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加速(六)

作为郑氏集团的财神爷,郑泰需要处置的事项实在太多,时间自然也是须弥不能浪费的。得到了陈凯的承诺,郑泰也没有在广州久留,很快就踏上了返航的行程。

在这一点上,陈凯虽说不是郑氏集团的财神爷吧,但是他的工作量同样不少。而最让他们感到振奋的是,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了灭亡满清这个华夏大敌。哪怕,郑泰更多的是受到郑成功的领导,而陈凯则更加趋向于因对历史的了解所产生的自主的本能反抗意识。

比之西南明军的内讧,郑氏集团的发展远比历史上来得更加迅猛。这个抗清组织正在向着他们的最终目标奋力前进,陈凯如斯,郑成功更是如此。

“财神爷”走了,陈凯这边需要考虑和处理的事情反而更多了起来。广东发展票号方面,存放在藩库的保证金可以作为财政的临时补充,佛山制造局那边就可以按照计划全力开工。而借贷出去的款项,按照陈凯的授意和粤海商业同盟自身的需求,也是优先同盟内部比较赚钱的买***如顺德的丝织工坊就是一个再好不过的例子。

丝织工坊在未来的预期中会出现产能的急剧增加,这是一件好事。而产能增加,交易量增大所带来的商税增加,亦是财政的补充。

这是一种不同于封建社会那种旧式的收归赚钱买卖为官办,或是缺钱了就拿商贾开刀的全新模式。用陈凯的话说,是一种良性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不过,比起直接下手抢,这无疑是需要时间才能收到效益的。最起码,产品的生产周期是不可避免的,有的可能还需要涉及到产品的销售、回款之类的周期,并不会出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从长久来看,于国于民,这却显然是更加有益的。

民间的闲置资金在汇聚、使用,陈凯这边计划中的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的计划也有了稳定的资金来源。一切正在向预期的方向前进,只是对于陈凯来说,银子上的压力仍旧很大,这并不仅仅在于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以及未来必然会爆发的战争而需要的准备,更加在于郑成功计划在浙江打开局面,所以决定从已经变成半个腹地的广东调集部分部队入闽,作为进取浙江的预备队和定心丸使用。而郑氏集团在广东的部队,自然指的是那些受陈凯节制的部队。

“潮州总兵忠勇侯陈侯爷会率领潮州镇大部入闽,部队会有其他的番号,具体的国姓还没定下来,潮州改由忠匡伯负责镇守……”

接手张进早前镇守所在的是郑成功从福建调来的一个部将,陈凯与其没有见过面,早前也没有任何交集。不过,郑成功已经下令让其如陈豹、张进那般接受陈凯的节制,只要能够公事公办对他而言就足够了。

“协守广州沿海的平夷侯要率部前往福建,国姓需要依仗侯爷在浙东的影响力,以及侯爷所部的强悍战力,侯爷还当勉为其难。”

“抚军这话说的,国姓爷有令,某自当听令行事。”

召集了广东除已经开始调动的潮州各镇以外的主要军事长官,军事会议在巡抚衙门中如期举行。通报了潮州的调动,陈凯随即便点到了周鹤芝。他的水师是跟着陈凯前来收复广东的,这几年来也始终驻扎在广州,作为郑氏集团在广东沿海的一大柱石。

这支舰队与驻扎在琼州的林察所部、驻扎在香港的江美鳌的珠江水师以及驻扎在南澳的南澳镇组成了明军在广东的海防力量。当然,粤西南还有些诸如周金汤、邓耀之流的粤西水师,以及陈奇策和李常荣这两支已经在实质上倒向了陈凯的部队,但却仍然无法彻底取代周鹤芝所部的重要性。

周鹤芝的部队在依附郑成功之前是主要在浙江和闽北作战,如今在广东也有三年多的时间了。军中补充了一些广东籍的军官士卒,一如在福建和浙江时那般。还有的将士在广东驻防期间购房、成亲,此番调动势必会引起军心上的浮动,现在有周鹤芝的斩钉截铁,陈凯自然也就放心了。

有着同样问题的不只是周鹤芝的舰队,名列调动名单的还有前冲镇、中权镇、护卫前镇和护卫后镇这四镇兵马,超过万人的陆师将要从广东转战福建,乃至是浙江。

军心是需要调节和安抚的,时间还有一些,因为郑成功也不打算将这些部队在第一时间就投入到战事当中。但是,调动的那一日终会到来,这却是不可避免的。陈凯召集军事会议之前,他们就已经得到了消息。军心方面已经在着手安抚,这一次也同样有着向陈凯报告进度的用意在。

这些部队的调动,无疑会增强明军在浙江战场上的实力,但是对于广东方面却势必会导致防卫力量的捉襟见肘。

对此,郑成功下令扩编陈凯的广东巡抚标营,以增强明军在广东的军事力量。这一进一出,区别不仅仅是老部队和新部队那么简单了,更重要的是郑成功在向所有人释放一种信号,那就是他与陈凯之间的信任如初,丝毫不减。

“这是好人有好报啊。”

早前陈凯就是这么与王江说的,而后者在听过了这话之后,在第一时间便直接开始了盘算扩军的费用问题。

先前,有着陈凯收复南赣和天地会在福建的渗透,陈凯与郑成功之间也算是把面上的温情脉脉给撕了下来。他与郑经之间必有一战,而郑成功绝对不会容忍郑氏集团分裂。双方虽说在之后仍旧是各司其职,在广东和福建两省做着这样、那样的努力,但是嫌隙已经出现了。

这样的情况,一直到了郑成功对西班牙人发动贸易禁运,荷兰人则选择找上陈凯为止。陈凯的表现无疑是摆明了立场,甚至不惜自绝后路。对于这样的表态,郑成功和郑泰自然是非常的感动,前者投桃报李,在这一次必然要调走部分广东部队的情况下,便选择了给陈凯以军事上的放权。

“大军一旦攻入浙江,国姓爷那边只怕是就更顾不上广东了。现在给总舵主以兵权,是信任,怕是也不乏无奈吧。”

同样的一件事,王江思考的是扩军所需,而曹从龙那边则在琢磨郑成功的用意为何。这是技术官僚和政客之间的区别,陈凯对此并不以为意。更何况,哪怕是无奈,郑成功都选择了对陈凯无奈,而不是对其他人无奈,比如调陈凯到福建,将广东交给诸如陈豹、洪旭这样的亲信,这本身就是一种信任。

调走了部队,但广东的防务仍旧是不可忽视的。陈凯授命扩军,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钱粮,其次则是人员,有了这些,才有了最后需要考虑的那些诸如训练周期、训练方法之类的因素。

调动的命令下达,各部都已经开始准备了。调往福建的钱粮,福建方面已经做好了预算,倒也不需要陈凯操心,需要他考虑的仅仅是广东的问题而已。而在这一点上,早前陈凯已经开始布局的票号带动产能提升倒也正赶上时候。只是,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需要银子,扩军同样需要银子,一来二去的,就免不了一个捉襟见肘。

“钱粮方面,先这样,紧巴的日子有紧巴的日子的过法,现阶段步子不宜迈得太大了。”

这话说出口,陈凯一时间也觉得好笑。他这些年迈大步子做的事情一点儿也不少,现在反倒来了一个“不宜”二字。

但是,他很清楚,每一次的大步迈进过后,他都是要稳扎稳打的夯实基础,以免落得个沙滩上的楼阁的下场。这一遭,票号所代表的金融业刚刚迈出了第一步,甚至这一步迈出去的那条腿还没有落地呢,这样的大杀器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他又如何敢去再把步子迈得更大了?

“原本的抚标要扩编为第一、第二两镇,第三镇则用马宝的部队,这事情我已经与马宝谈过了。王翰和李光恩的部队本部兵马都比较少,一口气扩编为镇的编制,就现阶段是不现实的。所以,这两部改编为抚标直属左右协。另外,还要准备最少两个镇的编制所需,可能用不了太长的时间了。”

开过了军事会议,陈凯又召开了政务会议。军需和供给方面的事情,主要是王江和丁有仪需要分担的较多,尤其是后者,现阶段还兼顾着佛山制造局扩建的工作。

任务分配了下去,负责的官员们也阐述了各自的想法,扩军的必要性毋庸置疑,他们都是明眼人,所以一切的想法都构建在这一基础之上的。总的而言,建言基本上都是中规中矩的——陈凯事先已经设了限制,他们的思路自然也不好太过跳脱,求稳是当下的主旨。

“军官方面呢?”

“国姓没有明言,但是我不能不主动提出来。关系,是需要花心思维系的,否则的话,蚁穴多了,哪怕是千里长堤也难逃垮塌的命运。”

那一次的对峙过后,嫌隙的出现使得陈凯更加注重这方面的考量。此番,郑成功授权他扩军,是信任得以重建,亦是先前拒绝荷兰人拉拢的奖励。但兵权素来是郑成功最重视的,所以陈凯在接到消息后直接写了回信,要求郑成功从福建调派部分军官过来充实部队。

“这样,彼此都可以放心。”

第一百二十一章 雾尽花开(八)第九十一章 落子无悔(六)第六十二章 逐龙镇虎(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串联(三)第六章 永历十一年(五)第七十六章 烈火烹油(中)第十一章 瓮中捉鳖第十四章 顺治十四年(一)第二十六章 加码(完)第九十四章 高估(一)第十七章 顺治十四年(四)第八十八章 追亡(下)第五十章 味道(下)第二百三十九章 刺虎(上)第十三章 新官上任(中)第一百三十五章 冬月(中)第十一章 遗泽(下)第六十七章 初见(中)第五十九章 合流(下)第十三章 波及(完)第一百一十四章 驱狼吞虎(三)第三十六章 一场戏(三)第一百九十五章 开裂第一百一十八章 生意(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二进宫(上)第三十二章 力从地起(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恶化(上)第五十一章 蓄力(一)第八十章 迟到(四)第二十三章 礼尚往来(上)第八十七章 铁壁(中)第一百四十四章 试水(一)第一百零一章 桂林之战(中)第二百二十九章 阴谋(上)(为盟主龙战于野加更3/4)第一百三十三章 爆炸(上)第四十八章 挤压(四)第二十一章 打蛇七寸(中)第八十五章 破军(下)第六十三章 得失(上)第三十六章 双赢第一百八十四章 活着第五十三章 图穷匕见(三)第五十三章 挤压(九)第二百一十八章 夜火(上)第六十三章 得失(上)第七十八章 分水(上)第一百九十章 展望(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驱狼吞虎(二)第六十六章 相见(下)第十五章 楸枰三局(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回家(下)第五十一章 图穷匕见(上)第八十六章 崩溃第七十四章 理由第二十六章 栽花插柳(一)第四十八章 并购(下)第九十二章 恍如昨夜(下)第五十三章 蓄力(三)第七十五章 盛宴第七十二章 筑基(四)第十一章 放狂言(下)第七十二章 筑基(四)第二十章 压榨(六)第一百一十章 织雾(四)第二百二十六章 恩断(为盟主龙战于野加更2/4)第八十六章 崩溃第一百一十一章 先行者(下)第六十六章 明修栈道(下)第四十二章 求变(三)第一百零九章 织雾(三)第四十章 力从地起(十)第一百六十八章 狂飙(四)第六十三章 得失(上)第七章 效马骨(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家与国(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岔口(六)第一百二十三章 秋风(三)第五十七章 祭奠第七十三章 镇抚(下)第二百二十二章 狗咬狗(下)第六十六章 螳螂与黄雀(二)第七十四章 崩坏第六十一章 争执第八十一章 夯筑第九十九章 转折第十五章 顺治十四年(二)第十五章 琼州府第五十八章 合流(上)第九十八章 高估(五)第六十三章 向西第三十四章 栽花插柳(九)第八十四章 坚城(中)第四十六章 加塞(下)第二十六章 加速(六)第二章 涟漪(下)第八十八章 落子无悔(三)第八十章 英德(下)第一百九十八章 寒梅(上)第四十六章 定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