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挤压(二)

永历十二年,浙江,这个在全国范围内论起富庶都是最冒尖儿的省份,如今已然变成了一个随时可能爆炸的火药桶。

舟山、台州府以及闽北的明军重病集结,内地也有本地的抗清势力蠢蠢欲动。而他们的对手,清廷各级官府和绿营建制大体完好,济度和伊尔德统领的两支八旗军以及杭州驻防八旗分别坐镇金衢、宁绍和杭州,扼守要冲之地。

双方几乎已经是一个捉对厮杀的局面,甚至,小规模的冲突从明军开始蚕食浙江以来就没有停止过。只是饶是如此,也不似今时今日这般,随着时间的推移,冲突越加频仍不说,就连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照着这个趋势下去,只怕用不了几个月,决定浙东,乃至是整个江浙大地命运的大决战就将彻底爆发!

闽北的仙霞关,此间素来是为闽浙两省的锁钥之地,明军占据此处以来,起初是保持一个守势,待到闽地渐安,便转守为攻,以此作为前进阵地。

已经有数个镇的明军越过了此地,于那一山之隔的衢州府江山县境内与坐镇金衢的清军对峙,并试图不断地扩大控制区,为后续部队跟进提供便利。而对面的清军亦是在不断地发动反击,以此来挤压明军在仙霞关北的空间,遏制明军的兵力展开。

战报每天都要送到仙霞关的招讨大将军行营,甚至往往是一日数递。两头巨兽你一口、我一爪的,彼此试探着、撕咬着,但却始终没有真正到了那等拼个鱼死网破的境地。

行营已经占据了关隘,居高临下,郑成功可以清晰的看到明军越关而出的昂扬,同样也可以看到那些伤兵和战没者由袍泽护送回到闽地养伤和安葬。这都是战争中最不可避免的事情,起兵抗清十年有余,郑成功早已不是当年的那个网巾襕衫的儒生,能隐忍,亦可果决,此间眺望着那日日如斯,仿佛已经成为了关隘一景的铁流,脑海中浮现着的则是那些不断汇报上来的伤亡数字,以及这背后的一切。

“昨日阵亡百余人,伤近三百。今日,应该也差不太多。”

这样的数字,对比明清两军在金衢、闽北集结的重兵集团实在连九牛一毛都算不得。不过,日日如此,持续性的消耗也同样是难以承受的。等到双方都耗不下去了,或是一方先耗不下去了的时候,决战的日子应该就到了。

回到了衙署,集结于仙霞关南北的众将大多已然抵达,余者皆是有军务在身的,难以成行。郑成功入得衙署,众将起身行礼,待到他端坐于节堂之上,众将方重新落座。

“福州的后续粮草运输还算顺利?”

“回禀殿下,粮草仍旧是沿闽江、建江的航道运输,日夜不停。船只、民夫都是事先安排妥当的,当不会有所耽搁。另外,卢抚军来信言及,说是发往广东的公文已经收到了回复,粮草正在从潮州的库房向福州发运,当可确保大军用度。”

军无粮则散,大军出征,最关键的便是粮草二字,甚至军饷有所不足都可以靠着诸如画饼之类的手段来解决一时之困厄,可人一顿饭不吃,就难免心中发慌,一日不食,士气就要跌落大半,若是多来几天,仗是不用打了,能不闹出兵变都是好的。

这一遭,明军集结了十四个镇的战兵,后续还有部队在陆续赶来,比如从广东调来的那几个镇,现在就都还在福州休整。战兵的规模已经超过了四万之众,辅兵和民夫的数量更甚,每日的粮草消耗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郑氏集团这几年的积累确实不少,尤其是在占据两省三地的情况下,但是日常耗用也着实是个大数字。存蓄,都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如此巨额的支出,就连郑氏集团的财神爷郑泰都免不了要在暗地里抱怨两句大手大脚。

不过,粮草充足,伤亡的抚恤,战功的奖挹,这些都是按部就班的做着,现阶段的军心就是大为稳定。而军心稳定了,其他的细枝末节郑成功也就不怎么在意了。

“殿下,洪伯爷和甘侯爷发来书信,已有多支义军愿为王师前驱。他们都是照着殿下的意思,让他们暂且潜伏,以待后命。”

“嗯,好钢用在刀刃上,现在还不是时候。”

好钢,那些义军在郑成功的眼里实在称不上这个名词。明清之间在浙江的战事规模之大,早已不是他们能够左右得了的了。不过,战事若是顺遂,后续还需要他们出来做事,与其现在平白“浪费”了,实在不如留待后用得好。

这都是既定好的战略,听罢了,郑成功回应一二,也就过去了。相较之下,当下更重要的还是对手的动向,总要知己知彼方能有胜算二字。

“根据细作打探,鞑子这几日又新增了几个牛录,基本上都是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另外,江浙的抗清人士有消息送来,说是鞑子还在持续增兵,有一支由满洲、蒙古和汉军八旗混编的援军正在路上,兵力为数不少。”

满洲八旗名声在外,有长于骑兵的蒙古八旗和擅用火器的汉军八旗相佐,实在不是个可以轻忽的对手。就像是他们当面的济度所部,本就有着万余大军,具是如此,明军在他们面前实在难以占到什么便宜,日常伤亡的交换比上面,也是隐隐吃了些亏的。而且这还是在浙东丘陵密布、水网纵横的地理环境之下,清军的骑兵优势难以彻底发挥。

本就实力强劲,这两年清廷也有所增兵,否则也不会至今仍旧将明军堵在了江山县一带而无法大步跃进。此番又来强援,众将无不是将注意力倾注到了这上面。倒是郑成功,对此却并不十分在意。

“张侍郎刚刚有书信送抵,说是他通过宁绍的义士打探,驻扎那里的固山额真伊尔德即将率部调防。具体去哪还无从得知,但是这支援军,应该是过来换防的。当然,也不能保证这支虏师中没有继续南下支援济度小儿的。”

这样说来,众将倒是不由得松了口气。说到底,正如同当年陈凯在潮州时分析过的那般,清廷的核心兵员匮乏,需要支撑的地域又实在不少,捉襟见肘的情况下,想要不断地增兵总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尤其是在于,按照陈凯前不久送来的书信表示,清廷当下正在专力于西南,东南方面就更是难以获得足够的支援了。

这是大好时机,也是最后的良机。郑成功与众将汇总军情,商讨对策,只是落到了应对上面,却显得并非那么急切。

“只要孤的王旗在仙霞关,济度小儿就绝对不敢轻视。等他真的反应过来了,看清楚了孤的意图所在,那时候,就已经晚了。”

第六十九章 筑基(一)第七十四章 理由第三十七章 无耻之尤(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恩断(为盟主龙战于野加更2/4)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岔口(完)第四十七章 并购(上)第七十八章 抉择(下)第十二章 关门打狗(上)第一百二十三章 默契(中)第七十三章 不一样的新会之战(完)第十三章 永历十一年(完)第三十四章 一场戏(一)第一百零二章 再见(一)第九十三章 种子(上)第三十六章 各方(四)第二十五章 出征第六十一章 逐龙镇虎(中)第一百章 反击(中)第一百零三章 再见(二)第十八章 楸枰三局(四)第一百七十八章 挣扎(五)第三十二章 魔鬼(下)第十八章 楸枰三局(四)第五十章 早春时节(五)第三十三章 联结(上)第三十四章 联结(中)第八十八章 落子无悔(三)第一百一十章 织雾(四)第一百七十八章 挣扎(五)第二十一章 打蛇七寸(中)第四十四章 无耻之尤(九)第三十九章 无耻之尤(四)第十六章 顺治十四年(三)第一百八十六章 回家(中)第一百一十五章 雾尽花开(二)第三十四章 各方(二)第十二章 波及(七)第七章 当局者与旁观者(上)第四十一章 力从地起(十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怒吼(一)第四十一章 求变(二)第八十三章 会猎第三十五章 各方(三)第十七章 顺治十四年(四)第六十二章 内忧外患(二)第五十二章 挤压(八)第八十一章 夯筑第二十九章 加速(九)第二百三十九章 刺虎(上)第一百六十七章 狂飙(三)第五十七章 藏头露尾(二)第四十二章 无耻之尤(七)第二百三十四章 退(四)第九十七章 谜局第一百二十九章 旧局(下)第十一章 永历十一年(十)第四十九章 挤压(五)第五十六章 爆发(中)第九十七章 谜局第一百零八章 数学(下)第八十八章 追亡(下)第八十五章 破军(下)第八十九章 意义第七十六章 筑基(八)第一百七十八章 挣扎(五)第五十九章 藏头露尾(四)第四十九章 追魂(二)第二百零一章 密谋第三十八章 一场戏(五)第三十章 栽花插柳(五)第三十九章 各方(完)第五十二章 蓄力(二)第一百零六章 与民争利第九十四章 落子无悔(九)第十八章 楸枰三局(四)第一百三十四章 爆炸(下)第一百零五章 再见(四)第六十七章 初见(中)第一百零八章 摆事实,讲道理第三十四章 联结(中)第一百零八章 织雾(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试水(四)第一百一十章 先行者(中)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岔口(三)第六十章 藏头露尾(五)第二百零七章 文官守城法(三)第二百零一章 密谋第八十一章 迟到(五)第十八章 肇庆之战(下)第三十八章 无耻之尤(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串联(三)第三十三章 各方(一)第九十六章 落子无悔(完)第二十五章 加速(五)第三十七章 一场戏(四)第一百一十二章 蝴蝶(上)第八十章 英德(下)第十七章 布局(中)第二百一十九章 夜火(中)第六章 永历十一年(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