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空地联合

哈立德国王军事城北面,边境线以南大约50千米,被戏称为“美女之家”的2号临时据点。

在取名字方面,陆战队还是那么奔放。

上次大战当中,陆战队把伤亡了近3万官兵的塞岛称为“天堂”,把同样通过血战打下的中转岛称为“阳光海滩”。

在这个方圆上百千米都杳无人烟的鬼地方,最不可能出现的就是美女。

说是临时据点,实际上是一座设施齐备的军营。

与正规军营比,唯一的区别就是,所有营房都是用工程板材搭建,看上去跟建筑工地上的工棚差不多。

当然,只是看着差不多。

这些军用营房,全都采用高质量复合板材,在干燥的波沙湾地区能使用几十年,不需要担心老化材料问题。

此外,所有的营房都是超标规格。

简单的说,一个双人士兵宿舍占地面积高达20平方米,随时可以通过增设床铺来扩大容量。

与以前的军营相比,用工程板材搭建军营,绝对算得上是军事工程领域的进步,其实也是在战场上买来的教训。

波伊战争期间,帝国军队吃够了营地的基础设施落后的苦头。

当时,使用的最多的是在大战期间流行的帆布帐篷。

在波伊国北部地区,只要到雨季,驻军就别想过上安稳日子,不止是帐篷经常漏雨,营地里面更像是中世纪的西方城镇,到处是淤泥,还经常因为清洁卫生没做到位,导致非战斗减员。

按非官方统计,因为流性疾病导致的非战斗减员占到部队减员总量的四分之一!

为了支援前线,像“黄连素”与“氟哌酸”等用来治疗肠炎的药物还经常断货。

也就是在这场战争之后,帝国军队是痛定思痛,投入资金研制了能够防水隔热,而且易于拼装的新式工程板材。

要说的话,最大的好处,其实是易于拼装。

所有的板材都是标准件,而且按地板、墙板与天花板分成了几种规格,并且采用统一的接口。

在不使用大型工具的情况下,2名士兵能够在半个小时之内,搭建一座最多供12人居住的宿舍。

这个效率,在以往是不敢想象的。

从直升机上面俯瞰,这些营房就像是摆放整齐的豆腐块。

如果说有什么欠缺的话,就是少了制冷的空调。

大概是营房里面太闷热,大部分官兵都在外面露宿,在营房外面的空地上,摆满了官兵自带的沙滩椅。

其实,在日落之后,这里没什么娱乐活动。

毕竟是刚刚建立起来的临时据点,很多设施都还在搭建当中,别说是娱乐设施,连餐厅都没有弄好呢。

wωw¤ тт kan¤ ¢o 从直升机上下来后,丁镇南就看到了一身戎装的刘尊山。

两人不是朋友,不过算得上是老相识。

当年,刘尊山从斯里兰卡回来之后就拿推荐信,到帝国联合军事学院深造,为今后晋升提供有利条件。

其实,这也是不成文的规矩。

只要是参与过实战,在战斗当中有杰出表现的军官,都有机会获得到联合军事学院进修与培训的机会。

当然,也可以通过这些军官,把现代战争的特点介绍给那些没有上战场的学员。

说得直接一点,其实是相互交流。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丁镇南认识了刘尊山,而且通过交流相互熟悉与了解。

不过,刘尊山只在联合军事学院呆了一年,因此两人的交情算不上有多深。

“准备好了吗?”

“收到消息后,我就把部队派出去了。”

“行,赶紧出发吧。”

刘尊山没多问,朝指挥所外面的那几名军官吹了声口哨,还挥了挥手。

出发之前,丁镇南在联合部队司令部给刘尊山打了电话,让他提前让部队进入前沿部署状态。

为了让刘尊山赶紧行动,丁镇南还明确告诉他,今晚肯定有仗打。

这刘尊山本来就是个耿直人,在接到电话之后,二话都没有多说,就把4个坦克连全都派了出去。

留在营地里的,其实是负责保障的非战斗人员。

等直升机飞走,丁镇南才跟着刘尊山,朝停在营地中间的那辆装甲指挥车走去。

那是营部的指挥车,不过并不是刘尊山的战车,搭载的营部通信参谋,主要就是在后方协助指挥。

刘尊山的座驾也是一辆主战坦克,只不过在下午的时候,就跟大部队去了前线。

他是专门留下来等丁镇南的。

不止是私人关系好,而是在进入战斗状态之后,丁镇南拥有更高的指挥权,便刘尊山的军衔更高,也必须听从指挥。

离开营地,朝北行驶了大约半个小时,就遇到了正在撤回营地的运输车队。

总共有100多辆运输车。

这些没有战斗力的运输保障车辆,已经完成了欺骗任务,将返回营地休整,以便在明天重新登场表现。

其实,这与刘尊山无关。

昨天晚上,在确定作战计划之后,刘尊山就找到丁镇南,让丁镇南帮他想个完成任务的办法。

当时,丁镇南只告诉他,去问问在阿拉曼的隆美尔。

其实,这也足够了。

在上次大战中,准确说是在帝国军队攻打夕梵运河之前,迢曼帝国的隆美尔将军为了把主力部队抽调出来,而且不给对手反击的机会,让数百台没有武装的运输车辆,轮番在布兰军队的防线前来回行驶,扬起了满天沙尘。结果是,布兰军队搞不清楚对面的情况,一直都按兵不动。等苏伊士城遭到迢曼装甲部队围攻,守卫阿拉曼的布兰军队才发现,防线对面的迢曼装甲部队已经不知去向。

这刘尊山也是,直接就照本宣科。

不过,能达到目的就好。

又往前行进了大约半个小时,才到达邻近边境线的前沿阵地。

全营的34辆主战坦克都已部署就位。

因为坦克实在是太少了,需要守卫的防线宽达上百千米,所以刘尊山只能寄希望于早期侦查。

这些坦克,全都以连为单位,分散部署在四个小沙丘的后面,藏得非常好,只是把炮塔露了出来。

沙墙挡不住穿甲弹,不过能够提供一定的伪装,而且能低坦克的被弹面积。

当然,真要打起来,坦克肯定不会在原地不动。

坦克后方,有十几辆负责执行侦查任务的步兵战车。

因为是装甲营,所以只有两个骑兵连。

只是,这些战车的价值不可低估。

跟步坦协同作战没关系,价值在战车本身。

严格说来,配备装甲营骑兵连的,其实是骑兵战车。与步兵战车相比,骑兵战车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更强的独立作战能力,而且配备了性能更好的观瞄设备与通信设备,更擅长执行侦查任务。

其实,这也是骑兵战车与步兵战车的主要区别。

在战术使用上,骑兵战车是装甲部队的急先锋,在坦克前方执行侦查搜寻任务,而步兵战车随同坦克作战,主要依靠搭载的步兵,并且在战斗中为步兵提供掩护,作战方式侧重于步坦协同。

这些骑兵战车,全都配备了最新一代热成像夜视仪,在理想的环境下,对坦克类目标的探测距离高达4000米。

显然,这也是保证能够先敌发现,执行侦查任务的根本保障。

相比之下,坦克配备的热成像夜视仪,在晴朗夜晚的观察距离也只有2000米。

正是如此,陆战队的夜间战术其实是围绕骑兵战车展开,由骑兵战车搜寻目标,然后由坦克发起突击。

在去年的“西进149”联合演习当中,陆战队靠这一招打了陆军一个措手不及。

陆军官兵并不知道,这套战术是丁镇南提出的,在陆军进行推广受到抵触之后,才去陆战队试水。

不过,该战术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部分。

早期侦查。

其实,这也是陆军抵制该战术的关键原因。

战术侦查可以依靠骑兵战车,战场侦查可以靠“直-13”这类专用侦查直升机,可是再扩大,也就是战役级的侦查行动,就远不是陆军能完成的了,必须得依靠空军或者海航的侦察机。

当然,主要是空军。

在波伊战争结束后不久,空军就提出了“空地联合作战”的概念,还以此概念为基础研制专用的对地侦查平台。

可惜,陆军是坚决反对。

按陆军将领的观点,“空地联合作战”其实是以空军为中心,陆军成了替空军打下手的小二。

空军有数千架作战飞机,只是专用的对地攻击机就有上千架之多,哪里还轮得到陆军上场呢?

这个观点确实有点偏颇,不过也不是没有道理。

陆军手里,射程最远的火箭炮也只能打到30千米之外,战术导弹能打到300千米,可数量少得可怜。空军的作战飞机,至少都有数百千米的作战半径,重型战斗机在1000千米以上。

要是能够发现几百千米外的敌人,空军的攻击机与战斗机早已经蜂拥而上,哪里有陆军的份?

可惜的是,陆军的抵触并没有用。

经过十来年的发展,空军不但有更强的专用攻击机,还获得了专门用来搜寻地面目标与指挥对地打击行动的“联合指挥机”。

没错,就是“指-10A”。

靠性能先进的合成孔径雷达,“指-10A”能够探测到300千米之外的坦克,对装甲集群的探测距离还要远一些。

其实,“指-10A”还能探测在超低空飞行的直升机。

简单的说,“指-8C”这类预警指挥机探测不到的低空与地面目标,都在“指-10A”的监视范围内。

只是,相对于“指-8C”与“指-6C”,去年才正式服役的“指-10A”并不是很有名。

因为服役时间太晚,而且在服役之后还需要进行训练与测试,所以“指-10A”有参加去年的“西进149”联合演习。

按照安排,今年的“西进150”联合演习是“指-10A”的处子秀。

只是,随着波沙湾战争爆发,首秀舞台变成了战场。

就在昨天晚上,一架“指-10A”到达哈立德国王军事城,不过暂时跟空军的加油机混在一起。

当然,也没有对外公布相关消息。

因为没像“指-8C”那样,在背部设置专用的雷达罩,所以看外形,“指-10A”与同平台的加油机还很相似。

在天黑后,那架“指-10A”就已经跟随加油机升空。

不出所料的话,现在就在2号临时据点东南方向上徘徊。

其实,帝国空军总共也就只有4架“指-10A”,其中一架在进行电子设备测试,能用的也就只有3架。

派“指-10A”参战,不止是为了对付伊拉克的装甲部队,还跟另外一项极为关键的作战行动有关。

没错,就是负责搜寻伊拉克的弹道导弹发射车。

虽然之前没去过伊拉克,但是在联合军校读书期间,丁镇南认识了一大批曾经去过伊拉克的军官。

这些军官都是在两伊战争期间秘密前往伊拉克,充当军事顾问与教官。

其中有几个接触过伊拉克的导弹部队。

按这些军官的说法,伊拉克的战术弹道导弹更像心理战武器,其政治价值远在军事价值之上。

简单的说,伊拉克当局把导弹当成对付超级霸权撒手锏武器看待。

虽然受精度的影响,弹道导弹的实战价值不会太大,但是只要手里有,给对手的心理威胁就不可低估。

此外,防御弹道导弹的最佳手段,其实就是将其摧毁在地面。

用这些军官的话说,那些固定的导弹发射装置都很容易摧毁,关键是那几十辆机动部署的发射车。

如果提前做好准备,只需15分钟到半个小时,就能把导弹发射出去。

这点时间,帝国空军根本反应不过来!

其实,就算没做好准备,也只需用2到3个小时为导弹加注燃料,这同样会让空军手忙脚乱。

用“神箭手”拦截弹道导弹?

显然,那同样是心理战。

要说的话,这是空军投入巨资研制与采购“指-10A”的头号原因。

摧毁战术弹道导弹,最为麻烦的就是侦查,及时发现导弹发射车。

在理论上,只有像“指-10A”这类的大型侦查平台,才能胜任这个艰巨的任务。

“指-10A”的性能到底如何,那也只存在于理论上。

在“西进150”联合演习的预案当中,就有相关的类容,由“指-10A”负责搜寻冒充导弹发射车的假想敌,并指挥协同作战的攻击机发起攻击,检验基于“指-10A”的战术侦查指挥系统的价值。

可惜,联合演习已经取消了。

当然,实战更能够说明问题。

这也是丁镇南来前线的主要原因。

虽然外界一直认为,支持“空地联合作战”的是施授良,但是实际推动者,其实是默默无闻的丁镇南。

现在,检验“空地联合作战”理论的战斗即将打响。

第138章 官兵状态第411章 流言蜚语第20章 全能人才第113章 内部矛盾第453章 勾心斗角第123章 “加禾”暴毙第630章 殊荣第81章 擒贼擒王第155章 信使与绝笔信第95章 惊天计划第135章 超级航母第115章 争分夺秒第231章 陆航军官造反第161章 沧海一粟第361章 完美的表演第96章 战略收缩第133章 不敢松懈第578章 重大消息第470章 替代品第272章 立体登陆第25章 淡化处理第93章 百密一疏第261章 痛下血本第605章 新的消息第391章 虚虚实实第480章 继续推进第203章 身残志坚第589章 互通有无第41章 动员机制第497章 备战第398章 全是佯攻第8章 南辕北辙第442章 二号主角第457章 运气成分第394章 三步走第116章 快马加鞭第40章 九天雷霆第239章 紧急叫停第132章 兵力调整第606章 反复犹豫第434章 战略冒险第62章 低空之虎第276章 对牛弹琴第428章 涉险过关第162章 暴露行踪第540章 第二战场第214章 开门见山第99章 半支舰队第63章 妙招第509章 目标明确第551章 超级轰炸机第189章 一鼓作气第43章 大战之局第27章 年终岁末第152章 有惊无险第91章 敌机来袭第39章 免死金牌第281章 被迫的主动请缨第333章 关键情报第80章 飞蛾扑火第608章 标新立异第276章 艰巨考验第101章 黯然离开第99章 半支舰队第120章 金钱防御第344章 立功心切第157章 举棋不定第590章 最后的远征第168章 主动后撤第162章 暴露行踪第168章 鲸吞蚕食第61章 似曾相似第241章 提心吊胆第462章 凯旋而归第221章 群策群力第347章 自杀式攻击第482章 拉锯战第160章 接二连三第344章 立功心切第347章 自杀式攻击第633章 老谋深算第267章 三方战略计划第26章 怪人第32章 停战协议第309章 世代忠良第304章 倾巢而出第187章 攻击开始第357章 如法炮制第573章 防空作战第277章 势如破竹第151章 孤注一掷第21章 导弹威胁第160章 接二连三第275章 齐头并进第595章 帝国野心第194章 再接再厉第547章 突发事件第572章 关键之战第231章 陡生变数第609章 新式高射炮