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保守与积极

尼米兹的主张没有得到支持,斯普鲁恩斯在战术上也就无从选择。

事实上,这个时候的战场形势已经相当明朗了。中国军队肯定会攻打新喀里多尼亚,舰队肯定会南下夺取制海权。因为新喀里多尼亚到瓜达尔卡纳尔岛的距离在一千公里左右,超过了战术航空兵的作战范围,所以中国舰队不但要夺取制海权,还得在陆战队登陆前完成火力准备。

也就是说,中国舰队得在岸基航空兵的掩护范围外作战。

对斯普鲁恩斯来说,这将是他击败顾祝同的最后机会,或者说是美国海军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挽回败局的最后机会。

问题是,斯普鲁恩斯有把握住这个机会的资本吗?

虽然“企业”号已经归建,第31舰队又拥有了两艘舰队航母,而且“企业”号在维修期间还进行了全面改建,作战能力与生存能力都有显著提高。最为明显的,就是防空火力大为增强。完成改进后,“企业”号上的高射炮总量达到了一百四十六门,其中一百二十七毫米高射炮十六门、四十毫米高射炮五十六门、二十毫米机关炮七十四门。如果不是上层建筑超重,已经影响到了航母的稳定性,美军还会往“企业”号上安装更多的高射炮。但是斯普鲁恩斯非常清楚,“企业”号再强大,也不过是一艘航母,中国舰队足足有五艘航母,而且每一艘航母的战斗力都不在“企业”号之下。比如“秦始皇”号在修复之后,高射炮总量增加到了一百六十门。且新增了二十四门最新式的八十毫米高射炮。“唐玄宗”号就更加不用说了,其宽大的甲板提供了更多的炮位,高射炮的总量接近两百门,仅一百二十毫米与八十毫米高射炮就多达四十门。

当然,关键还是在航母数量上。

两艘舰队航母,无论如何也无法跟五艘舰队航母相提并论。

即便在标准配制下,中国海军的五艘舰队航母能搭载四百多架舰载机。超常配制的情况下则能搭载五百多架。按照四百架计算,中国舰队在确保舰队防空的前提下,能够出动两支攻击机群,而且还能安排足够多的侦察机。相反,斯普鲁恩斯手里只有两艘舰队航母,在保留了防空战斗机、出动了侦察机之后,剩余的舰载机连组织一次规模足够大的攻击机群都十分勉强。

说白了。在条件均等的情况下,斯普鲁恩斯没有半点胜算。

当然,斯普鲁恩斯非常清楚,在战场上,绝对不会出现条件均等的情况。如果他能够获得有利条件,依然有希望击败中国舰队。

关键就是,如何获得有利条件。

斯普鲁恩斯能够看到的有利条件只有一个,即中国舰队承担了更多的作战任务,因此无法集中使用舰载航空兵,而第31舰队只有一个使命。因此可以在任何情况下集中使用有限的航空兵力。

有了有利条件,还需要把握好时机。

登上旗舰之前,斯普鲁恩斯就意识到,中国舰队很有可能不会急于攻击新喀里多尼亚的美军基地,至少不会急着进行登陆前的火力准备。正常情况下,中国舰队在进入战场后将立即轰炸新喀里多尼亚的美军基地。而且在此期间将得到岸基航空兵、特别是远程轰炸机的支持与协助。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击溃新喀里多尼亚的美军航空兵,消除后顾之忧。随后,中国舰队就会进入隐蔽状态,等待第31舰队前去决战。或者是前出到塔斯曼海,找第31舰队决战。

显然。斯普鲁恩斯觉得中国舰队主动寻求决战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有趣的是,斯普鲁恩斯的这一判断并没得到哈尔西的支持,甚至连尼米兹都觉得,中国舰队主动进攻的可能性不大。

关键就是,中国海军没有理由为了干掉第31舰队而让自己的舰队去冒险。

说白了,在占领了瓜达尔卡纳尔岛之后,中国军队已经在西南太平洋站稳了脚跟,凭借足够明显的兵力优势,足以确保压制住美军,而美军反败为胜的机会几乎为零。中国军队需要做的,只是稳步向前推进,攻占新喀里多尼亚、新赫布里底群岛等毗邻澳洲大陆与新西兰的岛屿。在占领了新喀里多尼亚之后,中国舰队就拥有了在塔斯曼海活动的基础,而且有更大的把握在这片挨着澳洲本土的海域里击败美军舰队。更重要的是,在部署在新喀里多尼亚的岸基航空兵的支持与掩护下,中国舰队在塔斯曼海活动的安全性大幅度提高,美军舰队的活动范围则进一步缩小。此消彼涨之下,中美海军的差距就更加明显了,中国海军几乎可以在毫无悬念的情况下打赢西南太平洋战争。

那么,中国海军有什么理由让舰队去冒险呢?

再说了,西南太平洋只是太平洋的一部分,中国军队打赢了西南太平洋战争,不等于打赢了太平洋战争。接下来,中国军队还得攻打夏威夷群岛,在更加广袤的中太平洋上,舰队的价值更加巨大。虽然中国海军的条件更加充裕一些,“唐太宗”级的前三艘已经服役,后三艘也即将建成,而美国海军的“埃塞克斯”级还没有一艘下水,但是在两批“唐太宗”级之后,中国海军也要等到一九四四年底,才有希望获得新的舰队航母,除掉已经损失的一艘舰队航母,到一九四四年底,中国海军可用的舰队航母最多只有十一艘,而且不可能全部用在太平洋战场上。

也就是说,如果中国军队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的作战行动格外顺利,那么到进攻夏威夷群岛的时候,中国海军可以动用的舰队航母肯定在十艘以内。如果把舰队航母的大修周期算进去的话,恐怕就只有五艘左右了。

要知道,自美国参战之后,中国海军现役的舰队航母,除了在受创后维修之外,没有一艘进行过定期大修。在正常情况下,舰队航母服役三到五年,就需要进行一次大修,整个服役期间需要进行五次左右的大修。虽然战时不同于平时,为了确保舰队的战斗力,往往会延长大修的间隔时间,但是战舰必须进行大修,特别是在主要设备的鼓掌率增长之后,更得进行大修。

当时,中国海军的八艘舰队航母中,至少有四艘已经服役三年,却没有进行过大修。

如果这四艘航母一直在战斗序列里面,而且大修安排在西南太平洋战争结束之后,那就肯定无法参与攻打夏威夷群岛的作战行动。如果中国海军必须在印度洋上保留两艘航母,到时候能够用来攻打夏威夷群岛的,也就只有五艘舰队航母。

显然,这点兵力根本算不上多,如果在西南太平洋遭受了损失,那就更加紧张了。

正是如此,尼米兹与哈尔西都认为,中国舰队会采取较为保守的战术,尽可能的避免打没有把握的仗。

只是,斯普鲁恩斯并不这么看。

中国海军肯定会攻打夏威夷群岛,只不过必须具备一个前提条件,即中国海军首先得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取胜。

从时间上看,中国海军肯定希望在一九四四年之前进军夏威夷群岛。

道理非常简单,即到了一九四四年,特别是下半年的时候,美国海军的实力会有一次开战后最大的爆发。如果把攻打夏威夷群岛的时间推迟到一九四四年之后,那么中国海军就得在中太平洋上与美国海军决战。相反,如果能够在此之前占领夏威夷群岛,中国海军就能把战线推进到美国家门口,大幅度压缩美国海军的活动空间,获得更加理想的战场环境,增大击败美国海军的机会。

那么,中国海军有能力在一九四四年之前攻打夏威夷群岛吗?

关键就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

中国海军要想在一九四四年攻打夏威夷群岛,最迟得在一九四三年底攻占澳洲,至少得在澳洲战场上取得优势,由陆军与空军承担主要作战任务,海军才有能力分派兵力去攻打夏威夷群岛。这样一来,中国军队就必须在一九四三年初发起攻打澳洲的作战行动,因此就得赶在一九四二年底夺取进攻澳洲的前进基地,也就是新喀里多尼亚,而到一九四二年底也就只有四个月了。

显然,中国海军没有多少时间。

如果新喀里多尼亚是第二个瓜达尔卡纳尔岛,那么中国军队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一九四二年底占领这座群岛。

为此,中国海军肯定得设法改变这一局面。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海战中击败美军舰队,夺得绝对制海权,让美军无法向新喀里多尼亚运送部队与物资。

只要封锁得彻底,中国军队就有望在三个月、甚至是两个月之内占领新喀里多尼亚。

可见,中国舰队肯定不会采取保守战术,而是从一开始就会主动寻找决战机会,甚至愿意为此承担一定的风险。

对斯普鲁恩斯来说,这将是他扭转局面的唯一机会。(未完待续)

第589章 人才第一第7章 军事行动第198章 全力一搏第508章 错误的进军第133章 战略决策第252章 各有所获第461章 虚惊一场第98章 军人的眼光第103章 余波第446章 兵贵神速第61章 下马威第155章 走投无路第233章 不伦不类第73章 别无选择第51章 正面交战第312章 撤军第501章 不堪用第182章 最大化第217章 无能为力第466章 蜂拥而来第246章 核裁军第284章 高标准第246章 交战前夜第573章 出其不意第97章 将错就错第551章 万事俱备第53章 牺牲第101章 远战第19章 送上门来第79章 将计就计第300章 舰队出发第114章 小道消息第259章 保守与积极第303章 水下利器第108章 一网打尽第547章 民族的裂缝第340章 侦察干将第234章 强大的外表第201章 有得有失第268章 臆测第622章 价值第26章 热身活动第315章 证明自己第141章 巨大代价第497章 苦战第430章 守株待兔第219章 阴差阳错第106章 积极应对第570章 大举进攻第151章 自我牺牲第301章 优劣有别第476章 致命错误第142章 深入敌后第337章 好高骛远第550章 钩心斗角第493章 变幻莫测第133章 生死关头第79章 将计就计第450章 兵临城下第215章 声东击西第189章 撤退与追击第459章 强攻第238章 功亏一篑第561章 更多选择第370章 适得其反第531章 关键所在第168章 抛砖引玉第48章 天上掉馅饼第377章 好与坏第483章 最佳选择第114章 波涛再起第300章 舰队出发第207章 冒险第135章 租借第246章 交战前夜第109章 冒险之旅第140章 失控第574章 豁然明朗第121章 拷问第100章 坚持第81章 好运与霉运第518章 无路可退第254章 下一步第244章 最后的努力第82章 拷问训练第223章 集中攻击第30章 始作俑者第92章 信心第51章 攻守同盟第140章 迎头痛击第153章 求生的本能第91章 转攻为守第112章 亲兄弟明算账第43章 出头鸟第403章 沉着冷静第229章 中心海洋第27章 冷眼旁观第616章 和平的基础第173章 香蕉贸易第85章 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