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新挑战

如何在英国划分占领区,与顾祝同没有半点关系。

在参加了由冯承乾主持召开的海军高级将领会议之后,顾祝同就回到了关岛,开始策划攻打夏威夷群岛的作战行动。

当然,现在的局面已是今非昔比了。

回到关岛,顾祝同收到的第一条消息,就是美国海军已经组建了航母战斗群,而且是已舰队航母为核心的战斗群。虽然这支拥有三艘舰队航母的战斗群还在大西洋上,但是谁都知道,很快就会被派往太平洋。

紧接着,顾祝同又收到了一条不大好的消息。

这就是,“埃塞克斯”级舰队航母的第二批,也就是第四到第六艘也已正式服役,预计在三月底就能成军。

这样一来,美军就拥有了六艘舰队航母。

显然,这绝对不是好消息。

要知道,在顾祝同回到关岛的时候,第三舰队仍然只有三艘舰队航母,而且冯承乾并没有答应尽快为第三舰队增派舰队航母。

当然,顾祝同不会等着冯承乾开口。

结果就是,三月初,顾祝同就给海军司令部打了一份报告,明确提出要求在一个月之内至少为第三舰队增派三艘舰队航母,最好能够增派六艘,不然中太平洋战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六月底之前发起攻打夏威夷群岛东部大型岛屿的作战行动,甚至有可能在遭受惨败之后丢掉制海权。

显然。顾祝同不是危言耸听。

要知道。这次美军为夺回太平洋战场上的主动权,做了极为充分的准备。

别的不说,前三艘“埃塞克斯”级在建成服役之后,就一直在墨西哥湾活动,抓紧时间培训飞行员与舰队官兵。根据顾祝同掌握的情报,在这几个月内,美国海军舰载航空兵在训练中至少出过上百起事故,而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训练强度过大,让官兵始终处在疲惫状态之下。

高强度的训练,在造成了巨大的意外伤亡与损失的同时。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虽然还没有与美军交战,但是顾祝同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利用这几个月,美军至少能够部分解决官兵素质的问题。

事实上。美军从来就不缺乏优秀兵员。

要知道,在大战爆发之前,美国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在工业国中排名第一,具有大学学历的国民所占比例也是全世界最高的。同期,中国还在进行全民扫盲,文盲在国民中所占比例超过了百分之三十。

在一些细节上,美国的优势更加明显。

比如,大战爆发前,美国已经有近五万人获得了飞行员资格证,民间有上千架从事飞行活动的企业与组织。从事与飞行有关职业的人超过了二十万,此外还有大批专门培训飞行员的机构。相比之下,中国就差得太远了。在大战爆发的时候,中国民间的飞行员数量总共还不到五千人,而从事飞行员培训工作的企业与机构还不到一百家,一年最多这能培养一千名飞行员。

可以说,美国的兵员素质绝对是世界上最好的。

要想把招募的新兵培训成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战士,需要的只是时间。

几个月的高强度培训,收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至少,就顾祝同获得的情报。美军舰载航空兵飞行员的素质已经上升到了参战时的水准,而且其骨干飞行员都是老手,平均飞行时间在三千小时以上,执行过上百次的作战任务,拥有较为丰富的实战经验。且心理素质非常突出。

这也可以理解,没有一定才能的飞行员。根本不可能活着熬过之前的战斗。

当然,与中国海军航空兵相比,美军的素质依然有一定的差距。只是,这个差距并不是很明显,而且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由装备弥补。

这就是,美军已经获得了最新式的舰载机。

在舰载战斗机上,F-4U已经全面取代了之前F-6F,而且是最新改进型号,在性能上丝毫不亚于中国海军的舰载战斗机,而在某些性能上,甚至有所超越。比如F-4U最新改进型的最大飞行速度就超过了“海鹰”的改进型。说得简单一些,如果这种战斗机由经验丰富的飞行员驾驶,完全有可能在空战中压制住中国海军的舰载战斗机,至少能够在空战中确保不被迅速击败。

相比之下,中国海军的装备更新速度就没有这么快了。

虽然用于取代“海鹰”的新式舰载战斗机,即“海雕”已经在一九四四年中期完成了试制,在一九四四年底通过了海军验收,正式进入了工程生产阶段,但是“海雕”的量产工作并没正式展开。

主要就是,海军并不急于获得这种性能先进的战斗机。

当然,海军给出的理由是,“海雕”的采购价格比“海鹰”高得多,而实际作战能力并未提高多少,因此采购“海雕”不比采购“海鹰”更加划算,比对已有“海鹰”进行改进相比就更不划算了。

此外,还有一个海军没有提到的原因。

这就是,“海雕”实际上还算不上完善,至少在故障率上严重偏高。

事实上,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大战期间,保证武器装备的生产按照计划进行,要比研制出性能完善的武器装备重要得多。如此一来,在研制新式武器装备的时候,军方往往能够容忍一些无关痛痒的瑕疵,甚至会因此而降低某些标准。比如,装备的可靠性。

问题是,这只是战争紧要阶段的方式方法。

当战争需求开始降低,而且已有装备已经能够满足战斗需要的时候,军方就不会对质量问题放任不管了。

当时,“海雕”遇到的就是这个问题。

在性能上,“海雕”不是只比“海鹰”好一点,而是好了很大一截。比如,其最大平飞速度在五千米高度上能够达到每小时七百四十公里,比“海鹰”高了一大截,也超过了包括F-4U在内的所有舰载战斗机,即便在所有战术战斗机中,也仅次于P-51的最新改进型,为当时世界上飞得最快的活塞螺旋桨战斗机之一。即便到大战结束的时候,“海雕”都是飞得最快的舰载战斗机之一。“海雕”在大战期间的最后一种改进型,最大水平飞行速度达到了每小时七百八十公里,而俯冲时的极限速度更是在每小时八百四十公里以上,而这几乎是活塞螺旋桨战斗机的极限速度了。要知道,这个速度已经接近音障,而活塞螺旋桨飞机根本无法突破音障。

可以说,如果中国海军需要更先进的战斗机,“海雕”就是理想选择。

只是,“海雕”太不可靠了。

在进行海军验收试飞的时候,就有四架“海雕”坠毁。如果不是成飞与海军的关系非同一般,而且当时另外几家飞机制造厂设计的新式战斗机在性能上都差得太远,海军肯定不会让“海雕”进入量产阶段。

当然,海军提到的理由也非常关键。

要知道,在形成生产规模之前,“海雕”的定价是“海鹰”的两倍。

显然,对于装备规模庞大的中国海军航空兵来说,要用如此高昂的价格采购一种新式舰载战斗机,显然是很不划算的买卖。

更何况,“海鹰”又不是到了非退役不可的地步。

事实上,“海鹰”还有一定的改进潜力,而且其改进型的性能已经足够了,至少能够对付美军最新式的舰载战斗机。

综合这些因素,中国海军就没有急于大批量采购“海雕”。

当然,海军这么做,也迫使成飞去解决“海雕”存在的问题,并且在努力提高其性能的同时,想方设法的降低生产成本。也正是如此,“海雕”才在一九四五年年底的时候获得了海军的大订单,并且在战争结束之前完成了两次升级改进,其最终产量超过了三千架,并且在一线部队全面取代了服役数年之久的“海鹰”,成为中国海军舰载航空兵在战争后期的主力战斗机。

所幸的是,在一九四五年初,“海鹰”绝对不是差劲的舰载战斗机。

更重要的是,中国海军绝对不缺素质优秀的飞行员。

要知道,打到这个时候,中国海军舰载航空兵飞行呀队伍的整体素质,不但在中国军队里是数一数二的,即便放眼全世界,也绝对是翘楚。主要就是,中国海军有大批飞行时间在一万小时以上、参加了数百次战斗、取得了数十个、甚至是上百个战果的王牌飞行员,而且这些飞行员大多依然在基层部队服役。能把优秀飞行员留在基层,与中国海军的人事管理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当时,中国海军中有大批上校级别的飞行员,主要就是为了提高飞行员的待遇,留住人才。

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了。

对中国海军来说,挑战依然是现实的,问题也是存在的。

顾祝同要做的,就是克服问题,战胜挑战,把中国海军在太平洋上取得的胜利推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上。(未完待续)

第54章 责任与机会第62章 用人之道第236章 奇袭与反奇袭第143章 赶赴战场第54章 最后的和平第397章 节外生枝第490章 飞蛾扑火第100章 坚持第17章 主动与被动第二百一十二二章 遭遇第374章 一意孤行第135章 出路第32章 总统特权第101章 初生牛犊第39章 朽木难雕第52章 沙俄的祸根第74章 机不可失第104章 倾国豪赌第541章 大溃退第147章 最后的机会第362章 仓促上阵第18章 逃跑第24章 末途绝路第515章 苦战的收获第428章 大兵压境第255章 力量倍增器第192章 拖延战略第176章 生或死第140章 有心无力第80章 全速北上第26章 只进不退第247章 操之过急第189章 萝卜与坑第217章 全力以赴第112章 多米懦骨牌第182章 最大化第168章 抛砖引玉第182章 最大化第219章 利益至上第109章 冒险之旅第12章 危机浮现第320章 前出侦察第77章 胸有成竹第215章 急功近利第157章 雇佣兵第29章 落荒而逃第451章 登陆前第1章 当务之急第617章 金融霸权第102章 抢先一步第24章 末途绝路第445章 两洋咽喉第513章 钢铁与烈火第209章 和平的代价第630章 霸权第268章 臆测第184章 大选第86章 围攻第480章 钩心斗角第612章 决裂第320章 前出侦察第25章 再接再厉第432章 攻击为上第220章 致命缺陷第54章 备战第109章 冒险之旅第246章 核裁军第240章 关键情报第287章 关键建议第4章 风起云涌第414章 走投无路第598章 再赴前线第119章 躲藏第416章 解脱第105章 前途莫测第405章 牺牲第34章 池中之物第121章 掐准时机第343章 恶仗第540章 兵败如山倒第314章 担当重任第539章 硬碰硬第82章 亲自上阵第2章 重新开始第385章 掉队第564章 梦想与现实第476章 致命错误第39章 海军第一第105章 不抱希望第256章 矛盾与合作第144章 大老板第87章 生于忧患第375章 不是秘密第180章 成功抓捕第443章 大裁军第128章 错失良机第157章 抢先攻击第229章 中心海洋第192章 拖延战略第47章 摩洛哥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