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各方(四)

贵州东部的天柱山,春夏之交,草木繁盛。绿意盎然之间,明军营盘林立,操练的喊杀声此起彼伏,间或更有马嘶、象吼,好不热闹。此处于湖广南部的战局之中,正是如其名一般,充当着辰州、宝庆一线明军背后的擎天柱石。

在这里,有六万大军驻防于此,势力颇为雄厚。不过,这支部队在此存在的意义并不仅限于作为辰州、宝庆一线明军的后劲,他们更加重要的任务却是进攻,只是大概被这支大军的统帅给抛之脑后了罢了。

去年年初,孙可望决定重新启用因永历六年保宁惨败而被解除兵权的抚南王刘文秀,寄希望于刘文秀能够打开湖广局面,进而攻陷武汉,顺江而下,配合南直隶的义军以及北上的张名振、张煌言夺取南京。

楸枰三局,并非只有张名振、张煌言以及钱谦益、贺王盛那批人物上心了,其实孙可望也对此是真的寄予了莫大的希望。然而,刘文秀那边先是不断推脱,随后倒是接受了孙可望的那个大招讨的任命,但是抵达天柱山大营后却并没有立刻展开行动,反倒是不断的向孙可望表示诸如军士训练不足、军需不够充足、当前湖广战局不利于出兵之类的借口,说什么也不肯动哪怕一下子。

刘文秀不动如山,奈何孙可望那边却是早早的就与钱谦益约定好了永历八年的大举,哪里见得这般惫懒。于是乎,催促和解释的书信在贵阳与天柱山大营之间频繁往来,一直从永历八年的年初耗到了永历九年的四月,足足折腾了一年多的时间,信使的腿儿都跑细了,可是刘文秀就依旧是那不动如山。

四月,这支坐拥六万步骑、四十余头战象的大军继续保持着训练,周遭的鸟兽早已习惯了这群可怜到了没有皮毛、羽毛遮体,不得不将植物套在身上来取暖的怪物们的嘈杂,仿佛与之前的一年多没有什么区别来着。

营盘森林的最中心处,这里是刘文秀的主营。中军大帐之中,此刻孙可望分派给他的两个大帅冯双礼和卢明臣皆不在此,倒是刘文秀的儿子,也就是抚南王世子刘震却在此处。这一对父子,就这么坐在空荡荡,连亲兵都被屏退的大帐之中,彼此发出的声音却远远低于平日里在家中时的那般,其中刻意的成份可谓是显而易见。

“父亲,这就要出兵了吗?”

“是啊,已经实在拖不下去了啊。”

一声叹息,刘震自然是最明白其父为什么一拖就是一年多的缘故。早前,孙可望解除了刘文秀的兵权,刘文秀废居昆明时“益循循,谨训子读书为儒者风,欲入鸡足山学道”,可谓是心灰意冷。这样的状态从永历六年的保宁之战后一直持续到永历八年年初,长达一年多的时间,等到孙可望再想要启用刘文秀的时候,刘文秀先是百般推脱,结果很快就爆发了十八先生之狱,刘文秀干脆便接受了任命,前往天柱山大营主持军务。

是怕那孙可望欲求不满而对他下手,那却不至于的。他并非是李定国那等政治白痴,也没有其人那等耿直惯了的性子,对于孙可望来说从来不是一个优先级最高的威胁,起码李定国尚在的情况下,孙可望是不会贸贸然去动他这个大西四大王子的。

但是,十八先生之狱将永历朝廷和秦王府之间的矛盾推到了极致,孙可望的篡位野心可谓是昭然若揭,刘文秀在这一点上从来没打算与孙可望穿一条裤子,心思上反倒是与李定国相仿佛,只是行事没有那么激烈,在西南明军中的威望亦是大有不及而已。

这一番政治斗争结束,刘文秀名义上接掌了帅印,准备赴那一场楸枰三局,但实际上却是要将出征的军队控扼在手上,以免孙可望不得不亲自领兵出征,那样秦王府的势力就很难控制得了了。

“可是,若父亲就是不肯轻动,孙伯父就一定有胆量领兵出战吗?”

刘震的言下之意很是明白,经过了周家铺那一战,孙可望对于其自身的军事才能的评断已经彻底跌入了谷底。其实这也正常,一场双方力量悬殊,几乎稳赢的战斗,最后竟然给打输了,短时间内恐怕孙可望是再没胆量领兵作战了。也恰恰是因为这个缘故,孙可望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容忍刘文秀的托词。

“没有你孙伯父,不是还有冯双礼和白文选吗?他们也是干大的义子,无非是比我等四人地位稍低些罢了。前些日子传来消息,说是你李伯父与漳国公的谋主陈凯联手,拿下了广东一省。眼看着你李伯父再立新功,实力大增,还有了得力的盟友,怕是你孙伯父是再也耐不住性子了。”

刘震早前已经听说了孙可望在秦王府大骂陈凯多管闲事的段子,更是对于其将李定国视作是其谋朝篡位的最大绊脚石知之甚详。

如今,孙可望看着这块儿最大的绊脚石越来越风光,理所当然的是百爪挠心一般,哪里还能再忍得下去——从那消息传到贵阳开始,孙可望写给刘文秀的书信,其措辞就一封比一封严厉。拖了这么长的时间了,刘文秀自问也已经实在找不到理由了,只得向贵阳方面表示军队恢复和训练完毕,可以出征了。

“而且,就细作回报,说是洪承畴那老狗从陕西抽调了大量的精锐绿营,不出意外的话,这几个月也就到了。再不动手的话,怕是就再也赶不上这等湖广空虚的局面了。”

这是刘文秀早早就知道的,只是军事从来都是要服从于政治而已。只不过,到了这个时候,无论是孙可望,还是刘文秀,他们都不清楚,在他们的最终目的地南直隶那边,已经没有什么接应的明军了。张名振、张煌言的三入长江结束不说,就连贺王盛那群在地方上很有影响力的抗清人士们也多有被清廷顺藤摸瓜的,一场贺王盛、平一统复明案,可是结结实实的将南直隶的抗清势力打了个吐血三升,哪里还有胆量继续串联。

所幸,之于那楸枰三局,南直隶的义军和郑成功派遣北上的张名振、张煌言大军从来都只是起到辅助作用的,真正的主力只有一个,那就是秦王府的驾前军。没有西南明军的主力打穿湖广,而后顺流而下,在郑氏集团的配合下截断长江,哪里有机会将长江以南的清军包了饺子,再慢慢吃下口的可能。

军令下达,大军在冯双礼、卢明臣二帅的统领下分水、陆两部分顺着沅江而下,直扑常德府城。

这是刘文秀早在去年就已经做好的计划,只等着实在拖不下去了再行拿出来。此间,大军以卢明臣统领水师,刘文秀和冯双礼二人统领陆师前进,水陆并举,便浩浩荡荡的破茧而出了。

目标,常德府,那里位于湖广南北分割点洞庭湖的西部,只要夺占了此处,同时利用当下明军水师的优势来控制洞庭湖,进而攻占洞庭湖东部的岳州府城一线,依托赣西的群山,那么湖广清军就可以被明军一截为二,进而实现先南后北的各个击破。

这样的计划堪称恢弘,刘文秀历次用兵也素来是热衷于大手笔的。这位被吴三桂叹息于“生平未尝见”过的劲敌在如今的西南明军之中亦是能力仅次于李定国的大军统帅,一旦出手,自然是雷霆万钧。

水陆两师同时出发,先期赶往辰州府城。抵达后,水陆两师正式分兵。四月,正值沅江涨水季节,卢明臣率领的那由一百余艘大小战舰组成的舰队顺着江水的流动,飞速的消失在了明军陆师的视线之外,犹如是一根离了弦的利箭似的,射向那常德府。

四月十七,卢明臣的舰队如神兵天将一般出现在了距离常德府城只有十几里地外的桃源县城。这里素来是常德府城的西面门户,卢明臣的舰队突如其来,守卫此地的清军当即就是一片慌乱。与此同时,卢明臣立刻组织部队下船,并且对桃源县城发动突袭,结果只是一个冲锋就将这座县城收入囊中,活捉桃源知县李瑢。

对比卢明臣那边的顺风顺水,刘文秀和冯双礼率领的主力部队却显然是被前者把好运气都借走了。明军的水陆两部刚刚分开,湘西的群山之中就下起了连日的大雨。湘西的山区,道路不似那些大城市的城里青石板铺地,更没有后世的柏油马路伴随着某个光着屁股的时光旅人一同穿梭时空而来,本就是泥土夯实的路面在大雨的磅礴之下,更是迅速的泥泞不堪起来。

大军在泥泞中前行,刘文秀很庆幸,这段时间的拖延,孙可望为了堵他的嘴对于军需物资的补充从来都是只有多的,没有少的。此时此刻,明军的将士们身披着蓑衣、头戴着斗笠,杵着长枪蹒跚而行,再加上那些已经在下一站进行准备的姜汤、药材什么的,倒也降低了些感染风寒的几率。但是,军队的前进速度依旧是如同乌龟爬似的,尤其是看着卢明臣那只“兔子”一路绝尘而去。

龟兔赛跑的戏码在沅江沿岸上演着,刘文秀率领着大军苦苦前行,数日之后,大概是老天爷也看不下去了,收了这份神通。终于不用继续看着那蓑衣、斗笠遍路的壮观,刘文秀和冯双礼稍微松了口气,可是道路的泥泞却不是一时半刻可以恢复的,就这么深一脚浅一脚的继续走下去,一直走到了五月二十三还没有来得及赶到桃源县城。

这时候,距离卢明臣收复此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大军还在路上磨磨蹭蹭,倒是卢明臣还真的在桃源县城里一直等着陆师跟进。就这么一直等到了五月二十三,水师再度出发,并于当夜便抵达了常德府城的左近。

常德府城古称武陵,就是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后刘备夺荆州四郡的第三站,拿下了此间大军就直奔长沙,杀韩玄,收黄忠、魏延二将。

这一处得名,说起来却还是北宋时在此设置常德军,因而才有了常德一称。卢明臣率领水师抵达时已经晚上了,这时候发动进攻也显得有些太晚,于是舰队便转而在码头停靠,等待天亮后发动进攻,力争如进攻桃源县城时那般一战夺下这处府城。

舰队停靠,部分明军下了船,开始进行必要的防御。然而就在这时候,左近喊杀声暴起,大队的清军从四面八方杀来,那火光处招展的旗帜更绝非是绿营的绿旗,而是一面面八旗军的旗帜!

原来,四月十七,卢明臣突袭桃源县城得手,早前八旗军主力北返,同时清廷派来接手防线的宁南靖寇大将军陈泰便得到了消息。这支八旗军在规模上难以与尼堪、屯齐率领的那一支相比,但却也有两个固山额真外加上一个叫做苏克萨哈的巴牙喇纛章京统领。接到战报,陈泰当时已经染病不能动身,便由那苏克萨哈统领一部分八旗军南下增援常德府。

苏克萨哈是在五月初十抵达常德的,这时候卢明臣还在桃源县城那边沉浸于龟兔赛跑的剧情中不能自拔。等到卢明臣玩腻了,水师再度出征,探知消息的苏克萨哈便连忙带着所部八旗军在城外设伏,恰好打了卢明臣一个措手不及。

战斗突然爆发,在这五月下旬的夜里,双方举火而战,尤其是明军那边更有战舰的存在,将此间照得是一个灯火通明。双方在码头拼死恶战,一时间也很难分出个胜负手来。很快的,清军那边也出动了些小船,火攻的战术在木制战舰时代是最寻常不过的,战斗当即就从码头蔓延到了沅江之上。

火烧、刀砍、炮击、枪刺,战斗以着最激烈的场面展开。然而,由于明军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清军设伏,倒是清军更清楚些明军的规模,双方处于情报的不对等状态,明军遇伏,更显慌乱几分。

为了激励士气,作为偏师主帅的卢明臣当即便站了出来,将自身置于最显眼的所在。眼见着主帅如斯,明军的士气陡然为之一振,针对清军的反击更加猛烈了起来。

战斗还在持续着,时间也一点点的推移着,开始时已是夜,距离天亮越来越近,战斗却依旧没有一个休止,好似双方要攻杀到那天光放亮。这样的战斗,一直持续到了一根利箭从一个刁钻的角度射向卢明臣,才总算是有了一声完结的哨音。

第六十六章 相见(下)第一百零三章 季孙之忧(六)第一百零三章 季孙之忧(六)第四十八章 并购(下)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二)第二章 分赃(中)第八十三章 坚城(上)第六十一章 逐龙镇虎(中)第六十八章 初见(下)第四十章 力从地起(十)第四十四章 无耻之尤(九)第三十五章 各方(三)第二十一章 暗流(下)第一百八十五章 回家(上)第二十七章 先兆第一百一十五章 驱狼吞虎(四)第二十四章 礼尚往来(中)第九十八章 季孙之忧(一)第四十六章 早春时节(一)第四十七章 挤压(三)第六十五章 明修栈道(中)第二百零三章 爆发(下)第二百一十六章 家与国(五)第七十六章 筑基(八)第六十八章 初见(下)第五十八章 合流(上)第七十四章 崩坏第三十七章 各方(五)第五十七章 藏头露尾(二)第八十九章 落子无悔(四)第一百五十七章 挑唆(四)第九十一章 质变时刻(上)第十七章 压榨(三)第四十六章 加塞(下)第十章 永历十一年(九)第八十七章 落子无悔(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怒吼(一)第四章 战端再启(上)第二百一十八章 夜火(上)第十五章 站队第七十三章 不一样的新会之战(完)第五十六章 夺城第八章 在江西(三)第六十八章 初见(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挑唆(三)第四十七章 挤压(三)第二百零八章 文官守城法(四)第二百一十九章 夜火(中)第七十四章 小盈岭之战第一章 期限第一百零九章 先行者(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见面礼(上)第六十七章 暗度陈仓(上)第七十章 螳螂与黄雀(六)第三十一章 永历七年的夏(中)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岔口(一)第十九章 加码(一)第十章 放狂言(上)第三十九章 献策(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驱狼吞虎(四)第二百三十五章 退(五)第二章 永历十一年(一)第十五章 压榨(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狂飙(三)第一百二十二章 雾尽花开(完)第一百七十二章 求活(四)第二百零一章 密谋第三十六章 各方(四)第二百三十四章 退(四)第九十二章 质变时刻(下)第三十一章 底牌第一百五十一章 二进宫(上)第八十三章 突破第二十一章 加速(一)第九十八章 季孙之忧(一)第五十二章 挤压(八)写在卷尾的话第二十二章 打蛇七寸(下)第六十八章 暗度陈仓(中)第三十六章 一场戏(三)第四章 山贼(下)第十七章 顺治十四年(四)第五十七章 祭奠第一百三十二章 陷阱(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驱狼吞虎(五)第二百二十六章 恩断(为盟主龙战于野加更2/4)第三章 山贼(上)第一百一十九章 雾尽花开(六)第十四章 野心第一百零九章 先行者(上)第十四章 新官上任(下)第六十四章 得失(下)第二百一十七章 赠言第一章 求生路(上)第十四章 新官上任(下)第五十六章 撕裂(下)第九十二章 落子无悔(七)第三十四章 栽花插柳(九)第九十一章 质变时刻(上)第二百二十六章 恩断(为盟主龙战于野加更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