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转移重点

载人登月工程烧了不少钱,在完成了最后一次登月行动,整个载人登月工程正式宣告结束的时候,在该项目上的政府直接投资就超过了七千四百亿华元,其花费比危地马拉战争的全部开支还高出了百分之四十。把社会间接投资算上的话,载人登月工程的总花费在一万亿华元以上。

只是,载人登月工程所创造的、以及间接创造的社会财富是其花费的数十倍。

在整个载人登月工程中,所创造的附加利益,特别是由科技进步产生的利益,根本就无法准确估算。

要知道,在这项空前的科技工程中,总共产生了数十项新技术,推动了数个科技领域的飞速进步。

这其中,最有价值的就是电子计算机。

事实上,计算机早就出现了。

在大战结束之前,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都开发出了计算机,而且中国的第一台计算机在大战结束之前就已投入使用。当时,这台计算机属于陆军,主要用来进行弹道计算,设计出性能更好的枪炮。

只是,计算机的应用并不广泛。

不是计算机没有价值,而是受技术水平限制,其价值很难发挥出来。

这就是,当时的计算机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

中国的第一台计算机,占地面积数百平方米,塞满了一个巨大的仓库,而且其运行时的功率高达数千千瓦,相当于一座小城镇的耗电量。而运算速度只有每秒几万次,仅能进行简单计算。

当然,德意志第二帝国研制的计算机也差不多。

此后,中德的计算机科学家都把重点放在了缩小电子管的体积上。

虽然在一九六零年前后,晶体管就已经出现了,而且已经有科学家提出,晶体管更适合用来制造计算机。而且晶体管更容易实现小型化,也就能够制造出体积更小、功率更低与运算能力更强大的计算机。

只是,当时中德军方都不太重视晶体管。

原因很简单。晶体管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缺陷,降低了其军用价值。

这就是,晶体管对工作环境的要求较高。在核战争中无法生存下来,而中德军方都认为下一场战争是核战争。

显然,如果计算机在核战争中瘫痪,那还有什么价值呢?

相比之下,真空电子管计算机就没有这样的弊端,即便在核战争中,真空电子管计算机也能照常工作,受到的影响微乎其微。

结果就是,出于军事上的需求,中德军方都义无返顾的把重点放在真空管的小型化上。

问题上。真空电子管受其自身特性限制,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做得太小,因此计算机的集成化程度就无法大幅度提高,也就不可能做得太小,而体积庞大、功耗巨大、运行速度缓慢的计算机自然不可能大范围普及。

当时。中国最大的计算机生产公司甚至认为,全世界只需要一百台计算机就足够了。

虽然在真空电子管这条技术道路越走越窄的时候,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科学家认识到,晶体管才是计算机的出路,也只有晶体管能够解决计算机小型化中遇到的问题,并且使计算机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但是巨大的研究投入,以及不太明朗的前景,让很多私营企业都望而却步。

在一九七零年之前,中国只有三所大学的实验室在从事晶体管的研究工作。

因为这三所实验室的研究资金主要来自民间,以及少得可怜的政府拨款,所以研制进度十分缓慢,处于最原始状态。

直到一九七零年,这一局面才有所改变。

这就是,顾祝同通过载人登月工程,在当年年底为晶体管的小型化与实用化研究项目拨款七千六百万华元。

在当时,这绝对是一笔巨款了。

有趣的是,当时顾祝同提出的研究目标非常低。这就是,生产一种更轻便、能耗更低的电子控制元件,取代原本计划用在月球飞船上的真空管控制元件,达到让控制系统减重五十公斤的目的。

在顾祝同看来,如果能用七千六百万华元让月球飞船减重五十公斤,那将非常划算。

事实上,在载人登月工程中,几乎所有技术工程都与减重有关,即尽一切努力减轻整个系统的重量。

要知道,把一公斤的载荷发射到近地轨道上,需要花掉大概两万华元。

也就是说,减轻一公斤的载荷,就相当于节约了两万华元。如果是月球飞船的话,这个数字还要番几倍。

真空电子管的小型化已经遇到了技术瓶颈,也就只能在晶体管上下功夫了。

也正是如此,晶体管电子计算机的时代正式到来。

这七千六百万华元,成为了晶体管电子计算机的启动资金。

当时,负责研制晶体管控制元件的实验室,实际上只在该项目上花掉了不到一千万华元的科研经费。

也就是说,剩下的六千多万科研经费,并没有用在载人登月项目上。

这笔钱,全部用在了晶体管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工作上,也就是用来研制第一代集成电路微芯片。

政府的巨额投入,带动了民间力量,并且逐步取代了政府投资。

在接下来的十二年里,总共有三家企业与四个民间科研基金加入了进来,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微电公司”。

这家公司在一九七四年才创立,创建者是两名年轻人,准确的说是南京大学电子实验室的两名教师。在创建初期,两人就获得了“江氏基金”的扶持,即用“江氏基金”提供的三千二百万华元注册成立了“微电公司”,开始研制微行集成芯片,而“江氏基金”则获得了百分之四十的股份。

八年之后,也就是一九八二年,“微电公司”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块微型集成芯片。

这就是“W8”芯片,即世界上第一块八位数字芯片,而“微电公司”也因此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家微型芯片的生产商。

虽然“微电公司”在经营上的失误,特别是在产品研制上出现的方向性错误,使其在短短几年之后就丧失了在微型集成电路领域的霸主地位,最终转变成了一家以提供运算服务的与设备集成的计算机公司,但是由“微电公司”开发的W8芯片,把人类社会正式带入了电子计算机时代。

在随后的十多年里,电子计算机产业得到迅猛发展。

到九零年代,“华芯公司”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微型集成芯片生产商,而且微型集成芯片的性能也是日新月异。

到二十世纪末,即便是最普通的家用计算机,其运算能力都是第一台真空电子管计算机的上千倍,而大型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更是达到了每秒上百亿次,而且计算机的运算能力以每十八个月提升一倍的速度增长。

更重要的是,计算机芯片越做越小,规模化生产的价格则越来越低。

按等价购买力计算的话,中国陆军投资制造第一台计算机的资金,在二十一世纪可以购买上百万块家用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

正是因为芯片性能的提高,以及成本的降低,计算机得到了迅猛普及。

到二十一世纪初,全世界运行着的计算机中央处理器的数量比人类的人口还要多,计算机已经深入到了生产与生活的各个角落。

显然,在七零年代初,没有人能想到计算机会成为普及使用的工具。

这一点,连顾祝同都没有想到。

别忘了,他投资发展晶体管,只是为了给月球飞船减重,以及减轻宇航员在飞行途中的劳动量。

当然,顾祝同没有想到的事情还有很多。

从某种意义上讲,载人登月工程只是一根导火索,起到的作用只是引爆了工业时代的第一次技术革命。

在当时,载人登月工程的政治意义比科技意义更加突出。

这就是,中国民众、乃至全世界的注意力都离开了中美洲那个弹丸小国,转移到了这项空前的科技与政府工程上。

也正是如此,危地马拉战争才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席存瑞把握住了这个机会,也兑现了竞选承诺。

在宣誓就职后不久,席存瑞就公布了从危地马拉撤军的行动计划,把撤军行动分成三个阶段进行。

只是,中国军队没有立即离开危地马拉。

在一九七一年十二月底之前,中国军队将进行第一阶段撤军行动,即结束在佩腾省的作战行动。在此阶段,中国军队的主要任务是为危地马拉国防军提供培训,并且帮助国防军组建作战部队。接下来到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底,中国军队进行第二阶段撤军行动,即逐步撤走主要作战部队,仅在主要城市与战略要地留下守备部队,并且逐步把作战任务移交给危地马拉国防军。第三阶段撤军行动在一九七四年十二月底完成,到时候中国军队将把除了部署在三处军事基地的军队全部撤走,仅承担空中支援任务,危地马拉国防军将承担全部地面作战行动。

说白了,在完成撤军之后,危地马拉战争就与中国军队没有太多的关系了。

第242章 模棱两可第103章 大获全胜第264章 次要价值第121章 掐准时机第325章 好运坏运第18章 逃跑第292章 高下立见第73章 东线开打第447章 备战第90章 战略关键点第55章 风云再起第25章 再接再厉第6章 整装待发第571章 措手不及第624章 推波助澜第174章 欲擒故纵第116章 追击第88章 最后的攻击第244章 发现第475章 攻击开始第438章 声东击西第99章 卖国与亡国第165章 炮击腊包尔第38章 战略目标第62章 胜负未定第39章 海军第一第513章 钢铁与烈火第128章 错失良机第436章 反击第621章 核时代第1章 当务之急第41章 开天辟地第133章 不期而遇第220章 军火贸易第154章 结局已定第1章 职业士兵第129章 意义第32章 精气神第548章 独木难支第503章 下一步第536章 齐头并进第151章 醒悟太迟第30章 始作俑者第202章 最后之战第594章 政治体制第9章 被妞泡第330章 战略冒险第13章 战端第1章 职业士兵第161章 超级战巡第69章 毅然决绝第19章 逃亡之路第448章 粮草先行第299章 虚幻的优势第370章 适得其反第551章 万事俱备第155章 走投无路第27章 奉陪到底第127章 不支第293章 准备开打第297章 传奇将领第1章 当务之急第104章 撤退第284章 高标准第310章 勇猛精神第96章 突来的战斗第383章 转折点第324章 尖端技术第263章 参谋长第70章 目标出现第300章 舰队出发第219章 利益至上第576章 声东击西第34章 厉害关系第65章 生存竞赛第287章 关键建议第372章 诱饵第59章 永远铭记第41章 开天辟地第315章 证明自己第101章 初生牛犊第71章 替死鬼第34章 池中之物第7章 矛盾根源第229章 空中霸主第310章 勇猛精神第172章 简单任务第142章 深入敌后第91章 栋梁之才第2章 重新开始第214章 革命第560章 准备不足第525章 轰炸难题第24章 帝国第一舰第1章 新皇登基第126章 夹击第269章 经典之战第174章 射杀失手第417章 盲目乐观第140章 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