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阵地争夺战

在登陆作战中,突破敌人设在海滩上的第一道防线是第一个重大转折点。

对陆战队官兵来说,要想改变在海滩上被动挨打的局面,就得抓住这个短暂的机会,即在成功炸开敌人的防线、引开敌人的压制火力之后,以最快的速度冲入敌人的阵地,然后消灭掉阵地里的敌人。

正是如此,往往由经验最丰富的军士长带领官兵发起冲锋。

在陆战队中,军士长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军衔。军士长不是军官,并不具备指挥部队作战的能力。军士长也不是士兵,因为往往是军官的左膀右臂。在陆战队中,军士长是一个很受尊重的职位。基层军官在指挥部队作战的时候,必须依赖军士长,因为军士长能够为其提供最有价值的建议。士兵在作战的时候,也以军士长为榜样,因为军士长能够让他们知道该如何战斗。甚至可以说,在士气低落的时候,军士长是最坚定的军人,往往能够通过行动与语言来激发官兵的斗志。遇到困难与挑战的时候,军士长更是身先士卒,用自身强悍的能力去战胜敌人。

如果说基层军官是一支部队的大脑,那么独一无二的军士长就是这支部队的灵魂。

在陆战队中,军士长只编在营连级部队里,而且只设一名,往往由服役三年以上、参加了数十次战斗的班长提拔而来。更重要的是,军士长是连长与营长最得力的助手,在很多时候几乎就是军官的副官。

战后,军士长的职位保留了下来,而且得到扩展,形成了完整的军士制度。陆战队成为独立兵种之后,设立了七级军士制,最高的是七等军士长。整个陆战队只有一名,享受陆战队上将的待遇,然后是分别隶属于战区、军、师、旅、营、连的六级军士,且每级军士都享受与同级军官相等的待遇。和平时期,军士主要负责部队的训练、作息、军纪等面向士兵的工作,是士兵在指挥阶层的代言人。战争时期,军士是士兵中的国王。是所有士兵学习与模仿的对象。

从某种意义上讲,军士制的出现。是现代军事体制走向完善的重要一步。

要知道,在此之前,军人与士兵既有不可愉悦的鸿沟,又相互混杂在一起。

拿中国海军陆战队来说,在大战爆发之前,所有军官都来自军校,在正式服役之前掌握了做军官的必要能力。特别是一些士兵通过训练无法掌握的高级技能,比如正确使用军事地图。大战期间,因为陆战队的军官伤亡比例太大,而军校培养军官的速度又不够快,刚刚从军校毕业的军官又没有实战经验,往往不能胜任指挥工作,所以中国海军陆战队开始提拔优秀士兵担任军官。为了让这些士兵掌握做军官的必要技能,海军陆战队还专门开设了军官速成班,为新晋升的军官提供三个月的培训周期。只是,这种短期培训。培养出来的军官并不见得是合格的军官。也许,他们是优秀的战士,可是在某些时候,未必能够跟接受过正式培训的军官相提并论。也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军士出现了。说白了,最初的军士就是用自己的丰富的实战经验去弥补军官、特别是刚服役的年轻军官的不足,协助军官解决在战场上遇到的各种问题。

对普通军人来说,军士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晋升通道。

这就是。当上高级军士,并不比当上军官、甚至是将领差。

要知道,七等军士长的待遇相当于陆战队上将。而陆战队总共也没有多少上将。即便是最低的一等军士长的待遇也相当于少尉军官。此外,因为在大战期间的卓越表现。军士在基层官兵中的威望非常高。

当然,设立七级军士制,只是这种制度的基础。

后来,陆战队还针对各种专业特长,设置了专业军士。比如,陆战队特种部队中的狙击手都是枪炮军士。

说白了,军士制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让军人不一定要成为军官才能成为终生职业。

成为军士,让士兵也能够获得军队的终生合同,把服役做为终生职业,不用面对退伍后再就业的麻烦。

事实上,军士制本身也是军队职业化的基础。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在成功突破敌人的第一道防线,攻入敌人的防御阵地之后,陆战队官兵的处境大幅度改善,只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陆战队就别想得到火力支援了。在短兵相接的战斗中,即便是最精确的炮火,也难以避免误伤。

只是,在进入阵地争夺战阶段之后,绝对没有哪支军队是中国海军陆战队的对手。

要知道,陆战队官兵冒着枪林弹雨冲上海滩,在敌人的火力压制下突破防线,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攻入敌人的阵地,然后夺取敌人的阵地。对陆战队来说,敌人修建的阵地就是他们接下来需要守卫的阵地。

原因很简单,在陆战队的身后是汪洋大海,只有往陆地方向进攻,去夺取敌人的阵地。

进入阵地战阶段之后,陆战队往往会以班为单位作战,而且以每个班里的班长与自动枪手为核心。

当时,中国海军陆战队的主要单兵武器是半自动步枪。

一个班里,有六名配备半自动步枪的步枪手。虽然实战已经证明,这种在一九四二年开始量产、并且装备陆战队的半自动步枪是世界上最好的半自动步枪之一,性能丝毫不比美军的M1“伽兰德”式步枪差,而且可靠性更高一些,但是在阵地战中,半自动步枪受开火速度限制,肯定比不上自动武器。

事实上,陆战队早就提出需要一种威力比冲锋枪好的自动武器。

当时,中国的几家兵工厂也确实在着手研制自动步枪,只是没有能够赶在大战结束之前量产。主要就是,步枪是最基本的武器,不但装备陆战队、还装备陆军,总装备量在两千万支以上。即便步枪的单价不算高,可是总量太大,如果全部换装的话,绝对是一笔大到让中国军队无法承担的开支。再说了,装备中国陆军与海军陆战队的半自动步枪并不差,足以满足作战需要。

只是,陆战队也同时装备了不少的冲锋枪。

在一个班里,至少有两支冲锋枪,一般配备给班长与副班长。某些时候,还有可能有三支冲锋枪,多出的一支一般配备给军医。

必须承认,冲锋枪是近战利器。

在防弹衣还没普及的情况下,冲锋枪的威力已经足够大了,而且其两百米左右的射程也足够应付阵地战。更重要的是,冲锋枪的巨大射速,赋予其极为密集的火力,在近距离战斗中甚至比机枪还要凶猛。

只是,冲锋枪的射程太短了。

为此,在每个班里,还有一名携带轻机枪的自动枪手。

只不过,这不是后来大家所熟知的轻机枪,而是一种以步枪为基础该进而来的,较为笨重的单兵用轻机枪。

显然,在阵地争夺战中,枪支的射速与威力与射程都要重要。

也正是如此,在攻打敌人的阵地时,陆战队官兵会以冲锋枪手与自动枪手为核心,逐一消灭阵地里的敌人。

事实上,阵地战中最惯用的武器不是枪支,而是手榴弹。

要知道,枪支只能对付暴露的敌人,无法对付躲在掩体后面的敌人,而手榴弹则能干掉那些藏在沙包后面的敌人。

正是如此,老兵在登陆的时候,都会尽可能的多带一些手榴弹。

此外,军官与军士也会要求步枪手尽可能的多带手榴弹,甚至可以为此减少携带的枪弹数量。

当然,还有一种武器是攻打阵地的利器,这就是喷火器。

只是,中国海军陆战队的喷火兵都编在排级支援部队里面,由排长或者连长调度,在需要的时候才派上战场。当然,喷火兵的主要价值是用来对付那些用手榴弹都无法对付的坚固堡垒。具体战术就是,步枪手会首先向掩体内投掷手榴弹,让掩体里的敌人无法靠近射击孔与出入口,然后派上喷火兵,首先向掩体里喷洒一些燃料,然后再点燃,以此烧死藏在掩体里的敌人。

可以说,在阵地战中,一个由老兵组成的陆战队步兵班就是一部完整的战斗机器。

如果这是一个完整的步兵排,那么这部战斗机器就能攻克所有碉堡。如果是整个连、甚至整个营协同作战,那么攻占敌人的阵地就不是难事。要是得到了有效的支援,比如有坦克协同作战,那就是攻无不克了。

事实上,陆战队在阵地战中的伤亡是最低的。

根据中国海军陆战队做的统计,在整个大战中,陆战队官兵在阵地战中的伤亡只占总量的六分之一。

当然,在成功攻占了敌人的海滩防御阵地之后,登陆作战中的抢滩战斗也结束了。

显然,这也是整个登陆作战行动中难度最大、伤亡最大、最容易被敌人挫败的阶段,也是陆战队官兵战胜的第一个挑战。未完待续。。

第624章 推波助澜第271章 攻守易势第8章 三权第151章 箭已离弦第68章 倒计时第53章 倒计时第619章 战火熄灭第70章 目标出现第153章 求生的本能第264章 次要价值第198章 全力一搏第495章 穿梭轰炸第280章 水下舰队第23章 士气归零第131章 美国参战第182章 传统战术第71章 恐慌第74章 各打各的第195章 科技进步第300章 舰队出发第510章 左右为难第80章 多此一举第294章 有想法第333章 结局已定第137章 纲领第546章 协商第172章 简单任务第12章 追踪第334章 进军东南第329章 乘胜进军第78章 新任务第597章 鼎立之势第612章 决裂第120章 困兽犹斗第232章 隐身时代第96章 关键一战第59章 帝国军人第346章 无理要求第539章 硬碰硬第462章 换位进攻第366章 鸡肋第630章 霸权第99章 牺牲第242章 一举超越第60章 幸运儿第186章 太空竞赛第207章 冒险第102章 反客为主第154章 叔侄情第9章 被妞泡第367章 进退两难第95章 情报天才第498章 僵持第53章 倒计时第467章 主动应战第424章 时间紧迫第59章 深谋远虑第14章 战斗力第356章 舰队回归第626章 厚积薄发第173章 极限攻击第574章 豁然明朗第142章 深入敌后第484章 捷径第388章 一击得手第414章 走投无路第118章 胜券在握第140章 迎头痛击第104章 倾国豪赌第514章 后继乏力第209章 和平的代价第234章 强大的外表第147章 最后的机会第585章 威胁第4章 风起云涌第169章 打压第105章 不抱希望第228章 厚积薄发第21章 特工的本色第379章 战列第391章 些微遗憾第73章 战机第468章 风暴海洋第148章 警报第57章 皇朝末日第10章 无妄之灾第33章 停战条件第31章 外交家第146章 大使第5章 元勋第162章 进军所罗门群岛第129章 据点第88章 最后的攻击第498章 僵持第579章 战略撤退第108章 手段与目的第85章 阴差阳错第417章 盲目乐观第67章 高难度任务第2章 大国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