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同化的开始

册封仪式非常隆重,不过主要是象征意义。

狭夷皇国已经战败,还被解除了武装,几千万狭夷人翘首以盼的等待帝国救助,别说是册封狭皇,哪怕是废了狭皇,也只是更加麻烦一点,比如需要投入更多兵力镇压可能出现的暴动。

不管怎样,在狭夷人的心里,狭皇是天神的代言人,是狭夷皇国的最高统治者。

废了狭皇,甚至灭了狭夷皇室都不是难事,只是镇压可能出现的暴动,怎么说都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按六局等情报机构做的推测,如果强行废除狭皇与狭夷皇室,肯定会爆发全国范围的骚乱与暴动。即便投入足够的兵力,也至少需要半年时间,牺牲数万名官兵,才能让狭夷皇国的局势基本上恢复正常。

半年的骚乱会导致500万到1000万平民丧生,大部分将死于饥饿与疾病。

何况,七千万狭夷人也并非一无是处。

在历史上,狭夷人在帝国的对外扩张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不止是推波助澜,很多时候还是急先锋。

也就一点:狭夷人特别能够吃苦。

当初,在夺取北马群岛之后,因为环境太恶劣,还要面对很不友善的土著,几个大岛上甚至有食人族,关键是没什么值得冒险的贵重资源,所以帝国的殖民者都不愿意去,结果是狭夷人抢先了一步。

此后,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之内,勤劳的狭夷人在几座主要的岛屿上开垦荒地,建起了成片的种植园。

到上次大战爆发前,由北马群岛出产的奎宁与天然橡胶,占到帝国进口总量的四成。

在炎海周边的那些岛屿也是如此。

此后,即便到了梵炎洋,到了玄大陆,狭夷人也冲在最前面,去那些帝国殖民者不愿意去的地方垦荒。

此外,还有不少狭夷人在帝国本土从事又脏有累的低端工作。

比如,从帝国西南与西北通上无极高原的两条公路,最为险峻的路段就是由狭夷皇国的工程队伍承建。虽然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但是在西南公路两旁,至少埋葬了数千名狭夷劳工的骸骨,很多甚至连尸骨都没保留下来。

按照有记载的一次隧道塌方事故,有大约一千名狭夷劳工被活埋。

即便在几十年之后,还时常有人在公路附近发现狭夷劳工的遗骨。

其实,这也是狭夷皇国对梁夏帝国怀恨在心的一大原因。

付出艰辛努力,还做出巨大牺牲,可是狭夷皇国往往连喝汤的机会都没有,很多时候甚至排在了好逸恶劳,只会拍马迎奉的高巨王国后面,比如帝国对狭夷商品征收的关税一直是其他附属国的两倍。

几十年来,狭夷人不生怨恨才是怪事。

上次大战期间,在向帝国宣战的时候,狭夷皇国给出的一大理由,就是遭到帝国的无情压榨。

当然,这些都是历史了。

一圈轮回之后,并不是说狭夷皇国抗争了,就会有改变。

册封狭皇之后,就是双方的政府代表,狭夷皇国内阁总理大臣牛满与帝国首辅特使签署同盟书与合作协议。

关键,其实是合作协议。

虽然很多都只是框架性,没有涉及具体的安排,但是有一条例外,而且跟劳工有关。

在三个月之内,到春节之前,狭夷皇国将向帝国派遣50万劳工。

因为是由政府派遣,所以帝国只为狭夷劳工提供必须的工作条件与基本的生活保障,说是生存保障也没错。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只管吃穿住,不支付酬劳。

报酬?

找狭夷政府要。

按后来签署的协议,帝国以当时的最低劳动标准计算狭夷劳工的劳动所得,并用来抵充战争赔款。

此外就是,帝国将在两年的劳动合同到期之后向狭夷皇国提供5万个移民名额。

不过,只有居住权,不享有政治权利。

没错,这就是非常有名的“十兑一准则”。

这项准则,一直持续到大战结束之后,即狭夷皇国每派遣10名劳工,就能获得1个移民梁夏帝国的名额。

最初几年,这些移民名额几乎全都落到狭夷皇国的达官显贵手中,其中一些还被拿到黑市上贩卖。直到最后的两年,在帝国当局出面干预之后,才有了规范操作,由劳工进行抽签分配。

按不完全统计,在整个大战期间,狭夷皇国总共获得了大约300万个移民名额。

也就是说,狭夷皇国在大战期间,向帝国派遣了3000万人次的劳工!

其实,在大战期间,狭夷皇国输出的劳工总数在1200万到1500万之间。

为了移民帝国,超过三分之二的狭夷劳工签了两次劳作合同,其中一些甚至是三次!

换来这300万个移民名额的,是大约120万狭夷劳工的生命。

在大战中,特别是在最初的4年,狭夷劳工全被派往条件最为艰苦的地方。

比如第一批来梁夏帝国的50万狭夷劳工,有大概30万去了西北,另外20万则被派往西南。

这些狭夷劳工的工作就一项:修建公路与铁路。

在西北战场上,基本上是帝国军队推进到哪里,狭夷劳工大军就把路修到哪里,还要负责保持铁路与公路畅通。

在脚趾半岛的雨林里面,狭夷劳工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顺带填平了很多沼泽,开垦出大片耕地。

这50万狭夷劳工,至少有15万长眠于工地附近的无名墓地之中。

只是,这也意味着,他们的妻子不用改嫁,他们的儿女能够长大成人,他们的父母不会挨饿受冻。

如果运气不错,他们的亲人还有机会在天堂般的帝国获得永久居住权。

西狭夷政权在几个月前,开始招募去帝国劳作的劳工时,在短短几天之内就有300万人报名。

精挑细选之后,才确定了第一批50万劳工的名单。

要说的话,去帝国劳作的生还概率比被送上前线高得多。

至少在当时看,如果加入国民自卫队,成为一名普通的士兵,然后前往本岛中部地区的前线,基本是有去无回。

之前,因为没有跟骆沙帝国开战,在脚趾半岛那边的行动也没有开始,所以帝国当局还没有打算招募狭夷劳工。

随着战争全面爆发,特别是在西北与西南有大量工程得尽快完成,只是修建道路就需要大量劳工,才把招募劳工的事情提上议事日程,也才有这份合作协议,正式从狭夷皇国招募劳工。

要说的话,这也是狭夷皇国被逐步同化的开始。

当上千万狭夷人到梁夏帝国参与劳作,见识了梁夏帝国的繁华与强大,当300万狭夷人移民梁夏帝国,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并且重新使用梁夏文字后,连狭皇都已下跪称臣的狭夷皇国还能保持独立吗?

第19章 一惊一喜第481章 跨过陆心海第403章 重返脚趾半岛第109章 合围到位第522章 消息第70章 突突突第158章 狂龙入海第203章 身残志坚第240章 北上借人第330章 向前或向后第36章 别人买单第68章 疑虑重重第352章 超级说客第206章 现代女性第217章 各怀鬼胎第61章 劲敌出现第227章 海航出手第99章 半支舰队第165章 军人荣誉第307章 携手合作第529章 新的想法第266章 密约的草案第200章 心里话第72章 斯文野兽第485章 万事俱备第192章 时过境迁第91章 敌机来袭第138章 官兵状态第181章 情况有变第192章 时过境迁第423章 夜间偷袭第371章 陆军的事第330章 向前或向后第5章 帝国首辅第87章 防空中坚第30章 帝都风暴第362章 战斗结束第354章 三大要素第33章 流派之争第106章 如有神助第452章 绝境反击第88章 攻击得手第423章 夜间偷袭第222章 卷土重来第281章 肺腑之言第171章 捣乱分子第224章 回家喝粥第85章 长途奔袭第349章 突然到来的惊喜第265章 应景的第446章 狮泉城捷报第201章 峰回路转第3章 酒壮怂人胆第194章 回帝都第22章 远赴他乡第177章 主次有别第188章 联邦总统第119章 独自为战第48章 一锤定音第227章 海航出手第403章 重返脚趾半岛第556章 一帆风顺第254章 高歌猛进第195章 发飙第617章 全速突击第549章 登门求助第383章 玉石俱焚第86章 关键课题第48章 大战爆发第50章 速归第522章 消息第21章 耻辱第409章 当务之急第350章 替死鬼第71章 虎虎虎第148章 第一份侦查报告第110章 通宵未眠第304章 倾巢而出第230章 别的可能第526章 绝望之余第627章 束手就擒第95章 危机关头第597章 盟友的价值第462章 凯旋而归第407章 顽强巨兽第86章 关键课题第74章 先发与后发第315章 重编的航空兵第628章 巨大的差距第351章 出谋划策第75章 实战的门槛第338章 继续前进第203章 见好就收第203章 见好就收第506章 强攻第257章 飞来横祸第77章 铁杆盟友第240章 全局眼光第260章 军事顾问第580章 又猜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