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胜利在望

虽然顾祝同没有能够在五月底拿下富纳富提环礁,但是产生的影响并不大。事实上,到了五月底,要不要拿下富纳富提环礁都不重要了。

五月十七日,德军的就攻入了莫斯科,德军发起的春季攻势进入收尾阶段。

可以说,德军的进攻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而俄军的崩溃速度更是让那些仍然对红俄抱有一线希望的人大失所望。

在德军攻入莫斯科的时候,俄军已经在这场会战中损失了近一百五十万兵力。

当然,阵亡的俄军不占多数,大部分俄军都做了战俘,而俄军做战俘的主要原因就是根本没办法打下去了。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在一九四四年冬季,红俄因寒冷和饥饿而死的人就超过了一千万,其中大部分在莫斯科。德军攻入莫斯科之后,遇到的最大的麻烦不是负隅顽抗的俄军,而是成千上万的饥民。根据德军的作战记录,在六月份,德军向前线运送的物资中,粮食就占到了百分之三十,是平时的两倍以上。如果不是德军及时向莫斯科运送了足够多的食物,恐怕还有更多的人死于饥饿。

显然,德军占领莫斯科只是时间上的问题,而且等不了多久。

东面,中国陆军发起的进攻也打得有声有色,在五月底就把战线推进到了乌拉尔山,而且攻占了西伯利亚地区的主要大城市。虽然按照中德协商的结果,中国军队没有必要继续往前推进,但是当时德意志第二帝国已经提出。在德军攻打莫斯科的时候,中国军队必须发动相应的进攻行动,以牵制住俄军。更重要的是。中德双方都认为在一九四三年击败红俄的意义有多么重大。

结果就是,中国陆军的进攻行动并没受到限制。

总体上讲,大陆战场上的进展非常理想,就算红俄能够挺过夏季,也很坚持到秋季,在冬季之前战败已成定局。

显然,红俄离战败已经不远了。

如此一来,中国陆军就没有必要在大陆战场上投入更多的兵力,特别是在德军已经攻入了莫斯科的情况下。中国陆军起到的牵制作用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继续投入兵力只能增加作战负担。

也就是说,澳洲战场上的战斗并没受到影响。

当然,澳洲战场上的进展也很顺利。

五月初,中国军队就攻占了大悉尼地区,而且陆军承担了主要作战任务。陆战队正在按计划撤回新喀里多尼亚。

到了五月底,留在澳洲的陆战队只剩下两个师。而且主要任务是负责占领区的治安。

当时,在澳洲作战的陆军总兵力已经超过四十万,而且在以每天两万人的速度增加。到六月底就有望达到一百万。

更重要的是,美澳联军的士气已经彻底崩溃了。

五月底,在攻打堪培拉的时候,中国陆军的进攻部队就没有遇到多么强烈的抵抗,几乎是轻而易举的占领了堪培拉郊外的重要据点。虽然守卫堪培拉的美澳军队没有投降。但是在被包围的情况下,投降只是时间上的事。到了六月六日,堪培拉的美澳军队在没有任何希望的情况下,就向中国军队投降了。

此后,中国军队就没有在澳洲遇到过顽强抵抗。

六月中旬,墨尔本的守军在兵临城下的时候投降,近三十万美澳军人放下了武器,走进了战俘集中营。

澳洲大陆上的最后一场大规模战斗发生在七月中旬,即“阿德莱德战役”。

守卫阿德莱德的三十七万美澳军人没有投降,而是跟中国军队拼到了最后一刻。该战役持续了二十一天,澳洲大陆上的第三大城市阿德莱德几乎被彻底炸毁,总共有十七万美澳军人在这场会战中伤亡,中国陆军也为了这座城市付出了阵亡七千余人、伤残近三万人的巨大代价。

阿德莱德的美澳军人死战到底,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即作战物资极为充沛。

当时,阿德莱德是美澳联军的物资集散地,囤积了大约一百万吨作战物资,足够守军坚持半年。如果没有这么物资,守卫阿德莱德的美澳军人肯定不会死拼到底,也会像其他地方的守军那样,在无法战斗的情况下缴械投降。

阿德莱德战役之后,澳洲大陆上的大规模地面战争就正式结束了。

虽然还有大约五十万美澳军人逃到了澳洲大陆西部地区,还有一些则进入了大陆腹地的荒漠地带,但是这些部队都不成规模,而且严重缺乏武器弹药,根本不可能与武装到牙齿的中国军队抗衡。

当然,澳洲大陆上的战斗并没有结束。

直到大战结束的时候,中国军队都没有向西推进,珀斯、达尔文等地依然在美澳军队的控制之下。

当时,中国军队也没有必要劳师远征。

要知道,澳洲不是一座岛屿,而是一块大陆,从阿德莱德到珀斯的直线距离在一千五百公里左右,公路里程超过了三千公里。更重要的是,当时澳洲没有横贯铁路,只有几条等级不够高的公路。此外,澳洲大陆上的人口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地区,其西部地区的人口总量还不到五百万。

显然,澳洲大陆西部地区根本就是一片荒芜之地。

如此一来,中国军队就没有理由为了这块荒芜之地而大动干戈。

结果就是,在扫荡了澳洲大陆东部地区之后,中国军队没再发动大规模进攻,主要战斗都是对付澳军游击队。

可见,美澳联军迅速崩溃,使得封锁澳洲失去了价值。

也就是说,即便顾祝同没有能够按照计划攻占富纳富提环礁,也不会对澳洲大陆上的战斗产生多大影响。

到了六月初,冯承乾干脆取消了攻打富纳富提环礁的作战行动。

当时,美军已经开始从新西兰撤退。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在一九四三年五月底,驻扎在新西兰的美军大约有三十万,其中近二十五万是从澳洲撤下来的。虽然在此之前,罗斯福表露过守住新西兰的想法,而且也得到了马歇尔与金的支持,但是到了六月初,在美澳联军兵败如山倒的情况下,罗斯福改变了想法。

显然,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

要知道,如果中国军队再接再厉,发起攻打新西兰的行动,那么滞留在新西兰的三十万美军都撤不回去。

更重要的是,中国海军攻打吉尔伯特群岛与图瓦卢群岛,让美国当局十分担心。

换个角度看,就更能明白这个道理了,即站在美国当局的立场上,中国海军在中太平洋上的行动,不是为了支援澳洲大陆上的进攻行动,而是在为攻打新西兰,占领整个西南太平洋做准备。

要知道,如果中国军队占领了富纳富提环礁,部署在该地的海上巡逻机照样能够封锁前往新西兰的航线。如果中国军队再进一步,不如攻占了库克群岛,就能够彻底切断通往新西兰的航线。

显然,这并非不可能的事情。

别忘了,在五月份的时候,参与攻打澳洲的陆战队就撤到了新喀里多尼亚,而且在陆军占稳了脚跟,控制了大量机场之后,空军已经取代了海军航空兵,第五舰队已经不再受到制约了。

显然,美国当局不想再损失掉三十万官兵。

要知道,没能把部署在澳洲的部队撤出来,已经让美国陆军大伤元气,甚至让马歇尔取消掉了任何与反攻欧洲大陆有关的作战计划,并且向英国当局明确提出,眼前要考虑的是如何守住英国本土。

当然,英国当局也有自知之明。

虽然英国已经完成了战争动员,皇家陆军的总兵力扩充到了五百万,但是英国根本没有能力供养这么大一支军队。说得直接一些,如果没有来自美国的武器装备与弹药物资,英国皇家陆军就什么都不是。

如此一来,能不能反攻欧洲大陆,完全由美国决定。

当然,到了五月底,即便是最理想化的英国人也知道,即便美国有足够的能力,能够发起反攻欧洲大陆的作战行动,结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因为只要红俄战败,德军就有足够的兵力在西欧迎接美英的登陆部队。要知道,如果红俄在秋季战败,德军能在年底之前向西欧派遣三百万,甚至是五百万地面部队,而就算英美在六月登陆西欧,到年底能够投入的地面部队也不会超过一百五十万。

反攻不成,需要考虑的自然是如何守卫英国本土。

当时,在盟国接连取胜的刺激下,意大利派遣舰队前往北海的迹象已经非常明显,因此德意志第二帝国不见得没有能力夺取北海的制海权,也就有可能在一九四三年底、最迟一九四四年上半年攻打英国本土。

显然,在接下来的半年到一年之内,将决定英国能否坚持到胜利的那一刻。

甚至可以说,接下来的半年到一年,将决定这场战争的最终结局。道理很简单,没有英国的配合,美国不可能单独打赢这场战争。

如此一来,滞留在新西兰的三十万美军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未完待续)

第521章 难题第177章 新局面第558章 由攻转守第76章 将星登场第160章 余热第568章 登陆成功第68章 不放弃第63章 临时抱佛脚第407章 坐失良机第485章 加勒比海第300章 舰队出发第21章 特工的本色第311章 战术胜利第32章 立场第18章 轻重有别第424章 时间紧迫第477章 再接再厉第302章 冲动与理智第482章 前进基地第40章 扩军第444章 减负第79章 将计就计第116章 追击第628章 战略力量第24章 帝国第一舰第599章 谈判第335章 一步之遥第244章 最后的努力第45章 厚积薄发第1章 职业士兵第434章 攻击第174章 欲擒故纵第46章 临危不乱第7章 军事行动第71章 下基层第46章 联军第246章 交战前夜第74章 侥幸第67章 高难度任务第85章 阴差阳错第533章 陷阱第23章 将计就计第121章 拷问第54章 责任与机会第72章 声东击西第226章 越俎代庖第474章 各有所第331章 支援乏力第194章 军事航天第251章 偃旗息鼓第350章 俄国的结局第69章 毅然决绝第550章 钩心斗角第51章 攻守同盟第152章 正面决战第500章 深入内陆第68章 不放弃第7章 军事行动第505章 代价第34章 池中之物第361章 强行出征第566章 报废的港口第9章 奇迹第91章 非正规战斗第25章 死有其所第32章 精气神第239章 天生缺陷第383章 转折点第200章 大都市第492章 多用途第126章 变局第183章 等待时机第114章 主动迎战第84章 大祸临头第89章 和平的希望第350章 俄国的结局第145章 倾斜的天平第6章 坐收渔利第316章 放慢步伐第100章 守株待兔第107章 不速之客第392章 继续前进第392章 继续前进第568章 登陆成功第121章 拷问第296章 上帝的节日第5章 元勋第568章 登陆成功第73章 东线开打第202章 防范与控制第83章 受捉弄第188章 复出第76章 左顾右盼第518章 无路可退第24章 末途绝路第93章 各有千秋第87章 生于忧患第477章 再接再厉第167章 前奏第615章 简单粗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