够向其他国家借鉴经验,避免走弯路。

为此,冯承乾决定直接从其他国家引进先进技术。

利用英德关系还没有坏到兵戎相见的地步,冯承乾把重点放在了英国,即花重金从英国引进一些先进技术。

至于要买哪些技术,全部由冯承乾决定。

只是,并非所有技术都可以用钱买来。比如像法国这样的敌对国家,就不会把先进技术卖给德意志第二帝国。

为此,冯承乾决定按照腓特烈三世的授意,成立一个秘密机构,专门从帝国窃取技术。

当时,冯承乾最关注的是法国化学家维埃里发明的无烟火药。

经过两年努力,冯承乾安排的特工获得了无烟火药的化学配方,并且从维埃里的实验室里拿到了一些样品。到一八九三年,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几家化工厂已经能够生产这种高性能火药了。

冯承乾没有急着公开这件事情,也没有让化工厂进行量产。

帝国还没有扩军备战,暂时没有必要实施这些专门为战争准备的措施,更没有必要让敌对国立即跟进。

要知道,法军都还没有采用使用无烟火药的弹药呢。

当然,无烟火药只是一个例子。

对帝国海军来说,最关键的技术仍然是蒸汽轮机、长身管大口径火炮与装甲钢,而这也是冯承乾科研投资的重点。

仅在一八九三年,冯承乾就在这三项技术上投入了八十万帝国马克。

只是,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

当时,冯承乾把用于科研的开支分别记在了其他军备项目上,所以外界只知道,帝国加大了对海军的投入,却不知道每年数亿帝国马克的海军军费是怎么花掉的,甚至连俾斯麦都不大清楚。

为此,冯承乾与俾斯麦的关系急转直下。

在俾斯麦看来,冯承乾在帝国海军战争部独断专行,不仅仅是为了帝国海军,而是在谋求更高的地位。

冯承乾没有考虑这么多,在他看来,只要得到德皇的信任就足够了。

第76章 左顾右盼第274章 取舍两难第47章 不怕死第33章 远东起火第348章 非常战术第571章 措手不及第24章 帝国第一舰第593章 寄生经济第125章 参战前谈判第190章 狂热时代第155章 农民军第462章 换位进攻第193章 时代奇迹第208章 唯一的机会第467章 主动应战第47章 风波不歇第556章 冲出海滩第554章 预言城镇第77章 创造机会第382章 坐以待毙第153章 错失良机第489章 截击机第121章 掐准时机第136章 曲线救国第323章 海峡之战第111章 行动结束第35章 逼谈第114章 波涛再起第35章 逼谈第373章 决战在即第356章 舰队回归第76章 左顾右盼第56章 利令智昏第29章 骤起波澜第374章 一意孤行第584章 死胡同第193章 时代奇迹第119章 螳臂当车第561章 更多选择第310章 勇猛精神第46章 临危不乱第22章 赴死之地第10章 无妄之灾第253章 进军澳洲第116章 主动出击第163章 祸不单行第536章 齐头并进第141章 断裂第119章 螳臂当车第569章 前沿部署第191章 大工程第326章 炮击战术第16章 以退为进第136章 未雨绸缪第279章 恍然大悟第102章 覆灭第118章 急流勇退第183章 雨季攻势第104章 倾国豪赌第552章 提前部署第120章 紧要关头第163章 外交努力第161章 超级战巡第38章 战略目标第290章 严重误判第535章 等待时机第226章 越俎代庖第119章 躲藏第171章 振作第553章 众口纷纭第472章 海上鹰眼第321章 迷雾第407章 坐失良机第152章 足迹第202章 防范与控制第9章 被妞泡第140章 有心无力第97章 血战蔚山第11章 主动出击第176章 生或死第323章 海峡之战第26章 只进不退第113章 高瞻远瞩第169章 打压第511章 迎难而上第44章 万不得已第61章 下马威第24章 帝国第一舰第118章 急流勇退第42章 自以为是第81章 内讧第562章 顽抗第36章 丛林求生第74章 侥幸第496章 准备就绪第152章 正面决战第123章 主动出击第628章 战略力量第508章 错误的进军第69章 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