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毫无顾虑

帝国风云sodu

高空跳伞,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保暖与保压。

任何一种飞行高度超过八千米的飞机,都要采用密封增机舱,并且在高空飞行时在机舱里维持相当于海拔三千米的气压。原因很简单,人类的极限生存高度在五千五百米到六千米之间,而单人供氧设备、比如氧气面罩的生命维持高度为八千米,只有极少数接受过特殊训练的登山家能够在接近九千米的海拔高度上靠吸氧维生。正是如此,在进行高空跳伞的时候首先需要保证呼吸到有足够压力的空气。

相对而言,保暖更加重要。

这就是,在对流层里,海拔高度每上升一百米,气温就降低零点六摄氏度,而万米高空的气氛比海平面降低了六十摄氏度。即便在热带,万米高空的气温也绝对不会超过零下二十摄氏度。人体暴露在如此低的温度下,只需要几秒钟就能冻伤,十几秒钟就会因为体温降低而丧失基本机能。

为此,高空跳伞首先需要供氧设备,然后需要一套保暖性能很好的跳伞服。

此外,还需要一个精确灵敏的气压高度表。

原因很简单,从高空俯瞰地面,很容易产生错觉,即无法准确判断高度,从而导致错过了最佳开伞时机。

如果跳伞者没有及时拉开降落伞,那么着陆的时候就会变成一块肉饼。

在几十年之后,高空跳伞几乎没有挑战性。一些民间爱好者都能进行高空跳伞,而做了特殊准备的专业跳伞家甚至把跳伞高度提高到数十公里,几乎就是从大气层的边缘跳下,享受长达十多分钟的自由落体运动。

问题是,在晶体管刚刚问世的六零年代,高空跳伞充满了危险。

说白了,即便是空降兵。也未必掌握了高空跳伞的技巧。

在夜间进行高空跳伞,与挑战死亡没有多大差别。

对李承志来说,在漆黑的夜晚。从接近一万米的高度上跳下去,需要的绝对不仅仅是勇气与自信。

事实上,在跳出机舱的时候。李承志根本没有想别的事情。

梅林森坚持最后一个离机,因此李承志相信,如果几个狙击手临场胆怯的话,梅林森会拔出手枪逼着他们往下跳。

所幸的是,六名狙击手都死要面子。

跳出机舱后,七个人都尽量展开四肢,让身体保持水平,以增大下降时产生的阻力,降低坠落速度。

原因很简单,高空跳伞对开伞高度有很严格的要求。

如果开伞时间太早。那么就得在空中漂浮很长一段时间。如果开伞时间太迟,则会导致着陆的时候速度过快。

问题是,降落伞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

也就是说,如果在开伞的时候,下坠速度太快的话。就有可能拉断伞绳,然后变成地面上的一滩血肉。

正是如此,必须在开伞之前降低下坠速度。

因为存在空气阻力,所以跳伞者做的并不是自由落体运动。当空气产生的阻力与重力持平的时候,就会匀速下坠。

从万米高空坠落到四百米的开伞高度上,差不多需要两分钟。

在平常。两分钟是非常短暂的一段时间,也就差不多抽完半根烟花掉的时间。

只是,在这个时候,这两分钟显得极为漫长。

李承志把腕表式气压高度计佩带在右手手腕上,在下坠过程中,他一直盯着涂着荧光粉的指针。

这是一种指针式高度计,因此不可能十分准确。

再说了,快速下坠本身就会干扰气压,使测量出的结果出现偏差。

当指针指向四百米的刻度时,李承志赶紧拉开降落伞,释放出了减速伞。

高空跳伞时用的降落伞,也与普通降落伞不同,主要就是多了提前释放的减速伞,其主要作用就是防止在速度过快的时候打开主伞。减速伞实际上是缩小了的主伞,其伞面面积只有主伞的三分之一,并且由一个应力松脱挂钩连接到伞包上,当伞绳产生的总拉力达到了松脱极限的时候,就会自动解脱。挂钩通过一根长约三米的绳索连接到主伞上,因此在减速伞解脱之后,主伞将自动放出。此外,还有一具备用伞,即在主伞没有自动释放的情况下,由跳伞者手动释放。

因为有三副降落伞,所以高空伞具的总质量高达二十五公斤。

背上高空降落伞,再带上必须的作战装备,即便是强壮的狙击手,也很难在机舱内自由活动。

所幸的是,在着陆之后,降落伞就没有用了。

感觉到巨大的拉力,李承志松了口气,至少他的主降落伞已经正常打开,而且在此之前还没有落到地面上。

接下来,就与普通跳伞没有区别了。

在着陆之前,李承志可以利用两根控制索,调整降落伞的飘行方向,只是调整的范围非常有限。

当然,这足够让李承志在着陆的时候避开地面上的障碍物。

相对而言,着陆是最简单的一环。在离地面三米高的地方,李承志就可以解下降落伞背包,然后在着地的时候顺势向前方翻滚,以缓解着陆时的冲击力,确保双腿不会在这个时候摔断。更重要的是,如果是迎风着陆,那么提前解下降落伞背包,还能够在着陆之后免去被降落伞缠住的风险,并且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战斗准备。这种着陆方式,仅适合于狙击手这样的特种兵。

大概是最先开伞,所以李承志是最后一个着陆。

在他收拾好降落伞的时候,梅林森已经带着其他五名狙击手赶了过来,然后七人合力瓦了个大坑,掩埋了碍事的降落伞。

“还有六个小时天亮,我们离目的地还有差不多十公里,所以得抓紧时间。”

梅林森没有废话,说完就率先出发。

显然,他现在的身份是战士,而不是情报官员,而他的表现,也让六名狙击手相信他以前确实是一名陆军的特种兵。

梅林森一直在前面带路,而两个三人狙击小组在他的侧后方跟进。

佩腾省是危地马拉最平坦的省份,而且该省的农业特别发达,所以行进途中,李承志他们路过了好几座农场。

香蕉的收获季节早就过去了,农场里没有多少农民。

当然,就算留下来看守农场的农民,也不会在凌晨的时候离开农舍,更没有人会在这个时候还睁着眼睛。

李承志非常清楚,农场的夜晚非常枯燥乏味。

只是,梅林森依然尽可能的避开了农场,而且要求其他人保持安静。

用梅林森的话来说,佩腾省的农业经济比较单一,在过了农忙时节之后,农民会通过狩猎来改善生活。

显然,狩猎主要在夜晚进行。

此外,农民的狩猎方式都比较原始。如果没有枪支的话,就主要使用陷阱,而佩腾省的农民肯定会用香蕉来引诱那些爱吃香蕉的野兽,也就会在农场附近设置陷阱,或者是放置一些兽夹。

显然,避开农场是明智之举。

凌晨三点不到,七人小分队走完了十公里,来到了位于弗罗雷斯西南郊外的一座营地外面。

准确的说,这是一座规模很大的庄园。围墙内的面积超过了五公顷,有六座大楼,还有十多栋平房。如果全部用来住人的话,至少能容纳上千人,而装下只有四百多人的墨西哥军事顾问团,显然不是问题。

庄园里面,只有最高的那栋大楼还有几个房间亮着灯。

李承志注意到,附近还有几支部队,不过都伪装得很好。如果不是梅林森用望远镜朝那几支部队潜伏的方向观望,李承志肯定无法发现他们。显然,这就是梅林森提到的负责接应他们的特种部队。

行动开始前,梅林森用电台联系上了附近的特种部队,也获得了最新消息。

最先到达的一支特种部队已经看到了抓捕目标,而且就在那栋最高的大楼里面,只是抓捕对象已经离开了之前的房间。

显然,这就需要梅林森带着狙击手进去找到抓捕对象。

进入庄园并不困难,在李承志他们翻过围墙之前,埋伏好的特种兵就干掉了庄园大门口的卫兵。

这次,不是秘密渗透,而且不需要考虑惊动敌人。

说白了,只要在控制住抓捕对象之前没有惊动所有敌人就行了。

正是如此,六名狙击手都用上了手枪,哪怕是安装了消声器的手枪,也要比用匕首去对付敌人方便得多。

庄园内,警卫一点都不松懈。

李承志至少看到了六组巡逻队,而且最少都有两名警卫,而最多的一组巡逻队有六名全副武装的警卫。更重要的是,在大门里面还有两名暗哨。显然,梅林森没有选择从大门进入是明智之举。

观察清楚情况后,梅林森比划出战斗手语。

李承志率领的三人狙击小组从左侧前进,梅林森与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兵居中,另外两名狙击手在右边。

这是典型的突击队形,三个方向上的战士可以相互掩护,而且任何时候都至少有一个方向上的战士在向前推进。

当然,这也是最高效的突击队形。

除了后方大约九十度的范围,三个方向上的战士能够应付来自二百七十度范围内的任何威胁。RQ

第28章 皇储给力第167章 关键调整第555章 从舰到岸第27章 底牌第211章 火药桶第126章 夹击第550章 钩心斗角第1章 职业士兵第326章 炮击战术第254章 下一步第613章 反差第591章 化敌为友第469章 勉力为之第288章 水落石出第290章 严重误判第491章 得不偿失第402章 外强中干第179章 突击第122章 决战在即第586章 服软第178章 毫无顾虑第226章 表现形式第486章 预警机第481章 讨价还价第622章 价值第142章 深入敌后第625章 前进方向第241章 将错就错第397章 节外生枝第127章 全新的开始第261章 坚强后盾第296章 上帝的节日第39章 义无返顾第444章 减负第55章 风云再起第102章 抢先一步第590章 尔虞我诈第29章 骤起波澜第18章 委曲求全第46章 临危不乱第443章 大裁军第448章 粮草先行第235章 棋逢对手第540章 兵败如山倒第83章 前仆后继第10章 无妄之灾第461章 虚惊一场第566章 报废的港口第370章 适得其反第105章 不抱希望第210章 章 扑朔迷离第82章 拷问训练第504章 疲劳作战第335章 一步之遥第274章 取舍两难第267章 孤军深入第144章 穷途末路第134章 黔驴技穷第162章 进军所罗门群岛第498章 僵持第122章 雷霆之怒第424章 时间紧迫第104章 倾国豪赌第545章 陆海之争第173章 香蕉贸易第128章 临时政府第232章 陌生的对手第61章 战争危机第67章 高难度任务第93章 特殊任务第209章 和平的代价第200章 大都市第222章 再攀新高峰第12章 皇帝的回报第428章 大兵压境第158章 不可不战第93章 各有千秋第28章 皇储给力第216章 根源第58章 急流勇退第99章 牺牲第271章 攻守易势第338章 进军威克岛第117章 算计第511章 迎难而上第609章 国防部第81章 好运与霉运第402章 外强中干第407章 坐失良机第120章 紧要关头第242章 一举超越第342章 战战兢兢第601章 威胁第587章 技术决定未来第13章 银行集团第444章 减负第178章 毫无顾虑第160章 营救行动第44章 新兴强国第514章 后继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