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有那么一天

陈燮说话浅白,朱由检和朱慈烺都能听的明白。道理这个东西,越是简单越有说服力,云山雾罩的那叫忽悠人。对付别人,陈燮可以忽悠,对付这对父子,忽悠一次可以,次数多了肯定要出问题。说的不好听一点,明末的这些文臣,不都在忽悠皇帝么?其中最作死的代表,就是袁崇焕了,五年平辽,聊慰圣心,他还真敢忽悠。

相比之下,朱由检一对比,结论就出来了。陈燮在他面前,从来都是一个“诚”字。陈燮说大明现在的主要问题是财政问题,说出来之后就去做,然后就有成果。说平辽,还是去做,三两下就真的平了。说剿贼,还是一杆子扫过去,又剿成了。同样是臣子,怕的就是对比。正是因为有事实为依据,朱由检对陈燮的话才比较上心。这些话,说是给太子上课,何尝不是说给朱由检听的呢?

作为皇帝,朱由检很自然的会把陈燮的话和现实联系起来,平辽、剿贼、开海、移民、开征商税,这些事情组合在一起,一个清晰的脉络出来了。国家因为这些事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没有外患,沉重的辽饷省下来了。流贼被撵到西南,对京师的威胁可以忽略了,基本上成不了气候。不像以前,老在中原几个省转悠,那真是要人老命。

有时候想想也是,自己是如何的勤政,但是结果并不好。陈燮这家伙吃喝玩乐什么都不耽误,事情照样办的漂漂亮亮的。偏偏还不愿意留在京师入阁,别的官员求之不得的事情啊。陈燮要入阁,肯定是大明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首辅了。

君臣相得。才有了大明从极为混乱之中走上稳定的局面。真不易了,这期间发生了多少事情,朱由检自衬对陈燮的信心也确实动摇过,最终还是选择了相信陈燮,得到的回报也非常丰厚。有点走神的朱由检摇摇头。甩掉一些杂念。

陈燮不想说了,朱由检没有放过他的意思,开口道:“爱卿,再往深里说说,既然说了,就别藏着掖着。”看看朱由检殷切的眼神。陈燮心里颇为不忍,两鬓都有白发了,这个皇帝当的不易啊。据说难得有笑脸的时候,今天倒是一直在笑。

“人的欲望是没有至今的,有一口吃的,就会想吃肉。吃了肉又要喝酒。国家也是一个道理,社会稳定了,就得求发展,不能固步自封一成不变。因为人心是一直在变的,随着周边的环境变化而发生变化。就以本朝来说吧,开国之初,人口少。百姓有地可种,很快就能恢复元气,吃饭的矛盾就不明显。但是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日趋严重,被掩盖的矛盾出现了。为什么这些年国势如此之弱?外不能御敌,内不能安民。就是因为国家政策的一层不变导致的结果。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来的政策,肯定是不会达到想要的结果。所以,陛下一定要实时的了解国家的大致情况,这样才可以找到主要矛盾,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就拿税赋来说吧。开国之初,单纯的田赋足以国用,所以是国家收入的支柱。商税呢?开国之初几乎没有什么商业,低税有利于商业的恢复和发展。这就是太祖的高明之处了,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制定国家政策来满足国家稳定的条件。”陈燮说到这里,朱由检有点被挠到痒处的感觉,一直以来他都是以朱元璋为榜样的。

“反过来看,现在田赋的少了,已经不足以满足国家的需求。同时经商的人也多了,增加商税的时候也到了。爱卿,是不是这个道理?”朱由检忍不住的说出这话,陈燮听了很配合的微笑点头道:“中的也,陛下聪慧过人,一点就透。”

朱由检龙颜大悦,他是个很自负的人,从来不认为自己不行。之前的错误,不是他的问题,是大臣的问题。这个理念深入骨髓的,不然也不会感触“朕非王国之君”这话了。陈燮的对答,恰好满足了他这个理念。你看,就是臣子的问题,他们待朕不诚,不说实话。陈爱卿就不一样了,他待朕以诚,凡事为国家着想,这才说明这其中的道理,朕立刻就明白了。以前啊,朕是被蒙蔽了。

“如此说来,今后还是不能只听大臣们说的,只看大臣们的奏折,这样并不足以让朕了解这个国家的现状。”朱由检想到就说出来了,陈燮深以为然的点点头道:“这就是臣告诉太子殿下那些话的原因,陛下只能通过看奏折和朝会来了解国家的情况,在此之前也没有在民间走动过,所以很容易被一些堂而皇之的道理蒙蔽。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太子的教育方式要改变,多往各地去看看,多了解一些国家的实际情况,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一直呆在深宫之内。太子对国家的现状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将来登基之后,就可以把握朝政的脉络,不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臣子蒙蔽。这一点,西汉之初的做法,值得借鉴。”

朱由检听到这里,多少有点失望。陈燮是变着方子告诉他,陛下就不要轻易出京师了。同样的道理,从陈燮的口中出来,朱由检就能听的进去。换成别的大臣,肯定不会这么说。明朝的大臣都差不多的德行,巴不得皇帝整天呆在宫里,哪里都不去,他们也省心。尤其是明英宗土木堡之变后,这个路线被贯彻的简直就是丧心病狂了。要不怎么会出现正德那么乱来的皇帝呢?这不都是被臣子们逼的么?这个不行,那个不行,拜托,人家是皇帝啊。君臣之间,是需要一个平衡的,一旦失衡了,国家就不正常了。这个道理,明朝这些君臣没一个搞明白了,不是臣子强大的让皇帝憋屈,就是皇帝强悍的让臣子每天上班之前留遗言。

“可惜了,爱卿不能长留京师,朕不能日日请教。”朱由检又来了,陈燮听着苦笑摇头道:“陛下,臣在朝中,发挥的作用不如在外面。开海也好,收商业税也罢,其中利益太大,换成别的臣子来办这个事情,陛下放心,臣都不能放心。臣在外,先把局面打开,关系捋顺了,拿出一个合理的规则,最大限度避免有臣子在中间做手脚。”

说到这个,朱由检立刻表情一振,接过话道:“对,就说说这个,爱卿是打算怎么来避免贪污的问题。眼看商税和开海带来的巨大收入,朕高兴之余,心里也担心啊。”

陈燮总算是把朱由检领上了自己想要谈的领域,皇帝主动开口问,陈燮再说就比较容易接受了。“臣以为,事情看上去很复杂,实际上也不复杂。这个事情,臣其实已经在做了。”说着陈燮微微一笑,朱由检一拍大腿道:“朕明白了,爱卿说的那个咨议局,不就是监督官府的作用么?”陈燮点点头,一副陛下果然聪慧的神态,朱由检真是怎么看这个女婿都顺眼。

“国家需要银子,商人有银子,但是谁都不傻。我把税交了,官府拿着银子往自己的口袋里装,这能甘心么?肯定不敢信。开国之初,商人的地位不高,那是因为他们对国家的贡献大小决定的。绝对不是那些大臣们说的什么商人会带坏人心,看看都是什么人在经商就知道了。朝中的高官勋贵,家里经商的比比皆是。商人对国家的贡献大了,相应的就应该提高他们的地位,不能在像以前那样,经商是贱户。所以呢,要给他们相应的社会地位,这个跟开国之初太祖执行三十税一的道理是一样的。目的都是为了鼓励工商。之所以后来演变成少收商税甚至不收商税,那是因为大臣们的立场站歪了。他们用与民争利为借口,就是不想从自家的口袋里掏银子,绝对不是什么为了国家社稷着想为出发点。明年中,咨议局的选举就要开始了,到时候议员们行驶监督的权利,官员们自然会小心免得被抓了把柄。做事,自然就会收敛。当然这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贪腐,关键问题还是要国家坚持不懈的正视这个问题,对贪腐现象要像太祖那样,严刑峻法。臣以为,现在国家大体上还没有稳定下来,将来慢慢的改变比较合适。眼下的关键,还是先把监督机制建立起来,打造一个模本,今后各地照着来就是了。有了社会地位,工商界的积极性就提高了,工商业发展了,国家的钱袋子就满了。有一个问题,陛下必须要注意,对待工商业,绝对不能竭泽而渔。这也是臣给商人社会地位的主要原因,一个国家农业再怎么发展,给国家创造的利益都没法跟工商业相比。臣根据去年下半年的商税数字可以断定,明年一年的商税,就能赶上国家的田赋。最多五年,商业税的收入,就能两倍于田赋。陛下,你仔细想想,将来有一天,国家免掉了一切土地税赋,那是何等的局面?真的有那么一天,工商业的税收足以让国家不用再收土地税赋的时候,大明的万世基业也就稳如泰山。再想一想,百年之后,后人在看史书的时候,会怎么看陛下开创的局面?即便是尧舜在世,也不能说免掉土地税赋吧?”

话说到这里,朱由检浑身的血都沸腾了,朱慈烺不太明白,但是他看看朱由检激动的样子,就差手舞足蹈了,心里不难猜到此刻皇帝的心情。

“朕,能看见那么一天么?”朱由检自言自语。

第32章 镇宅利器拿破仑炮第737章 各国反应第九百一十一章第828章 西海岸扩张计划(三)第312章 抢的差不多了第143章 别人能看的下去,我看不下去第797章 帝国主义分子的习惯第198章 幸福来的太突然第513章 短命的闹饷(下)第877章 筑路(五)第799章 这是通知不是征求意见抱歉最近昏头了郑重致歉第197章 带来希望的奏报第591章 早就决定的残忍第281章 咬人和被咬第650章 庙号第556章 科举改革的尝试第543章 献媚第487章 正式通告第568章 不可逆转第825章 淘金热第7章 礼物第45章 唐寅最出名的画原来是这个第116章 复兴使命第508章 不介意多杀一万第483章 神转折第854章 鲍鱼之肆第264章 不怀好意的援助第428章 多点爆破第381章 坏透了第95章 买厂第155章 增加产能势在必行第488章 最后通牒第445章 我是土豪第497章 买船第321章 庐州血夜第766章 贪得无厌第473章 密谈第272章 主动试探第848章 开启先河第187章 难以想象的大凌河第755章 收买人心很简单第476章 跳出来第834章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第821章 谁抢谁?(续二)第404章 运河疏浚费第19章 黑心赤脚医生第748章 自救第825章 淘金热第459章 不甘心第545章 还要靠自己第272章 主动试探第21章 让股第104章 狼烟滚滚第419章 想走?没那么容易!第898章 决定世界归属的一战(十一)第380章 所图何在?第16章 张可大第259章 养狗第70章 排队枪毙是唯一的选择第818章 谁抢谁?(下)第765章 “义军”第771章 死有余辜第152章 公祭忠勇第447章 “卑微和忠诚”第280章 黄太吉问策第709章 决断第81章 新式野炮第77章 不就是些玩意么?第143章 别人能看的下去,我看不下去第117章 为什么?第72章 回家第807章 风雪来临第887章 融合第37章 辽东流民王启年第681章 法治是基础第525章 商业的问题用商业的手段来解决第230章 再遇催更第453章 乌龙首辅第144章 滦州城下“正常”的战斗第145章 滦州城下第179章 回家过年第136章 翘首以待第764章 堺港不是元山第727章 微服(下)第360章 抢谁第677章 权利需要制衡第247章 政治任务第117章 为什么?第520章 有那么一天第195章 来者不善第725章 机构改革第520章 有那么一天第589章 无法嘲笑的见识问题第457章 设伏夜袭第648章 返航第447章 “卑微和忠诚”第74章 都是宝贝,都是银子第608章 夜遁第109章 平地起风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